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我經常對中國的女權現狀進行批評(其實全世界的女權現狀都得批判好幾本書了),但必須承認,中國當下的女性的社會地位,比起封建王朝,比起民國時期,進步了太多太多。
1/3
新中國成立以後,女性的地位比起過去有了很大提高。
一個原因是,土地改革,建立新的經濟結構;推翻三座大山,袪除封建遺毒,打破宗族統治,批林批孔……這些本是壓在女性頭上最深重的災難,新政權把這些枷鎖打破了。
另一個原因是,新中國百廢待興,工業未起步,農業水平低,需要大量勞動力,男性根本不夠用,女性也是非常重要的勞動力。女人一旦參加勞動,就有了一定的掌握社會資料的能力和權力。也就是在這個背景下,「男女平等」成為基本國策,「婦女能頂半邊天」。
這個過程,跟二戰後歐美國家勞動力不足,女性紛紛進入兵工廠和各種車間流水線上,社會地位有所上升的過程,是一樣的。
但這個仍然不夠。
另一方面,中國的經濟起飛,是在改革開放以後,尤其是在中國變成「世界工廠」之後。十多年以前,不管在哪個發達國家,在美國英法澳日韓,只要翻開普通成衣的嘜標,打開玩具的後蓋,大多數都是「made in China」。世界工廠這個稱謂,不是白來的。
新中國成立後女性大量參加田地勞動,但地位依然很低;因為「女強奴」是女性的宿命,幹最多的活,挨最多的打。中國女性普遍性的地位提高,還得靠出門打工;「世界工廠」給予了大量農村女性這個機會。
十幾年前,據英國醫學雜誌《柳葉刀》(The Lancet)上的一篇論文,自殺已經成為中國年輕人中最為常見的死因。中國自殺率偏高,其中,農村人口中的自殺率為城市的三倍。同時,中國婦女的自殺率超過男性達25%。在有確切自殺率統計的世界各國中,中國是唯一女性自殺率顯著超過男性的國家。
但是,2014年7月,英國著名雜誌《經濟學人》刊文披露,近年來,「中國自殺率已跌至世界最低行列」「近10多年來中國自殺率陡降一半」。為什麼?因為自殺率最高的那部分農村女性,大量進城務工了,脫離了農村家庭這個對女性極度打壓和凌辱的環境了。她們得到了解脫。
同樣是高強度的勞動,農村女性在家的勞動,如果是田地裡的,田地名義上是男人的,收成算男人的,不管女人幹了多少農活,男人不會直接給她工資,只會說自己養活了女人;如果是家務勞動,帶孩子,更被認為一錢不值。
但是,一旦進城打工,女性的勞動價值,即刻被貨幣化了。她們的價值彰顯出來了。
而且女性比男性更勤勞,男性需要她們參加工作和勞動,需要她們養家;甚至,她們還是家庭重要的經濟支柱。在這種博弈當中,女性不管是在社會場景當中,還是在家庭當中,都有了一定的話事權和自主權。
而女性的廣泛參加勞動,九年義務教育的強制和普及(最大的受益者是女童),女性接受高等教育越來越多……這些因素,都是良性循環的。
韓國女性就業率比男性更高
2/3
普利普新聞獎得主尼可拉斯·克裡斯多夫和雪莉·鄧恩寫了一部非常重要的書《天空的另一半》,講述女性的絕望與希望。其中一句話;
「女人不是難題,而是解決之道,女孩的困境不再是悲劇,而是契機。」
這本書裡面,也提到了一些廣為人知的現實。
「中國帶來的經濟增長可以說是前所未見了,也締造了反貧窮計劃中最有效的記錄。廣東是中國經濟起飛的中心。在中國沿海地區地區的工廠中,組裝生產線上的員工有八成是女性,而在東亞的製造業生產線上的女性至少也佔七成。亞洲的經濟發展,主要是大幅賦予女性經濟權的自然結果。」更有曾在世界銀行專門研究過東亞經濟起飛的經濟學家霍米·哈拉斯說的:
「啟動一國的經濟起飛,取決於該國資源是否達到最有效利用,許多東亞經濟體在給予年輕農村婦女免費的基礎教育後,把她們從農田帶入工廠,形成持續的經濟繁榮。在馬來西亞、中國和泰國,成衣和半導體等出口導向的工業主要僱用年輕女性,而她們之前只是在生產力較低的家族農田工作,或是忙於家務事。……東亞經濟成功的一大主因是農村年輕女性勞動人口的貢獻。」記者採訪廣東的玩具、配飾工廠,經理們表示,他們喜歡僱傭女工,因為她們乖巧順從,工作比男人賣力,還可以低工資。
一位東莞女工正在車間工作。
女性由於要接受教育,要參加工作,開始晚婚、少育;少育的結果是對孩子的精心培養,迎來人口紅利期。而且,女性還會資助晚輩親人接受教育;她們也喜歡儲蓄,大大提升國民儲蓄率。這個稱為「女孩效應」。由於女性染色體由XX組成,也稱為「雙X解方」。
教育和就業,能夠給予婦女更多的自主。
東亞婦女的教育在過去30年中,有了顯著的改善,婦女幾乎消除了與男子的識字差距。在15-24歲的人群中,男女兩性的文盲率幾乎是相同的。在韓國,每年的碩士學位,有一半授予給了女性。而中國,現在每年的本科、碩士入學率,女生均比男生高。
在東亞,三分之二的婦女有工作,收入高。在東南亞,這一數字為59%。在韓國,20多歲婦女(59.2%)的就業率最近超過了男性(58.5%)。這種激增伴隨著日本和韓國公司的終身僱傭制度的崩潰。
擁有一份工作,就增加了女性的自主權。她有更多的選擇,這些選擇包括沒有丈夫。
3/3
從上世紀的90年代開始,聯合國開始注意到婦女所代表的潛在資源。對於女孩教育的投資很可能是在發展中國家所進行的投資裡具有最高回報率的。世界銀銀和前任首席經濟學家勞倫斯·薩默斯說,「問題不在於國家是否有能力從事這項投資,而在於國家是否負擔得起不教育更多女孩的後果。」
巴基斯坦有個小額信貸組織「奇蹟基金會」,是個著名的反貧窮計劃,主要是為婦女們發放小額貸款。
以婦女為對象的原因之一,是因為,貧窮的受害者往往是女性。當饑荒、乾旱來臨時,優先把糧食和生存資源給男性,女性的死亡率明顯高於男性。原因之二,最深重的苦難不僅是收入低,而是男人亂花錢。一個家庭裡的錢主要是由丈夫掌握,孩子可能因為沒有五美元買帳篷而死於瘧疾,但不影響父親每周花五美元飲酒作樂。
經濟學家巴納吉和迪弗洛調查了13個國家的極貧困家庭發現,最貧困的家庭花在酒、妓女、糖果和豐盛大餐、炫耀性的費用,佔了家庭很大的一筆(平均佔了家庭總收入的兩成),甚至是子女教育費用的十倍。最貧窮的年輕男人,不管是單身或已婚,都在妓女上花不少錢。
把錢投在女性身上,她則會用這點錢來改善孩子的健康,孩子的身高體重都明顯比對照組增加了。
《天空的另一半》這本書裡,還講了一個故事,說的是男性如何剝奪女性的勞動成果的。
在奈及利亞,婦女們種植樹薯,這是當地主食,多餘的還能拿到市場上賣。聯合國在奈及利亞有一項賦予女性權利的計劃,這些救援者就計劃和安排,給她們更好的樹薯品種,她們就可以有更多收成去賣,就可以賺更多錢。
好的一面是,女性原本種植的品種每公頃出產800公斤,引入另一個品種後,每公頃出產了三噸。但是,這麼大的產量,女性來不及收,來不及處理,男性是不會來幫忙的。
於是,救援工作者引進了加工設備。但是這一樹薯品種產生的汙水中的有毒元素更多,於是,救援工作者又給她們引進了汙水處理系理,來避免汙染地下水。終於,婦女們和救援者們共同解決了所有問題,女性比以往多賺了很多錢,大家都很高興。
但因為女性賺了錢,男性發現有利可圖,從此不讓女性種樹薯了。他們自己種,然後那些錢都用來買酒了。最後,救援工作者們發現,婦女的收入,比沒有人幫助之前還要少了。
這個故事進一步告訴我們,如果要救援最貧困地區,請把錢,請把援助投放給女性吧,她們勤勞,勇敢,博愛,有長遠計劃,能更好地給孩子教育,能夠保護全家。而給男性,他們只會大吃大喝,召妓,酗酒,吸毒,養出更大的力氣來打老婆孩子。
我們不僅要看到經濟發展促進了女性地位的提升,更要看到,沒有女性投入勞動,東亞經濟根本不可能這麼快得到發展。
對這篇文章感興趣的話,請點擊右下角⬇️的「在看」,記得打賞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