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整理自「愛徐州」公眾號,如有侵權將予刪除。
早餐是金,這可一點都不假,吃早餐不僅是為了提供人們整個上午大約四至五個小時的能量,還起到滋潤剛剛睡醒的胃腸道的功能。早餐的好壞將決定你胃腸道功能啟動的健康與否。睡了一晚,如果您早餐時不能及時補充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脂肪,將會影響一天的狀態~作為一個地道的老徐州,小編已經按捺不住了,且聽我一一道來!
可謂是徐州人人皆知的早點鋪子啦,衛生乾淨,特色的徐州風味裝潢,古典風十足,每天早上人都很多,包子很鮮,辣湯也是很正宗的,正因為口感好,有特色,壞境衛生整潔,所以才有了徐州的如此多的分店,小編去過並且感覺出挑的店分別是:青年路117號、雲龍區建國東路戶部山彭城路234號西安南路電視臺北100米、文亭街8號文亭金座A座。店裡的特色是蒸餃、煎餃、辣湯、還有各種口味包子。鮮而不膩,所以作為第一家推薦。
狗不理包子是中國燦爛飲食文化中瑰寶,被公推為聞名遐邇的「天津三絕」食品之首。歷經一百四十多年的狗不理包子,經幾代大師的不斷創新和改良已形成秉承傳統的豬肉包、三鮮包、肉皮包和創新品種海鮮包、野菜包、全蟹包等六大系列一百多個品種,百包百味,特色超群。先後摘取「商業部優質產品金鼎獎」、「中國最佳名小吃」、「國際名小吃」等多個國內外評選和大賽的金獎,被消費者譽為「津門老字號,中華第一包」。
咱們徐州的狗不理,店鋪不算太大,但在同類包子鋪裡算挺大的了,室內經營,環境乾淨衛生,每天都要排隊,有各種包子,辣湯,餛燉等,以包子聞名,三鮮蒸包銷量最好,口味很贊,肉香加魚鮮,餡料挺足,很適合做早飯,包子辣湯,溫飽有營養!位置是在西安南路彭城五交化矛隔壁,小編經常去吃,不過總是打包,因為有飯盒,所以都是用塑膠袋打包,沒有飯盒要打包湯類的朋友可以選擇杯裝。
做湯類早餐可謂是徐州最好喝的一家。湯辣而不燒,鹹而不齁,雞蛋碎子和豆皮都煮的口感很好,濃濃的胡椒味,是口味重的徐州人們的最愛,同樣是每天早上座無虛席,甚至排出長隊,也是小編推薦各位來徐遊玩的大大阿姨們一定要嘗嘗的一家早餐鋪子。當然,飠它湯店不僅僅是湯好喝,還有很好吃的包子和煎餃。徐州的早上是飄著飠它湯香,伴著包子味的一條條大馬路組成的,這似乎成了徐州的特色,也在淳樸的徐州人民心裡默默的留下了痕跡,是每個在徐州長大的孩子童年最深刻的記憶。飠它湯的位置是在解放路,也就是中國人壽東公交站臺旁,早上去根本不用怕找不到,哪人多~就奔哪
他家的鍋貼絕對是徐州最好吃的鍋貼,好吃到沒有之一,急著上班的人不建議去,因為鍋貼都先做的,孜孜冒著熱油端上桌來,是老闆一直堅持的特色,鍋貼的肉很鮮很嫩,外皮酥脆而不油膩,配上一碗酸辣湯,哦對,酸辣湯裡的肉絲多到你在其他地方根本吃不到,酸酸辣辣的口感,一大早很開胃!還有還有,他家的辣椒醬和黑鹹菜都是自製的,添點醋那麼一調,嘖嘖!這家的位置也很好吃,在兒童醫院北萬福街北街中間位置,早上走到那,根本不需要找,聞著味兒就到了。
要說徐州的手抓餅,小編我沒全部吃過,也吃的八九不離十了,口感來說相差不大,直到我吃到這一家,才知道原來手抓餅也會上癮,從那一早以後,小編我連吃一個月,主要原因不完全在於手抓餅,還有她家的豆腦和豆漿,都是老闆凌晨起來自己做的,豆腦鹹淡適中,雞湯不算濃稠,但入口滑潤,豆漿也不像其他家口感略澀,這家豆漿很潤口,應該是老闆的獨家秘方吧!位置很好找,也在兒童醫院北邊萬福街的北街,更明顯的位置,北街入口不遠處就能看到,木質的小攤子,聞香味也能找到,要不怎麼說萬福街出美食呢!
「煎餅卷鹽豆,一日三餐吃不夠」。鹽豆,又叫辣椒豆,睢寧人稱「老鹽豆」。老鹽豆在睢寧,男女老幼無不喜愛。過去的尋常百姓之家,一年四季,吃飯時只要有一盤老鹽豆,便胃口大開,酒足飯飽。老鹽豆具有其他菜餚無法比擬的優點。它風味獨特,易保管,好收藏,一年四季都能吃,不變質。特別是剛拌好的「鮮鹽豆」,紅通通的,辣乎乎的,用新烙出的煎餅一卷,滿口生津,令人食慾大振。我們徐州便有這樣一個早餐攤子,位置在奎園西門門口,每天早上你會看到一個三輪車上面寫著「邳州名吃」鹽豆卷餅,那就是了,早上包一個,有種地道味。
茶葉蛋和粥是土生土長的徐州人的早餐選擇之一,方便又好吃,也符合一些減肥少女的食物表,既沒有太多脂肪,也不會吃的太撐,一顆茶葉蛋、一杯小米粥,幾乎成了我在大學裡每天的早餐內容。以小編的經驗,在姑姑家住的時候,吃過最好吃的茶葉蛋就是西苑菜市場裡的那就粥店,並沒有一個固定的攤位,但是你一進門就能看到幾口粥鍋,有小米粥、白粥、麥仁粥、黑米粥、紅豆花生粥,每一碗都是稠稠的,有很多糧食在裡面,喝的時候放兩勺糖,甜而不膩,口感是最好的。茶葉蛋也是極其入味,不濃卻是很香,是份很好的早餐選擇。
我們老徐州人家裡經常都會在冰箱裡常備各種美味的辣醬,比如:豆豉醬、花生醬、老乾媽、辣椒醬,每一種醬都包含著徐州的傳統的重口味,很多南方人是接受不了這種無辣不歡的習慣的,但是我們卻樂在其中,這就是我們徐州的家庭自製早餐。上初中的時候,早上媽媽來不及給我做早飯都會用煎餅烙饃卷上老乾媽或者奶奶自己做的辣椒醬,多放花生,油油的辣辣的,大概每個徐州人能吃辣的習俗都是從小培養的,只記得當時卷著煎餅,小臉辣的通紅,也不願停下咀嚼的小嘴巴,還不停的嘟囔,真是爽~
粢飯又稱餈飯。是江南江淮地區漢族傳統小吃之一,最普及的民間早點品種。大餅、油條、豆漿和粢飯被稱為江南早點的「四大金剛」,廣泛流行於江蘇省的揚州鹽城泰州南通以及上海和安徽江蘇江南部分。用粢飯包熱油條捏緊,或可加其他配料,如榨菜等,熱吃甚美,且經濟實惠。用糯米蒸製成飯,裹油條包捏而成。特點軟、韌、脆,邊吃邊捏,別具風味。在我們徐州的粢飯,分為甜鹹兩種口味,分支下來,還有肉鬆味、土豆絲味...魷魚絲味、培根味、火腿味等等,糯米豁著黑米,很有嚼勁,小編反正是最喜歡肉鬆的嗷嗷~地址在奎園西門門口噢。
在外地人看來,肉夾饃就是個病句,他們會問肉怎麼會夾著饃呢?哈哈小編特地去搜了百度百科,上面是這樣寫的,這個名稱與古漢語有關,肉夾饃,其實是"肉夾於饃",「肉」字放在前面起到強調的作用,引人垂涎。原來是這樣,是不是又洋氣了許多?我的記憶中還是我們師大泉山校區20號樓女生宿舍樓下的那家肉夾饃最好吃了,因為它不同於往常的肉夾饃使用油炸雞肉加在饃中,而是在鍋裡滷好豬肉,有肥有肉,做的時候拿出來兩大塊放在菜板上切切切碎,再伴上切碎的青椒,夾在剛出爐的熱饃裡,澆上滷肉的湯汁,一口下去,又軟又脆,軟在滷肉的肥瘦交錯,脆在青椒與新模的皮兒。口味是我上大學沒吃過的,有機會到師大的盆友們要去試試,絕對眼前一亮。
讀書的時候,學校門口賣油條的早點攤,也會賣這種炸糖糕,白糖餡的,買個炸糕喝碗豆腦兒,呵呵,超幸福。糖糕以現炸現吃最能體現其香甜可口,酥脆誘人的特點,剛出鍋的糖糕程橢圓體,形狀立整。放置後容易變軟變塌,表皮不再鬆脆,吃起來又有一番風味。做起來的方法跟油條差不多,都是裹好了糖餡或肉餡放在油鍋裡炸,很簡單的一道小點,誰都會做,沒啥技術含量,只要記得,燙麵的水一定是剛剛沸騰的滾水,然後用筷子不停的攪拌麵團,趁熱乎揉好面糖的份量隨自己的口味,可多可少。最要記得的是,一定要趁熱吃,像油條之類的,一冷就不復酥脆的口感!~地址還是在西苑菜市場裡面哦。
煎包通常是把包子包好放在平鍋裡煎,少量的油,不一會兒,包子的底部就開始變黃變脆,煎包呦肉餡和韭菜餡,所以小編一般上班不吃煎包,而是周末休息在家才會出去買來過癮。蒸餃其實也是蒸包的一種,只不過皮兒更薄兒,餡更水兒,吃起來不像包子會有些乾澀需要配湯。喜歡包子還是蒸餃還是要看個人咯,比如小編這種北方女漢子更偏愛狂野的包子,而小編的南方室友則是更喜歡細膩的蒸餃,兩種早餐各有千秋,也各佔一席之地,誰也擠不過誰。地址呢,還是在西苑菜市場啦,不是小編吹噓,那裡真的是一個早餐集結地,想吃什麼有什麼,媽媽再也不會擔心我不吃早餐就上學啦。在網上還搜到一家店,阿卡東門向南,「蒸香坊」,據說素三鮮蒸餃,食材選料考究、皮簿餡大,光看圖就不錯,希望有機會去嘗嘗。
好啦~本次的徐州早餐就為大家介紹到這裡了!小編的腦殼小,如果有遺漏的美食早餐,請大家在閱讀原文中補充,麼麼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