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我與村民從陌生變成了親人|貴定縣雲霧鎮平伐村駐...

2020-12-22 天眼新聞

我叫侯芸,是貴定縣雲霧鎮平伐村駐村工作隊隊員。晃眼間,我已加入脫貧攻堅戰兩年五個月了。一路走來,有艱辛的汗水也有無奈的淚水,如今,都化為自己內心最厚實的寶貴經驗和美好回憶。

2018年6月,產假歸來的我義無反顧地加入到駐村的大軍中,從未接觸過群眾工作的我,頓時倍感壓力。

為能快速適應駐村工作,我總是給村裡的支書討教經驗,但因脫貧攻堅任務重,大家都很忙碌,更多的時間得靠自己深入群眾中去學習摸索。

侯芸(右)為貧困戶送去衣被

駐村期間,我負責平伐村46戶一般農戶和4戶建檔立卡戶的網格,同時還是村裡的資料員、聯絡員。

為了使人口數據、家庭情況、務工地點等信息更精準,我白天在村裡做一些資料,晚上則堅持進行入戶走訪。

第一次走訪網格群眾,群眾們顯得很防備,總感覺和我不親近。

接下來的時間,我只要放下手裡的資料,便往網格裡面跑。有時是因為村民要建房,有時是因為鄰裡間鬧矛盾……漸漸地,那種被群眾所需要的感覺更是讓我感受到了駐村工作的充實和喜悅!

侯芸(左)夜訪農戶

我包保有4戶建檔立卡戶,起初相識是因為工作,如今的相處更多的是源於彼此親人般的溫暖。這其中就有一個因長期患嚴重自閉症的貧困戶,現在已經慢慢地學會了與我交流,雖然表述不完整,但每次見我去他家,他都會很高興地和我說上兩句。

該戶村民患病二十多年,家中父母去世,兄弟各自成家離開,剩下他一個人,對他的幫扶我也更花心思。

了解到因為長期自閉的緣故,該村民已經伴有間歇的精神病。經多方訪問後,我聯繫到他的兄弟,希望能為其辦理殘疾證,每月能有政策多幫扶他。然而,他的兄弟卻一口回絕道:「我們無法和他交流,你如果能夠說服他走出門,那我就和你一起帶他去鑑定。」

雖然交流很困難,但我覺得既然符合幫扶政策的範圍,我就一定要幫助其申請辦理。連續很多天,我拉著村裡的幹部和駐村的隊長同我一道去做他的思想工作。功夫不負有心人,終於取得了他的同意。

我清楚地記得那是一個寒冬的夜晚,我顧不上休息馬上聯繫了他的家人,以及縣裡的鑑定機構。

辦理殘疾證後,因為各方麵條件符合,我為其申請辦理了特困供養,每月的政府補貼由原來的300餘元提高到每月的900餘元,該村民的生活也漸漸有了保障。

當前,脫貧攻堅工作仍在繼續,一路走來,留下的汗與淚,所有的心酸和不易,最終的成績將是對國家、家人和自己一個最好的交代,這一路的收穫也是一生中最靚麗、最豐厚的饋贈!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整理虞思滔

編輯 周梓顏

編審 王璐瑤 韋一茜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常懷扶貧志 做好扶貧人|貴定縣雲霧鎮塘滿村駐村...
    我叫嚴輝,今年27歲,是貴定縣雲霧鎮塘滿村的一名駐村幹部。參加工作之初,我在貴定縣移民局主要從事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現在,由於工作需要,我於2019年9月調至縣委統戰部,並完成了貴定縣2019年「泛海助學行動」資助活動,審定、發放了貴定縣80名貧困學生40萬助學資金。2018年5月,我辭別父母,帶著組織的信任來到盤江鎮清定橋村。初到清定橋村,對於從未參加過群眾工作的我,感到無所適從。
  • 「我的扶貧故事」遇困不退縮,共同解難題|貴定縣雲霧鎮擺谷村駐村...
    我叫陸承菊,2018年5月,在組織安排下,我來到貴州省黔南州貴定縣雲霧鎮擺谷村駐村開展脫貧攻堅駐村工作,擔任擺谷村駐村工作隊隊員。  入駐擺谷村後,我每天走村串寨,逐戶走訪摸排家庭情況、入戶調查家庭信息、宣傳扶貧工作意向、集中組織村民開會探討如何完善村寨的基礎設施等(如組組通、戶戶連、太陽能路燈)。陸承菊到農戶家中走訪走訪中,我向村民積極宣傳黨的方針政策,讓群眾真正明白「惠在何處,惠從何來」,不斷增強黨在群眾心中的感召力、凝聚力。
  • 「我的扶貧故事」村民從「爭當貧困戶」轉變為「我已脫貧」|貴定縣...
    我叫曾祥虎,是貴定縣教育局一名工作人員。2018年5月,我有幸與二千多名幹部一道下沉駐村,來到貴定縣昌明鎮擺耳村擔任第一書記。  為完成寨寨通組路、家家連戶路的建設任務和目標,我和村兩委幹部在工期上做好督促,並在質量上做好監督。可修建時卻沒有想像中來得順利。曾祥虎(左二)為貧困戶發放扶貧豬「這條路佔了我的這塊土了!
  • 「我的扶貧故事」在柴米油鹽中服務百姓的生活|貴定縣法院政治部...
    我叫向麗蓉,是貴定縣法院黨組成員、政治部主任。2018年,根據組織安排,我擔任貴定縣金南街道辦事處樂芒村扶貧工作隊隊長,成為了一名扶貧幹部。在兩年多的駐村工作經歷中,我深深體會到,作為扶貧幹部,與貧困戶的每一次接觸,落實國家的扶貧政策,讓群眾感受到的都是切切實實的溫暖。
  • 「我的扶貧故事」簡單的事情重複做 重複的事情用心做|貴定縣昌...
    我叫陸其丹,是貴州昌明經濟開發區招商引資局的一名工作員。2018年5月,我作為全縣2000餘名下沉幹部之一駐紮在貴定縣昌明鎮秀河村,負責包保該村的(di)樂組38戶,155人,其中貧困戶5戶17人。陸其丹走訪留守老人還記得剛開始到寨子裡接觸老百姓的時候,屢屢碰壁,村民們也對我來駐村心懷質疑,但我仍舊耐心地跟他們解釋精準扶貧的相關政策。  2018年6月初月,我和同事走訪我包保的貧困戶趙光亞戶。該戶居住在半山腰上,要經過一段崎嶇的山路才能走到家。
  • 「我的扶貧故事」你的健康是我最深的牽掛|貴定縣新鋪幼兒園教師黃飛
    我叫黃飛,是貴定縣新鋪幼兒園的一名幼兒教師,也是德新鎮新鋪村對門坡組精準扶貧大家訪教師。從2018年秋季學期開始,我包保幫扶新鋪村對門坡45戶農戶,其中6戶是建檔立卡,全組有在校生28名,其中7名是貧困學生。大家訪的目的,就是在脫貧攻堅的路上,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坐到教室,都能讀書。
  • 「我的扶貧故事」「我」把黨旗插在擺龍河畔|貴定縣沿山鎮石板村...
    「您在哪裡,我馬上過來。」…… 「我」是黔南州貴定縣沿山鎮石板村黨員服務工作隊,隊員共有42人,分別來自於石板村駐村工作隊、村支兩委,以及村裡的黨員。石板村黨員服務工作隊研究部署村產業發展工作在2020年十月的小陽春裡,流經石板村的擺龍河岸風光迤邐,豔陽高照。
  • 「我的扶貧故事」初心在我心,我在扶貧路上一路前行|從江縣谷坪鄉...
    2019年11月被派駐到黔東南州從江縣谷坪鄉留架村開展脫貧攻堅幫扶工作,回首逝去這一年,歲月匆匆,扶貧路上我和隊友、村民歷盡艱辛,收穫了我一生最為寶貴的財富——愛與感動。從適齡兒童早早放棄學業,到青壯年好逸貪杯,再到貧困戶對現狀的「自我滿足」,來到谷坪鄉後,我重新審視了扶貧工作的難度。幫助群眾拆除舊房從第一次去走訪被「碰壁」,到後來把田間地埂和鄉間路旁都變成走訪現場,我實現了第一個轉變——要和村民做朋友,而且要做能說心裡話、能擺家長裡短的朋友。
  • ...平凡崗位上講述平凡故事|貴定縣德新鎮四寨村駐村工作隊員夏宇欣
    我叫夏宇欣,是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貴定縣民政局派駐到貴定縣德新鎮四寨村的駐村工作隊員。2018年7月,在收到駐村工作任命的第一時間,我立馬做好準備,奔赴扶貧「第一線」。正式駐村的第一天,四寨村的18戶貧困戶42個貧困人口成為了我的包保對象。在他們之中,有長期患有慢性病、勞動能力弱致貧的,有天生殘疾致貧的,有突發大病致貧的……為了儘快摸清楚每一戶貧困戶的實際情況,我每天都會去貧困戶家裡走訪。
  • 「我的扶貧故事」丨把「駐」村變「住」村|遵義市匯川區松林鎮新莊...
    我叫陳名航,是遵義市匯川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毛石分局派駐松林鎮新莊村的駐村第一書記。  我從2015年2月開始駐村以來,今年已是第6年。由於交通不便,村民組居住又比較分散,再加上群眾對我不熟悉,溝通難度大,每日早出晚歸,有時一天下來也走訪不了幾戶。儘管如此,我還是堅持再陡的山路也要爬、再偏遠的群眾家也要去。周末也常常放棄陪伴家人的時間,到新莊村民外出務工較為集中的高橋、南白等地開展走訪。
  • 「我的扶貧故事」「你就像我的親人一樣對我好」|普定縣化處鎮硐口...
    「李紅就像我的親人,對我好。」每次到建檔立卡貧困戶戶劉永明家走訪,他總把但這句話總掛在嘴邊。我叫李紅,是普定縣化處鎮硐口村駐村幹部,2016年至今,已經參與扶貧工作四年了。  「李紅工作細緻負責,村民來交合醫指定就找他,對他很信任,群眾都很認可他的工作。」硐口村第一書記李長波說。
  • 「我的扶貧故事」駐進鄉親們心坎上丨匯川區松林鎮新莊村駐村第一...
    我叫陳名航,2015年2月起,我到了深度貧困村松林鎮新莊村駐村,今年是我駐村的第6年。   初到村上,看著眼前的狀況:省級貧困村、山高坡陡、交通閉塞、生產條件差、經濟基礎薄弱……如何做好這個第一書記,我的心裡有些不知所措。
  • ...半山腰上的「茶葉蛋」|茶園|方先美|雞蛋|貴定縣|羅嗣敏|雲霧鎮
    近日,記者來到位於貴定縣雲霧鎮營上村七裡衝雲馨農牧有限責任公司養殖場,一眼看去整個養殖場被被生態茶園包裹著,聳立在半山腰,周圍一片翠綠,美麗之極。養殖場 (羅嗣敏 攝)走進該公司養殖場,公司養殖場負責人方先美正在將一枚枚新鮮的雞蛋分揀、裝箱、打包,各個動作熟練。
  • 「我的扶貧故事」駐村那些事丨鳳岡縣天橋鎮天橋村駐村第一書記楊衝
    駐村前,我曾在心裡做過無數遇到困難後的假設,加上自己又是生長在農村,對農村熟悉得再不能熟悉的我出發了,帶著滿滿信心。 然而,當我卷上鋪蓋入駐這個山村之初,我驚覺到自己其實對於農民、農村、農業是如此的知之甚少,頓有「井底之蛙」感覺! 想像中村裡慈祥的老奶奶哪裡去了?
  • 活力貴定:半山腰上的「茶葉蛋」|雞蛋|貴定縣|茶園|方先美|雲霧鎮
    原文:近日,小活力來到位於貴定縣雲霧鎮營上村七裡衝雲馨農牧有限責任公司養殖場,一眼看去整個養殖場被生態茶園包裹著,聳立在半山腰她一邊做著手上的工作,一邊向介紹著雞蛋的銷售情況:「我們養殖場的雞蛋外殼顏色粉嫩,個頭大,蛋黃蛋清色澤清亮,一經上市就受到了市場的歡迎,不僅在雲霧鎮本地零售,還銷往貴陽等地。」據介紹,雲馨農牧有限責任公司養殖場共養殖40000餘只白羽雞,現在每天可以產出27000枚雞蛋。
  • 「我的扶貧故事」一駐三年,我與打金結下了不解之緣|羅甸縣木引鎮...
    我叫岑桂剛,2017年9月,單位選派我到黔南州羅甸縣木引鎮木引村駐村,2018年2月組織安排我到木引鎮打金村擔任同步小康駐村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隊長。駐村後,我和駐村隊員、村「兩委」幹部一起,主動想辦法出點子,深入各自然寨召開群眾會、院壩會聽聽群眾想法,廣泛徵求意見,組織召開村民代表大會、黨員大會共商村級發展大計。
  • 「我的扶貧故事」村民的笑容是對我們工作的最大肯定|三穗縣桐林鎮...
    我叫劉開發,是三穗縣桐林鎮坦洞村的一名駐村網格員。今天,我想要給大家分享一個在網格內的扶貧故事。   他叫楊世家,居住在竹林五組的半山腰上,單家獨戶,因山高路陡,交通不便,住在他家附近的村民都移居山腳下。
  • 「我的扶貧故事」踏踏實實幹實事|織金縣白泥鎮倮木村駐村幹部餘桂蘭
    在駐村扶貧的過程中,我從一件件小事中,積累了做好基層群眾工作的經驗,還自己也歸納總結出了一些「小妙招」。  在人居環境衛生改造上,我以身作則,發揮示範帶頭作用。在我看來,要脫貧就得先脫貌,連衛生都搞不好,還談什麼致富脫貧呢?
  • 「我的扶貧故事」責任槓肩上 扶貧放心上|三穗縣桐林鎮捧相村駐村...
    我叫楊啟治,是三穗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派駐縣桐林鎮捧相村的一名駐村幹部。駐村兩年多的時間裡,我從對基層工作一無所知,到現在的得心應手,從來時的「愣頭青」,變成群眾的「知心人」。2018年,我有幸參加這場脫貧攻堅戰,這對於我來說一場挑戰,也是磨練好機遇。
  • 「我的扶貧故事」與福莊共享幸福|都勻市歸蘭水族鄉福莊村駐村工作...
    我是譚啟剛,2019年8月,都勻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增派我為都勻市歸蘭水族鄉福莊村駐村工作隊隊長,自此,我開始了在福莊村的新生活。  福莊村分布在一個V字形的山谷裡,村民居住在V字形山谷的兩個斜坡上,山谷底是一條小溪。多山地坡地,農田佔比很少,只在小溪邊上有部分梯田,村民生活條件相對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