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愛是把「雙刃劍」,不想水能覆舟,這7個慣子行為不要做了

2020-12-22 爸媽快來看

文/爸媽快來看

教育孩子一直有著「慣子如s子」一說法,在溺愛的環境下成長儘管孩子會生活得一覽眾山小,但承受能力方面卻非常脆弱、甚至離開家之後連生存都是問題,溺愛孩子同時也會成為教育孩子路上的絆腳石,都說水能載舟也是覆舟教育孩子也是這個理兒。

溺愛孩子儘管會讓孩子生活在鑄造的幸福裡,但現實社會裡是沒有童話世界的夢、也終有醒來的那一天,教育孩子就應該讓他們認清現實,擁有更堅強的心態去面對各種挫折困難,每一個優秀成功人士的背後都會經歷無數磨難,在每一次實踐當中擁有更強大的生存能量。

簡單地說父母的愛就是一把雙刃劍,不想讓孩子在水裡覆舟以下8個溺愛行為就不要再做了:

1、特殊待遇

在優秀的教育裡,父母一定要記住不管孩子是男是女,身體素質強、還是身體素質弱,都不要讓孩子在家庭裡面擁有特殊的待遇,生活困難成長不公的孩子有很多很多,但往往不搞特殊待遇的教育會讓孩子在逆境當中成長的更茁壯一些,曾經有個7、8歲盲女的出鏡視頻觸動了我的內心,這個小姑娘多年來獨自上下學,內心既要承受黑暗的恐懼、又要做好隨時應變不確定因素的危險。

媽媽呢?她只能含著淚水、擔著心偷偷在身後守護著,即便是遇到了危險也忍住不上前幫忙,而是請求陌生路人上前詢問女兒是否需要幫助,這樣的堅持是為了讓孩子更堅強一些,一句「我怕她有了一次依賴後、以後會變得越來越脆弱」瞬間讓人淚奔,不搞特殊待遇可能缺少人情味,但也是符合現實的生存規則,孩子未來到了社會上可不會享受特殊待遇,生活的輕鬆安逸也完全是靠自己實力創造的。

2、當面袒護

如果說不搞特殊待遇是為了讓孩子更堅強一些,那麼不要當面去袒護就是維護孩子更獨立一些了,母雞護小雞這是本能、父母護犢心切也比較常見的無理由溺愛,但護犢心切也是一把雙刃劍,在合適的時候出鞘還能發揮寶劍的光輝,如果孩子是主要犯錯方的當面袒護就是屬於助紂為孽了,也很容易讓孩子在父母的精心護養下,如溫室裡的花朵一樣經不起風吹雨打。

孩子受委屈、或者在某件事情上被眾人排斥了,作為父母一定要儘可能地選擇旁觀,即便是有心袒護也要體現在讓孩子自己去想辦法挽回對自己有利的場面,比如孩子是主要犯錯方被眾人排斥了,我們要告訴孩子「承認錯誤才是最勇敢的好孩子哦」,讓孩子正面接受自己不想面對卻又不得不面對的事情,這就像是方向指引一樣找對方位就會豁然開朗。

3、太輕易滿足

在嬌慣孩子比較常見的慣子行為裡,太輕易滿足孩子很容易讓他們享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輕鬆生活,但生活現實告訴我們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從來都不是生活裡的輕鬆,孩子小的時候有多輕鬆長大之後就有多艱難,在現實生活當中很多孩子上了大學還不會洗襪子和自理能力。

現實生活中就有一真實故事,故事裡的主人公從小是一個學霸,求學履歷也相當豐富,但因為從小「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的成長軌跡,讓這位學霸考研而學校又禁止陪讀的情況下原形畢露,幾乎0基礎的自理能力也很快就被學校「勸退」了,這個故事也告訴我們不管孩子有多優秀都不要輕易滿足TA,讓孩子自己去嘗試、哪怕一點點小成就都會讓孩子樂滋滋。

4、 「孩子還小」

現實生活中「孩子還小、長大就好」的教育觀念也比較常見,前些日子熱播劇愛的釐米裡的關震雷,就是生活在「孩子還小」的成長軌跡下,每一次闖禍關父關母都像是「被請家長」一樣接受批評,尤其是關父那句「這孩子還小,你多擔待一下」總是讓人忍不住呵呵笑,在現實生活裡從來不會因為你小、你弱就讓著你,相反的是弱者往往被欺負得更緊、淘汰的也更快。

5、央求孩子

除了「孩子還小」的溺愛會讓孩子長不大之外,父母愛得卑微也會讓孩子停留在當下生活裡「不願意」長大,我們可以自我檢討一下,是不是有些父母在孩子不聽話的時候為了孩子好會卑微地央求,比如孩子不好好吃飯的時候是不是「你吃一口嗎?來,聽話」、「寶寶乖,你吃一口,一會我給你買xxx」,這樣的央求看似是為了讓孩子多吃飯、成長得更好一些,實際上在央求下往往愛得卑微、孩子也享受這種被高高抬起的姿態「不願意」長大。

6、害怕哭鬧

教育孩子本身就是一個複雜又慪氣的事情,那些說什麼都聽、目光呆滯的孩子往往會更讓父母擔心一些,孩子的成長本身就是在哭鬧、頂嘴和叛逆當中展示他們不一樣的活潑,有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害怕自己的娃哭鬧,實際上這是屬於情緒上的排斥,這種情緒也很難將孩子教育好,甚至在情緒易燥裡孩子還會因此受傷太大,允許孩子哭鬧也就是允許他們散發天性,在獨立堅強裡促使自己的實踐能力越來越優秀。

7、「管家婆」父母

在教育孩子裡您是「管家婆」父母嗎?在如今的「起跑線」標杆裡,越來越多的優秀都是在時間緊綁緊的安排和訓練裡,孩子們的學習甚至比上班都要疲勞、超負荷成長,他們沒有玩、也沒有放鬆的時間,「管家婆」的父母看起來會讓孩子的成長之路更順暢一些,實際上也是在剝奪孩子自由、獨立的權利。

如果說卸下「管家婆」的身份可能很多父母會不放心各種擔心,擔心孩子一步基礎沒打好、就步步落後了,實際上這就是對孩子的一種不信任,不管是生活、成長還是孩子的教育,人比人往往都是能夠氣si人,人無完人、也不可能在人群中真正成為一覽眾山小那樣高高在上的主宰,接受「比上不足,比下有餘」才是生活的安逸,如果我們不卸下「管家婆」的身份又怎能發現孩子的優點呢?

相關焦點

  • 慣子如殺子!10個慣子特徵,請家長過目,希望你沒有!
    熊家長有一句經典臺詞:他還只是個孩子啊! 下面羅列十大慣子特徵,請家長過目! 「溺愛」一直是教育路上的一道橫溝,為人父母者,因為心疼,因為自己吃過苦,所以拼盡一切想對孩子好。 但關注物質生活和學識之餘,是不是該認真地想想到底什麼才是「為孩子好」。 無底線的容忍,對不規範行為視而不見,只會害了孩子。
  • 農村俗語:「慣子如殺子」,到底啥意思?這種說法有道理嗎?
    比如這句「慣子如殺子」就是,我們小時候都聽過這句話,我們長大後也深深明白了這句話,但有時候我們卻會根本性忽略這句話的警示意義。為什麼會這樣?什麼叫慣子如殺子?究竟有沒有道理?黑嫂說一下自己的看法。一、愛子慣之,是謂自私以前的時候,村裡有個婦女特別的潑辣,有什麼不順心的事,她能站在村口叉著腰罵幾個小時,罵得非常難聽,不堪入耳。別人都不跟她一般見識,她卻覺得自己這是厲害,別人都不敢惹自己,更加的我行我素。
  • 這三種類型的父母是不合格的,為了孩子的將來,中一個也要改
    這對年輕的夫妻,婚姻破裂對他們自己的影響很小。可憐的是兩個孩子,小年紀失去父母的疼愛。夫妻閃電般結婚,又草率地生了兩個孩子。離婚後,又都把孩子看作自己的累贅,不想負責撫養,這樣真還不如不生。做父母,不用經過任何測試,他們有沒有做好撫養孩子的心理準備,能不能全身心愛孩子,但是卻不溺愛孩子。會生而不會養,父母失職的危害確實是非常大。不合格的父母,大概有這幾個類型,請大家引以為戒。1、完全放手型父母。
  • 教育孩子,比「打罵」更可怕的,是父母的這2個行為!
    她霸氣回應,父母只是孩子的載體,兒子可以完全做自己,所以她尊重孩子的選擇。在她看來,自由是非常珍貴的,孩子能夠做自己,也是非常珍貴的。網友們卻褒貶不一,有人說:「自己要為自己做主,想做什麼都可以。」而有些網友卻說,「孩子如此放飛自我屬實不太穩妥,這種自由父母得管。」
  • 想要自家娃長大能成才,不要過於寵愛,李玫瑾:三個方面不能慣
    李玫瑾:對孩子的教育要有底線慣子如殺子,從來都不是聳人聽聞。對孩子的無底線的溺愛,會讓孩子變得越來越有恃無恐,覺得自己提出什麼要求父母都會滿足,自己犯了什麼錯,都有父母在自己身後為自己兜著。李玫瑾教授,曾經說過孩子有些不好的表現,其實都是父母的寵溺造成的。
  • 這三種行為最損人陰德,千萬不要再做!
    所謂陰德,就是暗中做了善事,但不為人所知,只有老天知道。因果不饒人,一旦做了有損陰德之事,必定難逃報應。以下這三種行為最損人陰德,希望大家不要再做!吾愛破解論壇總版規 精品區行為規範完整版規 友情提示:本版所有作品,請自行查毒、殺毒,雖然我們會對精品區的作品進行審查,但不排除可能存在漏網之魚。 歡迎大家舉報違規帖子,對發布病毒、廣告、色情等違規貼,一律BAN ID處理 。 同時請大家注意,不要因為自己的疏忽而把責任歸咎於版主,對因此攻擊版主的做扣分處理。
  • 父母以愛為名做出某些行為,對孩子並沒有好處
    現在,我們鼓勵父母重新審視自己對親子教養的觀念,以及自己用什麼方式經營親子關係。父母也應該了解,有時候在當下認為是在愛孩子的行為,對孩子來說其實不是最有愛的處理方式。所有父母都愛自己的孩子,但每個人對愛的定義不同,表達方式也不同,但親子之間的羈絆幾乎是神聖的。
  • 養泰迪忠告:一隻泰迪有這7個表現,說明它「愛死」你了
    很多寵主都很愛自家的泰迪犬,那你知道它愛不愛你嗎?養泰迪忠告,一隻泰迪有這7個表現,說明它很愛你,你也要好好愛它哦!如果你家泰迪每次看到你都這麼興奮的話,說明它真的很愛你。遇上這麼愛你的狗狗,千萬不要忽視它,也要好好愛它哦!
  • 慣子如殺子溺愛只會害了孩子,西安孩子學畫畫哪裡好
    以嚴為愛,就是要對孩子嚴格管教,促使其奮發圖強,從而有一個美好的未來,這是對孩子的愛。反之,對孩子嬌生慣養,百依百順,這是所謂的溺愛。過分的寵愛,就會讓父母對孩子的愛變了質。每一個有恃無恐的熊孩子背後,都有一對過於溺愛的父母。慣子如殺子,溺愛孩子的後果往往是葬送了孩子的未來。
  • 「就一破塑料,不值錢」熊孩子掰斷15萬手辦,父母寵溺是害子毒藥
    可是「Ta還是個孩子」真的能一直作為孩子闖禍的藉口嗎?父母對孩子的溺愛能幫孩子解決一時的問題,能幫孩子解決一世的問題嗎? 仰仗著父母的溺愛和「萬金油」般的善後本事,小亮變得越來越囂張跋扈,逐漸成為了鄰居眼中的熊孩子。 可是在小亮父母的眼中,孩子的這種行為其實是有魄力,「能賺大錢」的表現。
  • 不合格的家長有哪些行為呢?主要有這3點,請做有正能量的父母
    孩子犯錯了,是否只是一味地懲罰,但是沒有幫助孩子捋捋思路,疏通他們的心態,只是告訴他們錯了,但是沒有告訴他們為什麼錯的原因,站在父母的角度上指責,沒有對孩子產生同理心,這是很多家長通常都會出現的問題。,但是至少可以給他們正能量的父母,至少做個稍微合格的父母。
  • 孩子這些行為是缺愛的表現 父母卻驕傲地以為是高情商!值得深思
    孩子這些行為是缺愛的表現,父母卻驕傲地以為是高情商!值得深思 高情商絕對是人際交往中最受歡迎的能力,一個人和高情商的人在一起相處都不會覺得累。所以現在越來越多的父母開始注重培養孩子的情商,在家裡能夠乖巧懂事,幫忙做家務,慢慢也能沉穩,有禮貌,不丟臉。
  • 「媽媽,我不想當姐姐!」7歲女童因父母二胎大哭,原因很現實
    對於多子女家庭的父母來說,不能一碗水端平就不要考慮生二胎,可有些夫婦卻不懂得這道理,總覺得生孩子是大人的事,與孩子無關,不經大寶同意就懷上二胎,美名其曰「給大寶找個伴兒」,完全忽略了大寶本人的意見。這不,我去派出所接老公,正看到他哄孩子,對方是一個7歲的小女孩,離家出走沒飯吃,找上了路邊的警察局,把一眾警察逗得直樂,已經聯繫家長來接了。
  • 慣子如殺子!10個慣子特徵,請家長「對號入座」!早知道早改正!
    溺愛孩子一直是教育路上的一個鴻溝,作為父母當然會心疼孩子,因為自己曾經吃過的苦,所以就想拼盡一切對孩子好,把自己認為最好的東西,都堆放在孩子的面前。認為這才是真正的對孩子好。而熊家長的一個經典臺詞就是,他還是個孩子,你怎麼和他計較啊?的確,當孩子還太小的時候的確可以因為他的年紀小,我們對他稍加寬鬆寬容。但是倘若一個孩子不從小進行良好的教養,他以後出入社會了,那麼社會上的法律,還會對他寬容嗎?
  • 孩子性行為異常,竟是因為父母做了這件事...看完嚇出一身冷汗
    所以,當一個孩子照單全收了這些失調的愛,所形成的過度體驗同樣深植於他們心靈深處和身體記憶中。這樣,就可以解釋新聞中所說的當眾和母親舌吻的現象了,這當然是一種人類關係行為上的「異化」現象,而異化產生的根源就在於父母在孩子發展過程中給予了過度和失調的愛,這種愛其實是剝奪了孩子自由發展的空間和權利。這是一種危險的親子關係。
  • 不要扼殺天才,高智商寶寶有這3個特殊習慣,很多父母卻給糾正了
    每個天才小時候都會有一些特殊習慣,這些習慣在父母的眼中可能會很奇怪,甚至抱怨這些天才寶寶是真「難帶」。但是,你家寶寶「難帶」可能是智商高的表現,所以,父母一定要早一點發現寶寶怪異的行為,從而正確引導,千萬別傻傻地扼殺了一個「天才」。舉世聞名的科學家們,小時候也有些「特殊習慣」,就算這些習慣常常很難被人理解。
  • 父母給娃的這份「大禮」,讓其享受幸福的同時,可能毀掉的是未來
    ,毫不吝嗇地為孩子付出,在經濟上無限滿足孩子的物質需求,在養育過程中,不斷地包容孩子的錯誤行為,您以為這是愛孩子疼孩子,殊不知,這是在毀掉一個孩子。 老阿姨曾哭訴著說:「這孩子太慣著他了,要是我當初好好教育,現在肯定不是這個下場……」,孩子的性格品性不是一天養成的,他們自私自利、缺乏責任心等正是父母教育失職的反應。
  • 孩子的「自證預言」需慎用,成長的雙刃劍,家長要學會趨利避害
    但與此同時,自證預言對孩子來說有利也有弊,一把雙刃劍,如果沒有得到正確的使用,也會刺傷孩子。自證預言:成長的雙刃劍在一次考試中,鄰居家的孩子因為胃痛而不及格,所以孩子總是在想「大考也這樣怎麼辦」,於是這種消極的「自證預言」真的就讓他在期末考試中失利。
  • 用好懲戒這把「雙刃劍」
    筆者以為,「教育懲戒」是對學生不良行為的強制性糾正,與尊重學生並不矛盾。正如教育家馬卡連柯所說:「確定整個懲罰制度的基本原則,就是要儘可能多地尊重一個人,也要儘可能多地要求他。」《規則》明確,教育懲戒是一種教育方式。在實施教育懲戒時,應明確遵循教育性、合法性、適當性原則。同時,《規則》禁止7類不當教育行為,對實施暴力教育懲戒的教師明確了處罰方式。
  • 孩子總愛哭怎麼哄?聰明的父母這樣做,4招教會孩子不要哭
    孩子總愛哭怎麼哄?聰明的父母這樣做,4招教會孩子不要哭生活中,孩子大哭大鬧的現象可以說是隨處可見,面對肆意哭鬧的寶寶家長們總是手足無措,不知道如何有效地哄停。那麼,如果遇到孩子特別愛哭,家長應該如何應對?下面就一起來詳細了解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