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夢想很豐滿,現實卻是非常的骨幹,他的一生就是最好例子

2021-01-07 趣味聊史

杜甫夢想很豐滿,現實卻是非常的骨幹,他的一生就是最好例子

提到唐詩,我想大家腦海中一定會浮現出這樣兩個名字,帥到沒朋友的李白、沉默也吸引人的杜甫,這二人都是中國文學史上「大佬」級別的人物,他們為唐詩做出了極大的貢獻。而我今天要講的就是杜甫。

李白出生於盛唐,他的文學風格豪放,文採斐然,讓讀者在閱讀的時候不禁對他的意氣風發感同身受;杜甫出生於晚唐,他的一生顛沛流離,經歷了太多的生離死別,所以他的文學作品字字泣血,直達人心,讓人仿佛回到了那個充滿著無奈的時代,相比較一生放蕩不羈的李白,我對經歷了世態炎涼的杜甫更有認同感,我們今天的故事也是圍繞這位他而展開的。

杜甫出生於大戶人家,所以青年杜甫的生活非常滋潤,家庭條件的優越帶給杜甫的不僅僅是衣食無憂的生活條件,更是良好的教育環境,而杜甫又自幼好學、天賦異稟,他七歲時所作的詩詞就讓人意想不到,先天的優勢與後天的培養相得益彰,杜甫在文學上的造詣一日千裡,很快便成為了遠近聞名的著名詩人。

在杜甫十九歲的時候他遇到當時極負盛名的李白,二人相見恨晚,很快就成為了忘年交,當時的李白正在尋仙求道的途中,而杜甫不顧家人的反對,毅然的放棄了富裕的生活和李白踏上了遊山玩水的道路,這一路上二人不僅探討文學知識而且互相交流了自己的人生感悟,這段與李白的相處也讓杜甫對自身有了全新的認識。

與李白漫遊了半年之後杜甫與李白分別,並前往長安希望可以將自己一生的所學用以報效祖國,可惜世事難料,在杜甫最為意氣風發的時候,安史之亂發生了,當時的唐朝民不聊生。哀鴻遍野,杜甫迫切的想改變現狀,參加了科舉考試,不料那次科舉考試觸碰到了權臣的利益,整批考生的成績都被宣布無效,杜甫企圖用科舉來走向仕途的想法徹底破滅,但是杜甫並沒有放棄,他接連拜訪當時的權貴之人渴望可以獲得他們的賞識,就這樣顛沛流離了整整十年的時間,但最後也只得到了一個九品芝麻官,這讓杜甫十分失望,但為了生計的他不得不接受這一份與他才幹極為不符的職位,可是禍不單行,在他任職僅僅半年過後,他的小兒子因為飢餓而逝去,十年大好時光的浪費,親人的離去,才幹完全無用武之處,接二連三的打擊讓杜甫對生活充滿了負面情緒。

經歷了長安十年求職之路的失敗之後的杜甫,放棄了求官的道路,開始用自己的紙筆作為武器,與當時那個灰暗的時代作鬥爭,當時正值唐朝的覆滅之際,戰火燒遍了中華大地的每一個角落,而杜甫也被迫多次轉移,這段悲慘的流亡之旅也讓這位文人真正感受到了一個時代一個民族最悲哀的一面,那時的杜甫內心充滿著對社會的無奈與絕望,寫出來的作品也同樣充滿著壓抑的氣息,不過也恰恰正式這些壓抑的文學作品,才反映了那個時代最真實的現狀以及人民內心的聲音,才傳達出了生活在那樣的世間的人們最真摯的情感。

相關焦點

  • 比詩還催人淚下的一生,關於杜甫那些不為人知的故事
    說起和李白齊名的杜甫,想必大家都非常的了解,一位是詩仙,一位是詩聖,關於他們的那些膾炙人口的詩句,即使是說上十天十夜,也怎麼說都說不盡,雖然二人可齊名,但是兩個人的經歷性格和創作風格卻完全不同,杜甫,一生悲慘艱辛。
  • 幾何美學大師杜甫
    一個「┴」形幾何體,有些像王維的名句「大漠孤煙直」,去了戈壁灘你就知道了,王維這句子寫得非常形象,平展無邊的戈壁大漠,一縷上升的煙,跟它垂直,也是「┴」形幾何體,好看。「月湧大江流」,月亮的影子,落到江水中,江水奔湧不息,月亮的影子被它拉扯奔湧。月湧,大江流,動感十足,這種動感,近乎翻天覆地。「月湧大江流」,也是一個「┴」形,月亮,掛在天上;大江,橫在地上,形成「┴」形。
  • 杜甫與蜀中草堂,黃四娘之外,他的詩中還有哪些鄰居?
    傅抱石作杜甫像翻看杜甫的一生,追尋他走過的足跡,會給人們很多啟迪。杜甫一生顛沛流離,飽嘗人間的風霜和苦難。在他58歲的生命歷程中,他把最重要的歲月留在了西南。從759年末來成都,並於760年春在成都建起草堂,到768年受其弟杜觀之邀暫住江陵,杜甫在蜀中度過了八年時間。
  • 這首陳情詩,既是杜甫的自薦信,也預示了他沉鬱悲憤的詩歌人生路
    這裡詩人把他落選後內心的憤激不平,盡情地傾訴給自己的知己、前輩,就是對當時權貴用事、人才不被重視的不合理現象的譴責,就是對那黑暗的社會現實的揭露。所以,詩人面對現實就只好如此慨嘆了。這10個字不僅是詩的發端,統領全篇,而且是詩的主旨骨幹,下面三大段均從此說開,層層申述。「甫昔少年日,早充觀國賓。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賦料揚雄敵,詩看子建親。李邕求識面,王翰願卜鄰。自謂頗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
  • 太原三模:致敬「飛彈兵王」王忠心,許一生夢想,忠一世所愛
    34年,他將最好的年華奉獻給了部隊,從列兵到一級軍士長,一個夢想,許下了一生;一個崗位,彰顯著忠誠。你認為王忠心引人關注的原因是什麼?從這個原因入手,引出你的觀點,談談你的看法。要求:自擬標題,自選角度,確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洩露個人信息;不少於800字。
  • 《詩聖杜甫》:死後名垂千古,活著失敗一生
    不管怎麼說,總算是騎著快馬沿著杜甫的生平走了一趟。不過,走下來之後,連杜甫這個人所持的生活態度的調調也不甚喜歡。調侃地說,他的一生可以概括為四個語氣詞:哼!啊!呀!哎!①哼!這個階段的杜甫,感覺就是頭一揚,脖子一梗,鼻子裡蹦出一個字——哼!②啊!不幸的是,杜甫科舉落榜了!或許也是幸事,起碼潑一盆涼水清醒清醒,令其收起幾分自負和狂傲。還好,杜甫借酒澆愁一段時間後,恢復得挺快。
  • 《紅樓夢》:現實、夢想、精神,賈寶玉一生忘不了的三個女子
    現實、夢想、精神,三個層面的差別,賈寶玉一生忘不了的三個女子。 在《紅樓夢》裡,賈寶玉是一個「博愛」的男子。對出現在他身邊的女子,大致都能善意相待。很少有等級尊卑的歧視。這一點,在封建社會是非常難得的。
  • 陸遊為偶像杜甫寫的一首詩,翻譯過來就是:你的苦,我都懂
    在杜甫生前,他是李白的超級迷弟,而在他身後,卻有很多人成了他的鐵桿粉絲。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韓愈的大弟子張籍,張籍崇拜杜甫到了什麼程度呢? 有朋友曾見他將杜甫的詩燒成灰燼,然後拌著蜂蜜,每天早上吃上三大匙。
  • 杜甫最有名的8首詩,說盡一生,動人到極致
    人生的前半場,杜甫也曾是個仗劍走天涯的瀟灑遊子,風光霽月,豪情萬丈,他的心高氣傲不輸李白;在人生的下半場,日漸衰微的國運,入不敷出的家境,讓杜甫開始正視現實,走進世俗生活。——杜甫《望嶽》杜甫出身於官宦世家,他的爺爺杜審言也是當時的大詩人。在書香門第長大的杜甫七歲能詩,出口成章,年紀輕輕就揚名洛陽,甚至是岐王李範府中的座上賓,前途無限。
  • 杜甫其實一點也不窮,青年時期有裘有馬,這首詩是最好的證明
    杜甫出身於一個有悠久傳統的官僚家庭,杜甫更是晉代名將杜預的第十三代孫。他的祖先多半都做過太守、縣令、刺史一類的官吏,而這樣的家庭是擁有不少的田產的,且不必納稅。在封建社會中,還享受很多特權,比如男子不用服兵役。雖說在杜甫降生後,他的家庭聲望大不如前,生活水平也下降了不少。但是絕不是我們想像中的「窮」。杜甫其實不窮,舉一個例子。
  • 杜甫為什麼窮困潦倒?他都經歷了什麼?
    杜甫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齊名。他的詩因善陳時事、描寫了唐朝由盛轉衰的社會面貌和底層百姓生活的疾苦,被譽為「詩史」;杜甫本人一生憂國憂民、忠義仁愛的品格,被後代尊稱為「詩聖」。杜甫出生在一個官僚家庭,祖上是晉代名將杜預。
  • 陳尚君:「杜甫的詩是人生經歷的一個心靈史。」
    去年底翻譯出版的《杜甫:中國最偉大的詩人》(註:1952年,哈佛大學出版了教育家和史學家洪業用英文寫就的 Tu Fu: China's Greatest Poet ,後由曾祥波翻譯)則從杜甫詩歌角度精彩講述詩人一生,在復旦大學教授、中國杜甫研究會理事陳尚君看來,杜甫的詩歌最主要寫他自己,「他的詩是他所有人生經歷的一個心靈史。」
  • 是苦難的生活和經歷成就了杜甫
    品讀詩書以文化人,歡迎您關注詩文傳家,書香濟世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詩人,他的一部分作品反映了社會現實,民生疾苦,表現自己憂國憂民的這樣一種情懷,還有一部分作品,表現自己的不幸遭遇,以及鬱郁不得志的憤慨。有人會說,杜甫可以說是唐朝最悲慘的詩人了,一生都想著為國家做點事,然而直到死的時候,這個願望也沒有實現。其實我想說,是苦難的生活成就了杜甫,如果沒有這些經歷,如果杜甫在仕途上順風順水,可能就不會為我們留下這些傳世之作。世人都喜歡被重視,沒有人喜歡被忽視,這種心情可以理解。但是當時的社會大環境就是那樣,並不是他個人能力不行。
  • 李白與杜甫的友情,也許你不懂!走進詩聖杜甫
    杜甫的祖父杜審言,也是一位非常有名的詩人,而且曾經官至國子監主簿、修文館直學士,也就是皇帝御用的文人。當時與李嶠、蘇味道、崔融合稱為「文章四友」。杜甫的父親,曾任職過朝議大夫,妥妥的正五品的官職。此時的杜甫25歲,正值青春的最好年紀,充滿了激情、浪漫和對未來的勃勃雄心。
  • 董卿就是最好的一個例子
    文:水娘說情感誰不想做好命的女人,誰不想一生都好命。那到底什麼樣的女人才好命?在大多數人眼裡,好命的女人是可以嫁入豪門,有一個心疼她的好男人,與婆婆和諧相處,能夠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就最好了。如果把幸福比喻成一把鑰匙,那麼,那麼擁有這把鑰匙的主人就是女人。妻子決定丈夫的人生起伏高度,這句話很有道理的。正如,股神巴菲特曾說:我這一生最重要的投資不是購買了哪支股票,而是選擇了誰成為我的伴侶。
  • 探尋《月亮與六便士》的現實意義:如何讓夢想照進現實
    為了求得真理,他把自己世界的根基動搖了。毛姆對克蘭德的感情是複雜的。他崇尚他純粹的靈魂,厭惡他不顧世俗道德的冷酷,又為他完全不顧現實生活而無奈。然而,對在世俗中苦苦掙扎卻假裝有追求的克蘭德太太,他的態度是鮮明的。
  • 杜甫一生去過很多地方,其詩歌藝術和仁愛思想也存在於香港
    杜甫在香港。洋人也來遊覽「豆腐」草堂有「詩史」「詩聖」之稱的杜甫,一生去過很多地方,其一是成都,那裡有草堂。「詩是吾家事」,杜甫時時處處都寫詩(幾乎像當今喜歡發動態到微信朋友圈的人,天天有圖有文發放);追尋杜甫踏足的土地,是一種詩歌的歷史文化之旅,地就是詩,詩就是地。上述其他地方都有杜甫留下來的或實或虛的「古蹟」,皆受青睞,往往被視為旅遊資源開發的寶地;最近網上出現圖詩並茂的《跟著杜甫遊天水》資訊,天水(古之秦州)馬上引起雅士們「打卡」的興趣。
  • 杜甫不惑之年飽嘗人間冷暖,寫下一首沉痛的詩,揭露了人性的醜惡
    唐詩宋詞,是中國殿堂裡最富壯麗的一抹顏色,現實中塞外的金戈鐵馬,江南的山水藍天,生活的世間百態都可以寫入詩文,成為歌詠流傳的經典。那隱沒在詩人筆下的洞天福地,人情世故,不斷影響著一代代讀者,去探索和追尋。生活永遠不只有詩情畫意,還有殘酷的現實,面對生活的不公,人性的醜陋。劍客們用手中的長劍打抱不平,而文人的利器就是他們手中的筆墨。
  • 回顧歷史,想不到詩人有這樣的一面,這樣的杜甫你見過嗎?
    要說起詩才,盛唐的李白佔得詩仙之位,而得到詩聖這一名號的便是杜甫了。不過杜甫的待遇卻也遠沒有李白來的那麼得意,李白詩寫得好,運氣也好。可杜甫就不一樣,杜甫晚年一首登高被稱為古今七言第一,不過在這七言第一之下也掩藏了他深深的哀愁。
  • 困居長安10年,仕途坑多,人生失意,杜甫的詩和遠方在哪裡?
    詩聖堂是紀念館的正殿,供奉著詩人的雕像,展示了詩人的生平和蹤跡,並展示了杜甫一生中最具代表意義的《望嶽》、《兵車行》、《春望》和《登高》等4首代表作。東展室主要展示杜甫作為中國文學史上文化「符號」的意義。西展室展示的是杜甫在長安的生活與創作活動,這是詩人一生中最關鍵的生命結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