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給娃的這份「大禮」,讓其享受幸福的同時,可能毀掉的是未來

2020-12-13 騰訊網

文|幸孕姐(高級母嬰護理師,原創不易,請勿抄襲)

插畫 | Juice

很多父母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毫不吝嗇地為孩子付出,在經濟上無限滿足孩子的物質需求,在養育過程中,不斷地包容孩子的錯誤行為,您以為這是愛孩子疼孩子,殊不知,這是在毀掉一個孩子。

案例

鄰居一對老夫婦退休後還得為生活繼續奔波,他們的兒子三十幾歲,整日遊手好閒,沒有一份正經的工作,時不時還喜歡在外面惹事,他們的老底被兒子敗得差不多了,為了老年有個保障,不得不靠打零工維持生計。

老阿姨曾哭訴著說:「這孩子太慣著他了,要是我當初好好教育,現在肯定不是這個下場……」,孩子的性格品性不是一天養成的,他們自私自利、缺乏責任心等正是父母教育失職的反應。

相信很多家長誤解了愛孩子的含義,他們普遍持有的觀點是寧願苦了自己,也不能苦了孩子,在讓孩子享受快樂時,自己在背後默默吃苦,本來以為孩子能感恩,可是最終換來的卻是吃力不討好,甚至有些孩子把父母的付出接受地理所應當,當家長無法滿足自己的欲望時,將一切的怒火和無能都歸咎於父母。

溺愛是父母給予孩子的「最大禮物」,它可以讓孩子沉浸在幸福中,可同時也是一種慢性傷害,毀掉的可能是一個孩子的未來。

為何說溺愛是一份「危險禮物」

孩子的成長過程就像一顆幼苗長成參天大樹的過程,如果不修不剪,任由其發展,無疑是很難成良「材」。而父母無限度的溺愛和無底線的縱容,會讓孩子在蜜罐裡長大的同時,將孩子推向深淵,毀掉他們的一生。

從小順著孩子,不加以管教,最終釀成大禍的例子比比皆是,古人曰:慣子如殺子,當孩子開始出現問題時,父母一定不要順著他們,那些過度滿足孩子的物質需求,而忽視精神世界培養的父母,收穫的多半是一個「白眼狼」。

到底如何正確教育孩子?

1、糾正行為習慣

當孩子犯錯時,有的父母總是喜歡以「孩子還小」為由去包容去原諒,任由其行,而最終的結果是等到孩子大了,父母意識到問題嚴重性的時候,孩子已經成型了,你再去要求他改正,幾乎是不可能的。

3~6歲是孩子性格、行為習慣養成的關鍵期,在此期間,父母要制定規矩,及時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為,並且幫助其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這種好習慣會伴隨孩子一直長大,受益一生。

2、適當滿足物質需求

不管家裡再有錢,都不能在經濟上無限滿足孩子的物質需求,有的父母誤解「富養」的含義,孩子想要什麼就給什麼,然而一旦養成這種習慣,他們的欲望會越來越大,當你無法滿足時,他們會恩將仇報,甚至對你惡語相向、拳打腳踢。

3、給孩子立規矩

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你想讓孩子成才,在成長的路上取得收穫,就必須要好好管教,管教的最簡單辦法就是立規矩,只有恪守規矩,孩子才能規範自身的行為,不觸及涉及原則性的事兒。

在這個過程中,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則,只有自身堅守原則,才能教育出一個有紀律有規矩的孩子,面對孩子的不合理要求,一定要表明態度,明確行為界限。

4、適當採取挫折教育

如果父母將孩子保護得太好,他們一旦失去父母這個羽翼的保護,就會不知所措,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讓孩子吃點苦、遭受一些失敗和挫折,當然這並不是人為的製造麻煩和障礙,而是讓他們經歷自然而然遇到的問題,自己想辦法去解決,實在是無能為力時,父母做好引導,採用積極的態度去化解。

您可以無條件的寵溺孩子,包容孩子,可是別人沒有義務去為他們的驕縱任性買單,您將孩子捧在手心呵護得越好,將來他們在社會上被人踩在腳下的機會越大。

相關焦點

  • 父母給娃取名「博才」,鄰居暗搖頭:連名帶姓毀掉一半運氣
    中國有句老話叫「字如其人,人如其名」,一個人的字和名字,是他的附加價值,也在間接彰顯他的層次和修養,一個擁有一手好字的孩子,父母必然比較注重他的個人修養,而一個擁有好名字的孩子,父母的文化層次也必然不低,尤其是名字,具有的社會價值是不容小覷的。
  • 真正毀掉娃視力的並非手機,而這三大因素,最後一個常被父母忽略
    如今科技發達的年代,很多孩子都會出現視力下降的現象,然而這種現象出現後,大多數父母都會把「鍋」丟給電子產品。 真正毀掉娃視力的並非手機,而這三大因素 兒科專家建議,家長要去監督3歲以下的孩子儘量不接觸電子產品,很多娃在父母嚴格的嚴格控制下
  • 修杰楷曬娃曬幸福,一家五口放飛自我,享受美好親子時光超幸福
    最近,賈靜雯一家五口開啟了美妙的親子旅程,夫妻倆帶著三個女兒走親訪友開心暢玩超愜意,而難掩開心的夫妻倆大方分享遊玩照,一邊用心記錄溫馨的親子旅程,一邊熱心地和大家一起分享快樂和幸福,三個女兒漂亮可愛,在父母的陪伴下玩得特別開心,而且一點也不知道累,活力滿滿,盡顯俏皮可愛。
  • 心理學家:想毀掉孩子的學習能力很簡單,父母每天陪著他就足夠了
    這份協議一傳上網絡,就收穫了許多寶媽的認同和支持,不少寶媽抱怨說,自從孩子上學後,自己忙得像轉起來的「陀螺」:前腳剛忙完了工作,後腳就得急急忙忙地趕回家,監督孩子的學習。媽媽們總認為這樣是為了孩子好,但很少有父母意識到,這種陪伴其實正在悄悄毀掉孩子的未來。
  • 研究發現:毀掉孩子幸福的「元兇」,從來不是手機和遊戲,要重視
    現代社會,父母每當談及教育往往不是源於自己對孩子的了解和深思,而是憑藉本能、常識去教育孩子。有些對教育更為津津樂道的父母,甚至將教育演變成了一種以教育為名義的時尚炫耀。無論哪一種父母,對於孩子玩手機遊戲看法有著驚人的一致,認為手機遊戲是毀掉孩子未來幸福的「元兇」。
  • 父母總是否定,正在毀掉孩子的未來
    孩子的世界,源於父母給他的人生信條。當他的世界都在給他支持和信任的時候,孩子才能開啟無限可能的人生,因為成功和自信,也是可以習得的。有時候,最傷害孩子的,恰恰是這些來自父母有意無意的否定,不經意間已經否定了孩子的努力。有些孩子在學習過程中會因為某些原因,逐漸產生對學習的無能感,並因此逐漸的變得越來越不自信。
  • 抖音超十萬贊視頻刷屏:毀掉一個孩子最狠的方式,就是讓他看著父母爭吵
    曾在抖音看到一個非常火爆的視頻:一個女孩,一年級時看到父母在打架,頓時嚎啕大哭;四年級時,父母再次吵架,此時的她感到難受又麻木;到五年級了,父母終於離婚了,女孩沒哭沒鬧,只是默默地祝媽媽幸福。這個短短的視頻,得到幾十萬人點讚,視頻前的我們流盡了眼淚。現實生活中,父母爭吵時,其實受傷最嚴重是站在一旁偷偷流淚的孩子。
  • 李玫瑾教授:毀掉孩子的從來不是遊戲,而是父母的「語言天賦」
    經常聽說遊戲毀了孩子,讓孩子變懶惰、變陰鬱、變得不愛學習,但其實學習從來不是毀掉孩子的第一大「殺手」,跟父母的「語言天賦」比簡直輕如鴻毛。李玫瑾教授:毀掉孩子從不是不是遊戲,而是父母的「語言天賦」著名教育學家李玫瑾教授表示:「毀掉孩子一生的殺手不是遊戲,也不是貪玩,而是父母的語言暴力。」
  • 心理學:父母這些「暗示」,正在毀掉你的孩子
    心理學:你的這些「暗示」,正在毀掉你的孩子你知道嗎?經典條件反射學說創立者巴甫洛夫認為:孩子變笨,是被父母暗示的。巴普洛夫說,暗示是人類最簡單、最典型的條件反射。當孩子在心理上「認可」了父母的負面暗示「我是一個笨小孩「」我是一個調皮的孩子「等等時,孩子就會不斷往父母所描述的形象上去靠攏。比如一個才幾歲的小寶寶,在吃飯的時候她會選擇吃自己喜歡的,從家長嘴裡出來的評價就成了「這孩子挑食」。
  • 給老人祝壽,這份禮最是合心意
    給老人過壽,子女們往往會大張旗鼓的去操辦壽宴,壽宴必然重要,但老人們可能更在意的是孩子們的陪伴,一份精心挑選的生日禮物更能讓老人體會到子女的孝心。老人生日送什麼禮物好?該怎麼送即能表達孝心,又能讓老人家開心呢?當代名家手繪吉祥長壽書畫作品無疑是上佳之選。
  • 佛系父母帶娃睡覺,睡姿引發熱議,網友:父母真愛,孩子意外!
    這種生活方式用在高人身上,可能是一種褒義詞,那是一種大的格局,胸懷寬廣,但是,如果形容父母佛系,會怎麼樣呢?因為孩子這種生命力旺盛的物種,他的確可能啥事也幹不了,但是他有一個本領,可以讓你啥事也幹不了,所有很多父母在帶娃的過程中,隨時可能火氣飆升,如果能夠「佛系帶娃」,那簡直太好了,又可以恢復到單身時期的自由時光,所以也的確有不少家長實行著這種帶娃模式,但是,佛系帶娃,真的靠譜嗎?
  • 二胎媽媽帶娃崩潰大哭:毀掉婚姻的這件事,無數人在做.......
    作為一個全職爸爸,他每天要工作21小時,留給自己的休息的時間只有3小時,試問哪一份工作的強度有它大且全年無休?如此高強度的工作,縱然是正值壯年的年輕小夥子也撐不住。所以那些自己從不帶娃、卻嚷嚷著「帶個孩子有那麼累嗎」的男人們,才是最可笑的。要知道你之所以能夠在職場上全力拼搏、回到家裡有熱菜熱飯乾淨衣服,都是因為有人在為你承受了生活的重擔。我想,絕大多數抱怨妻子的男人,可能從來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
  • 重陽將至,這份健康福袋帶給父母
    重陽將至,這份健康福袋帶給父母 2020-10-21 22: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17歲女孩舉報父母逼婚,並退5萬彩禮:開心的是你,毀掉的卻是我
    經過協商,小苗父母終於答應退婚,並退還男方的5萬彩禮。17歲,本該是努力讀書的年紀,卻被父母拉著去打工。打工也就算了,還逼她和一個陌生的男人結婚。有人說,2020年了,還有這樣的事情發生?的確有。小苗父母的粗暴行為,不僅幹涉了她的合法權益,還傷害了她的婚姻自由。但同時,我也為小苗感到驕傲。
  • 重塑時間觀,重建人生秩序:追求未來的成功,享受當下的幸福
    我學不會享受當下,我沒有讓自己樂觀好玩,因為我總是擔心未來,所以經常處在焦慮煩躁的狀態中,以致於未來來的時候,我又錯過了。如果說津巴多建議理想組合,是健康、平衡、快樂的時間觀配比,那我的時間觀組合,就是病態、失衡、憂傷的。
  • 「年畫娃娃」生命永遠停留在8歲,父母利慾薰心,讓可憐的娃買單
    「你養我小,我養你老」父母的愛不求回報,只要孩子們幸福他們就心滿意足,但許多父母被利益薰心,拿孩子當作「籌碼」,本應該享受童年快樂的日子,卻整天不停地奔波,知道生命盡頭……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冒犯請聯繫刪除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在給家人帶來無盡財富的同時,他也失去了很多,他父母發現了兒子價值後,鄧鳴賀變成了一顆
  • 平潭一對夫妻9年不生娃與父母反目 送套房都不生丨在平潭,丁克這條路太難了!
    )!其實在平潭,考慮不生孩子,最大的難題是讓父母接受這件事。為什麼會吵架,根本原因就是大家想過的生活,理解的幸福不一樣。你覺得兒孫滿堂是天倫之樂,人家覺得二人世界,舒服又自由,這誰說得過誰。母親可能面臨身材走形、產後抑鬱、失去工作與社會脫軌,還有,生娃這件事是開弓沒有回頭箭,管生就得管養,那這孩子怎麼教?誰來帶?衣食住行、 上學玩樂、人身安全都不能忽視,未來還得為孩子結婚的新房、彩禮、婚宴等謀劃奮鬥,精力時間鈔票缺一不可。經濟實力不足的,真會活得非常摳縮不快樂!與其說不想生,倒不如說是不敢生,生不起,養不起!
  • 李玫瑾坦言:父母的壞情緒會養出三種「劣性孩子」,調控刻不容緩
    文/ 養娃女神Miss劉(原創文章/歡迎轉載評論)每對父母都想把孩子培養成自信樂觀,聽話懂事的人,但往往事與願違,這其實和父母情緒有很大關係。父母本身的性格和情緒會嚴重影響到孩子的性格特徵。父母可能認為打罵孩子並沒有什麼大不了的,自己從小也是在「棍棒教育」下長大的。殊不知,這已經給孩子造成了心理陰影,嚴重時可能會影響到孩子的性格成長。李玫瑾表示:「脾氣暴躁的父母大多會養出這三種性格的孩子。」
  • 霍啟剛7歲兒子大長腿搶鏡,娃未來個子高不高,看3個部位就知道
    寶媽洛洛說,年輕的時候愛看韓劇,懷娃之前,就幻想過,要是寶寶也能擁有韓劇中歐巴那樣的大長腿,那就好了,再加上漂亮的高顏值,咱也可以讓娃往明星方向發展啊! 還別說,有過這種想法的寶媽還不在少數。大長腿,意味著鶴立雞群,出眾的身高,在任何時候也是令人羨慕的啊!
  • 當你嫌帶娃累的時候,看看這些照片,沒有哪個家庭是容易的
    當為人父母后,成年人的世界就更難了。身上的責任和擔子更重了,背負的期望和使命更大了。 帶娃不易,要照顧他,要教育他,要保護他。需要很多時間去陪伴,需要很多時間去賺錢。 如今不少年輕父母家裡沒有老人幫忙帶孩子,自己一手要忙工作,一手要忙家庭,多多少少曾有過崩潰有過抱怨有過心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