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熱紅酒和燉一鍋紅燒肉到底有什麼區別?

2022-01-07 知乎日報

 點擊上方卡片關注 👆

編輯:奇蹟莞莞

作者:奧利奧奧

 

剛送走「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冬天的第一杯熱紅酒」就完成了從高級西餐廳到街頭小攤的身份轉變。

 

冬日裡的流量密碼

 

門口支一個平日裡煮玉米和茶葉蛋的大鍋,倒入紅酒和各種香料水果。10元一杯,熱氣騰騰,人稱「魔都獨有的街邊浪漫」

 

很快,杭州、南京、長沙…… 甚至廣東佛山都颳起了一陣風潮。老廣人的砂鍋裡煲的不僅有老火靚湯,如今又有了老火靚酒。

 

我一直對此持懷疑態度。倒也不為別的,就是丁香、肉桂、八角、豆蔻、香葉擺在一起,很難不讓人想到紅燒肉、滷豬蹄。此處借鑑了答主 @芊小桌兒 的「超級簡單家庭版配方」:

紅酒·········1 瓶

橙子·········1 個

蘋果·········1 個

檸檬·········1 個(半個擠汁、半個裝飾)

肉桂·········2 根(1 根拿來煮,1 根拿來擺盤)

肉蔻·········1 個

八角·········2 個

香葉·········3-4 片

丁香·········10-20 顆左右

黃冰糖······適量(可用白冰糖、砂糖或蜂蜜代替)

紅酒不用太貴,100 塊錢以內的就行。加熱會破壞原來紅酒的結構和風味,高級貨用來煮也是有點浪費。

 

感覺肉桂的氣味有點像小時候吃過的「猴王丹」

 

接下來,變身「水果忍者」。

 

蘋果切薄片,橙子一半切片,一半插滿丁香。

 

這一步對密恐患者太不友好了

 

開煮時,先放橙子煎一下,煎出橙皮的香氣,再將蘋果片、檸檬汁、紅酒、香料一起丟進去,煮到出現咕嚕咕嚕的小泡,馬上關火。

 

 

肉桂和香葉疊加,殺傷力指數型增長,差點把自己嗆個跟頭。待我屏息凝神、氣沉丹田,才終於品出了熱紅酒的味道。???!!!竟然沒有想像中那麼難喝(看了太多翻車案例,本來儲備了超多吐槽的)。首先是酸,橙汁、檸檬汁的酸與紅酒加熱後產生的酸性物質相結合,佔據了口腔的全部。酸味之後,是淡淡的果香,緊接著又被沒有完全揮發掉的酒味兒搶去了風頭。

 

儀式感不能少

 

不過也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同在一個屋簷下的特邀品鑑師喝完眉頭緊皺,表示:「不能細品」,第一口還行,後面像在喝中藥。如同香菜、螺螄粉和臭豆腐,愛的人慾罷不能,不喜歡的人落荒而逃。然而評價如此兩級分化的熱紅酒,卻在歐洲足足延續了兩千多年,沒有一個人能離得開。

 

原因是熱紅酒最早的名字「hippocras」與古希臘醫學之父「Hippocrates」同名。

 

描繪古希臘酒神崇拜的壁畫

 

香料狂熱分子羅馬人攻佔了希臘城邦,也將這一習俗繼承了下來。香料與熱紅酒自從牢牢鎖死,從某種程度上講,熱紅酒的歷史,就是香料在西方的貿易史。美食家阿皮基烏斯在《論烹飪》中記載了一份羅馬帝國的熱紅酒配方:葡萄酒和蜂蜜混合煮沸,緩緩過濾浮沫;再加入胡椒粉,月桂樹葉,藏紅花,烘烤過的棗核和棗肉。作為曾經身價百倍的「東方黃金」,當香料們被大手筆地嚯嚯進酒裡,這一時期的熱紅酒,除了味道,還隱藏著另一重含義——情慾。

古希臘、古羅馬人認為月桂葉是男性生殖力的象徵,小豆蔻能增進情慾,丁香粒和肉桂讓人情緒亢奮/Pixabay

 

而到了中世紀,熱紅酒又被增加了「醫療保健」的效果。當時的歐洲黑死病、瘟疫流行,人們相信香料有治病的作用,酒也比不衛生的飲用水更乾淨。於是,貴族們通過喝熱紅酒預防疾病。

 

狄更斯《聖誕頌歌》插圖

 

大量香料源源不斷地從殖民地流入英國,熱紅酒也從貴族專享一步步出現在了普通人的餐桌。一本出版於 1869 年的英國主婦指南《Mrs Beeton's Book of Household Management》記錄了維多利亞時代熱紅酒的做法:一品脫葡萄酒加上一滿杯水,許多糖和香料。香料通常使用丁香,肉豆蔻,肉桂等。葡萄酒通常選用波特和波爾多 claret。煮好後可以搭配脆薄土司條或者餅乾。

 

 

第一瓶瓶裝熱紅酒則是 1956 年出自德國奧格斯堡市的一家私人釀酒廠。根據當時的葡萄酒法,酒中其實是禁止加糖的。這家小酒廠還因此受到了市政府的處罰,熱紅酒成為合法商品,還要等葡萄酒法修訂之後。隨著香料逐漸平民化,熱紅酒在更大範圍內流行成了可能。葡萄酒商們也從中「推波助瀾」,在酒瓶上印上聖誕老人的圖像,將它變成聖誕節的一部分,喝著熱紅酒逛集市,感受熱乎乎的快樂。熱紅酒真正由價值千金的藥酒變為人人都能享受的節日快樂小甜水。

 

越往南邊,越有水果的清新、清爽,越到北邊,越是濃重,甜度也更高。

 

在西方,熱紅酒牢牢抓住了歪果仁們的心,漂洋過海,又成了時下不可錯過的網紅。親自煮過之後,自己也好像突然明白,為什麼熱紅酒這麼容易就流行起來。晚上下班,路上寒風呼嘯,凍得人直打哆嗦、身心俱疲。當你冒出「想要喝點什麼暖和、放鬆一下」的念頭時,選咖啡,怕是一整晚都不用睡了;選奶茶,又不免會憂慮肚子上偷偷堆起的肉肉。此刻如果一隻冒著騰騰熱氣的鍋子出現在面前,空氣中再飄著橙子和肉桂的酸甜味兒,那場面,別提有多治癒了。

 

答主 @抱走希希

 

一杯既新奇又溫暖的熱紅酒,是當代年輕人不用費力就能增加幸福指數的冬日儀式感,能提供無可估量的情緒價值,給平淡的生活加一點甜。就像答主 @南瓜 在「為什麼我們會需要儀式感」問題下的回答:

生活的不確定性與重複性,使我們很難想清楚自己整日忙碌究竟是為了什麼。

 

當我們面對虛無與荒誕,付出不一定有回報,努力不一定看得到結果時,儀式感的用處就顯現了。


它能給每一個普通的日子,每一個無意義的重複性的動作賦予內涵。

 

它使我們活在當下,使我們常常滿懷期待,等待某個特別的時刻來臨,就是這些對別人來說可能無意義的時刻,讓我們區別於西西弗斯,有力量踩碎巨石。

 

這樣,即使我們回首往事,驚覺自己的人生故事無頭無尾,也無需害怕。


因為早在逝去的無數日夜裡,我們做的那些充滿儀式感的事,就已為我們標定了生活的意義。

 

拿我來說,第一次見到熱紅酒時無動於衷、甚至還能幫別人拔草,可第二次、第三次再看到,就有些把持不住。等到了雙 12,想到「馬上要聖誕節了,能跟室友一起品嘗」,給自己腦補了消費情景,立刻就下單了。

 

 

1. 不要放太多香料,肉桂是細的肉桂棒,買錯就炸廚房了;3. 如果不小心失敗了,別倒掉,再買塊肉直接做成滷肉。

*一些題外安利:

其實傳統的黃酒和米酒加熱起來味道也很不錯,希望能成為明年的網紅吧。

 

參考文獻:


[3] 申如. 珍饈美饌薈天下(二十六)溫香甜美熱紅酒[J]. 世界知識畫報[4] 李曉瑩. 德國聖誕集市:熱酒與蛋糕,溫暖與信仰[J]. 葡萄酒[5] 金久寧, 李梅. 西被與東漸:絲綢之路上傳播的辛香料植物[C]. 中國食文化研究會

 

 本文內容為編輯部原創

✨ 歡迎分享到朋友圈 ✨

相關焦點

  • 香橙熱紅酒|兩顆甜橙煮紅酒,一鍋不及你溫柔
    那些沒喝的酒和沒聚的朋友,多少會讓人覺得有些遺憾。 不過即使是在家禁足,偶爾也是可以撒點野的。 比如今天這款香橙熱紅酒, 不怕小姐姐氣質猛如虎, 三碗不過岡, 一鍋也溫柔。
  • 如何用紅酒燉一鍋讓情人迷醉的肉
    在保留「酒+牛肉」的基本配置外,蔬菜的搭配選擇更為靈活,除了常見的西紅柿、胡蘿蔔外,還可以選用甜椒、西葫蘆、各種蘑菇……甚至不一定拘泥於只用紅酒,桃紅葡萄酒及白葡萄酒(白汁燉牛肉)都可用來燉牛肉,更不用說做法的發揮:牛肉或事先煎黃或直接入鍋;或放在爐子上燉或進烤箱烤;或湯汁過濾或保留濃鬱;只要你認為滋味是你喜歡的,就可以興之所至,隨心所欲。
  • 煮一鍋熱紅酒,是這個冬天的一點盼頭……
    去年這個時候,可能你都在安排或期待著跨年旅行,今年朋友圈好多人在長白山,問題是我不會滑雪,就在家呆著吧……煮了紅熱酒和早午餐,打開視頻可以看看食譜,下面都是送你的聖誕禮物!1.聖誕熱紅酒· 食材·鵲食熱紅酒套餐白砂糖· 時間 ·20分鐘· 難度 ·★Step 1:熱紅酒做法簡單,難在備齊各種食材。這一包熱紅酒伴侶,包含了肉桂、丁香、甜橙、蘋果、菠蘿和各種香料,附贈一瓶西班牙葡萄酒。
  • 做紅酒牛肉,不能直接下鍋燉,很多人不懂,難怪肉柴有腥味又粘鍋
    本期導讀:做紅酒牛肉時,不能直接下鍋燉,很多人不懂,難怪肉柴有腥味又粘鍋在家做紅酒牛肉時,不能直接下鍋就開始燉,可惜很多人都不懂,難怪肉柴有腥味又粘鍋!「一鍋到底」系列又來了,這回要來鍋「紅酒燉牛肉」!把牛勒條煎香,加入高湯紅酒用小火慢慢燉,等香味飄出來的時候,周末的晚餐就到了。
  • 煮海帶排骨湯什麼時候放海帶?做錯了,毀了你的一鍋好湯
    煮海帶排骨湯什麼時候放海帶?做錯了,毀了你的一鍋好湯天熱,海帶真的是少不了,它清火利尿。小時候在家差不多每天都要吃,海帶可以做紅燒肉,也可以涼拌吃,還可以燒湯。2、黃豆含植物性蛋白質,有「植物肉」的美稱。人體如果缺少蛋白質,會出現免疫力下降、容易疲勞的症狀。黃豆還富含大豆卵磷脂,它是大腦的重要組成成分之一。3、豬排骨除含蛋白質、脂肪、維生素外,還含有大量磷酸鈣、骨膠原、骨粘蛋白等,可為幼兒和老人提供鈣質和蛋白質。
  • 情人節特輯|聽說你把熱紅酒煮成了葡萄汁?
    熱紅酒去年被各路網紅博主帶火,可是這個做法在西方已經流行700餘年,大約在我們宋朝的時候熱紅酒在西方國家已經出現了,這幾乎是他們節日裡的一個習俗。 最早的熱紅酒有記載的事公元2世紀左右,早期的羅馬帝國就已經出現了加熱紅酒去驅寒取暖的,這種飲用熱紅酒的方式隨著羅馬帝國的擴張也傳入歐洲各地。
  • 天氣冷,你需要一鍋金燦燦的板慄紅燒肉
    夏夜已經逝去一口冰啤酒一口小龍蝦的日子已經過去了但是冬天有冬天的幸福啊
  • 法式紅酒燉梨
    記得,去年冬天的時候,我們分享了一篇文章關於:這杯聖誕熱紅酒. 你@到了嗎?
  • 天冷了,想喝熱奶茶、熱雞湯、熱紅酒 | 編輯部菜譜
    周末的時候,花半個小時煮上一鍋香甜的熱奶茶,邊喝邊看電影,簡直不能更愜意。 燉菜的做法很簡單(當然也有點黑暗): 先煸炒雞腿肉、洋蔥,加一小塊黃油,再加入土豆塊、馬鈴薯塊、西蘭花和捲心菜(只要是你喜歡的,適合久煮的蔬菜)。然後用清水和牛奶燉煮,並用胡椒、鹽調味。提前準備好蔬菜的話,回家半個小時就能吃上一鍋熱乎乎的煮物了。
  • 煮一鍋熱紅酒,化一塊巧克力,冬天最甜蜜的熱飲都給你
    戳藍字或視頻,複習更詳細的指導步驟~一杯有內涵的熱巧克力,喝一輩子也不會膩一杯果香馥鬱的熱紅酒天寒地凍之時,最想念一杯熱紅酒。>香葉……1片蔓越莓幹……100g煮熱紅酒,只需要非常簡單的三步:蘋果、橙子切片,半隻檸檬刨皮(避開白色苦味部分)。
  • 帶你領略來自世界各地療愈美食,經典法菜:紅酒燉公雞
    導讀:帶你領略來自世界各地療愈美食,經典法菜:紅酒燉公雞 在全球掀起一股小餐酒館Bistronomy的熱潮後,更為輕鬆、有趣的新餐飲型態快速地被人們所喜愛;與此同時,有另外一個新詞彙,隔著一種既熟悉又陌生的距離,也開始被快速散播:Comfortfood。
  • 不放油,不放鹽,輕輕鬆鬆做出一鍋美味的紅燒肉燉土豆
    多爸在家的日子,每天早上都是我去送多多上學,路上我們娘倆可以邊走邊聊,說說學校裡有什麼好玩的,說說多多晚上放學想吃點什麼,或者說說路上遇到的小狗小貓們,這是一面屬於我們倆的沒有妹妹搗亂的美好時間,通常在她進校門前都會告訴我她晚上想吃什麼,回去的路上我就順便把食材買上了。
  • 澳大利亞好望角系列,太適合煮熱紅酒了
    有人描述自己的痛經經歷:每一次痛經都會引發一次對人生終極意義的思考,和女性生理結構的深度學習。然並卵,痛,依舊是痛。當然,女孩們也有長期「戰鬥」總結出來的「鬥爭經驗」。其中,除了吃止痛藥這種短暫解決生理痛苦的方式之外,還有一種兼顧生理和心理的好辦法:煮紅酒。(注,該方法僅限成年人!)
  • 紅燒肉燉土豆的做法最正宗的做法圖解
    正宗的紅燒肉燉土豆製作時一般為兩步來做,一是煮紅燒肉,二是炸土豆。
  • 4道家常燉菜,天冷了來一鍋,有菜有湯,熱熱乎乎,邊吃邊出汗
    天冷了,我家就喜歡吃燉菜,多加些湯汁,吃菜、喝湯、泡飯一鍋搞定,並且全身都吃的暖和和的,今天蓉兒為大家分享4道家常燉菜,天冷了來一鍋,菜湯一起,做法簡單快手,吃的還暖和。
  • 一鍋到底!大叔教你香燉梅花肉,軟嫩入味,簡單易學,懶人必備~
    一鍋到底的料理最迷人又省事,香燉梅花豬,有番茄的酸香、蔬食的鮮甜,加上燉得軟嫩入味的梅花肉,真的會讓全家胃口大開,可以直接做成燴飯享用,相當快速又營養。想到小時候,再池上的日子,放學一回到家,就直去廚房檢查晚餐的菜色,只要發現有一鍋滷肉,就算沒有其他菜,也可以吃兩三碗白飯(難怪現在比古墓最胖的阿宏還胖…以後阿宏不能再說自己胖了,哼哼)。
  • 酒說百態 | 紅酒做菜,解鎖別樣美味佳餚!
    牛肉,大蒜,芹菜,胡蘿蔔,洋蔥,土豆,小胡蘿蔔,迷迭香,紅酒,濃湯寶,鹽,胡椒粉,糖,麵粉,澱粉牛肉切成均勻大小塊,撒鹽和胡椒粉裹滿麵粉。鍋中放油煎牛肉至4面金黃。大蒜,洋蔥,胡蘿蔔,芹菜切碎。鍋中放底油進行翻炒,炒幾分鐘後倒入紅酒。煮開後放牛肉,燉30分鐘讓紅酒蒸發一些。注入沒過牛肉的高湯(濃湯寶一塊化開即可),加入兩支迷迭香,蓋蓋燉2個小時。
  • 入冬後我家常吃此菜,30塊燉一鍋,補充蛋白質,老人孩子要常吃
    冬季多吃這菜,和五花肉一起燉一鍋,滋補又饞人,老人孩子要多吃。俗話說:」蘿蔔青菜,各人所愛「,很多人都喜歡吃肉,但是我喜歡吃肉裡配菜。很小的時候,我就特別喜歡吃紅燒肉燉豆腐乾中的豆腐乾,那時候,我家算是村裡條件蠻好的人家,我奶奶常常去買三精三肥的五花肉來做紅燒肉,每次都燉得紅光油亮,不過數量不多的,其中會加入好多豆腐乾,把豆腐乾燉得比肉還好吃,我專挑豆腐乾吃,那時候的肉好像比現在要鮮美多了,燉一鍋肉香味能飄出一裡地去。可惜奶奶的這手絕活我們都沒有學好,燉不出她那樣的油亮,但是味道還行。
  • 排骨和什麼一起燉好吃?答案有很多種
    有句話說的是好吃的肉是紅燒肉,好喝的湯是排骨湯,吃肉喝湯歷來是我們所崇尚的,而這其中喝湯又為其上,因為排骨湯裡面含有很多的鈣質,和骨膠原,對我們的身體都是很有好處的,但往往只是喝清湯還是覺得寡淡一些,再加上現在人們的飲食更注重多方面的營養攝取,所以排骨湯裡加入其它一些食材已經成了現在的流行做法
  • 食譜 天冷了,來一份紅酒燉梨
    經典甜品紅酒燉梨,最適合這個季節。吃完溫熱軟爛的燉梨,再喝一杯燉梨的熱紅酒,真是太酥服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