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踏踏實實幹實事|織金縣白泥鎮倮木村駐村幹部餘桂蘭

2020-12-26 天眼新聞

我叫餘桂蘭,今年56歲,是織金縣委黨校的一名計算機教師,也是織金縣萬名幹部下基層的一員。

2018年,正逢我退休之際,一個讓我自己也沒想到的選擇,為我退休前的職業生涯增添了不一樣的色彩——延緩退休時間,主動請纓奔赴脫貧攻堅一線戰場。

為什麼?面對許多同事家人的疑惑,我通常只是微笑著回答,「我還不老,我還幹得動。」

2018年9月底,我帶上簡單的背包行囊出發了,來到織金縣白泥鎮倮木村爛壩組,開始了我的駐村生活。   剛到白泥鎮倮木村爛壩組時,由於多年都是在縣城從事教育工作,對基層工作一點經驗也沒有的我一籌莫展,不曉得如何開展農村工作。

但是,我在心裡默默鼓勵自己:「你把他人放在心上,他人就把你裝在心裡,踏踏實實幹好每件事最重要」。於是,我暗下決心,先跟村民們成為朋友開始。   我靜下心來,開始與不同的村民們打交道,白天和農戶下田、上坡幹農活,給有需要幫忙的農戶打穀子、剝玉米;晚上埋頭鑽研脫貧攻堅相關業務知識,用一本本工作手冊,詳細記錄了每戶貧困戶人口信息、收入和脫貧需求等情況,幫助貧困戶解決難題。

在駐村扶貧的過程中,我從一件件小事中,積累了做好基層群眾工作的經驗,還自己也歸納總結出了一些「小妙招」。  在人居環境衛生改造上,我以身作則,發揮示範帶頭作用。在我看來,要脫貧就得先脫貌,連衛生都搞不好,還談什麼致富脫貧呢?於是,為了調動起村民的積極性,我每天早晨六點半,就開始出門打掃衛生,從村頭掃到村尾。特意選在村民們都早起幹農活的這個時間點,就是想用我的實際行動帶動和感化群眾一起改善村居環境,最後,隨著長時間的堅持,大家都紛紛自覺打掃起來。現在,我所負責的這個組的老人小孩都養成好的習慣,家家戶戶床褥疊放整齊,院子掃得乾乾淨淨。   在促進團結鄰裡,解決村民們的日常糾紛問題上,我換位思考,真情實意為群眾服務。幫忙村民辦理繳納醫療保險、幫助村民家打掃衛生、自費為貧困戶購買鞋架、為貧困群眾送去新掃把和新衣服……一點一滴,一家一戶,我以身作則,不計回報幫助村民,真情實意為群眾服務。

回憶起駐村的點點滴滴,我有說不完的話,一直以來我都把「踏實」兩個字放在心頭,踏踏實實幹事,認認真真服務,讓我的駐村生活沒有留下遺憾。  駐村扶貧,幫助他人,奉獻自己,是一件幸福的事。  功夫不負有心人,我的駐村工作因為有了村民們的大力支持,開展得很順利,我對於所包保的白泥鎮倮木村爛壩組農戶情況爛熟於心。  如果要問我駐村扶貧最大感受是什麼,我想我的答案會是:累並快樂著。   一方面,要想駐好村必須要深入貧困農戶家,跟他們拉家常,同吃同勞動,了解他們的需求,才能做到精準扶貧,只有跟他們朝夕相處,他們才跟你說心裡話說實話,才能找到切實可行的幫扶辦法,深入貧困戶。我自己心裡很清楚,要把這件事做好,必須花費全身的力量,這是不容易的,是勞累的。

然而,另一方面,整個駐村的過程,我是十分快樂的。從蹲駐以來,我最大的收穫就是得到了村民們的認可,村裡從咿呀學語的孩童到頭髮花白的老人,都和我成了無話不說的好朋友,甚至是「家人」。從村頭走到村尾,村裡的小孩子見到我都會禮貌地喊一聲「餘老師好」,村裡的父老鄉親們還會熱情地邀請我到家裡吃飯,這一幕幕溫暖的畫面,也成了我駐村最大的收穫。  如今,白泥鎮倮木村爛壩組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每當看到村裡一條條乾淨整潔的道路,村民們站在房前屋後、田間地頭燦爛的笑臉,我都為自己的這一次駐村選擇感到無比地欣慰和自豪。  在接下來的駐村日子裡,我會倍加珍惜這份難得的、充滿真情的經歷,我將繼續和爛壩組的群眾們站在一起,披星戴月,快樂地走在脫貧攻堅的路上,用自己的雙眼和雙手,記錄下脫貧攻堅中更多的幸福故事。  整理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陳澤爾

編輯 韋依

編審 楊儀 施昱凌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讓選擇不留遺憾|織金縣白泥鎮倮木村駐村幫扶幹部...
    我叫餘桂蘭,今年56歲,是畢節市織金縣委黨校的一名計算機教師,也是織金縣萬名幹部下基層的一員。2018年臨近退休之際,一個選擇給我的職業生涯增添了不一樣的色彩——我申請延緩退休時間,奔赴脫貧攻堅一線戰場。
  • 「我的扶貧故事」扛起使命擔當|織金縣少普鎮白泥壩村第一書記羅營
    我叫羅營,是織金縣自然資源局派駐少普鎮白泥壩村第一書記。座吃山空了怎麼辦,白泥壩村的子子孫孫怎麼辦?經過深思熟慮的思考,我們駐村工作組與村支兩委形成一致共識,把產業調整,經濟可持續發展作為我們駐村工作的主要任務。
  • 「我的扶貧故事」青春不問東西,歲月自成芳華|都勻市勻東鎮駐村幹部
    我叫陳俊毅,是都勻市勻東鎮扶貧站工作人員,都勻市勻東鎮五寨村駐村幹部。2018年9月,我被都勻市勻東鎮人民政府派到勻東鎮五寨村駐村。時光荏苒,不知不覺中駐村已經兩年了,在這個苗鄉留下了我許許多多的扶貧記憶。
  • 「我的扶貧故事」找準在扶貧工作中的定位丨織金縣白泥鎮三合村第...
    2018年3月份任織金縣白泥鎮三合村第一書記以來,我常常鞭策自己,領導們把織金縣白泥鎮三合村駐村第一書記的重擔交給了我,這不僅僅是意味著領導班子對我的信任和關懷,同時也表明責任更大了,擔子更重了。我決心不辱使命,竭盡全力,認真履行第一書記的職責嚴格要求自己,帶領織金縣白泥鎮三合村貧困戶脫貧致富。
  • 「我的扶貧故事」鋪富路拔窮根,精準脫貧譜新篇|黎平縣龍額鎮吉林...
    我叫梁明偉,2020年5月,被組織選派到黎平縣龍額鎮吉林村擔任駐村幹部。作為一名普通的駐村幹部,在脫貧攻堅這場聲勢浩大的戰役中,勇挑重擔,不講條件和困難,責無旁貸的奔赴脫貧攻堅第一線,與群眾一道,心連心、戰貧困、渡難關,兢兢業業的奮鬥和付出,發揮好「領頭羊」的作用。
  • 「我的扶貧故事」真心願為鄉親們辦實事、辦好事丨從江縣停洞鎮架...
    「我能當選為村長,是我的榮幸,我不為別的,就是想踏踏實實的為相親們辦實事、辦好事,為架裡村的發展出一份力。只要鄉親們的日子越來越好,架裡村一天比一天更美,那我這村幹就沒白當。」我當初這麼想的,這一年來,我也是儘自己最大的努力這麼做的。
  • 「我的扶貧故事」做扶貧連心人|黎平縣龍額鎮德過村駐村幹部唐紹文
    我叫唐紹文,2017年6月被組織安排到貴州省黔東南州黎平縣龍額鎮德過村駐村。德過村是龍額鎮20個深度貧困村之一,位於龍額鎮駐地東北19公裡,地處坡旁山谷,海撥430米,東抵雷洞鄉戲勞村銀南寨,西接龍額鎮亞罕村,南與廣西高培村交界,北同水口鎮滾正村毗鄰。
  • 「我的扶貧故事」「歐小白」變身了︱從江縣丙妹鎮大融村駐村幹部...
    2019年1月,我成了大融村駐村幹部,沿著蜿蜒的沿江路,碧綠的都柳江平靜流淌,過了一個大彎,我終於抵達大融村。駐村時,我剛從大學畢業半年,駐村經歷和群眾工作經歷一片空白。那段時間,我「泡在」村情、戶情的「汪洋大海」中,村幹就是我的「救生衣」,在串寨路上碰到個人、看見個房子,就逮住村幹「刨根問底」,他們總笑我像是著了魔。  駐村一個月後,我的駐村日記多了些顏色,不再是「歐小白」。
  • 「我的扶貧故事」為群眾辦好事辦實事丨桐梓縣堯龍山鎮小水村駐村...
    我叫王瀅,今年30歲,2018年3月我開始了駐村工作之路。接到通知之初,心中甚是驚訝,沒有任何農村工作經驗的我不知道到基層後能做什麼,帶著不安的心,我來到了桐梓縣堯龍山鎮。第一年我被派駐到桐梓縣堯龍山鎮劉家山村擔任駐村工作組長,我決定從最基礎的工作做起,走訪每家每戶,掌握群眾的生產和生活情況。在走訪當中,我了解到村民鄧玉東突患癌症,便積極為其申請民政臨時救濟,解決其家中困難,還向自己的「娘家」單位桐梓縣委統戰部申請解決了困難群眾補助3000元。為了改變民風村貌,我帶頭投身公益勞動,清理溝渠、打掃馬路,從點滴做起,改變群眾思想。
  • 「我的扶貧故事」脫貧攻堅趕路人|赫章縣興發鄉新營村駐村幹部吉荷
    >  脫貧路上誰都不得偷懶  田間地頭,村頭寨尾  國家政策一路宣講  披著星星  頂著月亮  你是扶貧的趕路人  尋產業,謀發展  田地裡有花也有糧  聽,那採花姑娘山歌悠揚  貧困勞動力收入有保障  看,阿西裡西草原上的牛羊  是扶貧戰士為貧困戶種下的希望
  • 「我的扶貧故事」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施秉縣雙井鎮翁西村駐村幹部...
    我叫王世才,是施秉縣雙井鎮翁西村的一名駐村幹部。   2015年3月,我來到雙井鎮翁西村開展同步小康駐村工作。這六年的扶貧工作中,有過心酸、迷惘,但當我看到貧困戶在我們的幫扶下順利脫貧,生活一天比一天好,心中感到無比欣慰。我來自農村,農村的家庭生活情況大多比較困難,但當我走訪了翁西村的貧困戶後,才發現這裡的群眾貧困程度比我想像的要深得多。
  • 「我的脫貧故事」高山蔬菜讓我成功脫了貧丨織金縣三塘鎮地猓村...
    我叫荀趙虎,家住織金縣三塘鎮地猓村団巖組,家裡有4口人,其中兩個孩子在學校讀書。2013年被納入貧困戶的我,一直以來得到政府的大力幫扶,感受到黨的溫暖,促使我脫貧的欲望更加強烈。2014年我參加了村裡的勞務合作社,在村幹部的勸導下攜妻子劉敏外出浙江義烏務工。一年來省吃節儉,但因為我們夫妻倆文化不高,幹的又是苦力活,收入依然微薄,難於支撐家裡的開支。2015年,我和妻子商量回家創業,種植高山蔬菜,一方面可以照顧老人和孩子,另一方面蔬菜市場比較好,應該能掙上錢。
  • 「我的扶貧故事」強班子 理思路 謀發展|織金縣珠藏鎮銀山村第一...
    「作為一名黨員,我希望到農村去磨練自己,為脫貧攻堅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這是我在畢節市生態環境局織金分局工作時,向單位領導主動請纓申請駐村時的自薦語。我叫張貴朝,2018年3月,我如願以償來到珠藏鎮銀山村任駐村第一書記。
  • 「我的扶貧故事」放不下的一樁心事丨黃平縣平溪鎮大寨村駐村幹部...
    我叫吳穠君,今年24歲,2018年11月參加工作,2019年3月到大寨村擔任駐村幹部,工作職責是協調鎮政黨委政府和村兩委脫貧攻堅工作,做好大寨村脫貧攻堅材料的收集上報。   「十一場殲滅戰」事關教育、健康、住房和就業扶貧等11個方面扶貧政策落地生根,我每天都要配合村支兩委收集11個網格片區的11項扶貧政策落實情況的排查上報,並認真研究整改和補齊短板方案,力爭做到貧困人口應扶盡扶,不漏一戶一人。
  • 「我的扶貧故事」責任槓肩上 扶貧放心上|三穗縣桐林鎮捧相村駐村...
    我叫楊啟治,是三穗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派駐縣桐林鎮捧相村的一名駐村幹部。駐村兩年多的時間裡,我從對基層工作一無所知,到現在的得心應手,從來時的「愣頭青」,變成群眾的「知心人」。2018年,我有幸參加這場脫貧攻堅戰,這對於我來說一場挑戰,也是磨練好機遇。
  • 「我的扶貧故事」來到這裡我們便是一家人|赫章縣結構鄉多魁村駐村...
    我叫顧尚雍,赫章縣結構鄉多魁村駐村幹部。   剛開始去駐村時,有朋友問我:「你們這些幹部在村裡扶貧都幹了些什麼,有效果嗎?」,說實話,我心裡也是困惑。轉眼間,駐村已經一年又三個月,如今,我可以很肯定而驕傲地回答他們:「我們做了很多實事,成效當然顯著!」  2019年7月,我寫了一份申請,主動請戰到脫貧攻堅戰場,來到有著「赫章小西藏」之稱的結構鄉,看到被崇山峻岭包圍的多魁村我才知道,這裡是多麼的偏僻和艱苦。
  • 「我的扶貧故事」我就是村裡人丨正安縣芙蓉江鎮儉坪村駐村幹部趙...
    正安縣芙蓉江鎮儉坪村朱家溝組的村民知道我駐村後,曾發出這樣子的感嘆。我叫趙江鴻,2019年6月12日,按照組織安排,在正安聯社工作的我被派到儉坪村駐村。一開始我去駐村時,並沒有帶著巨款、現鈔。村民心裡落了空。
  • 「我的扶貧故事」用心幫扶奏響「脫貧曲」丨普定縣補郎鄉補郎村駐...
    我是一個音樂學專業畢業、學音樂教育的女孩。從來沒有想過自己能跟扶貧工作搭上邊,但是現在:普定、補郎、農村、扶貧就是我生活的關鍵詞。 還記得第一次作為駐村幹部來到補郎村時,我的心情緊張而又激動。 一個剛剛畢業從象牙塔裡走出來的我,看到這個場面完全驚呆了。看著瘦弱的小孩,看著年邁多病的老人,看著一家7口的重擔都落在黃大哥肩上,我的腦子一片空白。我不知道我能為他們做些什麼?我不知道我駐村幹部的身份能給他們帶來怎樣的幫助?無數個問號,在我腦子裡不停地轉。離開時我暗自下定決定:一定要努力為貧困戶做點什麼。
  • 「我的扶貧故事」我的沿河情愫丨沿河自治縣夾石鎮堰田村駐村幹部...
    2020年農曆新年放假前夕,單位領導打來電話告訴我,因為工作安排臨時有變,單位商議後決定派我替換同事前去銅仁市沿河自治縣夾石鎮開展駐村督戰工作。我剛新婚不久,擔心妻子有意見,但轉念一想,妻子是一名優秀的共產黨員,絕不會不贊同我去,就這樣我答應了下來。新年剛過,我便到了沿河自治縣夾石鎮堰田村開始了我的第三次沿河駐村幫扶工作。
  • 「我的扶貧故事」「你們幹部都是來幹好事、辦實事的」丨劍河縣...
    我叫郭三風,是劍河縣南明鎮凱寨村脫貧攻堅隊隊長。在將近兩年的脫貧攻堅戰中,我組織全體攻堅隊員入戶走訪群眾,召開院壩會聽取鄉親們最真實的想法、意見和建議,把握好扶貧政策落實好的契合點,確保黨中央精準扶貧的好政策落地落實。期間,我們全面收集整理農戶「一戶一檔」資料,完善檔案材料的收集,逐戶建立「戶檔」並整理歸檔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