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指導】
上周剛剛立了秋,
又到了貼秋膘的時候。
可低頭看看自己的小肚腩,
唉......
夏天的減肥計劃好像又要泡湯了。
誰叫這三伏天,
即使不動也是一身的汗呢!
身邊很多朋友也都抱怨著:
「想運動,可是天太熱了,
實在動不起來。」
為了幫助動友們解決這個苦惱,
今天小動君為大家帶來了一項
非常簡單的運動
別看它做起來簡單,效果可不簡單
沒錯,它——就是走路!
每天只要走 30 分鐘,
你就可以收穫以下這 10 大好處
走路是「世界上最好的運動」
研究表明:
每走一步,可以促進人體內 50% 的血液流動起來,同時適度擠壓人體內的血管,是最簡單的「血管體操」;除此之外,還可以促進腸胃、脾、腎臟等各個器官的運動......
下面讓我們來具體看一看,走路究竟有哪些好處!
1.
走路的 10 大好處
No.1
降低患癌風險
美國癌症協會的研究表明,步行可以有效降低患乳腺癌的風險;
美國《讀者文摘》刊登的一項研究指出,每天飯後散步 30 分鐘,患胰腺癌的風險將降低 50%;
通過多項國際研究證實,每天堅持走路,可降低 13 種癌症的患病風險。
No.2
增強心肺功能
早在上世紀 20 年代,美國著名的心臟病學家就提出:「步行能夠預防動脈粥樣硬化」,並為心臟病患者制定了走路康復治療法。
國外一項針對 60 歲以上老人的研究表明:
每周步行 4 小時以上的老人,與每周步行少於 1 小時的相比,其未來因患心血管疾病住院的機率低 69%,死亡率更是減少 73%。
No.3
疏經活絡、通氣血
久坐的上班族、或長期缺乏戶外運動的人,有時會有肢體僵硬,渾身不舒服的感覺,這可能就是由於長期不運動,血液循環不暢而導致的。
通過走路鍛鍊,可以喚醒人體全身的細胞,疏經活絡,增強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
經絡疏通了,整個人的氣色狀態也自然就變好了。
No.4
適度燃脂
走路的過程中,會調動背肌、臀肌、肱三頭肌、股四頭肌等幾乎全身的肌肉運動起來,燃燒脂肪。
可以說,是運動中最溫和而有效的燃脂方式了。
但若想通過走路達到更好的燃脂效果,提升步幅與速度,並且保持正確的姿勢是非常重要的。
No.5
緩解關節疼痛
對於患有關節疼痛的朋友來說,緩步行走是一個不用花錢又健康有效的好方法。
不過,要注意的是鍛鍊不要過量,而且切忌心急。
一定要循序漸進,每日控制在 30 分鐘為宜。
No.6
控制三高
每天堅持快走,對於降低血壓、血脂有一定的緩解作用。
而且相比於其他運動,走路對「糖友」來說也是十分友好的。
但要注意的是,即使走路是一項非常溫和的運動,但也不宜飯後馬上進行。
否則,不但會給腸胃增加負擔,還會有血壓升高的風險。
建議飯後休息 30~60 分鐘,再進行快走鍛鍊。
No.7
強化記憶力,預防老年痴呆
多走路不但可以適度刺激我們的大腦,而且可以促進大腦釋放內啡肽,幫助我們緩解壓力、增強愉悅感。
同時,在走路的過程中,呼吸新鮮空氣,增加大腦供氧。
這些都有利於維持我們的大腦健康,增強記憶力,預防老年痴呆。
No.8
增強免疫力
專家指出,每天堅持快步走,可以增強免疫力,使患感冒的機率降低 30%。
No.9
減少五臟疾病
人在運動時,體內的器官也處於運動的狀態。
作為人體的一部分,五臟六腑同樣也是需要運動的!如果缺乏鍛鍊,日積月累便會發生硬化、生病等症狀。
通過走路可以促進消化系統分泌消化液,進而促進腸胃蠕動,增加食慾,增強五臟的彈性功能。
No.10
通暢情緒
走路是最天然的情緒「鎮定劑」,經常進行走路鍛鍊,可以保持自身神經系統的適度興奮,抑制負面情緒。
老話說得好,人的病啊,多半是氣出來的。
多走走路,氣血通暢了,情緒積極了,健康的狀態不找上門來都難!
當然了
說到走路,還有一個非常划算的好處:
那就是——相當省錢呀!
零成本,零基礎,好處多得數不過來,
除了走路之外也是沒誰了!
2.
怎麼走更健康?
每天一萬步可以嗎?
在這裡,小動君要告訴大家的是:
因人而異,
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合適的!
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的建議,對於一般成年人來說,每天走 6000 步是一個適量的標準。
但如果你在行走了 6000 步以後沒有明顯的疲憊感,可以根據自己的體力情況適當的增加行走步數。
看到有些動友每天輕輕鬆鬆 2 萬步,而且已經堅持了十多年,說明身體已經非常適應這個運動狀態,所以當然是沒問題的。
而對於一些患有關節疾病的老年人,
研究表明:
每天步行 3000 步,是最適合的;
在緩解關節疼痛的同時,還可以適度增加身體的靈活性。
所以說,對於「走多少步最合適」這個問題,是沒有一個標準答案的。
一定要
根據自身情況,
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運動狀態。
飯後怎麼百步走?
人在吃飽飯後,胃需要大量的血液供給,以促進消化酶的分泌以及腸胃蠕動。
如果飯後立即運動,即使是較溫和地健走,也會使血液供給到全身各個部位,進而導致腸胃供血不足,影響食物的消化吸收。
而且,對於患有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的朋友,飯後立即運動可能會導致腦供血不足,出現頭暈、乏力、甚至暈厥的情況,同時也會有加重心臟負擔的風險。
因此,對於一般人來說,飯後適當休息 30 分鐘最為適宜。
而糖尿病患者,最好休息 1 個小時後再進行健走,以減輕飯後血糖升高的風險。
走完腿疼怎麼辦?
要解決這個問題,先要看看你的腿疼是由哪種情況引起的。
1
偶發性
如果是突然增加了運動量,或者走路時間過長而引發的腿部酸痛,
多半是因為突增的運動量超出了你的肌肉耐力,為肌肉帶來了過重的負擔。
這時,你需要做的是充分做好拉伸,讓緊張的腿部肌肉放鬆下來。
2
經常性
但如果經常健走,還是會腿疼,那需要注意一下是不是走路姿勢不正確,或者是患有關節炎等病症。
小貼士
不要駝背:
走路駝背,會導致整個人的重心前移,無端增加腳尖、小腿的受力負擔。時間長了不但會使小腿變粗,更是會給膝蓋帶來衝擊,造成膝蓋的磨損。
不要背手:
很多老年人喜歡背著手走路,是為了保持平衡或彌補腰部力量的不足,但其實長此以往,不但會使得駝背越來越嚴重,還會對腰椎產生負面影響。
正確的走路姿勢:
應該將身體站直,腳踩實,用後腳跟著地,收緊腹部、臀部肌肉,步伐不要過小,手臂隨身體自然擺動。
百說不如一動
看完這篇
趕快出去走一走吧!
如果覺得實用,
就把它 轉發 給家人朋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