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永:油炸糯米粿 留住鄉愁味

2020-12-13 紅網

桃川鎮居民在製作糯米粿。

紅網時刻永州12月10日訊(通訊員 陳健林)冬至臨近,在江永縣桃川鎮老街,居民開始手工製作糯米粿。糯米粿是瑤族群眾的傳統小吃,冬至臨近,桃川鎮大街小巷瀰漫著粿子的香味,這裡的居民忙著炸粿子備年貨,手工製作糯米粿留住了鄉愁味,滿滿都是「老桃川」的味道。

章年華、何戊姣夫婦把冷卻之後的糯米粿裝袋。

「長沙、冷水灘有幾個客戶明天要300斤糯米粿,今天請了三個工人幫我炸粿子。」12月10日,家住桃川街上的章年華、何戊姣夫婦開心的和工人們和面、撒芝麻、切割、編花,等粿子初具規模,就拿到油鍋裡進行翻炸。房屋裡瀰漫著菜籽油的香味,不一會兒熱騰騰的粿子就出鍋了。

章年華、何戊姣夫婦從事糯米粿製作有20多年了,是當地有名的糯米粿製作大戶,做出來的果子無論是外形、色澤還是口感都是恰到好處,深受消費者的青睞,每年要用掉4000公斤糯米。章年華說,炸糯米粿的油溫要掌握好,大概炸15分鐘,炸成金黃色就可以出鍋了,冷卻之後就可以包裝。

糯米粿是江永瑤族群眾過新年必備的傳統美食,也是新年期間招待客人的必需品。生活在桃川鎮上的居民,幾乎家家戶戶都會製作糯米粿。將發酵好的麵團放在案板上,揉成團,用擀麵杖將其擀成圓形大餅,將其切、剪成長條,做成各種形狀放入油鍋裡炸成金黃即可。居民們根據祖傳秘方做出來的粿子又香又脆,備受稱讚。咬一口炸果子,嘎嘣脆響,唇齒生香。

近年來,桃川糯米粿這一傳統小吃開始走上大市場,數百家手工作坊應運而生。每年要耗費糯米在300多噸,產品遠銷到深圳、長沙等地。

相關焦點

  • 食在粿香,味在潮汕
    小米粿粿,在潮汕地區發展為一種色、香、味俱全的小食。潮汕俗語有:「潮汕人,尚食粿,油粿甜粿石榴粿,面粿酵粿油炸粿,鱟粿軟粿牛肉粿,菜頭圓卡殼桃粿。」人們將糯米用高壓鍋燜煮(用高壓鍋能確保糯米的甜味);用油跟蔥蒜爆炒,然後加入豬肉、香菇,當炒得快熟的時候再加入蝦米;將煮熟的糯米飯倒進去一起再攪拌幾分鐘,這樣便完成了。做粿皮,先將準備適量的麵粉(或有粘米粉、薯粉等的)放在一個盆子裡,然後倒入熱水,一邊倒,一邊用筷子去攪拌,水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要根據麵粉的量而定。
  • 潮汕「粿」很牛逼,「粿」類總動員!
    發粿用糯米或在來米泡水後磨成米漿,加入適量的糖和發粉攪拌後倒入碗中,放入蒸籠蒸熟之後即成。簡單好做,原理類似於蒸饅頭。也是潮汕人家必備的祭祀供品之一!梔粿,又稱梔棕,需將採摘下的梔子洗淨搗碎,浸泡濾渣成為黃色汁液,後與糯米漿搓勻,放入專用粿帕,裝入蒸籠蒸熟,蒸熟後的梔粿呈棕黃色。
  • 潮州「粿」然很牛逼,「粿」類總動員!
    發粿用糯米或在來米泡水後磨成米漿,加入適量的糖和發粉攪拌後倒入碗中,放入蒸籠蒸熟之後即成。簡單好做,原理類似於蒸饅頭。也是潮汕人家必備的祭祀供品之一!梔粿,又稱梔棕,需將採摘下的梔子洗淨搗碎,浸泡濾渣成為黃色汁液,後與糯米漿搓勻,放入專用粿帕,裝入蒸籠蒸熟,蒸熟後的梔粿呈棕黃色。
  • 食遍美食之廈門-紅龜粿
    粿類食物包括豐富的變體,包括年糕類、糕粿類、米條米片蒸粉類,及米漿類食品,不同地域間又各有其豐富的實現形態。同為米的水磨凝塊,粿必粉更大塊,通常是可以直接享用的糕點,常常包郵餡料或混有作料。      福建省南部的廈門、泉州、漳州和臺灣金門等地地緣比鄰,方言和習俗相近,自古被稱為「閩南」。閩南有著豐富的吃粿文化。在這裡,甜鹹年糕就被稱作甜粿和鹹粿。
  • 1碗糯米粉,1碗水,製作李子維同款白糖粿,香脆軟糯,還能拉絲
    1碗糯米粉,1碗水,製作李子維同款白糖粿,香脆軟糯,還能拉絲我是小C!用柴米油鹽烹飪菜餚,陪你走過三餐四季。上高中的時候,特別迷戀韓劇。劇中,小黃雨萱因為嘴饞李子維買的白糖粿,兩人產生交集。取景點美食那麼多,有名的鳳梨酥,古早味等等,為什麼偏偏是白糖粿。其實,這白糖粿主要是糯米粉製作的。粿,是福建及周邊地區十分常見的一類小吃總稱,主要是以米粉、米漿為主要原料製作而成。閩南語地區把這類米製品叫「粿」。
  • 【留住鄉愁】福建各地美味早餐,哪一款是你睡夢裡念念不忘的那個味兒!
    具有「夾起不破皮,翻身不漏底,一吮滿口滷,味鮮不油膩」的特色。配上一碗皮蛋瘦肉粥,一早上的能量就從這裡開始。圖@菜鳥美食天下麻圓算得上是泉州人獨愛的一種小吃,紅糖醬煮糯米餈,又香甜又軟糯,用糯米粉加白糖、豬油和水揉製成形,再經入鍋油炸而成的。因為外觀呈圓團形,表面又沾裹有芝麻,所以有了這個名字。
  • 離開潮州前,一定要幹掉這些「粿」!
    發粿用糯米或在來米泡水後磨成米漿,加入適量的糖和發粉攪拌後倒入碗中,放入蒸籠蒸熟之後即成。簡單好做,原理類似於蒸饅頭。也是潮汕人家必備的祭祀供品之一!梔粿,又稱梔棕,需將採摘下的梔子洗淨搗碎,浸泡濾渣成為黃色汁液,後與糯米漿搓勻,放入專用粿帕,裝入蒸籠蒸熟,蒸熟後的梔粿呈棕黃色。
  • 【家味】鄉愁裡的潮汕味道,57道潮汕美食看得我口水直流~
    流傳至今已有幾百年的歷史,形狀小巧,貌似小碗碟,中間盛著加了少許辣椒醬的潮州特產菜脯粒,色澤潔白如豆腐,口感滑潤柔軟,突出菜脯的鹹芳味。小編偶爾回去,總會找一餐只吃鹹水粿,吃到飽為止。豬腳圈是一道頗具特色的油炸粿類小食,餡料有芋頭、紅豆、生蔥珠、五香粉等。因形狀類似豬腳而得名。小編小時的至愛之一,記得還有種醬酸酸甜甜的可以蘸著吃。
  • 潮州「粿」類總動員,你吃過幾種了?
    發粿用糯米或在來米泡水後磨成米漿,加入適量的糖和發粉攪拌後倒入碗中,放入蒸籠蒸熟之後即成。簡單好做,原理類似於蒸饅頭。也是潮汕人家必備的祭祀供品之一!梔粿,又稱梔棕,需將採摘下的梔子洗淨搗碎,浸泡濾渣成為黃色汁液,後與糯米漿搓勻,放入專用粿帕,裝入蒸籠蒸熟,蒸熟後的梔粿呈棕黃色。
  • 【留住鄉愁】遲到的冬天,用這碗四果湯來原諒.
    長樂冰飯,從表面上看就是一碗冰沙,底下是糯米泡糖水,面上加花生、糯米、西瓜、楊梅幹、葡萄乾、椰果、芋圓。這種甜品和閩南的四果湯非常相似。冰飯中的靈魂 ,應該算糯米了吧!糯米煮5分鐘後倒出控水,再倒回鍋中,加入香草精,用小火邊攪動邊煮10分鐘。糯米可不能煮到爛了,口感略硬QQ,有嚼勁才是美。
  • 【舌尖潮汕】鄉愁裡的潮汕味!
    鮮甜的蝦姑,可以生醃了吃,也請可以清炒……18.鹹水粿流傳至今已有幾百年的歷史,形狀小巧,貌似小碗碟,中間盛著加了少許辣椒醬的潮州特產菜脯粒,色澤潔白如豆腐,口感滑潤柔軟,突出菜脯的鹹芳味。小編偶爾回去,總會找一餐只吃鹹水粿,吃到飽為止。
  • 【潮汕美味】潮汕「粿」類總動員,普寧的小夥伴們吃過幾種?
    發粿用糯米或在來米泡水後磨成米漿,加入適量的糖和發粉攪拌後倒入碗中,放入蒸籠蒸熟之後即成。簡單好做,原理類似於蒸饅頭。也是潮汕人家必備的祭祀供品之一!梔粿,又稱梔棕,需將採摘下的梔子洗淨搗碎,浸泡濾渣成為黃色汁液,後與糯米漿搓勻,放入專用粿帕,裝入蒸籠蒸熟,蒸熟後的梔粿呈棕黃色。
  • 鄉愁裡的潮汕味道 (57道潮汕美食)
    流傳至今已有幾百年的歷史,形狀小巧,貌似小碗碟,中間盛著加了少許辣椒醬的潮州特產菜脯粒,色澤潔白如豆腐,口感滑潤柔軟,突出菜脯的鹹芳味。小編偶爾回去,總會找一餐只吃鹹水粿,吃到飽為止。豬腳圈是一道頗具特色的油炸粿類小食,餡料有芋頭、紅豆、生蔥珠、五香粉等。因形狀類似豬腳而得名。小編小時的至愛之一,記得還有種醬酸酸甜甜的可以蘸著吃。
  • 周口有故事:留住鄉愁 弘揚周家口農耕文化
    尤其是現如今農耕嬗變,站在由傳統農業轉變為現代農業的歷史節點上,此舉對於如何傳承農耕文化、留住農耕記憶、弘揚農耕文明、教育子孫後代,都具有很好的歷史和現實意義,也留住了展現豫東農耕文明的一張「特色名片」。
  • 幼兒園成了留住鄉愁的「名片」
    翔安教育集團創辦近三年來,堅持用活本地田園與民俗資源,讓孩子們親近自然、感知鄉土、體驗鄉情,也讓幼兒園留住鄉愁,找到正確的辦園方向。用活田園資源,讓孩子在自然中成長許厝幼兒園是翔安教育集團首批開辦的幼兒園之一。幼兒園周圍是成片的西瓜地、紅薯地。
  • 悠悠粿香,桐廬至味
    菜飯的食材並不相同,主要的材料有這麼幾種:矮腳黃青菜、鹹肉片、香腸片或是板鴨丁,再剁上一些生薑粒與糯米一起煮,香鮮可口。其中矮腳黃、香腸、板鴨都是南京的著名特產,可謂是真正的「南京菜飯」,甚至可與臘八粥相媲美。
  • 第153期-Vitamix糕點甜品篇-紫菜糯米糕+芋粿巧+草仔粿
  • 瀘州老街老景:一支畫筆留住濃濃「鄉愁」
    他,自幼生長在瀘州這片熱土上,無論時光怎麼流逝,歲月如何變遷,用畫筆留住鄉愁的執著,始終矢志不渝;他的畫,記錄著老瀘州的日月交替,攪動著在瀘州生活過人的鄉愁……他就是瀘州市攝影家協會副主席王偉,年輕時就酷愛繪畫,瀘州各處老地標景點是他時刻關注的素材,但在他心中有個遺憾,很多兒時景色沒有留存下來,於是他開始用國畫白描的手法
  • 【留住鄉愁】龍巖鹹酥花生:男女訂婚必備
    紅土地種出的花生才夠味龍巖新羅區的花生種植始於明朝萬曆年間,迄今已有400多年歷史。根據記載,清朝末年在龍巖城區、龍門以及東肖等鄉鎮,已有10餘個鹹酥花生加工點。龍門鎮的「協同和」,便是當地最負盛名的老字號。製作鹹酥花生時,一般以農曆7月下旬到8月上旬播種的花生為佳。
  • 鄉愁裡的味道,57道潮汕美食讓人看得口水直流~
    流傳至今已有幾百年的歷史,形狀小巧,貌似小碗碟,中間盛著加了少許辣椒醬的潮州特產菜脯粒,色澤潔白如豆腐,口感滑潤柔軟,突出菜脯的鹹芳味。小編偶爾回去,總會找一餐只吃鹹水粿,吃到飽為止。豬腳圈是一道頗具特色的油炸粿類小食,餡料有芋頭、紅豆、生蔥珠、五香粉等。因形狀類似豬腳而得名。小編小時的至愛之一,記得還有種醬酸酸甜甜的可以蘸著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