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槓青年」靠譜嗎?

2021-02-07 留幾手

◆ ◆ ◆  ◆ ◆



現在流行一種「斜槓青年」,指那些幹過各種不同工作,有許多亮麗頭銜的人。他們不僅是一個朝九晚五的上班族,還是健身教練,紋身師,漫畫家,rapper 等職業,多才多藝,涉獵廣泛。



這種活法據說能讓生活更自由、更有意思,迅速成為了一種潮流,得到許多年輕人的追捧。

 

這種跨界真的有這麼好嗎,到底是不同職業之間的融合碰撞,讓我們變成「複合型人才」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還是會讓我們變成樣樣通,樣樣又不精的「萬金油」?

 


 01

反傳統的「斜槓青年」

 

「斜槓青年」最早出現在一本美國書籍《雙重職業》裡,英文為「Slash」。書中提到,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再滿足單一職業,轉為多重職業來體驗一種豐富、多元化的生活。


這些人在自我介紹中用「斜槓」來區分不同職業,比如「插畫師 / 咖啡師 / 攝影師 / 電腦程式員」,「斜槓」便成了這一群體的代號。



在以前,老一輩們覺得,人這一輩子就是努力學習,考上好學校,找到鐵飯碗,然後安分守己地做到老,一生只打一份工。


他們沒有意識到生活還有別的可能,也沒有足夠多的平臺去發揮其他特長。求穩的心態也束縛了大家的手腳,如果一個老師突然去當一個搖滾歌手,會被看成不務正業。

 

如今,時代在發展,社會在變化,思想在解放。迅猛發展的網際網路掀起了信息化浪潮,不僅提高了人們的見識,還提供了許多可以大顯身手的平臺。教育、娛樂、藝術等服務業的興起滿足了年輕人多元化的興趣,大家的選擇越來越多,不再只是為了謀生,開始不斷嘗試感興趣的工作。

 

「斜槓青年」應運而生。他們反向行駛,發展多元興趣,邁入未知領域,成為了人群中「唱歌裡面最會畫畫,畫畫裡面最會唱歌」的人。



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曾做過一個調查,52.3%的受訪青年確認身邊有「斜槓青年」,56.7%的受訪青年認為「斜槓青年」可以高效利用時間,充實生活。



02

「斜槓青年」 or 「玩票青年」


很多「斜槓青年」其實是在玩票。


反對「斜槓」的人認為,「斜槓青年」很浮躁,缺少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你要想在一個領域有所成就,就必須耐心深耕。



很多人轉行單純只是因為倦怠無聊,不想每日重複相同的工作,做一枚枯燥的「螺絲釘」。他們並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啥東西都嘗兩口,覺得不好吃就立刻換,隨興趣頻繁跳槽,每份工作都淺嘗輒止。


甚至為了獲得周圍人羨慕的小眼神,滿足自己的虛榮心,一些人沒有發表過文章,只是偶爾在博客裡寫點東西,也照樣標上「作家」的名號,只學會做一個簡單的小蛋糕,也自稱「甜點師」,看了兩本心理學的書,便叫「心理諮詢達人」。


這些人不管談什麼話題,他都能聊上幾句,上至國運經濟、股市藝術,宏觀視野大如宇宙,下到插畫攝影、咖啡調酒、英雄聯盟,各行各業無所不知。但生活卻沒說的那麼光鮮亮麗,沒前景,工資低,在外面高談闊論,回到家關燈吃麵。


他們只是把「斜槓青年」當作遮羞布,以掩蓋自己的一事無成,看似學會了很多本領,實際上不過是花拳繡腿,派不上真用場。


知道和擅長是兩回事。「管理哲學」之父的查爾斯·漢迪在暢銷書《大象與跳蚤》裡說:「我們每個人都有一技之長。問題是我們如何把自己的一技之長變為一個產品或者一項服務,並讓人願意出錢購買。」



一個人要在相應領域達到一定水準,別人肯花錢買他的技能,他才能算是真正的「斜槓青年」,而不是「拿來主義者」的自嗨。

 

但是,在多個領域都有一定深度,從0到1,需要「冬練三九、夏練三伏」的勤學苦練。人每天的精力和時間有限,在這有限的資源裡你還要再挪出點來應酬、打球和談戀愛,更不要提學習新技能了。


在這種情況下,大多數人貪多求快,蜻蜓點水,既沒有在新職業形成較大競爭力,也荒廢了自己的本職工作,「斜槓青年」變成了「玩票青年」,如狗熊掰棒子,得不償失。

 


03

為什麼別人可以跨界成功?

 

世界著名藝術大師達文西是一個典型的「斜槓達人」。他在繪畫、音樂、建築、數學、幾何學、解剖學、動物學、植物學、天文學、物理學等領域都有顯著的成就。


▲達文西,畫家 / 雕塑家 / 發明家 / 哲學家 / 音樂家 / 醫學家 / 生物學家 / 地理學家 / 建築工程師 


還有我們熟悉的青年作家韓寒,他不僅寫了很多暢銷書,還自編自導,拍了3部電影,累計票房近30億元,同時還是一名非常優秀的賽車手。他是中國職業賽車史上唯一一位場地和拉力的雙料年度總冠軍。


▲ 韓寒,作家 / 編劇 / 導演 / 賽車手 


根據「1萬小時定律」,成為一個領域的專家至少需要五年。他們是如何做到在短時間內,精通多個領域的呢?


在精通一個領域的基礎上,學會「能力遷移」和「資源遷移」。


達文西首先是一名優秀的畫家,具備了夯實的繪畫功底,熟悉幾何比例、透視等技巧。他從雕塑家跳到雕塑家、建築工程師時,就天然具備了設計、藝術優勢。由於當畫家時詳細研究了人體各個部位,熟悉每一塊肌肉,在跨行到醫學解剖時,他的繪畫能力、對人體結構、比例的了解,就會讓他在解剖領域如魚得水,比普通人更快成為解剖領域的專家。


憑藉畫家和雕塑家帶來的金錢、聲望等資源,他囊中有錢,倉中有粟,又可以毫無後顧之憂地去學新東西,比如天文學、物理學等。


▲ 達文西畫的人體解剖圖


韓寒同理,他首先是一名著名作家,擁有較強的遣詞造句能力,成像能力,審美能力和群眾影響力,以及一定的積蓄。寫作能力幫助他在編輯方面寫出許多金句臺詞,成像能力讓他快速分鏡,審美能力又讓他對電影的構圖以及配樂有獨特的格調。而這些金句、構圖、配樂和個人影響力,正是電影票房火爆的主要因素。


靠寫作掙來的錢讓他可以全身心投入到賽車的興趣當中,靠著源源不斷的金錢投入和自我堅持,他最終成為了頂級的賽車手。


▲ 著名金句——「從小聽到很多大道理,可依舊過不好我的生活」


我們可以發現,那些成功的「斜槓達人」並不是盲目跨界,而是在某個領域鑽研到一定深度,再發展到有關聯的職業,憑藉已精通的技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俗話說,換行窮三年。如果我們從記者跨行到跳高運動員,兩者毫不相干,我們就要從零開始,從跳高的基本知識學起,再慢慢增強體質,這時我們收入非常低,也會遇到很多新挑戰,困難重重。


如果從記者跨行到自媒體寫作,這兩個行業有一個共同的能力要求——寫作能力,我們就會相對輕鬆一些。


借現有資源突破行業壁壘,可以事半功倍。換句話說,以我們現有的一技之長為基礎,把之前的閱歷積累和能力經驗移植到新行業,便可快速將新工作做到合格甚至優秀。


百度創始人李彥宏之所以能寫出《智能革命:迎接人工智慧時代的社會、經濟與文化變革》這本書,是因為他本身就是一個一流的工程師,只用提高一下文筆即可。


商業戰略同理,某知名外賣軟體M團,以送外賣聞名,外賣做大做強,積累了一定知名度和用戶後,才拓展到打車、車票、周邊遊、留學等多個領域,從而掙更多的錢。


木心說過,思想者一醉成詩人,一怒成舞蹈家。哲學、文學、舞蹈都屬於藝術範疇,本質上是相通的,都具有深厚的藝術審美。


沒有藝術素養的人,只會一醉成流氓,一怒成小丑。



 04

具有匠心的跨界青年


網際網路跨界思維認為,未來的增長點和創新點多集中在跨界領域。目前的科技發明、學術創新、文化創意都是通過跨學科、跨領域、混搭等形式,突破行業壁壘,發現不同資源之間的協同效應,實現邊緣創新。


「斜槓青年」正適應了這個趨勢,比如我學醫又會同聲傳譯,在國際醫學交流時,我就能成為搶手的香餑餑。我是精神科醫生又精通編劇,就能成為某種題材電視劇的合適人選。


這種跨界不僅提高了我們的競爭力,也讓我們釋放了天性,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從白天的一隻絞盡腦汁的安靜「文案狗」,變成晚上活潑幽默的相聲演員,最終與自我和解。

 

不過,凡事跟八爪魚一樣,哪裡都伸一手的不可能成為專家。


相比「斜槓青年」,我們應先成為一個「匠心青年」,擁有一技之長。只有胸有丘壑,方能醉成詩,動成舞。




相關焦點

  • 現在斜槓青年這個詞越來越火了,斜槓青年具體是什麼意思?
    什麼是斜槓青年?現在斜槓青年這個詞越來越火了,每個人或多或少都聽說過斜槓青年,可是究竟什麼是斜槓青年呢?比如說你正職是一個銷售,然後還在額外時間寫自己公眾號的文章,那你就可以說你的職業是:銷售/自媒體編輯,中間那條斜槓就是這個詞彙的來源。
  • 「斜槓青年」,為啥越來越多了?
    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對1988名18~35歲青年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52.3%的受訪青年確認身邊有「斜槓青年」。清研智庫等機構發布的《2019年兩棲青年金融需求調查研究》中顯示,全國年輕群體中有主業的兼職者、創業者這類「兩棲」「斜槓」青年已超8000萬人,以80後至95前人群為主,高學歷人群佔據「兩棲」青年的主流。
  • 王一博成為斜槓青年代表,我們普通人如何成為斜槓青年
    這才發現,原來王一博還是斜槓青年呢,他的簡介是這樣的:歌手/演員/主持人。 什麼是斜槓青年 「斜槓」一詞來源於英文Slash,出自《紐約時報》專欄作家麥瑞克·阿爾伯撰寫的書籍《雙重職業》。斜槓青年指的是一群不再滿足「專一職業」的生活方式,而選擇擁有多重職業和身份的多元生活的人群。
  • 「斜槓青年」英文怎麼說?
    我們的大腦適合這樣運作嗎?!除了同時處理很多工作的這種多任務 multitask 以外,如果要形容一個人有很多種不同的技能、同時有很多不同職業、身份的話,英文該怎麼說呢?中文的話大家想必都有聽過,叫做「斜槓青年」,那我們今天一起來看看英文有哪幾種用來形容這樣的人的詞彙吧!『斜槓青年』英文怎麼說?
  • 斜槓青年 以自己喜歡的方式過一生
    往常青年的訴求大多是自由、宣洩和與眾不同。如今的青年也需要,所以生存重壓下喘息的時候,發展那麼一絲別的趣味,想藉此偶爾擺脫眼前的苟且。所以我把它稱之為傾向,對藝術、技能有追求,但沒有時間專於此,模糊帶來遊刃有餘的快樂,運用恰當還能鍍一層金。是好事。  當然,也有精打細算的商人專司多重身份,這時候的職業就是標籤。但能生錢的事兒做起來也是趣味,大概也能算斜槓青年。
  • 斜槓青年,月入十萬
    02  這些年,我們放下了曾經追過的男孩女孩,轉頭開始追斜槓青年。 那麼到底什麼是「斜槓青年」? 這一點從很多青年追捧大冰的書就可以看出來,而大冰,也給我們做了最生動的斜槓展示:作家/主持人/酒吧老闆/流浪歌手…… 於是乎,斜槓青年成了自由的代名詞,超越了個別現象成為了新一代年輕人追求的生活方式。究其原因,有經濟發展的因素,也有大眾心理、社會文化方面的影響。
  • 服裝創業,想賺錢試著做個斜槓青年
    by Mini Wang這幾年,斜槓青年這個詞很火,什麼是斜槓青年?簡單來說,斜槓青年,指的是多重職業者。比如汪老溼:服裝店老闆 / 公司合伙人 / 自媒體小咖 /網紅/ 四季青最帥的打包工/ 阿里巴巴服裝圈主/ 抖音小王子/ 社群創始人等等,斜槓青年就是多渠道發展的人,有多方面的收入。昨晚有個粉絲問我,怎麼樣能月入十萬,做服裝的可能嗎?
  • 萬字整理:左手自由職業,右手斜槓青年
    這一期的話題是「自由職業對話斜槓青年」。 嘉賓是採訪接觸了近200名斜槓青年的社科院研究員牛天,我們進行了一場時長2個多小時的深入交流,聊了我們這些年採訪自由職業和斜槓青年的觀察和感受。 我把對話內容整理成了8個小標題,分別是: 1.什麼是「自由職業」和「斜槓青年」 2.自由職業和斜槓青年的分類 3.什麼人適合自由職業? 4.自由職業讓我更自由了嗎? 5.自由職業,如何利用平臺經濟生存?
  • 斜槓青年:「無邊界」更精彩?
    企業HR稻草人旅行社兼職領隊 薛珍妮像薛珍妮這樣的年輕人,如今被稱作「斜槓青年」,指的是一群不再滿足「專一職業」生活方式、而選擇擁有多重職業和身份的多元生活人群。有調查顯示,目前全國斜槓青年規模已突破8000萬人,高學歷青年成為「斜槓」領跑人群。那麼,斜槓青年的生活有何不同?
  • 透析「斜槓青年」現象
    「加這道斜槓,是我對人生的鄭重選擇」 ——透析「斜槓青年」現象白天,西裝革履,言談儒雅;下班後,背心短褲,熱情奔放;閒暇時,化身寫手,在自己的專欄更新文字。這是公司職員/健身教練/自由撰稿人成宇的日常。眼下,成宇這樣的年輕人有一個很「潮」的標籤——「斜槓青年」。
  • 斜槓青年?抑或只是身兼數職而已……
    當別人這麼形容她時,她也認同這樣的定義。我還認識另外一位朋友,除去外賣騎手這份職業外,他同時還是建築工/木工/水電工/個體戶等。他說也有人稱他為斜槓青年,但他並不接受這個稱呼。社會在不斷發展,人們的選擇也越來越多元,斜槓化成為拓展生命深度和廣度的一種重要方式。應該說,斜槓化是符合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的:人們滿足了物質層面的溫飽之後,自然要追求精神層面的自我滿足。
  • 護膚屆的斜槓青年 看看是誰在不務正業?
    年輕人之間流行著一種身份叫斜槓青年,指的是在除了幹好本職工作獲取正常的收入之外,另外拓展出收入渠道的年輕人。譬如,現在很多人在工作之餘,利用自己的空閒時間發展副業,他們就是典型的斜槓青年!就連大火的綜藝《乘風破浪的姐姐》也是一群30+的女演員努力發展自己的唱跳事業,試圖做演藝圈的斜槓青年。
  • 新BMW X4:「無斜槓,不青年」
    「無斜槓,不人生」,敏銳的時代觀察者、知名財經作家,也是跨界達人的吳曉波曾如此斷言,並進一步解釋道,「斜杠人生就是在人生寬度上加可能性」。作為舶來品,「斜槓青年」一詞源自英文單詞Slash(意為「斜線」、「斜槓」)。
  • 如何做一個「斜槓青年」?
    我想,這是第一次最真切地感受到,做一個「斜槓青年」是這麼幸運。斜槓青年,是近年來常被提起的一個詞。什麼意思?就是指擁有多重職業和身份的多元生活的人群。如何選擇第二職業,成為一個「斜槓青年」呢?我想最關鍵的就是以下兩點——1.你要有一技之長,一個方向。依然以我自己為例。從小學到高中,我最拿的出手的就是英語和寫作。
  • 做客服當服務員,「斜槓青年」群體靈活就業大有作為
    畢業後,不少年輕人則身兼數職,同時「打幾份工」,成為名副其實的「斜槓青年」,也賦予了靈活就業全新的含義。有相關兼職平臺的研究報告顯示,我國已經有超過20%的大學生有意向或者已經有兼職工作。「斜槓青年」數量大幅增加「斜槓青年」於2018年在網絡上出現,指不滿足「專一職業」,而選擇擁有多重職業和身份的多元生活的人群。那時,「主業+副業」成為「斜槓青年」的標誌。在「主業」穩定之後,來個「副業」,則妥妥的被打上「斜槓」標籤。
  • 斜槓青年的新招數,Excel核對數據,只需3秒
    #硬核新知派#現在社會中有一群不再滿足專一職業的生活方式,而選擇擁有多重職業和身份的多元生活的人群,稱之為斜槓青年所以我們要努力成為一名斜槓青年,先從掌握Excel技巧學起。今天阿鍾老師講的就是一個與斜槓有關的小技巧。我們日常工作中經常要對兩列數據進行核對,比如每月庫存檔點核對、開會人數核對等等,你是怎麼做呢?不會還是用眼睛一個個找吧?教你一招,3秒輕鬆搞定,別再去一個個找了。
  • 高考在即·話未來,紅人裝激發「斜槓青年」釋放更多潛能
    因疫情延後一個月的2020年高考來了,又一批青年走上了人生最重要的戰場。已經畢業好幾年的成年人,依然會在高考日倍感緊張,「高考綜合症」是他們揮不去的印記。在這個特殊的日子,不妨將視野放遠,以紅人裝,這個盛產「斜槓青年」的新型網際網路企業,去看看、思考高考之外的那些重要選擇。
  • 斜槓青年是什麼意思?擁有多重職業和身份的多元生活的人群了解一下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斜槓青年是什麼意思?擁有多重職業和身份的多元生活的人群了解一下 什麼是斜槓青年? 現在斜槓青年這個詞越來越火了, 每個人或多或少都聽說過斜槓青年, 可是究竟什麼是斜槓青年呢?
  • @濟南斜槓青年:你人生有100種可能
    「斜槓青年正青春」——2020年洋貨兒濟南青年文創市集系列活動,將從4月開始,在做好疫情防控的條件下,展開歷時半年,利用周末及節假日的時間在濟南各區進行文創市集巡展,並結合手作工作坊以及藝術沙龍的形式,展開維度更豐富的內容探究。
  • 斜槓青年越來越火,多重身份,會是未來5年職場最流行的趨勢嗎?
    主持人/公司高管/投資人/饅頭講師,在王茜的自我介紹中,總會出現這樣的斜槓,這讓她成為別人眼中的時髦的「斜槓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