日本威士忌在五年前突然成為一匹黑馬,身價不斷破新高,乃至現在的地位與蘇格蘭威士忌平起平坐。在國際上穩穩地成為了霸主之一。也許很多人會對這個霸主地位有疑問又或是懷疑。但如今大家普遍最關心的問題不外乎兩個。首先的問題,我認為絕對大數人關心的是日威的升值。其次關心的問題是實際價值的高低,也就是這酒質是否符合這個酒價?比如,我買了支2000內的山崎,到底口感、香氣、餘味是否超過蘇格蘭同類產品?
針對上面的兩個問題,不作一一解釋。我們從日本威士忌的歷史說起。一九七九年,竹鶴政孝去世,日本威士忌開始了長達二十多年的衰退。在國內市場的萎縮與進口洋酒的衝擊下,日本威士忌猶如戰國時代,各自為戰。
在本來惡劣的環境下,又發生了火上澆油的經濟泡沫。最終導致消費群體的消費能力快速下降,各大酒廠都走到了危機的邊緣。但正是此刻,三得利站了出來;針對當前問題,創造出了適應消費群體的策略,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highball喝法。此法打開了無年份、調和威士忌的銷量大門,迅速支撐起生存的必須,把酒廠從危機的邊緣逐漸拉回。當實力積攢的足夠時,再用富餘的資源繼續著單一麥芽威士忌的事業。
如今趁著單一麥芽威士忌在國際烈酒市場大行其道的時候,日本所有的威士忌突然發力,出貨無數,以品質攻城略地,佔領市場。當市場份額佔領後,集體陸續宣布原酒不足,年份酒開始斷供。
至於年份缺乏原酒斷供,老衲認為還是一種營銷策略。日本單一麥芽威士忌多少受歷史的影響,可能出現原酒不足,但絕對不至於不足到需要停產年份威士忌的境地。起碼12、18年的年份原酒應該是充足的,只是高年份的酒會不足。完全停產低年份的酒,保持高年份的供應,在策略上說絕對不划算。因為市場份額的保持還是要靠低年份。
所以對於日本威士忌,我們首先要認清事實,低年份的日威不會停產,不會斷供。但高年份的單一麥芽威士忌,就會因為原酒的不足而存量減少。不過在價格高漲的今天,高年份的需求被抑制,高年份也慢慢的不會再供給不足。特別是三得利這些大酒廠的出產,好歹也有百來年的底子,原酒哪那麼容易說沒少就少,說沒就沒。
再說說酒質,當我們把日威的基礎款與蘇格蘭同級別的產品對比時,好喝太多的程度是沒有的,只是稍微好喝一些,符合了普遍亞洲人的口感而已。看看歐美各大評分網站,日威的評分都較低,更是能說明如此。所以不能因其好喝那麼一丟丟,符合自己的口感就要付出昂貴的價格。
綜上所述,日威的實質沒有達到停產,斷供更不可能,現在的日威基礎款在市場上一直都不斷的供應,不管是山崎12又或是餘市12都好,大家何時見過酒廠沒再賣?誰製造停產,誰又在慢慢出貨?雖說日威本有實力,但是價格有泡沫。特別是入門款低年份的日威,絕對是有泡沫。
不過高年份日威,老衲還是認為價格會穩定,而且穩中有漲,原因有三。第一、日威實力具在,匠心出好酒,本身價值就在那。第二、高年份單一麥芽威士忌價格在國際的價格普遍高漲。第三、日威高年份需要原酒的時間沉澱,原酒不足的情況下,只有減少產量,供給減少自然有漲價需求。
這是老衲的想法。大家又是如何看待日威價格暴漲,酒質對得起價格嗎?在高企的價格面前,到底是炒日威的多,還是真把日威喝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