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點清關」!海關「三智」為粵港澳大灣區寄遞物流發展注入新活力

2020-12-26 廣州日報

據廣州海關12月21日消息,今年1—11月,以「一點清關」模式快速通關的中國港澳地區進境郵件達494.82萬件,同比增長3成,佔廣州海關關區港澳地區進境郵件的93%。近兩年來,廣州海關立足粵港澳大灣區寄遞物流發展實際,拓展與中國香港、中國澳門地區的進境郵件數據傳輸合作領域,推進郵件監管模式創新,大力推動港澳地區進境郵件實現「一點清關」。

廣州海關所屬廣州郵局海關「一點清關」專崗使用信息化系統對港澳進境郵件進行監管。

「智慧海關、智能邊境、智享聯通」——自中國海關首次提出以來,這一倡議正得到越來越多國家和地區海關的關注和積極響應。

12月17日23時許,一輛粵澳兩地車牌的郵車駛入廣州海關郵遞物品監管中心。隨著車輛貨櫃門打開,郵政工作人員快速將一批標有「E特快」標識的郵件通過傳送帶卸下。由於該批郵件的電子申報數據早已由中國澳門郵政通過電子數據交換的方式發送至廣州國際郵件互換局,對接海關管理系統進行審單。所以在郵件運抵監管中心後,除個別郵件進入查驗區等待查驗,大部分郵件直接讀取海關指令放行,真正實現了24小時自動通關。

作為全國海關8個「三智」早期收穫項目之一,「一點清關」旨在提升大灣區內港澳地區進境郵件通關協作智能化水平。

廣州海關針對中國香港、中國澳門郵政「E特快」產品高價值輕小件,對物流時效有較高要求的特點,通過電子數據交換的方式將郵件申報信息數據預先發送至廣州國際郵件互換局進行預申報。郵件從港澳地區陸路口岸進境後直接運抵廣州國際郵件互換局進行清關,快速辦結全部海關手續,無須進一步轉關運輸監管,真正實現郵件「秒速通關」。

廣州海關所屬廣州郵局海關關員在現場監管進出境郵件。

「近年來每年有數百萬件香港和澳門地區的郵件從廣州口岸進境。此前由於郵件需要在運抵後進行信息補錄、申報,加上轉關運輸存在路線迂迴、時效慢等問題,企業的運營成本不低。開通穗港、穗澳進境郵件『一點清關』業務後,此類郵件可直接運到廣州關區,依託信息化監管模式快速辦結海關手續,投遞效率提升了20%。」廣東省航空郵件處理中心總經理溫偉強介紹。

廣州海關還與郵政企業聯合開發「網際網路+關郵e通」平臺,打造一站式港澳地區進境郵件智慧通關服務,方便大灣區用郵人「足不出戶」線上辦理申報、繳稅、進度查詢、退運等28項通關業務,為用郵人提供了更透明、更高效、更便捷的服務,全面實現了郵件通關全流程足不出戶「宅辦理」。

今年年初,受到疫情影響,航空運能緊缺,防疫物資進境受阻,廣州海關進一步拓展了「一點清關」的數據傳輸合作範圍,優化提升軟、硬體監管條件,快速聯合中國香港、中國澳門的郵政部門搭建「海關服務專窗、郵政服務專崗、物流服務專線」的「三專」防疫物資通關綠色通道,對經過中國香港進境「一點清關」的防疫物資郵件在海關審單、查驗和郵政分揀、運輸等環節全部設置通關「最高優先級」,保障防疫物資通關「零延時」。2月以來,共驗放口罩、防護服等各類進境防疫物資超7000萬件。

「穗港澳進境郵件『一點清關』,不僅密切了內地和香港、澳門地區的往來聯繫,也將為服務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起到積極作用。」 廣州海關所屬廣州郵局海關屈健輝副關長表示,廣州海關將繼續踐行「三智」合作理念,加強與中國香港、中國澳門海關以及郵政的區域合作,深化「一點清關」等改革創新,為用郵人提供更便捷高效的服務,不斷為粵港澳大灣區寄遞物流發展注入新活力。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 林琳 通訊員 關悅配圖:廣州日報圖片記者 廖雪明 通訊員關悅 攝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曹騰

相關焦點

  • 五部門:推動粵港澳郵政企業加強航空郵件進出口運輸
    依託大灣區世界級港口群,探索發展海運國際寄遞,通過多式聯運網絡輻射全國。推進中歐班列運郵通道建設。依託對外綜合運輸通道,以廣州、深圳為骨幹節點,構建連接泛珠三角區域和東協國家的陸路寄遞大通道。依託大灣區快速交通網絡,充分發揮港珠澳大橋作用,加快實現大灣區寄遞服務同城化。強化冷鏈倉、冷藏車等設施裝備的建設配置,有效利用公共冷鏈物流基礎設施,加快發展冷鏈快遞服務網絡。
  • 《關於促進粵港澳大灣區郵政業發展的實施意見》解讀
    一、關於《意見》出臺的背景和意義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重大國家戰略,是新時代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的新嘗試,是推動「一國兩制」事業發展的新實踐。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為郵政業發展提供了重要機遇,對於密切內地與港澳郵政快遞交流合作,推動郵政行業高質量發展,促進郵政業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具有重要意義。
  • ...粵港澳大灣區科創先鋒大賽」頒獎及粵港澳大灣區科創發展論壇舉行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粵港澳大灣區是我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地區,是科技創新要素最為集聚之地區,是謀劃和實施科技創新戰略的先行地。
  • 為粵港澳大灣區「定製智能工廠」
    想快速切入新行業怎麼辦?12月2日至4日,粵港澳大灣區眾多製造企業聚集廣東東莞,參加以「定製你的智能工廠」為主題的第六屆廣東國際機器人及智能裝備博覽會(簡稱「智博會」),尋找適合自己的智能化解決方案。錢江機器人、拓斯達等國內知名機器人企業與瑞士ABB集團、日本發那科公司等世界級大咖同臺競技,精準匹配珠三角「智造」需求,展示新產品,尋求合作共贏。
  • 廣東東莞:為粵港澳大灣區「定製智能工廠」
    想快速切入新行業怎麼辦?12月2日至4日,粵港澳大灣區眾多製造企業聚集廣東東莞,參加以「定製你的智能工廠」為主題的第六屆廣東國際機器人及智能裝備博覽會(簡稱「智博會」),尋找適合自己的智能化解決方案。  錢江機器人、拓斯達等國內知名機器人企業與瑞士ABB集團、日本發那科公司等世界級大咖同臺競技,精準匹配珠三角「智造」需求,展示新產品,尋求合作共贏。
  • 《粵港澳大灣區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藍皮書(2020)》發布
    12月18日,《粵港澳大灣區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藍皮書(2020)》(以下簡稱「藍皮書」)在深圳創新創業投資大會頒獎典禮暨大灣區科技大會開幕式上發布。 中國產業發展促進會高技術專業組常務副主任譚邦佳介紹,藍皮書為大灣區科技大會的重要理論成果和科技領域最新學術研究成果的集中展示,同時也為粵港澳大灣區首部以創新產業的專題藍皮書。
  • 粵港澳大灣區美好生活網大灣網
    這裡,就是位於珠海金灣區的保利九洲天和嶼墅——大灣區的人居花園。8月17日,國家發改委對粵港澳大灣區城際鐵路建設規划進行了批覆。按照規劃,粵港澳大灣區將在近期實施13個總裡程約為775公裡的城際鐵路項目。另外還有5個綜合交通樞紐工程項目,計劃總投資將達到4741億元。
  • 2020粵港澳大灣區工藝美術博覽會在廣州揭幕
    9月11日上午,由中國輕工業聯合會、中國工藝美術協會、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支持主辦,廣東省城鎮集體企業聯社、廣東省廣輕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廣東省工藝美術協會聯合主辦,廣東省工藝美術公司承辦,粵港澳三地工美協會共同推進的2020粵港澳大灣區工藝美術博覽會在廣州琶洲國際展覽中心4.2號館隆重開幕。
  • 香港青年周文港:為粵港澳大灣區融合發展「穿針引線」
    「雖然我在香港出生,但我是廣東客家人,大灣區內地城市也是許多香港人的家鄉,我特別關注大灣區的總體發展。」他說。周文港祖籍是廣東。兒時他每年都會和家人回故鄉探親幾次。大學畢業之後,懷著濃厚的家鄉情結以及對內地發展的良好預期,他開始致力於為粵港澳大灣區融合發展「穿針引線」。
  • 從大庾嶺千年官道,看江西今日為何選擇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
    文/豫章節度使前幾日,2020年江西省對接粵港澳大灣區經貿合作交流會在廣東深圳舉行,再度推動贛粵合作深入發展。從歷史上看,贛粵兩省淵源頗多。循著大庾嶺,古代中原地區發達的農業、手工業技術,商貿物流、文人士子等源源不斷經長江、鄱陽湖、江西南下,進入百越兩廣地區,為當時尚屬蠻荒的兩廣地區帶去了先進文明,鞏固了中原王朝對兩廣地區的統治,促進了兩廣地區百越民族同內地華夏民族的融合。
  • 粵港澳大灣區廣聚英才見實效
    作為大會的重要成果之一,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支振鋒教授聯合相關領域專家完成的《中國人才創新創業優質生態圈發展報告(2020)》正式發布。報告顯示,在人才發展環境的制度支持上,廣州以「廣聚英才計劃」為核心,緊緊圍繞「灣區所向、港澳所需、廣州所能」不斷發力,將聚才視野拓展到粵港澳大灣區,取得良好成效。
  • 金融支持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論壇成功舉辦
    來源:中國證券報·中證網中證網訊(記者 段芳媛)6月28日,由珠海市金融工作局、華發集團旗下珠海華發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簡稱「華發投控」)主辦的金融支持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論壇在珠海國際會展中心成功舉辦,旨在搭建金融監管部門、金融機構與著名專家學者研討交流的平臺
  • 農業銀行全力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為落實好人民銀行等四部委《關於金融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意見》精神,近日,農業銀行出臺《加強粵港澳大灣區金融服務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進一步加大金融服務力度,全力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方案》從提升跨境金融服務水平、提升金融創新服務能力、提升綜合營銷服務水平、提供差異化支持政策等四個方面,提出了17條具體工作措施,並明確任務目標、提出實施步驟、完善保障措施,更好地服務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 乘風破浪往前行——深圳臺企看好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新機遇
    「這座大廈將成為我們的總部大樓,標誌著公司進入轉型升級、開拓粵港澳大灣區的新階段。」蔡正富說。艾美特1973年創立於臺灣,主要生產電風扇、電暖器等家用電器。1991年,看到大陸改革開放帶來的巨大機遇,艾美特開始在深圳建廠。經過在大陸29年打拼,艾美特逐漸成長為產品行銷全球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知名家電品牌。
  • 新華財經|看好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前景 渣打銀行宣布設立大灣區中心
    新華社上海7月21日電(記者胡潔菲)渣打銀行宣布在廣州天河區設立渣打銀行大灣區中心,該項目是渣打在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要戰略項目,將落址於廣州中軸線新地標項目——廣州環貿中心。渣打銀行大灣區中心總投資額為4000萬美元,將支持大灣區內個人及企業銀行業務營運,推動創新金融技術開發及應用,以及加強渣打在大灣區內的跨境銀行業務。該中心計劃從2020年第三季度起陸續投入運作,預計到2023年底員工數將超過1600人。
  • 金融26條支持粵港澳大灣區發展,香港買保險有望內地續保理賠!
    香港買保險有望在內地續保理賠意見主要提到三方面與保險業相關的舉措。1. 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內地保險公司等機構按規定在開展跨境融資、跨境擔保、跨境資產轉讓等業務時使用人民幣進行計價結算。2.對符合銀行保險監管機構規定和現行外匯管理政策的保險業務,進一步便利粵港澳大灣區內地銀行為已購買港澳地區保險產品的內地居民提供理賠、續保、退保等跨境資金匯兌服務。3. 擴大保險業開放,支持在粵港澳大灣區內地設立外資控股的人身險公司、外資保險集團、再保險機構,支持符合條件的港澳保險機構在深圳前海、廣州南沙、珠海橫琴設立經營機構。
  • 大灣區工博會即將開幕 深圳國際會展中心助力粵港澳大灣區經濟
    ,集結行業資源和力量,為大灣區乃至中國製造業的創新發展和轉型升級帶來無限可能。  例如,為深入落實工業網際網路創新發展戰略,推動工業網際網路加快發展,強化產業推廣及生態建設,持續提升我國工業網際網路的影響力,本屆展會期間,主辦方策劃了以「數字賦能 集群轉型」為主題的多場「乾貨」專題會議及研討會:有由廣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廣東省通信管理局、深圳市人民政府、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第五研究所主辦,深圳市寶安區人民政府、廣東省工業網際網路產業聯盟協辦的「粵港澳大灣區數字經濟大會」;
  • 發力農業「三產」融合 打造大灣區「中央大廚房」
    記者了解到,該項目位於博羅縣泰美鎮,總投資約50億元,計劃用5年時間,打造面向粵港澳大灣區,集農產品交易、倉庫配送、加工冷凍、展示展銷、電子商務、信息發布、檢驗檢測、進出口代理等功能於一體的新型現代化綠色農產品生產供應基地。當前,我市正力爭將該項目打造成大灣區的「中央大廚房」,為我市現代農業發展注入全新因子。
  • 對接粵港澳大灣區,未來湖南將做這些大事
    《方案》提出了8個方面30條重點任務,進一步推進湖南與粵港澳大灣區在交通、產業、科技、生態、民生等領域對接合作,讓湖南與粵港澳大灣區越走越近、聯繫越來越緊密,一起分享發展紅利。重點打造嶽長株潭衡郴戰略新興產業承接帶2019年2月出臺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出,粵港澳大灣區將把產業發展重點放在研發及科技成果轉化、國際教育培訓、金融服務、專業服務、商貿服務、休閒旅遊及健康服務、航運物流服務、資訊科技等八大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