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濱瑪麗,站街六十年

2021-02-23 生活在上海

「每個人都將離開這個世界,請用自由之心度過此生。」

瑪麗的腳步很不穩當,她總是踩空,總是差點跌倒在泥地,讓純白的蕾絲裙沾上灰塵。她甚至神經質地覺得,這件衣服好像在保護著她,不讓她受傷,就像臉上塗抹的厚重如面具的白粉。

橫濱的街道一如既往地人來人往。她已記不清自己是八十二還是八十三歲。和往常一樣,今天依舊沒有一位客人。她年紀大了,背已駝了,但是她永遠挺直胸膛。她隨身帶著自己的全部家當,衣服寄存在別處。她想起六十年前的自己——有優雅的輪廓,帶著眼鏡,穿著高跟鞋和白紗裙,配長長的白手套,拿一把長手柄的白色陽傘。

就在那個冬天,她的身影,突然從橫濱街頭消失了……

為國慰安

盟軍的輪番轟炸讓這個島國變得破敗不堪。極目望去,儘是混凝土的殘骸,還有扭曲的、猶如怪物般的鋼筋骨架。如果你走運,也許還能發現一些血肉模糊的東西——那已經不能被稱作屍體了。迎面而來的風中,只有嗆鼻的粉塵,以及日本人絕望的心情。

瑪麗並不知道自己該做些什麼。

戰亂中死去的父親,霸佔所有家產的弟弟,都讓她感到寒心。

戰爭結束,男人們敗得稀裡譁啦,女人們還在戰鬥。

「做新女性——涉外俱樂部招聘女性事務員,包吃住服裝,高收入,限十八至二十五歲女性。」——1945年9月20日,一則廣告攫住了她的目光。

戰後的家園滿目瘡痍,當時的日本,連男人都找不到工作,更何況是女人。一看見有招工的廣告,失業者們立刻一擁而上。當天,就有幾千人來報名。三個月內,各地應聘的女性達到六萬人之多。

瑪麗就是其中一個。

瑪麗並不知道這則廣告要她做的真正工作是什麼。政府背景,在全國報刊上的公開廣告,使她信任不疑。

她此後的命運,是日本歷史上至今不願提起的一頁。

咋一看這跟普通招工廣告並沒什麼區別。但是,發放這則廣告的,是日本政府東京警視廳參加設立的RAA協會(特殊慰安設施協會)。

沒日沒夜,美國兵嚼著口香糖在外面排隊等候,女人們在屋子裡形同牲畜,根本沒有拒絕的自由。「最高的一天接客55人,這些屬於人的感覺,再也沒有了。」

由於美國大兵日益泛濫的花柳病,1946年,佔領軍司令部以「公然賣淫是對民主理想的背叛」為由,要求日本政府關閉各處慰安所。

於是,慰安婦們帶著滿身的瘡痍,在沒有任何補償的情況下被趕到了街上。或許,從踏入這一行開始,她們信仰的天照大神就已背棄了她們,讓她們自己在地獄裡慢慢地沉淪、靜靜地自生自滅。

這些喪失生活成本、沒有謀生能力的女人,只能繼續從事色情行業。她們被稱作「潘潘」(panpan),她們站在美軍經過的街道兩側,嘴上抹著廉價濃重的口紅,穿著暴露的裙子,擺出各種妖嬈的表情,出賣色相,只為了一點微薄的收入。

她們用肉體和眼淚,替自己的國家還債。

站街六十年

橫濱街頭,瑪麗是位讓人過目不忘的老婦人。她臉上總塗著厚厚的無油的白粉,像從不摘下的面具。每天,她抬著頭在街頭上走過,許多人以為她是個精神病患者,或者幽靈。

人們只知道她是一個「潘潘」女郎,沒有人知道她的名字,他們叫她豔豔,瑪麗小姐,皇后陛下。後來人們一直叫她橫濱瑪麗。

瑪麗英文好,會畫畫,會彈琴。她從來都是選擇她的客人——多數時候,她只做軍官的生意,特別是那種富態的軍官,那意味著生活安逸。瑪麗不與人說話,走路總是抬著頭,穿著復古的裙裝。

瑪麗一直行走在橫濱街頭,永遠打扮得像貴族小姐,風花雪月的文人不會把這樣的女人編進苦情奇情豔情的故事,她最多只能算時代的毛邊兒。

站街拉客六十年,進警局二十二次,歲月如刀,年老色衰的瑪麗已經沒有了生意,但她仍然站在橫濱街頭,白色的長裙和她招牌似的白臉從未改變。

瑪麗,83歲的現役妓女,一個象徵,一個曾經存在但是已經消失的女人,一個都市傳說。

她一直都很清高。在人生各個階段,從不討好當權的人,不討好跋扈的人。一個有錢的太太,看她孤獨,想請她喝茶,她冷漠地說:「你是誰?我不認識你。去!去!去!」後來這位太太才知道,這是一份體諒:瑪麗害怕她們在一起喝茶,連累太太被當成妓女。

當她日益衰老,清高、孤傲的「皇后陛下」,臉上依然搽滿厚厚的白粉,化著奇異濃妝,挺直著胸膛,仿佛只要戴上面具,便能阻隔世人輕蔑的目光,能夠不卑不亢地活下去。

據說,她的粉,是資生堂的。

做一份工,拿一分錢,她覺得,自己可以堂堂正正地站在這個城市裡。

妓女的本分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那年頭誰管你啊,誰養活你啊?人總得活下去,管別人怎麼說,只要心是乾淨的就好。」 一位老去的「潘潘」女郎感嘆道。

然而,瑪麗那麼扎眼,很多人見了她會害怕,會嫌棄。

在那些「高貴」的人眼中,瑪麗就像死神或邪祟一樣,避之唯恐不及。她被視為恥辱,沒有人願意碰瑪麗用過的東西。橫濱的很多地方都把她拒之門外——

和往常一樣,瑪麗來到街角的那家狹小美容院。還沒進門,她就聽到頂著滿頭捲髮器的桑田家姐姐大聲嚷嚷:「我說田義桑啊,如果那個賤女人還來這裡做頭髮,我們就不來了。」

美容院主人剛好回頭,瞥見了門口的瑪麗,懷著歉意對她說:「哎,真不好意思啊,今後,您不能來了啊。」

瑪麗很平靜地鞠了個躬,有些失望地說:「真的不可以了嗎?」

在得到肯定的答覆後,沒有埋怨也沒有抗議,她只是遺憾地說:「是這樣啊,那好吧」,然後默默離開了。

世界並不像你想像般絕望,有侮辱她的人,自然,也有善待她的人。

她每天會在一個固定的街角遊蕩。累了在一家大廈的大堂裡休息,那裡有一把屬於她的破椅子,上面用中文寫著:我愛你。

晚上,她就睡在這間大廈的過道裡,睡在這把椅子上,腳放在她的包上。

沒有人驅逐她。

雖然只能在大廈樓道裡寄宿,但是她仍然是愛體面的,她從不接受施捨。想幫助她的歌手元次郎,只能每次把錢裝在紅包裡,遞過去的時候要說:「瑪麗小姐,請拿去買些花吧。」

咖啡店裡,客人說,她用過的杯子,我們也會喝到啊。店主不忍心趕瑪麗走,就專門給瑪麗買了一個漂亮杯子,說,您是皇后陛下,應該用這隻最好看的杯子啊。

瑪麗常高興地說:「用我的茶杯給我一杯咖啡!」

香水店的老闆,曾經是一個舞者,他一直記得瑪麗久久盯著一瓶香水的樣子——像是戀愛一樣,久久的,不舍地愛著一瓶香水。

一直堅持為她拍照的攝影師,對瑪麗充滿同情和敬意:「真怕拍著拍著她就會消失,所以想努力拍好每一張。」

瑪麗寫信,傳說還寫自傳,她的字非常清秀工整。在給家人的信中,她說自己來大城市卻一事無成,讓家人失望,總有一天,她出人頭地了,會好好地回去。

她還給善待自己的人寫明信片,用自己的本名。她給大廈的老闆寄小禮物,雖然只是毛巾。她用這樣的方式,表達感謝。

「如果說我是一個妓女,那麼我永遠是一個妓女。作為一個妓女的本分,我會一直做下去。」瑪麗如此說道。

這是一個娼婦的自尊。

時代棄兒

同瑪麗關係最近的人,就是元次郎。

元次郎是同性戀者,是異裝皇后,也是歌手,是男妓,是「黑貓」酒吧的擁有者。每天,元次郎都仔仔細細化好妝,上臺唱一些爵士味道的歌。他是少數能同瑪麗說上話的人。

在戰後男性勞力大量短缺的日子裡,日本婦女靠從事最卑微的職業來支撐起家庭的重擔,其中也包括了元次郎的母親。

他的母親是妓女。

「我七歲,妹妹四歲,父親不知去向,母親拼命工作養活我們,但是想過得更好還得接客。後來母親有了一個相好的,我嫉妒母親看那男人的眼神,就大叫她妓女。母親也急了,她罵完我後滿臉淚水。現在想起來真是太不應該了,如果母親還在就好了,我看到瑪麗小姐的時候,就覺得她像我母親,真想為她盡點綿力,無法把她視作陌路。」元次郎惆悵地說著,眼裡微微有了淚水。

他將這份內疚寄托在瑪麗身上。

瑪麗給元次郎的信中寫道:「如果再給我三十年,我會努力成為一個好老太太。我還有很多很多夢想……」在人世間飽受歧視和冷遇的她,把傷害輕輕推開,只牢牢記得生命中那些美好的瞬間。

後來,元次郎患了癌症,但他開朗得讓人們失望,他唯一擔心的是他的貓怎麼辦。

他仍舊登臺唱歌,一絲不苟地化妝登臺,歌曲是舊的,技藝也並不高超,但是他把一生的浪蕩漂泊,永不後悔,一生得到和死去的愛情,都放在歌曲中。

那些那個時代的棄兒們:小混混、妓女、落魄男、撿垃圾的老人、淪為小偷的孤兒,從未向命運屈服,他們聚集在一起,熱鬧喧天。

用自己的方式活著

曾經有人問瑪麗:「你也有愛人嗎?」

「有啊,是一個軍官。這是我三十年留在橫濱的原因。」——這是她唯一重遇他的可能。

她愛過的那個外國軍官,曾送給她一枚翡翠戒指。有人說,送別的時候,兩人在碼頭擁吻。

1995年冬天,瑪麗小姐在橫濱街頭的身影突然消失了。

這時,人們才意識到她已經成為城市歷史的一部分。她們不是垃圾,不是恥辱,應該受到天使的庇護,迴避她們,就像嫌棄靠賣身養活自己的母親一樣可恥。

人們越來越多地談起瑪麗。報紙用一大版介紹瑪麗,標題是「83歲的娼妓」。關於瑪麗的話劇在劇場裡上演——扮演瑪麗的女演員,塗著滿臉白粉,模仿瑪麗佝僂但努力挺直身子的樣子,緩緩從場上走下,在追光裡揚起自己的手臂。

所有觀眾都在鼓掌。

「當我走下舞臺,弓著腰從人們跟前走過,掌聲從四面八方湧來,有人朝我喊『瑪麗小姐,你活得真漂亮!』人們不是為我五大路子喝彩,而是被瑪麗小姐感動了。」 扮演瑪麗的女演員回憶自己謝幕時的盛況。

有人得到消息,輾轉找到瑪莉——她終於還是住到了鄉下的養老院裡。

洗去了滿臉白粉,用回了本名,穿上了棉布便裝,她卸妝後的樣子是那麼簡單。孤獨的一生將要落幕,但愛和尊嚴從來也沒在她的心裡消失過。

有一天,身患癌症的元次郎,畫著完整的妝,來到養老院,用最質樸動人的方式,唱了日文版的《My way》。

這是他最後一次為瑪麗演唱——

「我愛過笑過哭過,滿足過失落過,我毫不羞愧,因為我用我自己的方式活著。我有過後悔,但很少。我做了我該做的事情,並沒有免除什麼。是的,有過那麼幾次,我遇上了難題。可我吞下它們,昂首而立。明天我將離開世界,與你們一一告別。這些年我過得很完整,我用我自己的方式活著。」

元次郎每唱一句,瑪麗就點一下頭。

沒有讓她講述什麼,沒有讓她回憶什麼,元次郎拉著她走開,挪動著小步子,留下一對快樂的背影。

他們拉鉤說,要活到一百歲。

橫濱瑪麗,1921年生,就在元次郎去世的後一年,她也走了。她活了84歲。她真名叫西岡雪子。

專門拍人物肖像的自由攝影師森日出夫,把瑪麗的頭像放在了他攝影集子的第一張,黑白的,很有味道。他說:「這張很好啊,瑪麗小姐以後都可以拿來作遺像,是很好看的照片呢。」

是啊,她曾那麼動人。

(本文來源於獸姑娘博客)

上一篇:馬拉拉:一個只想拿起筆寫字的女孩

相關焦點

  • 【私摘】橫濱瑪麗:站街六十年
    橫濱的街道一如既往地人來人往。她已記不清自己是八十二還是八十三歲。和往常一樣,今天依舊沒有一位客人。她年紀大了,背已駝了,但是她永遠挺直胸膛。她隨身帶著自己的全部家當,衣服寄存在別處。她們被稱作「潘潘」(panpan),她們站在美軍經過的街道兩側,嘴上抹著廉價濃重的口紅,穿著暴露的裙子,擺出各種妖嬈的表情,出賣色相,只為了一點微薄的收入。 她們用肉體和眼淚,替自己的國家還債。
  • 橫濱瑪麗——傲嬌的站街60年,多少妓女敢說「用我的茶杯給我一杯咖啡」?
    瑪麗的腳步很不穩當,她總是踩空,總是差點跌倒在泥地,讓純白的蕾絲裙沾上灰塵。她甚至神經質地覺得,這件衣服好像在保護著她,不讓她受傷,就像臉上塗抹的厚重如面具的白粉。  橫濱的街道一如既往地人來人往。她已記不清自己是八十二還是八十三歲。和往常一樣,今天依舊沒有一位客人。她年紀大了,背已駝了,但是她永遠挺直胸膛。
  • 83歲退休的站街女,日本橫濱的傳奇瑪麗,她一生都在等待愛情
    上個世紀的日本橫濱街頭,始終徘徊著一個奇裝異服的女人,她穿雪白的長裙,戴著雪白的長手套,裙子和手套上滿是重重疊疊的蕾絲花邊,刻意之餘顯得有些滑稽。她的臉和脖頸也用脂粉塗得雪白,白得簡直嚇人,活像驚悚電影的女主角。她的身份是站街女,漫步在街頭是為了招攬生意,她分明潦倒不堪,但行走的姿態卻又如此端莊優雅。
  • 日本站街60年妓女的故事——橫濱瑪麗
    在過去60年裡,日本橫濱有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 妓女有心,將軍不信.橫濱瑪麗:83歲日本妓女站街60年的傳奇故事!
    日本著名導演中村高寬製作了一個紀錄片《橫濱瑪麗》,就是關於她的故事,2006年4月15日在日本首次上映。1945年,日本投降,美國盟軍進駐日本。經歷過戰爭的島國滿目蒼夷,民不聊生。瑪麗的父親在戰亂中死去,弟弟霸佔了家產,她的前途一片灰暗。24歲的瑪麗只好獨自前往橫濱討生活。
  • 一言難盡橫濱瑪麗的故事
    在過去的60年裡,日本橫濱有一道獨特的風景線。有一位老婦常年臉上塗滿白粉、畫著厚重眼影和濃豔口紅、穿著白色蕾絲連衣裙如幽靈般遊蕩在繁華的街頭。她叫橫濱瑪麗,是站街60年的妓女。直到日本著名導演中村高寬跟拍她十年,製作的紀錄片《橫濱瑪麗》才揭開了神秘的面紗,原來橫濱瑪麗厚厚的面具底下是一個悲愴的過往。
  • 橫濱瑪麗:人稱「皇后陛下」的傳奇妓女,站街60年只為等一個等不到的人
    其實這不是她的真實姓名,橫濱瑪麗的原名是西岡雪子。在父親的庇護下,她擁有不錯的生活。1980年,根岸家因為火災倒閉,瑪麗又流落回街頭。年老色衰還打扮怪異,有的人對瑪麗表示驚恐,但更多的人是鄙夷。本來常去的理髮店,因為客人向老闆娘投訴,老闆娘只好拒絕再做瑪麗的生意。
  • 橫濱瑪麗:人稱皇后陛下的妓女,站街60年只為等一個不歸的嫖客
    正是這個廣告,徹底改變了瑪莉在橫濱的生活。實際上,那不是她的名字,橫濱瑪麗的原名是西岡雪子。有了父親的庇護,她過得很幸福。但1945年,父親在戰爭中去世,弟弟為了自己的家庭事業,把雪子從家裡趕走。瑪麗得找份工作來養活自己,以維持她的生活。但經過一場戰爭,又打了敗仗,日本國內經濟不景氣,很多人失業了,也有很多人把工作放在第一位。對雪子來說,想找份工作太難了。
  • 日本煙花女子站街60年,塗著廉價口紅攬客,只為等一個不歸人!
    在日本有一個痴情女子,站街60年就為等一不歸人,就為了那一點點的可能。日本橫濱街頭,原名叫西岡雪子的瑪麗畫著奇異的妝容,年逾70依舊畫著厚厚的白粉底,上著誇張的眼影,再穿著盡顯窈窕身材的紗裙與高跟鞋,在街上異常顯眼,頗受到行人關注。
  • 日本名妓站街四十年,流離失所遭人唾棄,只為等待一個不歸人!
    日本名妓站街四十年,流離失所遭人唾棄,只為等待一個不歸人!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日本設計小站,ID:japandesign】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上世紀,在日本橫濱的繁華街頭,總能見到一位身著歐式白色紗裙,手持長柄陽傘,斜帶寬簷禮帽的老婦人。她的妝容似藝伎,面容塗得雪白,眼周烏黑。
  • 日本一痴情女子站街60年,只為等一個永遠也等不來卻又深愛的男子
    日本一痴情女子站街60年,只為等一個永遠也等不來卻又深愛的男子!眾所周知,自古紅顏多薄命,在男權社會裡,女人是最悲哀的工具。一聲啼哭,來到人世,隨之而來的是世間的人情冷暖。在眾多女子的心中,尋一個有情有義的如意郎君,平淡過一生也許是最大的幸福。
  • 日本煙花女子:塗著廉價口紅站街60年,餘生只為等一個不歸人!
    但無論究竟是何身世,她是"橫濱瑪麗",亦是"皇后陛下",更是幾十年苦苦等待一個不歸客人的普通女子"西岡雪子"。戲子有情,恐將軍不信1945年,中國人民取得了抗戰的勝利,同年聯合國成立,而日本作為戰敗國,面臨的是幾萬美軍即將踏入日本城市內的局面。
  • 80歲站街賣身,60年守望只為盼回心上人
    時年83歲的日本最老的風塵女子瑪麗的一生,是對現實的反諷,是望夫石的代言人。那些永生都貼有「慰安婦」標籤的女人們全無謀生能力,她們只能穿著暴露地站在美軍時常經過的街道兩側,擺出各種妖豔的姿態,只為了獲得那一丁點微薄的收入聊以餬口,瑪麗也成為站街女中的一員。有別於其他站街女的是她從不掻首弄姿,明明身份是賣春女,但她卻打扮優雅像貴族小姐,一時間她成了許多美國軍官點名要見的性工作者。
  • 《橫濱瑪麗》:日本街頭「賣春女郎」的傳奇人生
    她是日本有史以來最純潔的賣春女郎,站街的60年中,即便是被抓22次,也依然"不知悔改"的重操舊業,原來她只是在等待自己的真愛歸來。本期我們要來介紹的這個人物便是在日本橫濱街頭流浪近60年的瑪麗。情到濃時軍官還送給瑪麗一枚翡翠戒指,並像瑪麗承諾說等打完仗就會跟她結婚,後來即便是瑪麗再也沒見到過軍官,這枚戒指也一直陪在她身邊,成為她一生的寄託。1961年瑪麗和軍官來到橫濱,按照規定戰爭結束後,軍官就得跟隨大部隊回到祖國報到。在橫濱碼頭上軍官抱著瑪麗,含情脈脈的說:「瑪麗,等我,等我從美國回來就和你結婚。」
  • 日本女子煙花站街60年,每天盛裝打扮,當街拉客,只為了等一個人
    上世紀四五十年代,有一個日本女子,為了等待她的愛情,站街60年,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西岡雪子,人們都叫她瑪麗小姐、皇后陛下,後一直稱她為橫濱瑪麗。她臉上塗抹著日本傳統歌舞伎般的白色妝容,戴著一副眼鏡,有著優雅的輪廓,帶著長長的白手套,穿著高跟鞋和白紗裙,打扮得像一位貴族小姐,站在橫濱一個固定的街角。她隨身帶著全部家當,衣服寄存在別處。
  • 橫濱故事 | 日本最著名站街妓女,為愛等了一生
    1995年的冬天,瑪莉小姐在橫濱街頭的身影突然消失了。
  • 日本一個83歲妓女站街60年,所有人都看哭了......(內附紀錄片《橫濱瑪麗》在線資源)
    那年是1945年,日本投降,美國盟軍進駐日本。經歷過戰爭的島國滿目蒼夷,民不聊生。很多人一夜之間失去了工作,包括24歲的瑪麗。也就在那一年,瑪麗的父親去世,弟弟獨自霸佔的家業,把瑪麗趕了出來。軍官離開以後,瑪麗就留在了橫濱的大街上,為了於他再次相遇,瑪麗甚至改變了裝扮。
  • 日本最老站街女子,74歲盛裝打扮街邊拉客,卻備受人們尊敬
    若是將一個站街拉客的風塵女子,同愛情放在一起的話,或許大多數的人們也都會認定,這是在玷汙「愛情」二字。不過,就是這樣的一個女子,她的愛情經歷很是讓人心疼。曾經的橫濱街頭,就有著一位畫著濃妝的煙花女子,如今已經到了70歲的年紀,依舊還在做著本職工作。
  • 日本一女子站街60年,74歲仍盛裝打扮在拉客,卻備受人們尊重
    但就為這一句承諾,她74歲仍然盛裝打扮,在日本街頭站街60年,只為他有朝一日歸來可以在人海中認出自己。紀錄片《橫濱瑪麗》的上映,讓許多觀眾為劇中那個為愛守候一生的女人所感動,她傾儘自己的所有,每日塗著「藝伎」的妝容,遊蕩在橫濱街頭,人們將她視為孤魂野鬼的存在,內心對她嫌棄憎惡。
  • 站街60年拉客到74歲,等一個永遠等不來的人
    站街60年拉客到74歲,等一個永遠等不來的人!2006年4月15日在日本上映一個紀錄片《橫濱瑪麗》,讓無數人心酸落淚。紀錄片的主人公是個風雅猶存的老婦人,是一個遊蕩於橫濱街頭數十年的賣春女郎。《橫濱瑪莉》看起來是在講一個人,實際上是在回溯一個時代,她是日本最老的煙花女子,但更是一個時代的見證者,倒影著戰爭的苦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