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您好,陳支書!」
「您好,陶總。」「前兩天種下去的紅菜苔,太陽太大了,再不澆水就要曬乾了,哪裡可以接水過來呢?」「您在哪裡,我馬上過來。」…… 「我」是黔南州貴定縣沿山鎮石板村黨員服務工作隊,隊員共有42人,分別來自於石板村駐村工作隊、村支兩委,以及村裡的黨員。
石板村黨員服務工作隊研究部署村產業發展工作
在2020年十月的小陽春裡,流經石板村的擺龍河岸風光迤邐,豔陽高照。然而,明媚的陽光卻給沿岸的蔬菜基地帶來了一些麻煩:基地剛種下去的菜苗必須得澆水,不然就會被曬乾,影響這一季的收成,更影響到老百姓的務工。水,成了基地負責人陶海龍最揪心的事。就在此時,陶總腦海中突然閃現出在「我」在路口樹立的一塊牌子——石板村黨員服務工作隊公示牌。於是,陶總撥打了公示牌上的電話。「我」的隊長陳順智在電話中了解到基地情況後,通過協調,很快找到村組上的村民接通水灌溉,解決了陶總的燃眉之急。 類似的事情還發生在「我」甘廠寨駐村工作隊員身上。
石板村黨員服務工作隊隊長(右)入戶開展產業發展土地流轉動員工作
為幫助村裡發展好產業,「我」引進了一家龍頭企業在甘廠寨發展草莓育苗基地。在流轉土地時,「我」的隊員通過廣泛宣傳動員,得到了群眾的大力支持。但是,村民羅某某家因為習慣了種植傳統產業水稻,不論「我」怎麼宣傳動員,他都不願流轉,並且他家的田又剛好處在草莓育苗基地的中央,如果他始終不願流轉,那將會影響育苗基地的灌溉。面對這一塊難題。「我」多次上門宣傳也沒有用。這時,「我」突然想到了服務隊在甘長寨片區的分隊隊長——老黨員羅珍榮同志。 老黨員羅珍榮知道情況後,從拉家常開始,與羅某某講政策、談發展,算經濟帳、人情帳……
石板村鞏固片區黨員服務分隊組織村民召開群眾會,動員村民們發展特色產業
經過我們耐心細緻地講解、動員,羅某某的思想轉變了,並表示願意跟著草莓育苗基地一起發展。近年來,為進一步加強基層組織建設,推動產業結構的調整,促進鄉村振興,石板村在沿山鎮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因地制宜,積極引進龍頭企業,發展特色產業種植,引領群眾自助發展。 在發展過程中,常常會遇到一些困難和問題,雖然過去「我」的隊員們都各自在崗位上努力工作,但還是顯得有些單打獨鬥,企業或群眾不知道具體該找誰來幫忙。
石板村黨員服務工作隊隊員現場動員村民參與特色產業發展
為破解這一難題,石板村工作隊及村支兩委及時組織研究,制定了《成立「黨員服務工作隊」助力產業發展工作方案》,「我」也在這樣的背景下,於今年11月初開始走上新的工作崗位。 結合村土地分布及產業發展實際,「我」將全村劃分為七個片區,以村支兩委牽頭,全村黨員參與,組建形成七個服務分隊,分片區負責幫助搞好產業宣傳發動、產業選擇、跟蹤管理、產銷對接等服務,協調解決產業發展中出現的問題和困難,切實為全村產業發展保駕護航。
石板村黨員服務工作隊隊員和村民在產業發展現場,協調土地流轉等相關事宜
現在,企業主和群眾在產業發展中遇到煩心事、揪心事後,都來找「我」和「我」的隊員。而「我」,也將在崗位上繼續努力,為大家服務好,為實現小康夢攜手並進、繼續奮鬥。整理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虞思滔
編輯 何濤
見習編輯 周睿
編審 王璐瑤 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