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網易清流工作室
作者|劉培 主編|趙妍
爆料郵箱:
stoolpigeon@service.netease.com
中概股瑞幸咖啡(Nasdaq:LK)造假案,掀起2020年資本市場的一番巨浪。
這股猛浪將無數投資人掀翻的同時,餘波難免波及到它的供應商。最讓外界擔憂的是,瑞幸咖啡的變局,是否會影響瑞幸支付採購款能力以及導致供應商庫存積壓?
咖啡店的原材料中,最常見的即為咖啡豆。咖啡豆從種植莊園到咖啡門店,必須經過的重要程序即是烘焙。這期間需要烘焙廠提前購買咖啡生豆加工生產成咖啡熟豆,銷售給咖啡門店。
網易清流工作室多方獲悉,瑞幸對外披露的第一大咖啡豆供應商並非臺灣第一大烘焙公司源友企業股份有限公司,而是後者在安徽宣城的分公司——立宇食品(郎溪)有限公司(下稱「立宇食品」),瑞幸咖啡的所有咖啡豆都由立宇獨立加工生產。
這家低調的宣城公司,每年通過向瑞幸咖啡供應咖啡豆獲得的收入高達上億元。網易清流工作室了解,立宇食品目前,為應對瑞幸咖啡造假餘波,源友庫存的咖啡豆,已經在考慮去庫存措施——開始和國內其他需求方洽談合作,把部分咖啡豆由加工轉作內銷。
財大氣粗無帳期採購
瑞幸出事後的第一反應是穩住供應商。
「出事後,瑞幸和我們溝通稱,還有足夠現金流,不用擔心。」立宇內部人士李明(化名)告訴網易清流工作室稱。
李明回顧2017年和瑞幸的相識之初,對瑞幸的經營模式印象深刻:這種模式是我們完全沒有經歷過的,很特別。他們主要依靠資本推動,以倍速的方式開拓門店。
這一方式讓瑞幸咖啡短期內獲得極大成功,通過全國迅速拓展的門店,吹起資本泡沫,並迅速在2019年4月登陸美國納斯達克資本市場。瑞幸官方數據披露,截止2019年12月,瑞幸咖啡在短短不到3年的時間,瑞幸咖啡在全國鋪展的門店高達4500家。而這一比例,星巴克在中國深耕了20餘年。
無論源友還是瑞幸都從彼此獲益匪淺。臺灣第一大烘焙廠的背書以及穩定供應保障了原材料的品質和數量,而瑞幸咖啡的巨大需求讓立宇咖啡豆生意火線上升。2019年瑞幸咖啡招股書披露數據顯示,2017年-2018年,瑞幸咖啡第一大供應商(立宇),分別供應0.04億元和1.2億元的原材料。
李明稱,瑞幸咖啡這個單一大客戶就佔到立宇咖啡豆的半壁江山。雙方還有更多合作, 2018年5月,雙方投資在天津設立烘焙公司,其中源友關聯公司佔比20%。
然而瑞幸咖啡龐大的需求量並沒有讓瑞幸在帳期上享受更多的話語權。李明介紹稱,為了快速展店,來保障咖啡豆的供應需求,瑞幸咖啡會先在立宇那裡支付一部分預付款,然後根據需求不定期下單購買,立宇直接從預付款進行扣付,用完預付款後,瑞幸再支付,支付流程基本上沒有財務帳期。
而業界常見的模式是,客戶採購產品,先支付30%的預付款,然後貨到後支付剩餘的70%。
為什麼瑞幸採取這種方式?李明分析稱,或許跟瑞幸經營模式有關。「如果瑞幸是做實業,就不會採用這種支付模式, 它需要考慮到一定的財務流程,實行貨到付款模式。但不知道瑞幸出了這事(造假)後, 會不會發生變化和調整」。
供應商去庫存:加工轉銷售
對供應商來說,瑞幸咖啡無疑是個大財主。然而,造假風波之下,瑞幸的供應商都在觀望:瑞幸咖啡的造假事件是否會導致供應商的資金無法收回,瑞幸咖啡後續會發生如何變化,是否傳導至供應商庫存積壓?
網易清流工作室聯繫到源友臺灣總部工作人員,對方稱,「目前,影響不大,我們各項工作仍在進行,不方便對外接受採訪」。
不過,針對資金問題,她回應稱,「我們對瑞幸咖啡應收帳款,剛好在疫情期間,2月份整月都沒出貨,3月只有少量出貨,都是百萬級別以下金額,我們和瑞幸達成一個共識,它會繼續經營下去。2月之前的應收帳款,我們都已經收回,只剩下3月的還未付款,雖然我們是它的最大供應商,在應收帳款上我們是不擔心的」。
而咖啡豆由於價格波動較大,採購商通常會根據自己研判,提前以一個較低價格鎖定咖啡豆,以管控採購成本。瑞幸咖啡造假事件是否會影響立宇的咖啡豆庫存?
李明稱,「影響不大,當初為了減少大量採購咖啡豆風險,立宇與瑞幸的合作模式,實際上是採用進口商、源友和瑞幸咖啡三方合作,共同採購,風險共擔。瑞幸首先會對未來需求有個預估,然後三方會修正實際銷售採購,大家會討論多餘部分進行怎樣的處理。」
李明不願透露具體的庫存數量,但是他表示還比較樂觀。李明稱,退一步說,即使受到瑞幸咖啡造假風波影響,瑞幸咖啡需求大幅減弱。但由於疫情影響,國外咖啡豆種植園的咖啡豆短期內很難出口,導致國內烘焙廠商原材料受限。源友提前購買的庫存在國內反而遇到新的機會,他們正在與國內其他廠商溝通,把部分咖啡豆由加工轉為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