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三歲不可怕,處理寶寶第一個叛逆期,父母抓住4點順利渡劫

2020-12-15 優優小工坊

我家寶寶過了2歲,本以為良好的家庭教育下,能逃過2-3歲的寶寶叛逆期,沒想到在他2歲半的時候,開始有莫名固執、不懂變通、脾氣暴躁等表現。寶寶的口頭語從「好」變成了「不」,總喜歡和大人逆著來。

比方說:早上穿衣寶寶非得自己來,並且要把小坎肩穿著毛衣裡邊;

吃飯不讓喂,灑落的飯粒大人不能收拾,要等到他吃完跑開了,別人才可以動他的餐具;

吃零食開口處必須自己撕開,假如把打開口的零食給他,寶寶就會譁啦啦倒在地上,並重重的用腳去踩碎......

寶寶的劣跡真是太多啦!碰到如此不懂事的寶寶,我真想朝他屁股拍幾巴掌解解氣,但是這樣做的話,恐怕就不能擁有現在的「小天使寶寶」了。

分析寶寶叛逆的原因,從兒童心理發展的角度來看,寶寶的叛逆其實是成長的表現,自我意識越強的寶寶越發叛逆。

2-3歲正是自我意識萌發的階段,小孩通過說「不」、「我自己來」、「我就要這個」,和大人給出的固定模式背道而馳,來加強做主的力量,以此表現自己長大了,顯出自己很能幹。

這個階段的小孩不懂得變通,是因為寶寶的大腦還沒到可以變通的程度,思維意識還停留在不可逆的單項狀態

有時寶寶的叛逆也並非無理取鬧,只是孩子想自己做事情,然後在他的能力範圍內,還不能把事情做好,就只能用哭鬧、甚至破壞東西,來發洩自己沮喪的情緒

那麼,當我們知道寶寶的表現是正常的階段發展,在這個特殊的叛逆期,要如何幫助他呢?

我們抓住4個關鍵點,應用下來,就可以和寶寶一起順利渡劫。

01聽孩子講話時要專心加耐心

當我們和寶寶交流的時候要集中注意力,選擇一天裡不忙的時間和安靜的地點,營造出一種輕鬆的氛圍,讓寶寶放鬆緊張的情緒。

在這個時間,不要邊做飯或做其它的一些家務活,停下手中忙著的事情,表示真心在與他交流。

另外再加上一些身體語言,就是要面對孩子,用慈愛的目光注視著他,身體向前傾,看著孩子的眼睛,或與孩子緊挨著坐下來。設身處地去感受小孩在經歷著什麼,需要些怎樣的幫助。

當我們不是那麼高高在上,就會體會到孩子情緒的波動,孩子感到自己是被重視的,就願意將自己的想法向父母傾訴。

02不要說好不好,讓寶寶自己做選擇題

家長不要太民主,這個階段的孩子最愛說「不」,如果用商量的語句和他講話,得到的99%是否定的答案。

舉個例子,寶寶在鬧脾氣的時候,媽媽們通常會耐下性子問:把坎肩穿在外面好不好?吃飯時不要掉飯粒好不好?不要再摔東西了好不好?

毫無疑問,寶寶的回答是「不。」這時媽媽再給他講道理,寶寶會更加的聽不進去了。

我們可以給寶寶做選擇,二選一比單選要容易接受。問寶寶想現在把坎肩穿在外面,還是一會兒再換呢?是吃蘋果還是香蕉?是玩5分鐘睡覺,還是10分鐘?

我們也可以給寶寶說陳述式的肯定句子:「寶寶,吃飯的時間到了哦!」「睡覺的時間到啦!」

03溫柔耐心的來溝通

有理不在聲高,大吼大叫並不能讓寶寶安靜下來。相反,會管理情緒的媽媽,溫柔的話語才能讓孩子平靜。

而且這個階段的寶寶,講話時可能還沒有什麼邏輯性,我們要表現出濃厚的興趣,耐心聽他說完大概的意思。這樣的話,和孩子之間不但能順利溝通,還會使他感受到,在媽媽心中自己是很重要的。

另外,交流時儘量不用絕對的語句,不要告訴寶寶這不行,那不可以,你必須要怎麼做。這樣寶寶就會更逆反,偏想要試一試,看看會是什麼結果。

04理解並堅守原則

叛逆期的寶寶,其實也在用自己的行為試探大人的底線,通過不斷探索與外界做出的嘗試。

當他發現,並不是自己想要的就一定會得到,就會發出一系列叛逆的表現,想知道後果是什麼?大人的反應是什麼?

我們需要做的是,只要不是原則和危險性的行為,可以順從寶寶,等第一個叛逆期過去了,孩子自然會改變。

如果是違背原則和安全性的行為呢?我們就要果斷制止。

首先,允許孩子把焦慮、惱怒的情緒發洩出來。

媽媽們再冷靜的,靜靜的陪著他就好,正確引導寶寶的行為,幫助寶寶控制情緒,等孩子情緒平靜以後,再和寶寶說話,但不能妥協。

這個階段的小孩非常聰明,我們要切記自己的底線和規則,千萬不能被孩子打破,要知道,妥協一次後,就會有第二次、第三次......

我碰到過想要玩具就撒潑打滾的寶寶,家長如果放開了底線答應他的要求,就會助長孩子的壞毛病。

如果孩子實在無理取鬧,千萬不要以暴制暴,要溫柔而堅定的告訴孩子,為什麼不行

05寫到最後,和你說幾句心裡話

2-3歲的叛逆期,是每個寶寶的必經之路,都會有或多或少的抗拒表現,「不吃飯、不起床、不睡覺、不洗漱」,這是大多數寶寶的「黃金四不」。

但這個階段,也是塑造孩子的第一個黃金期,只要家長多增加些耐心與愛,多了解和關懷寶寶,多聽聽他真實的想法,表達你的認可和愛,就能安撫他所有不好的情緒。

只要我們用對了方法,找到寶寶逆反背後的真正原因,就會也擁有一個「小天使寶寶啦!」

(註: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刪)

相關焦點

  • 「可怕的2歲!」孩子人生中第一個「叛逆期」,父母應該怎麼管?
    事實上兩歲是孩子人生中第一個叛逆期,這個時期的孩子思想不成熟,甚至沒有自我意識,他們總是不理解父母的意思,所以他們在和父母的交流過程中十分困難。因為他們表達不出自己的想法,父母們就只能靠猜,但是如果父母沒有猜對他們的心思,那麼他們就會大發脾氣。而2歲的孩子一旦不講理起來,父母們是很難控制的。
  • 孩子的叛逆期「可怕的兩歲」不可怕,但是處理不好可能一直壞脾氣
    在兩歲前的孩子是那麼可愛乖巧,如果有一天你突然發現原本可愛乖巧的孩子竟然變得很叛逆,父母說什麼都是說「不」,一個勁的跟父母作對,甚至是亂發脾氣,亂哭鬧。面對孩子的這種情況,不要覺得奇怪,這是孩子進入了人生中的第一個叛逆期了。為什麼說孩子第一個叛逆期叫做「可怕的兩歲」呢?
  • 貓狗都嫌的兩三歲,叛逆寶寶究竟多可怕?
    之前只知道有青春叛逆期,最近才發現,2-4歲還有一個幼兒叛逆期。 一直覺得夏天是一個天使,情話綿綿,乖巧可愛。除了偶爾發個小脾氣,比較貪吃之外,沒有什麼過份的地方。直到最近,才發現:天道好輪迴,蒼天繞過誰!先說說吃飯這件事。
  • 張萌談2歲女兒叛逆期,面對孩子第一個叛逆期,這樣做比打罵管用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很多父母以為孩子只有到了青春期才會出現叛逆期,但是孩子一生當中都會經歷很多個叛逆期,其中最早的是孩子在2歲。張萌在參加某一檔綜藝節目的時候就透露到自己2歲的女兒迎來了叛逆期。張萌表示自己的女兒才兩歲,就變得很叛逆了,每天都在看手機,越不讓她幹什麼,她就越喜歡幹什麼。女兒也經常說出一些"雷言",比如在幼兒園女兒會哭鬧著要見媽媽,在老師詢問原因的時候,她會說:"我太想媽媽了,她離世了"。
  • 寶寶2歲就到了叛逆期,別再發脾氣打罵他了,聰明媽媽會用這兩招
    對於初為人母的寶媽來說,剛享受一兩年多的親子時光,很難想像到寶寶才2歲的年齡就要進入人生中的第一個「叛逆期」。光聽別人說不管用,只有自己親身經歷才能真正的感同身受,不愧是可怕的兩歲。最近一位寶媽在媽媽群裡倒苦水:我家小不點是個男孩兒,別看才2歲2個月的年齡就知道打人,不是打奶奶就是打孩他爸,我看見後讓他對著牆罰站。也是心疼孩子讓他站了5分鐘後,就問他知不知道錯了,他剛開始很聽話說錯了還反省說不能打奶奶打爸爸,可讓他道歉卻怎麼說都不去。
  • 娃第一個叛逆期很恐怖?父母巧妙「懲罰」孩子,輕鬆解決問題
    在英文裡有一個單詞叫做「terrible two」,翻譯過來就是糟糕的兩歲或者是可怕的兩歲,它指的是兩歲的孩子很讓父母頭疼。根據兒童心理學家的研究,娃的第一個叛逆期就是在2-3歲左右,也就是自我意識覺醒的時期。這個時期的孩子,會讓父母覺得很「恐怖」!
  • 2歲寶寶變「魔鬼」,父母掌握「5要5不要」,娃娃可愛「不可怕」
    一般是處於青春期的來臨,但事實上,在寶寶2歲左右,也會面臨一次「叛逆期」,而這時候的寶寶都被父母們稱之為「小魔鬼」,這時候的寶寶都會令爸媽們頭痛不已。  父母們面對這樣的「小魔鬼」,通常都以為打一頓就好了,但如果寶寶2歲的叛逆期處理不當,不僅會破壞掉孩子和父母之間的親子關係,還會影響寶寶以後的成長發育。
  • 男孩的叛逆期很可怕!但聰明父母從不跟叛逆期男孩講道理
    相信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很多父母都遇到各種各樣棘手的問題。特別是男孩子,要是再遇上叛逆期,孩子不聽話,做什麼事情都要跟父母作對,真的無比頭疼,搞不好從此彼此的親子關係還會出現嫌隙。不過,孩子叛逆是他正在成長的表現,如果父母能夠明白孩子們叛逆背後的需求,問題就沒有那麼可怕了。
  • 叛逆期,是「福」還是「禍」?家長處理得好,就是孩子成長的契機
    孩子成年前會經歷3次叛逆期,如果沒處理好,會給孩子性格埋下隱患;如果處理得當,叛逆期也可以是成長契機。同事的孩子11歲,差不多到了青春期早期的階段,她向我們吐槽,孩子出現了各種「叛逆」的苗頭。一位同事聽完就這麼安慰她:「這就是孩子叛逆期,再忍忍,過了這個階段就好了。」
  • 孩子才兩三歲,被父母說處於叛逆期,是不是有點冤啊
    關注兒童教育問題久了,就會發現孩子從2歲到18歲,都有父母說自己的孩子處於叛逆期。為啥2歲之前沒有人說呢?我想這是因為孩子此時不會流利的說話和走路,否則出現這樣的問題就不足為奇了:孩子一出生,就處於叛逆期,怎麼辦呢?
  • 兩三歲的孩子管不住?教你幾招,無需打和罵哄得孩子團團轉
    人的一生具有三個叛逆期,而2~3歲的孩子,正處於第一個叛逆期——「嬰兒叛逆期」中。因此,教育兩三歲的孩子,對於家長來說可是一個難題。同事經常訴苦說自己兩歲的寶寶聽不進好話,哄他他也不聽。吃飯的時候要他拿好勺子,他卻把米飯故意倒到桌上,實在忍不下去了,只好動手打一頓,孩子才會安靜下來。為什麼兩三歲的孩子還需要打和罵?好好講道理不行嗎?難道嬰兒叛逆期就這麼恐怖麼?實際上不是的,不能完全歸咎於孩子,而是我們的教育有問題。
  • 2-3歲是孩子的第一個叛逆期,父母提前看這些書可以平穩度過
    孩子的成長過程也是家長學習成長的過程,而叛逆期是家長不願遇到又避之不及的一個心理時期。當孩子成長到2-3歲的時候,家長就遇到孩子的第一個叛逆期,如何處置得當,孩子許多良好的習慣都就就此養成。名為叛逆期,實際是2-3歲的孩子在走路,說話的掌握之後,自身的技能得到了極大的加強,面對陌生的世界時,缺少一份規則感,單純的以自己為中心,為想問題。這個年紀的孩子對於很多事情還沒有概念,所以當孩子哭鬧,說出不要的時候,家長萬萬不能單純地拒絕,而是要藉助這個時期,幫助孩子建立規則感,自律性和自尊心。
  • 「可怕的兩歲」,到底有多恐怖?建議父母收好這份「保命指南」!
    「學霸札記」一個分享學習資料的平臺 中午12:00與你相約~ ▼ 《可怕的兩歲》一書中提出:孩子的第一個叛逆期出現在1.5-3歲之間,2歲最為典型。
  • 假如你家有2-4歲的孩子,動不動就撒潑哭鬧,建議用這3招制服他
    假如你家有2-4歲的孩子,動不動就撒潑哭鬧,建議用這3招制服他很多寶媽都說自家寶寶以前挺乖的,可是到了兩三歲的時候就從小天使變成了小惡魔。越來越不聽話,喜歡頂嘴、把家裡搞得一團糟不算,還動不動就撒潑哭鬧,寶媽每天都被氣的暴跳如雷。
  • 4歲寶寶堅持刷牙,半年後卻滿嘴「小黑牙」,父母無知多可怕
    4歲寶寶堅持刷牙,半年後卻滿嘴"小黑牙",父母無知多可怕 可是卻有一個4歲寶寶堅持刷牙,半年後卻滿嘴"小黑牙",父母無知多可怕,這是怎麼回事呢?
  • 孩子進入可怕的3歲叛逆期,作為新手父母你可要準備好了
    作者:寶寶知道 教育思考者很多年輕的父母關注我們的微信後,然後給我們留言,最近諮詢我們比較頻繁的問題之一是,很多年輕的新手父母說,老師啊,我家孩子今年3歲了。我們突然發現,之前那個可愛的小寶寶好像不那麼聽話了, 「不!我不!我就不!」「不吃!」「不要!」成了寶寶的口頭語!「打你!」「你是個壞媽媽!你是個壞爸爸!壞爺爺!壞奶奶!」
  • 孩子可怕的兩歲什麼樣,這些讓你瞠目結舌的行為,都是有原因的
    父母在這個時候再好的脾氣也都沒了,常常氣的直跺腳,甚至懷疑是不是抱錯了孩子。面對孩子的種種問題,打又不能打,說又不聽,真是愁死人了。別著急,和你有類似的困惑的父母大有人在,這說明娃進入了兒童的第一個叛逆期,也就是Terrible Two,意為「可怕的兩歲」或「糟糕的兩歲」。兩歲的孩子為什麼會如此「可怕」呢?
  • 14歲的兒子敢打父母?孩子叛逆期的教育不容忽視
    容易衝動、脾氣暴躁、行為叛逆是青春期的重要表現,14歲的男孩子動手打自己的父母,這是絕對超出叛逆的界線了。對於這樣的行為,父母可不能再一味的溺愛孩子了,不然就很有可能會讓他變本加厲,直到走上違法犯罪的不歸路。
  • 面對孩子叛逆期,寶媽稱:「我要瘋了」你是如何引導寶寶的?
    文丨果味童年時光(文章原創 ,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在寶寶2-3歲會遇到一個叛逆期。前一分鐘還是萌萌可愛的小天使,下一分鐘可能會哭鬧個不停。處處與你作對,生氣時可能還會打人哦!寶寶會因一點小事亂發脾氣,摔東西;穿衣服也不願意,穿上衣服後又不肯脫衣服;寶寶明明很困,卻哭鬧著不肯睡覺。很多時候都在拒絕、搞破壞。如果你發現寶寶有以上行為,就要注意了,說明寶寶進入第一個叛逆期。
  • 寶寶有這3個「討人嫌」的表現,是進入了2歲叛逆期,家長及時引導
    2歲的孩子處在身體和生理的發育期,很多孩子的心裡也產生自己「小九九」。 時而調皮搗蛋,時而古靈精怪,很多家長們都覺得自家娃簡直是一天一個變化。甚至很多家長都覺得家裡的這隻「小惡魔」還是不會說話、不會走路的時候可愛。 那麼2歲的孩子真的不好管教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