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衣是女性的標配。內衣的香豔令人窒息、內衣展示女性的性感,令人眩目。我們一起來探索古代內衣的發展和演變吧!
對於現在女性來說,挑選內衣是自己生活的一個重頭戲,各式各類的內衣能夠,滿足不同人的需求。而內衣,早在遠古社會時期就有了。
古代內衣的雛形
最早的內衣出現在四千年前的上古時期,但那時的內衣跟外衣的作用無異,只是用來遮體保暖,跟如今流行的內衣意義上還有所區別。
隋唐時期
古代中國的女性內衣在唐朝達到了極盛,唐朝女子不光追求內衣的豪華,也極其講求個性化,女子的內衣都以暴露為特色。現代內衣的薄、透、露等性感元素,在唐代就已經盛行。唐代首開暴露裝、透視裝之先河。百姓思想開放,特別是在穿衣方面,喜歡身著半露胸裙裝,兩肩、上胸、後背都坦露,為了配合這種穿衣風格,內衣也發生變化,出現無帶內衣,稱為「訶子」 ,穿時還需在胸下扎兩根帶子,讓上身部分達到更堅挺的效果!
元宋時期
宋朝內衣稱為「抹胸」,穿著後上可覆乳、下可遮肚,整個胸腹全被掩住,因而又稱「抹肚」,用鈕扣或帶子繫在一起。平常人家多用棉製品,俗稱「土布」,貴族人家則用絲質品並在其上繡以花卉,形式不一。
元代內衣稱「合歡襟」,由後向前繫是其主要特點。穿時由後到前,在胸前用一排扣子繫在一起,或用繩帶等繫住。而合歡襟的材質用「織錦」居多,圖案則為四方連續樣式。
明清時期
明代內衣叫做「主腰」,外形與背心相似。開襟,兩襟各綴有三條襟帶,肩部有襠,襠上有帶,腰側還各有繫帶將所有襟帶??繫緊後形成明顯的收腰。可見明代女子已深諳凸顯身材之道。
清代「抹胸」又稱「肚兜」,一般做成菱形。上有帶,穿時套在頸間,腰部另有兩條帶子束在背後,下面呈倒三角形,遮過肚臍,達到小腹。材質以棉、絲綢居多。繫束用的帶子並不局限於繩,富貴之家多用金煉;中等之家多用銀煉、銅鏈;小家碧玉則用紅色絲絹。而「肚兜」上有各類精美的刺繡。紅色則是「肚兜」常見的顏色。
近代
近代女性內衣發展成了小馬甲樣子,類似現在的運動款內衣,多以棉、絲為主要面料製成,多以對襟閉合方式,襟上縫有扣子數粒,穿著時也可以達到收腰裹胸的目的,可見從古至今,收緊贅肉,成為女性追求美感的相似的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