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取代東漢採取的是禪代方式。漢獻帝下一道禪位詔書,說「漢道陵遲」,氣數已盡,決定服從天命,把天子之位讓給魏家。曹丕再三推讓,說自己是「薄德之人」,未敢當。於是群臣聯名上疏,引用堯舜禹的禪讓故事和東漢後期出現的種種讖語,證明曹魏取代東漢符合天意民心,再三「勸進」。最後曹丕「震畏天命」,不敢不從,只好當了皇帝。這場喜劇和王莽代漢的情景差不多。看上去,曹魏代漢似乎輕而易舉,不用一兵一卒,其實不然,為了上演這幕喜劇,曹操花費了畢生精力,苦心經營了25年。
曹操的經營是從建安元年(公元196年)開始的。當時,他把獻帝遷到許昌,挾天子令諸侯,以東漢宰相的身份代皇帝行使權力。從此,隨著曹操的實力不斷增強,他的權力也越來越大,地位越來越高,漢獻帝作為傀儡逐漸失去了作用,越來越顯得多餘。最後,曹丕才輕而易舉地當了皇帝。在這個過程中,曹操主要做了兩件事,一是架空東漢皇帝,二是建立曹魏王國。
曹操架空東漢皇帝,採取的辦法是擴大宰相權力。建安以前,曹操割據兗、豫二州,只是眾多軍閥中的一個。他的職務是兗州牧、鎮東將軍,爵位是費亭侯(列侯的第二等)。獻帝到許昌以後,拜曹操為大將軍、錄尚書事,兼兗州牧。大將軍、錄尚書事,在東漢是專由外戚擔任的職務,是事實上的宰相。後來因為袁紹有意見(紹為太尉),曹操高姿態,把大將軍讓給了袁紹,自己作了司空。但袁紹在河北,不可能錄尚書事,日常政務還得曹操處理,所以曹操的權力並沒有因此而發生變化。
官渡之戰以後,曹操打敗了袁紹,佔領了河北,於是自任冀州牧,辭去兗州牧,把大本營遷到冀州魏郡的治所鄴縣,漢獻帝仍然留在許昌。同時,他改革宰相制度,廢除三公制,恢復丞相制,他自己作丞相。從而把東漢尚書臺拋在一邊,把宰相大權完全轉入遠離朝廷的丞相府。從此以後,鄴城丞相府成了東漢的政治中心,按照丞相制度,全國文書都先交丞相府處理,是否要請示皇帝,由丞相決定。曹操當然不會請示漢獻帝,東漢的大權完全落入曹操手中了。
曹操用擴大相權的辦法把漢獻帝架空了,從而控制了東漢大權。但要用這種辦法去篡奪皇位是很困難的。宰相雖然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它的權力地位和皇帝很接近,但在名份上,皇帝是君,宰相是臣,和萬民一樣,他也是皇帝的一個奴僕。東漢一代推行「名教」,名份觀念深入人心。曹操如果公然跨越君臣界限,就會引起整個社會,特別是士大夫階層的激烈反對。而當時,天下還沒有統一,群雄並立,曹操在實力上還沒有獲得絕對優勢。在這種情況下,人心向背是非常重要的因素。曹操如果以宰相身份公然篡位,身邊的人就會一鬨而散。所以,如果只擁有宰相的權力和名份,不僅曹操本人永遠無法篡奪皇位,他的後代也永遠無法篡奪皇位。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他採取了另外一種辦法,這就是建立並不斷擴大魏國。
漢代官制有兩大系統,一是職官,二是封爵。職官主要是權力標誌,封爵主要是身份標誌,職官有一定任期,而且不能世襲。封爵沒有任期,而且可以世襲。另外,封爵有較強的獨立性,特別是西漢初年的諸侯王,在政治、經濟、軍事上都有自主權。漢初的制度雖然早就被否定了,但它畢竟是漢家故事。而且由諸侯進為天子在歷史上也能找到依據,商周原來就都是諸侯,後來因為有德,受命作了天子。因此,通過封爵系統逐漸篡奪皇位,是曹操唯一的出路。
按照漢朝制度,功臣可以得到列侯的爵位,如果按漢初的制度,功臣還可以作諸侯王,「異姓王」。曹操在建安元年已經被封為「武平縣侯」,食四縣,按東漢制度,這已經到頭了。後來,曹操不斷立功,爵位還應該不斷晉升。於是漢獻帝封曹操三個兒子為列侯。建安15年,許多人懷疑曹操有篡位之心,要求他辭去宰相,回到武平國去做列侯。曹操為了表明心志,下了一道《讓縣自明本志令》。說他根本沒有當皇帝的企圖,他的「本志」只是「封侯作徵西將軍」。現在列侯已經當上了,還作了宰相,「意望已過」。既然如此,為什麼不辭官回國呢?他說是為了國家的安定:「設使國家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因為我在,他們不敢。所以,在天下沒有統一之前,他不能放棄權力,「江湖未靜,不可讓位」。最後為了表明他沒有野心,曹操決定讓出食邑中的三個縣,只留一縣。曹操文筆很好,文章寫的很感人。
後來,曹操勢力越來越大,並且不斷立功。建安18年,獻帝援引西周故事,封曹操為「魏公」,封邑為十郡,並授以「九錫」。又援引漢初故事,讓魏國設置丞相以下百官。曹操「三讓」,群臣三勸,最後他同意了。從此曹操在丞相府的基礎上建立了一套行政機構,有相國、御史大夫、六卿,還有尚書省、秘書省、侍中省等機構。於是,東漢相權轉化為曹魏王權,曹魏王朝初具規模了。「公」爵是高於列侯、低於諸侯王的一級爵位。第二年,獻帝又下詔,規定魏公的地位在諸侯王之上。建安21年,又升曹操為魏王。這時候,曹操離皇帝寶座只差一步了。但他一直到死,也沒能走完這一步。他身為東漢宰相,在理論上無法擺脫君臣名分。等曹丕即位之後,這個問題自然就解決了。曹操一生為穩定天下作出巨大貢獻,同時又能謹守臣節,沒當皇帝,就像周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但始終是商朝大臣一樣。這證明了曹氏家族的功德。因此曹丕不想當皇帝也不行了。
導師簡介
陳蘇鎮教授,2001年畢業於北京大學
歷史學系中國古代史專業,獲博士學位,
現任北京大學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
此文據講座錄音整理,獨家版權,轉載務必聯繫。
讓閱讀成為習慣 讓靈魂擁有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