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秋天以來,氣候越來越乾燥,身體很容易被風燥邪氣所傷,出現口鼻乾燥、乾咳、少痰、咽喉幹癢、腫痛、大便燥結等症狀。
這時候,不少人都會想到「梨子」來降「秋燥」,其實比梨更能潤燥止咳,它就是——
「羅漢果」。但很多人對羅漢果的吃法和功效一知半解,白朮今天就教大家用好羅漢果。首先和大家來說說羅漢果的功效。中醫認為,羅漢果性涼,有
「清熱潤肺、利咽開音、止咳化痰、潤腸通便」的功效,常用於改善肺熱燥咳、咽痛失音、腸燥便秘等身體不適,醫學上可用於治療支氣管炎、扁桃體炎、咽喉炎、急性胃炎等病症,中國藥典已收載其作為中藥使用。[1]羅漢果又被稱為「神仙果」、「肺果」,既能食用、也能藥用,是最早入選我國「藥食兩用物質」的食材之一。可以說
,秋天用好羅漢果,咽痛、燥咳、便秘等「燥病」,都能迎刃而解。秋天很多人稍微一貪涼,嗓子就會出現咳嗽、咳痰等症狀。對於這個問題,中醫認為這是肺部受到外邪侵犯,肺失宣降、肺氣上逆所致。
《景嶽全書》認為,這種咳嗽在治療時當以養陰潤肺為主。中醫藥學認為,羅漢果甘、酸、性涼、有清熱涼血、生津止咳、滑腸排毒、嫩膚益顏、潤肺化痰的功效。現代的多項研究均表明,羅漢果及其提取物在藥理方面是能夠止咳化痰的,尤其是在治療肺火燥咳方面,功效驚人。因此,秋季出現咽炎、咽痛、咳嗽問題,不妨考慮用羅漢果來解決——
表現:咽痛、咯吐不爽、黃痰、小便黃,舌象上會表現為舌苔厚黃、舌邊鮮紅。
做法:用羅漢果1個,去殼切成薄片,用開水煮1分鐘後飲用。
表現:乾咳、連聲作嗆、喉癢、咽喉幹痛、唇鼻乾燥、無痰或少痰而黏連成絲、不易咯出,或痰中帶有血絲、口乾等。
材料:玉竹5克,羅漢果1/6個,陳皮2克,百合5克。
做法:將以上食材一起放入鍋內,加入適量清水,大火燒開轉小火煲15分鐘,即可飲用。
注意:此湯偏寒涼,寒咳者不宜。長期吸菸、熬夜等人群出現燥咳問題時,可選用此茶。
做法:將雪梨去皮、核,切成碎塊;羅漢果洗淨,與梨塊一起放在鍋中,加水適量,共煎30分鐘。代茶飲,每天1劑。
注意:此湯適用於急慢性咽炎、咽痛、咽幹、喑啞、咽喉部有異物感、咳痰不爽等症。
除了應對秋季咽喉不適,對於大家平時出現的咽喉不適、疼痛,以及偶爾乾咳、咳吐黃痰,同樣可以用羅漢果煮水來喝。
需要注意的是,儘量要「煮」而不是「泡」。將羅漢果壓破,連皮帶核一起煮20分鐘以上再喝,會比泡的強很多。
秋季一到,感覺乾燥的除了嗓子還有腸道,便秘是秋季的「常客」。中醫的理論中,有個叫肺與大腸相表裡。當肺熱咳嗽出現時,大腸可能也會有所反應而出現便秘症狀。對於這種便秘,羅漢果最好用!現代藥理學研究表明,羅漢果水提物可改善燥結型便秘的排便情況,具有促進便秘群體排便及雙向調節腸運動功能的作用。因此,
面對秋季便秘時,大家完全可以用羅漢果來「增液行舟」。簡單來說,就是給我們乾枯的腸道增加一些「水分」,以便糞便這艘「小船」順利駛出。平時因喝水少而出現便秘的人也可以用這個方法來解決問題。
它的用法也很簡單,取羅漢果10克開水衝泡,待茶飲冷卻後,加適量蜂蜜調味,一般每周飲用3~4次即可。羅漢果的功效多,但也得挑到好的才養生喔~白朮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挑選羅漢果的方法:外部果皮:為圓形或長圓形,直徑5~8㎝,表面有光澤,會殘留點茸毛。內部果仁:質地易碎,破碎後的內面為黃白色,疏鬆似海綿狀。
▶顏色:依據加工方式不同,外皮可呈深棕色(烘烤型)或黃褐色(低溫脫水型)。雖說羅漢果很常見,不過有些不良商販會以山橙的乾果冒充羅漢果,小夥伴們購買時務必要注意鑑別。
山橙乾果的個頭與真羅漢果相仿,但味道苦澀,購買時建議略嘗一下以辨真偽,最好去正規藥店購買。看到這裡,有用過羅漢果泡水喝的朋友們就想問了,為什麼一開始喝時會覺得特別甜,「不會是買到假的,放了糖精吧?」有這種疑問的小夥伴別著急,白朮來給大家解答一下:
羅漢果所含的不是糖,而是一種叫「甜苷Ⅴ」的物質。藥理研究表明,這種物質的甜度可達蔗糖的300倍左右[2],但並不會被小腸吸收,且不產生任何熱量,只會被完全排出體外。所以,吃羅漢果不會發胖,也不會導致血糖升高。
而且,「甜苷Ⅴ」能讓人產生飽腹感,有助於減肥,還可減緩進食後血糖值的急劇升高,所以,羅漢果還是糖尿病患者的食療良伴呢。[3]
最後,要提醒大家的是,儘管羅漢果藥食兩用,針對於呼吸道,咽喉具有顯著作用,但並非人人都適合食用。吃之前還需要了解以下一些禁忌:①如果感到喉嚨輕微不適,伴隨幹癢、上火等症狀,每天可用十分之一個羅漢果,以開水衝泡飲用。② 對於平時經常說話、用嗓的特殊人群,所引起的咽喉不適,建議每天用半個到一個羅漢果泡水,堅持兩周左右。
寒涼體質的人不宜長時間連續喝羅漢果茶飲
總之,秋季氣候乾燥,有不少人都有咽痛、燥咳、便秘等困擾,而羅漢果正好可以緩解,簡單泡水喝就能見效,相信大多數人都會喜歡的,大家不妨試試![1]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1990年版[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1990: 184[2]韋榮昌,白隆華,馬小軍.藥用植物羅漢果的研究概況.[J].湖北農業科學.2013,52(23):5660~5672[3]張維,王斌,周麗,龔佳,韓坤,李曉軍.羅漢果成分及藥理研究進展.[J].食品工業科技.2014,35(12):393~397感謝你讀到這裡,每天早上6點,我們都會為您分享中醫健康知識,趕快點擊下方關注我們吧!
記得星標公眾號,不要讓我們錯過關心你的機會呀~溫馨提示:相關病症需要進行辯證調理,用藥需遵醫囑,切勿盲目施灸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