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習俗」除夕,吃年飯貼春聯

2020-12-26 天眼新聞

農曆一年最後一天的晚上叫除夕,是我國傳統節日中最重大的節日之一,這一天人們往往通宵不眠,叫守歲。

對除夕這個名字的含義,曾有許多人做過考證。按字面意思看,「除」字的本義是「去」,引申為「易」,即交替;「夕」字的本義是「日暮」,引申為「夜晚」,形象地說明舊年、新歲的交替。

相傳古時候有個可怕的怪獸名字叫夕,平時隱居深山,但是每到臘月三十那天,他就會跑出來,到附近村子裡吃牲口、吃人。人們想了許多辦法想把夕制服,可是都不頂用,只好去求灶王爺。

灶王爺深知夕的厲害,自忖不是夕的對手,於是決定借臘月二十三回天宮述職的機會上天庭搬兵。玉帝就派年隨灶王一同下界除夕。

年是神農的小兒子。灶王爺一看,一個小娃娃怎麼打得過怪獸!年不高興了,你別拿豆包不當乾糧,是騾子是馬咱拉出來溜溜。灶王爺也沒辦法,奉旨只好帶著年回人間。臨走,這年還帶了兩件玩具,一塊紅綢子、一個竹筒。

三十晚上,夕又來搗亂了,年和夕展開了一場大戰,年就拿出紅綢子和竹筒。原來這不是一般的紅綢子和竹筒。年在天上的時候和託塔李天王的兒子哪吒三太子是好朋友,這兩件法寶就是從哪吒那裡借來的,紅綢子是哪吒的混天綾,竹筒是火尖槍變化而成,能夠噴火。年用這兩件法寶把夕趕跑了。

為了防止自己走後,夕再來作惡,年把紅綢子剪成許多小條分給大家帖在大門上。又教百姓們做爆竹,點燃後跟噴火竹筒一模一樣。從此夕被嚇得再也不敢到村子裡來了。為了紀念這件事,百姓們把臘月三十這一天叫除夕,就是把夕除掉了的意思,而把正月初一叫年。漸漸地,民間有了過年的風俗。每年臘月三十,家家門上貼紅綾,後來變成貼春聯,另外還要放爆竹、穿新衣服慶祝。

年夜飯

除夕這一天人們準備除舊迎新,吃團圓飯,充分表現出中華民族家庭成員間互敬互愛。家人的團聚往往令一家之主在精神上得到安慰與滿足,老人家眼看兒孫滿堂,一家大小共敘天倫,過去的關懷與撫養子女所付出的心血總算沒有白費,這是何等的幸福。而年輕一輩,也正可以藉此機會向父母的養育之恩表達感激之情。

貼春聯

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副大紅春聯貼於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

掛燈籠

中國的燈籠又統稱為燈彩。起源於1800多年前的西漢時期,每年的除夕節前後,人們都掛起象徵團圓意義的紅燈籠,來營造一種喜慶的氛圍。

壓歲錢

壓歲錢是由長輩發給晚輩。等大家都吃完年夜飯後,坐在桌旁不許走,由長輩發給晚輩,並勉勵兒孫在新的一年裡學習長進,好好做人。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周章龍

編輯 周章龍

編審 王寧

相關焦點

  • 除夕習俗有哪些,想知道的看過來,歡歡喜喜團圓,熱熱鬧鬧過年
    除夕,也就是大年夜,是一年中的最後一天,為大年三十,這一天翻過去就是一年開始的新一天。在除夕當天我們要辭舊迎新,吃團圓飯,是非常重要的一天。這一天最熱鬧的時候就是吃年夜飯的時候,大年夜,豐盛的年菜擺滿一桌,闔家團聚,圍坐桌旁,共吃團圓飯,心頭的充實感真是難以言喻。
  • 從春聯習俗的發展,談春節的文化意義
    前言春節是中國的四大傳統節日之一,也是我們一年中最喜慶的日子,而貼春聯的習俗,又是春節文化中重要的一環。春節的發展滋生了春聯習俗的產生,而春聯習俗的發展又進一步豐富了春節文化。及祀日,進酒降神……在這個基礎上,如果挑選出兩種最具有春節特色的習俗,一定是放爆竹和貼「春聯」。明代之前,「春聯」還叫做桃符,它也不是我們記憶中貼對聯的形式,而更偏向於貼門神。
  • 漢族的春節習俗都有哪些?
    掛年畫、剪窗花、貼春聯、壓歲錢……中國人過年,不同地域的人會有很多習俗,有相同的,也有不同的。北方地區在天津,臘月初八喝臘八粥,泡臘八蒜。而初五被稱為「破五」,這一天,家家戶戶吃餃子,菜板要剁得叮咚響,讓街坊鄰裡都聽見,以示正在剁「小人」。在山東,臘月二十三為辭灶日,大家會蒸饅頭、做包子、棗糕等。除夕日會在大門及院門上貼春聯,貼年畫,灶間貼灶王像,門兩側貼門神像。在山西,春節的的第一頓飯都是吃餃子。
  • 春節貼春聯的由來
    「春聯」一詞的出現,則是在明代初年。當年明太祖朱元璋當上皇帝之後,喜歡排場熱鬧,也喜歡大戶人家每到除夕貼的桃符,就想推廣一下。在一年的除夕前他頒布御旨,要求金陵的家家戶戶都要用紅紙寫成的春聯貼在門框上,來迎接新春。大年初一的早晨,朱元璋微服巡視,挨家挨戶察看春聯。每當見到寫得好的春聯,他就非常高興,讚不絕口。在巡視時見到一家沒有貼春聯,朱元璋很是生氣,就詢問什麼原因,侍從回答說:這是一家從事殺豬和劁豬營生的師傅,過年特別忙,還沒有來得及請人書寫。
  • 除夕是大年三十嗎?描寫除夕的詩詞有哪些除夕傳統習俗介紹
    據稱,最早提及「除夕」這一名稱的,是西晉周處撰著的《風土記》等史籍。  節日習俗  年夜飯  吃年夜飯,是春節家家戶戶最熱鬧愉快的時候。大年夜豐盛的年菜擺滿一桌,闔家團聚,圍坐桌旁,共吃團圓飯,心頭的充實感真是難以言喻。
  • 春節給孩子話年俗之除夕:大年三十的習俗以及禁忌
    臘月三十夜稱「除夕」,也叫「大年三十晚」,春節的高潮是「大年三十」。大年三十的民俗內容主要圍繞的是「合家歡聚」,這也正是中國人為什麼把大年三十看得那麼重要的原因之一。大年三十民俗、禁忌較多,其主要目的就是趨吉避兇、祈福保平安,期盼新的一年好運連連,來年家人運勢大吉昌。
  • 每年都過春節,關於春節的習俗,你們都知道嗎?
    貼春聯、包餃子、大掃除、準備年夜飯……春節的氛圍越來越濃。提起春節,相信很多人都能講出一段難忘的經歷,但關於春節的由來和春節的習俗,你們了解多少呢?關於春節春節,也就是農曆新年。一般從臘月二十三的祭灶到正月十五,不過除夕和大年初一甚為隆重,當然這也是一年中最熱鬧的傳統節日。
  • 除夕風俗習俗有哪些簡單介紹 除夕的講究及忌諱禁忌注意事項
    除夕是我國傳統的佳節,古往今來,人們用各種方式來慶賀除夕,那麼大家知道除夕的習俗都有哪些呢?除夕作為我國的傳統節日,有何講究?小編整理了除夕的注意事項,感興趣的一起看看吧。除夕之夜,全家團聚在一起,吃過年夜飯,點起蠟燭或油燈,圍坐爐旁閒聊,等著辭舊迎新的時刻,通宵守夜,象徵著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驅走,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由於意義重大,直到今天,人們還習慣在除夕之夜守歲迎新。  「吃年糕和餃子」。傳統的春節是從臘月初八的(即臘八節)開始,家庭主婦們就開始張羅過年需要的各種食物了。
  • 王者榮耀貼春聯習俗是哪一天
    王者榮耀的新春習俗大挑戰中,能夠獲得永久的金鼠送福播報獎勵,很多召喚師也是盡力答對每一道題。那麼貼春聯習俗會是哪一天呢?今日就為大家介紹貼春聯習俗的對應日期,快來了解一番吧!那麼貼春聯習俗會是哪一天呢?今日就為大家介紹貼春聯習俗的對應日期,快來了解一番吧!
  • 爆竹聲中迎新春,家家喜氣洋洋過春節,除夕和春節你知道多少呢?
    在爆竹聲中,我們迎來了中國人最盛大的節曰春節,家家喜氣洋洋,掛上紅紅的燈籠,貼上紅紅的春聯,忙忙碌碌。從臘八節過後就會一直跨越到元宵節,這樣才是完整的過完了春節。春節最重要的莫過於頭幾天了,那麼頭幾天都在幹什麼呢?
  • 值得收藏的《春節習俗完整版》
    江蘇 江蘇在過年的時候,除了貼春聯、掛年畫、守歲、舞獅子、大拜年等,還有一些獨特的習俗。譬如蘇州人除夕之日會在飯內放進熟荸薺,吃時挖出來,謂之「掘元寶」,親友來往,泡茶時要置入兩隻青橄欖,謂之喝「元寶茶」,恭喜發財。
  • [兩岸春節]臺灣人的春節習俗
    因此,每年春節時,大家都會選擇在大年三十(有的年份沒有三十),就是除夕日上午貼春聯。一般一戶人家貼春聯需要整整一個上午,原因不僅僅是要貼的春聯多,更主要是貼春聯講究太多。  一般人家貼春聯會按照前屋、堂屋、前屋後門等貼春聯。
  • 放鞭炮、貼春聯這些過年習俗背後有哪些故事?
    在過年時,一家人在一起貼上春聯和「倒福」,放鞭炮,吃年糕,其樂融融的吃年夜飯。當然春節的習俗可遠不止這些,中國地大物博,民族眾多,每個地域都有它們的特色和習俗。尤其到了過大年時,各地的習俗非常有特色。比如北京的過年習俗非常熱鬧,在正月初二之後老北京城裡就開始了隆重的廟會,人們穿著棉襖和坎肩聚在一起過大年,尤其是那些老北京人最喜歡參加這些廟會。
  • 春聯習俗的由來,與朱元璋有關,明太祖還親自為騸豬匠寫春聯
    前言春聯,起源於明太祖朱元璋。在明代之前,並沒有貼春聯的習俗。不過,前朝的人每逢春節,也會在門上貼上帶有祈福意味的「桃符」,這便是春聯的前身。>按《簪雲樓雜說》所載,朱元璋在南京定都的時候,在某一年的除夕夜傳下了一道聖旨:公卿士庶家,門上須加春聯一副。
  • 農曆春節的來歷和習俗,你知道麼?
    貼窗花是中國新年的,又一大特色。在春節期間貼窗花達到裝點的環境,渲染氣氛的目的。並寄託著辭舊迎新,納福迎祥的願望。貼春聯和貼年畫也有相同的作用!當春節將近的時候。家家戶戶都在大門兩邊貼上嶄新的春聯。有大門到廳房。都貼滿了,各種花花綠綠,象徵吉祥富貴的年畫。在節前的頭一天還要蒸年糕。這是中國新年裡不可缺少的食物。還要掛起紅紅火火的燈籠。備齊年貨,這樣年前的準備工作就算結束了。
  • 今年臘月二十九是絕日,貼春聯要在28貼,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前幾年在我們的印象中,貼春聯都是在春節前一天貼即可(也就是大年三十),但是今年卻不同,村裡的老人說今年的臘月二十九屬於絕日,如果要貼春聯必須要在臘月二十八就貼,那麼為什麼說臘月二十九是絕日呢?真的是絕日嗎?【今年真的是絕日嗎?】
  • 春節的10個習俗,你知道的有多少?
    春節,是中國人民最隆重的節日。春節一般是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間,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由一系列的活動組成的。在春節,傳統的活動有很多,比如貼春聯、放鞭炮、舞獅子、扭秧歌。下面這些習俗,你知道的有多少?1.
  • 2018年狗年除夕吉祥話大全 2018年春節新年賀詞微信祝福語
    1、此刻是幸福最好的詮釋,此時是快樂最好的表達,此分是吉祥最好的標註,此秒是團聚最好的說明,除夕到,願你合家歡樂,幸福美滿,除夕快樂!除夕即到,預祝幸福無限,蛇年大吉!3、夜空之中禮花綻,五彩繽紛不夜天。歡樂喜慶連成片,祖國山河盡開顏。合家團圓慶豐年,子女盡孝父母前。其樂融融化積雪,人心暖暖情無限。夜晚守歲勁頭足,除夕鐘聲換舊年。祝除夕快樂!4、喜慶春聯貼在門,吉祥如意快降臨;鞭炮聲聲除舊歲,天增歲月人增壽;煙花朵朵色彩美,除夕之夜快樂傳。手機簡訊忙不停,朋友問候已上門。
  • 「年俗記憶之六」貼春聯,貼出美好的願景和祝福
    貼春聯,貼出美好的願景和祝福白來勤春聯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中國的老百姓們,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副大紅春聯貼於門上,喜迎佳節,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
  • 過年什麼時候貼春聯?
    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就反映了每到除夕之日,家家戶戶掛桃符的盛況。同時,隨著門神的出現和用象徵喜氣吉祥的紅紙來書寫桃符,以往的桃符所肩負的驅邪避災的使命逐漸轉移給門神,而桃符的內容則演化成用來表達人們祈求來年福運降臨和五穀豐登的美好心願。 「春聯」一詞的出現,則是在明代初年。當年明太祖朱元璋當上皇帝之後,喜歡排場熱鬧,也喜歡大戶人家每到除夕貼的桃符,就想推廣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