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現在流行一種「斜槓青年」,指那些幹過各種不同工作,有許多亮麗頭銜的人。他們不僅是一個朝九晚五的上班族,還是健身教練,紋身師,漫畫家,rapper 等職業,多才多藝,涉獵廣泛。
這種活法據說能讓生活更自由、更有意思,迅速成為了一種潮流,得到許多年輕人的追捧。
這種跨界真的有這麼好嗎,到底是不同職業之間的融合碰撞,讓我們變成「複合型人才」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還是會讓我們變成樣樣通,樣樣又不精的「萬金油」?
01
反傳統的「斜槓青年」
「斜槓青年」最早出現在一本美國書籍《雙重職業》裡,英文為「Slash」。書中提到,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再滿足單一職業,轉為多重職業來體驗一種豐富、多元化的生活。
這些人在自我介紹中用「斜槓」來區分不同職業,比如「插畫師 / 咖啡師 / 攝影師 / 電腦程式員」,「斜槓」便成了這一群體的代號。
在以前,老一輩們覺得,人這一輩子就是努力學習,考上好學校,找到鐵飯碗,然後安分守己地做到老,一生只打一份工。
他們沒有意識到生活還有別的可能,也沒有足夠多的平臺去發揮其他特長。求穩的心態也束縛了大家的手腳,如果一個老師突然去當一個搖滾歌手,會被看成不務正業。
如今,時代在發展,社會在變化,思想在解放。迅猛發展的網際網路掀起了信息化浪潮,不僅提高了人們的見識,還提供了許多可以大顯身手的平臺。教育、娛樂、藝術等服務業的興起滿足了年輕人多元化的興趣,大家的選擇越來越多,不再只是為了謀生,開始不斷嘗試感興趣的工作。
「斜槓青年」應運而生。他們反向行駛,發展多元興趣,邁入未知領域,成為了人群中「唱歌裡面最會畫畫,畫畫裡面最會唱歌」的人。
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曾做過一個調查,52.3%的受訪青年確認身邊有「斜槓青年」,56.7%的受訪青年認為「斜槓青年」可以高效利用時間,充實生活。
02
「斜槓青年」 or 「玩票青年」
很多「斜槓青年」其實是在玩票。
反對「斜槓」的人認為,「斜槓青年」很浮躁,缺少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你要想在一個領域有所成就,就必須耐心深耕。
很多人轉行單純只是因為倦怠無聊,不想每日重複相同的工作,做一枚枯燥的「螺絲釘」。他們並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啥東西都嘗兩口,覺得不好吃就立刻換,隨興趣頻繁跳槽,每份工作都淺嘗輒止。
甚至為了獲得周圍人羨慕的小眼神,滿足自己的虛榮心,一些人沒有發表過文章,只是偶爾在博客裡寫點東西,也照樣標上「作家」的名號,只學會做一個簡單的小蛋糕,也自稱「甜點師」,看了兩本心理學的書,便叫「心理諮詢達人」。
這些人不管談什麼話題,他都能聊上幾句,上至國運經濟、股市藝術,宏觀視野大如宇宙,下到插畫攝影、咖啡調酒、英雄聯盟,各行各業無所不知。但生活卻沒說的那麼光鮮亮麗,沒前景,工資低,在外面高談闊論,回到家關燈吃麵。
他們只是把「斜槓青年」當作遮羞布,以掩蓋自己的一事無成,看似學會了很多本領,實際上不過是花拳繡腿,派不上真用場。
知道和擅長是兩回事。「管理哲學」之父的查爾斯·漢迪在暢銷書《大象與跳蚤》裡說:「我們每個人都有一技之長。問題是我們如何把自己的一技之長變為一個產品或者一項服務,並讓人願意出錢購買。」
一個人要在相應領域達到一定水準,別人肯花錢買他的技能,他才能算是真正的「斜槓青年」,而不是「拿來主義者」的自嗨。
但是,在多個領域都有一定深度,從0到1,需要「冬練三九、夏練三伏」的勤學苦練。人每天的精力和時間有限,在這有限的資源裡你還要再挪出點來應酬、打球和談戀愛,更不要提學習新技能了。
在這種情況下,大多數人貪多求快,蜻蜓點水,既沒有在新職業形成較大競爭力,也荒廢了自己的本職工作,「斜槓青年」變成了「玩票青年」,如狗熊掰棒子,得不償失。
03
為什麼別人可以跨界成功?
世界著名藝術大師達文西是一個典型的「斜槓達人」。他在繪畫、音樂、建築、數學、幾何學、解剖學、動物學、植物學、天文學、物理學等領域都有顯著的成就。
▲達文西,畫家 / 雕塑家 / 發明家 / 哲學家 / 音樂家 / 醫學家 / 生物學家 / 地理學家 / 建築工程師
還有我們熟悉的青年作家韓寒,他不僅寫了很多暢銷書,還自編自導,拍了3部電影,累計票房近30億元,同時還是一名非常優秀的賽車手。他是中國職業賽車史上唯一一位場地和拉力的雙料年度總冠軍。
▲ 韓寒,作家 / 編劇 / 導演 / 賽車手
根據「1萬小時定律」,成為一個領域的專家至少需要五年。他們是如何做到在短時間內,精通多個領域的呢?
在精通一個領域的基礎上,學會「能力遷移」和「資源遷移」。
達文西首先是一名優秀的畫家,具備了夯實的繪畫功底,熟悉幾何比例、透視等技巧。他從雕塑家跳到雕塑家、建築工程師時,就天然具備了設計、藝術優勢。由於當畫家時詳細研究了人體各個部位,熟悉每一塊肌肉,在跨行到醫學解剖時,他的繪畫能力、對人體結構、比例的了解,就會讓他在解剖領域如魚得水,比普通人更快成為解剖領域的專家。
憑藉畫家和雕塑家帶來的金錢、聲望等資源,他囊中有錢,倉中有粟,又可以毫無後顧之憂地去學新東西,比如天文學、物理學等。
▲ 達文西畫的人體解剖圖
韓寒同理,他首先是一名著名作家,擁有較強的遣詞造句能力,成像能力,審美能力和群眾影響力,以及一定的積蓄。寫作能力幫助他在編輯方面寫出許多金句臺詞,成像能力讓他快速分鏡,審美能力又讓他對電影的構圖以及配樂有獨特的格調。而這些金句、構圖、配樂和個人影響力,正是電影票房火爆的主要因素。
靠寫作掙來的錢讓他可以全身心投入到賽車的興趣當中,靠著源源不斷的金錢投入和自我堅持,他最終成為了頂級的賽車手。
▲ 著名金句——「從小聽到很多大道理,可依舊過不好我的生活」
我們可以發現,那些成功的「斜槓達人」並不是盲目跨界,而是在某個領域鑽研到一定深度,再發展到有關聯的職業,憑藉已精通的技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俗話說,換行窮三年。如果我們從記者跨行到跳高運動員,兩者毫不相干,我們就要從零開始,從跳高的基本知識學起,再慢慢增強體質,這時我們收入非常低,也會遇到很多新挑戰,困難重重。
如果從記者跨行到自媒體寫作,這兩個行業有一個共同的能力要求——寫作能力,我們就會相對輕鬆一些。
借現有資源突破行業壁壘,可以事半功倍。換句話說,以我們現有的一技之長為基礎,把之前的閱歷積累和能力經驗移植到新行業,便可快速將新工作做到合格甚至優秀。
百度創始人李彥宏之所以能寫出《智能革命:迎接人工智慧時代的社會、經濟與文化變革》這本書,是因為他本身就是一個一流的工程師,只用提高一下文筆即可。
商業戰略同理,某知名外賣軟體M團,以送外賣聞名,外賣做大做強,積累了一定知名度和用戶後,才拓展到打車、車票、周邊遊、留學等多個領域,從而掙更多的錢。
木心說過,思想者一醉成詩人,一怒成舞蹈家。哲學、文學、舞蹈都屬於藝術範疇,本質上是相通的,都具有深厚的藝術審美。
沒有藝術素養的人,只會一醉成流氓,一怒成小丑。
04
具有匠心的跨界青年
網際網路跨界思維認為,未來的增長點和創新點多集中在跨界領域。目前的科技發明、學術創新、文化創意都是通過跨學科、跨領域、混搭等形式,突破行業壁壘,發現不同資源之間的協同效應,實現邊緣創新。
「斜槓青年」正適應了這個趨勢,比如我學醫又會同聲傳譯,在國際醫學交流時,我就能成為搶手的香餑餑。我是精神科醫生又精通編劇,就能成為某種題材電視劇的合適人選。
這種跨界不僅提高了我們的競爭力,也讓我們釋放了天性,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從白天的一隻絞盡腦汁的安靜「文案狗」,變成晚上活潑幽默的相聲演員,最終與自我和解。
不過,凡事跟八爪魚一樣,哪裡都伸一手的不可能成為專家。
相比「斜槓青年」,我們應先成為一個「匠心青年」,擁有一技之長。只有胸有丘壑,方能醉成詩,動成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