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姐姐」經濟來了!年輕女性推動中國消費增長

2021-01-11 騰訊網

文章轉載自 中國日報雙語新聞

《南華早報》最近的一篇報導稱,中國的「小姐姐」們正迅速成為消費的推動力。隨著社會觀念的轉變,「小姐姐」們有了更多的金錢和信心消費。

無論是食品、電視節目、化妝品,還是奢侈品、醫療美容、以及網際網路,「小姐姐」們帶動了各行業的繁榮發展。

Girls wearing ancient costumes parade in Yuyuan Garden, East China's Shanghai, July 3, 2020. [Photo/Xinhua]

An army of young women dubbed the 「little sisters」 is fast becoming a driving force of spending in China, boosting the fortunes of companies selling everything from beer and liquor to streaming TV shows and cosmetics.

一支被戲稱為「小姐姐」的年輕女性力量正迅速成為中國消費的推動力,為啤酒、白酒、流媒體電視節目和化妝品等各行業企業帶來大量收入。

They are well-educated, and are delaying or just skipping marriage and motherhood, giving them more money and the confidence to spend. Meanwhile these 「little sisters」 see themselves reflected in popular TV shows – like the summer hit Sisters Who Make Waves – that encourage them to kick back and splurge on themselves.

她們受過良好的教育,推遲或放棄結婚和生兒育女,這讓她們有了更多的金錢和信心消費。與此同時,這些「小姐姐」在受歡迎的電視節目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例如今年夏季熱播的綜藝節目《乘風破浪的姐姐》,這些節目鼓勵她們放鬆對自己的限制並大方地把錢花在自己身上。

As such, 「little sisters」 are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segment of China’s female consumers, who among all age groups account for three out of four purchases in the world’s most populated country, according to a report by Frost and Sullivan.

因此,美國弗羅斯特-沙利文公司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小姐姐」正成為中國女性消費者中日益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在這個全球人口最多的國家,縱觀所有年齡段,女性消費者的消費額佔全國總消費額的四分之三。

「The rising power of well-educated city women in their 20s to 40s is now a hit genre in Chinese mainland TV series and entertainment shows,」 said Wendy Liu, a Hong Kong-based strategist at UBS Group and author of a new note on what she calls the 「little sisters」 economy.

瑞銀集團駐香港策略師劉鳴鏑日前發布報告描述所謂的「小姐姐」經濟。她說:「20多歲至40多歲的高學歷城市女性近期成為中國大陸電視劇和綜藝節目的熱門題材。」

「Collectively, their rising disposable income and aspirations for the 『good life』 have had a strong impact on demand for cosmetics, duty-free, health care, and mobile games/internet content. More importantly, the 『little sister』 economy may impact spending by families and children across the spectrum」 of e-commerce and entertainment etc,」 she said.

她說:「總體而言,她們不斷增長的可支配收入和對『美好生活』的渴望,對化妝品、免稅商品、醫療(美容)、手遊和網際網路內容影響重大。更為重要的是,『小姐姐』經濟可能會影響家庭和兒童消費,涉及電商和娛樂等領域的方方面面。」

These 「little sisters」 will lead to booms in sectors spanning from make-up and athleisure to food, beverages and home appliances, according to UBS and HSBC Holdings.

瑞銀集團和滙豐銀行控股公司稱,這些「小姐姐」將帶動化妝品、運動休閒產品以及食品、飲料和家電的各行業繁榮發展。

「Women are also increasingly working, having a greater say in household spending decisions, and spending more on themselves,」 said Herald van der Linde, head of equity strategy at HSBC in Hong Kong. 「Clearly women are becoming very relevant and important consumers.」

滙豐銀行駐香港的股票策略主管赫勒爾德·范德林德說:「越來越多的女性有工作,在家庭開支決策方面擁有更大的發言權,並把更多的錢花在自己身上。顯然,女性正成為非常重要的消費者。」

High-end hotels become top choice for tourists this summer in Hainan. [Photo by Ma Zhiping/ China Daily]

Their power is believed to be at least part of the reason behind share surges in such companies as Proya Cosmetics, which has jumped 110 percent this year, and China Tourism Group Duty Free, the nation’s biggest operator of the duty-free shops, which has surged 148 percent.

據稱,女性消費者的力量至少是珀萊雅化妝品股份有限公司等企業股價飆升的部分原因,珀萊雅的股價自今年初以來上漲110%,而中國最大的免稅店運營商中國旅遊集團中免股份有限公司的股價也上漲了148%。

And their power is not simply in the traditionally women-dominated niche sectors, like cosmetics.

而且,她們的力量不僅體現在化妝品等傳統上由女性主導的小眾領域。

Women already account for 60 percent of China’s 4.6 trillion yuan catering market, according to Industrial Securities, while beer consumption by women increased a whopping 27 percent in July from a year earlier, data by Wanlian Securities showed.

萬聯證券的數據顯示,在中國規模達4.6萬億元人民幣的餐飲市場中,女性佔據的份額達60%,而女性的啤酒消費量7月同比猛增27%。

They are even taking a liking to baijiu, the potent Chinese liquor that has long been the domain of male consumers. Women bought a third of Kweichow Moutai’s high-end flagship liquors that were sold on Tmall, the e-commerce platform by Alibaba Group, on the midyear promotional day in June. That was an increase of 12 percent from a year earlier.

她們甚至開始喜歡白酒,白酒長期以來一直是男性消費者主導的消費領域。在阿里巴巴集團旗下電商平臺天貓6月的年中促銷日,女性消費者的購買量在貴州茅臺高端旗艦產品中佔比高達三成,同比上漲12%。

Changing behaviours are leading to women having higher incomes and decision power, according to HSBC. Chinese households have an average of 3.03 people, with the wealthy provinces at 2.78 and the developing areas at 3.10, HSBC data showed. Japan has the smallest households of 2.33 people on average in Asia.

滙豐銀行稱,行為方式改變正導致女性擁有更高的收入和更大的決策權。滙豐銀行的數據顯示,一戶中國家庭平均有3.03個人,在富裕省份有2.78個人,在發展中地區有3.1個人。日本家庭的平均人數在亞洲是最少的,只有2.33個人。

「That means more income for each household, with fewer people in it, leaving consumers better off and able to 『trade up』 on items, from beer to sports clothing,」 said van der Linde at HSBC. 「This is particularly the case in China, with the rise of 『empty-nesters』– couples with adult children residing elsewhere – who have money to spend.」

範德林德說:「這意味著,每戶家庭有更多的收入,家庭成員更少,有更多的錢可以消費,可以購買啤酒、運動服裝等各類價格更昂貴的商品。隨著手裡有錢花的『空巢老人』(子女成年後搬到別處居住)越來越多,中國的情況尤其如此。」

trade up:買更高價的東西

The recent move by the government to loosen control over duty-free franchise licenses will further spur female consumption, making luxury goods exempt from taxes and therefore cheaper, according to Orient Securities. Sales at the duty-free shop on Hainan island surged by almost 150 percent in May, it said.

東方證券稱,政府最近放鬆了對免稅牌照申請的管制,奢侈品得以免稅,因而變得更便宜,此舉將進一步刺激女性消費。東方證券稱,海南免稅店5月的銷售額激增近150%。

「Women are playing multi roles in social life and they are also the leading consumers in pursuit of better brands, designs, experiences, services and eve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aid JD.com in a report. 「Women are playing a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 in consumption upgrade.」

京東集團在一份報告中說:「女性正在社會生活中扮演多重角色,她們也是追求更好的品牌、設計、體驗、服務甚至環保的主要消費者。女性在消費升級過程中正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編輯:許雅寧

來源:南華早報 參考消息網

相關焦點

  • 「男人消費不如狗」?你可能忽略了「他經濟」
    「雙十一」在直播間和你搶護膚品的不止小姐姐,可能還有你的男同學。 生活方式和消費行為的變化正推動商品、服務的升級;而大數據時代,企業基於用戶需求的創新也在一定程度上直擊甚至引領新的需求。 「他經濟」成被隱藏的藍海 一個廣為流傳的群體消費力排行是,女人>小孩>老人>狗>男人。
  • 「後浪」重塑歐萊雅:年輕中國女性的美妝消費是如何走到世界前列的?
    2018年歐萊雅集團在中國的銷售額超過200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3%,2019年更是同比增長達到了驚人的35%。一場中國女性美妝消費的升級即使蔓延全球的疫情,也沒有改變這個迅猛的發展態勢, 在歐美市場銷售紛紛下跌的態勢下,中國市場第二季度同比增長30%,上半年同比增長17.5%。
  • 情趣用品火了,奢侈品火了,「小姐姐」消費更多?
    中國作為擁有14億人口的大國,一直以來都擁有著巨大的消費市場,各行各業在面向超大體量市場的時候都會迎合消費者的需求提供產品和服務。而在絕大多數行業中都有這樣一種現象:各種消費品和服務在面向客戶的時候,主要是在迎合女性的需求。就像是服飾產品,很多人都發現,市場中女性服飾無論是款式、種類還是市場規模都遠遠多於男性服飾。
  • 中國經濟增長與煤炭消費長期「脫鉤」態勢明顯
    中國煤炭消費總量控制課題組日前發布報告稱,煤炭消費已經達峰並出現長期趨勢性下降。經濟增長與煤炭消費長期「脫鉤」的態勢十分明顯。在相關報告的發布會上,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能效中心副主任田智宇介紹稱,我國煤控取得顯著成績,煤炭消費2014-2016連續三年持續下降,2017年儘管略有反彈,但比2013年的峰值水平低3.8億噸左右。2011-2017年,我國GDP累計增長了52.1%,而同期煤炭消費下降了9%,煤炭消費已經達峰並出現長期趨勢性下降沒有改變。經濟增長與煤炭消費長期「脫鉤」的態勢十分明顯。
  • 東莞市文化館:「非遺小姐姐」來帶貨
    我喜歡和非遺傳承人在一起玩,同時帶點兒貨,高埗矮仔腸臘腸、萬江新村腐竹、厚街什錦採……推薦大家看看「非遺小姐姐VS臘腸博士」創意小視頻,在抖音上點讚不少。我這個「非遺小姐姐」是怎麼來的?我們館非遺保護部主任何超群明白:由於受疫情影響,文化館關門謝客已有數月,即便現在再次開館,很多線下活動的組織還是會受到影響。再這樣下去,之前培育的群眾粘合度比較高的項目都要打水漂。
  • 對於年輕女性應該怎麼稱呼:中國的「小姐」一詞的大起大落
    縱觀古今,「小姐」這個詞在中國可是經過了大起大落的變化:首先在宋元時一般是指地位低微的女性,如錢惟演的《玉堂逢辰錄》中就有「掌茶酒宮人韓小姐」,就是指宮婢的意思,但是,這時候,」小姐「是個中性詞,僅僅是指地位低下而已,後來「小姐」的地位得到了極大的提高,變成「未嫁的富家小姐」的意思了,比如《西廂記》裡的句子:「只生得個小姐,小字鶯鶯」,這個時候,「小姐」雖然變得尊貴了
  • 萬博新經濟研究院院長滕泰:中國經濟可持續增長關鍵是穩消費核心是...
    本報記者 姜楠在國際、國內機構紛紛做出中國經濟明年實現9%左右高增長預測的背景下,「我們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會不會逐步退出?」在12月11日《證券日報》主辦的第四屆新時代資本論壇上,萬博新經濟研究院院長滕泰演講伊始便拋出了問題。
  • 「她經濟」正崛起,哪些新消費品牌更受女性青睞?
    核心提示:女性消費一直以來都是消費市場的主力,近年來,隨著消費升級時代的來臨,以及女性經濟和社會地位提高,由女性消費形成的「她經濟」市場正在以飛快速度在不斷增長,女性消費已然成為助推經濟發展的新增長和新動能。
  • 從黃金周消費透視中國經濟活力
    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環境下,種種「報復性消費」點燃了國內旅遊、餐飲、航空等多個市場,在黃金周消費的數據和場景背後,是日漸回歸正軌的生活,是經濟加快復甦和回暖的腳步,顯示出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和巨大的內需潛力,折射著中國經濟的活力和韌性。消費市場強勁復甦「大家默契的笑聲、久違的感覺又回來了。」
  • 「她經濟」新風口:中國女性體育消費爆發!女性更願意在健身上花錢
    隨著女性越來越多進入職場,經濟地位提高,使得以服裝、珠寶為主的品質消費需求爆發,體育運動消費也在女性範圍內增長。中國女性也正在經歷這樣的過程。馬拉松消費是女性體育消費的樣本之一。以北京馬拉松為例,2017年北京馬拉松外地參賽選手人均支出為3690元。有數據推測,2017年國內大型城市馬拉松參賽者的人均消費在3000至4000元之間。
  • 提振消費政策專題研究:新消費模式開啟中國新經濟窗口
    文件核心內容可以歸納為以下幾 點:1)穩定民生,刺激居民收入增長,尤其幫助貧困人群;2)把居民消費儘量留在國內, 並吸引海外消費者;3)積極推進商業生態建設和消費基礎設施建設; 4)鼓勵支持國貨 發展,打造民族品牌;5)深挖下沉消費市場,支持鄉村經濟發展;6)鼓勵新零售業態發 展,支持「科技+消費」探索,推動電商線上線下融合。
  • 人民財評:消費仍是拉動我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 - 河青新聞網...
    整體看,無論是消費市場銷售的恢復,還是進出口繼續保持較快增長,抑或是企業的市場預期持續改善,都說明中國經濟恢復勢態持續顯現,充分彰顯了中國經濟具有強大韌性和潛力。在11月份的分類數據中,消費數據展現的變化,最值得關注。在疫情衝擊之下,今年上半年,社會消費零售總額同比增速始終為負。8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由負轉正。
  • 李若谷:經濟增長依賴投資,增加稅收會影響信心和消費
    原標題:李若谷:經濟增長依賴投資,增加稅收會影響信心和消費 中國國際經濟關係學會會長、中國進出口銀行原董事長、行長李若谷在會中發表演講。 李若谷表示,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全世界實行寬鬆的貨幣政策已經進入第十三年,但我們並沒有看到通貨膨脹的出現。大量的資金沒有走向實體,而是股市繁榮。全世界有70多億人口,但有購買力需求的不到20億人。 「所以我認為,我們遇到了全球需求不足的問題。
  • 【預見2021】祝寶良:2021年中國經濟會出現補償性增長
    2021年中國經濟展望受2020年的低基數影響,2021年中國經濟會出現補償性增長。假定2021年四個季度環比都為零增長,2021經濟增長速度會反彈到6%左右;如果2021四個季度環比保持在1.4%左右的中國潛在經濟水平,則2021年經濟會反彈到10%左右。
  • 讓消費券拉動消費,讓消費拉動經濟增長!
    消費是我國經濟增長的重要支點,中國經濟是一片大海,而消費是大海的活水。用消費券帶動消費、用消費帶動經濟增長。一起努力,中國一定行!近日昆明本地的一則消息,引起了筆者的注意。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各地出臺了刺激消費的措施,包括昆明市出臺的發放消費券的措施。我們知道,我國近幾十年的經濟發展依賴於出口、投資和消費三大領域,近年因國內成本上升、國際市場不景氣以及美國等國的貿易保護主義政策影響,出口大受影響。再加上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各國採取封閉措施,嚴重限制了人員和物資的進出,出口所受影響可想而知。出口不行,要發展經濟,就只能依賴投資和消費。
  • 「美顏經濟」之化妝品消費 | 系列一:崛起中的中國化妝品行業
    第三方機構最新調查顯示,"85後"最捨得為顏值買單;"00後"微整形花費最高;近三成人認為顏值直接與收入水平掛鈎;超兩成一線城市女性消費者每月在梳妝打扮上花費3000+元……  漂亮、精緻開始成為越來越多的人的追求。愛美的消費群體不斷擴大,他們不滿足於"一鍵美顏",開始狠下心在美妝護膚、醫美、身材管理上花錢。所謂的顏值經濟也就這樣起來了。
  • 過度消費,刺激經濟增長的春藥,正淪為經濟下行的瀉藥!
    」教皇講這句話時,美國黑色星期五在線銷售額僅74億美元,較去年增長20%,相比起中國的「雙十一」、「春節」這樣的購物節銷售額而言,簡直微不足道。但在一個真正消費過度的國家,卻沒有人發起逆耳呼籲,反而大唱「促進消費升級」的論調,豈不怪哉!什麼是過度消費?
  • 誘人的千億新蛋糕:中國寵物經濟撬開增長空間
    中國官方數據顯示,中國 8 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0.5%,實現疫情以來首次正增長。經合組織(OECD)上周發布了《經濟展望中期報告》,將全球 2020 年GDP預期從下滑6%上調至下滑4.5%, 2021 年經濟增長預期同步上調至5%。此外,報告指出,按照目前的經濟和疫情態勢,中國將是 2020 年二十國集團中唯一實現正增長的國家。
  • 2020年中國火鍋市場規模分析,年輕女性依然是消費主力軍「圖」
    據中國飯店協會數據統計,2019年火鍋行業持續增長,全國火鍋業實現總收入9600億元,同比增長9.63%。預計2020年受疫情影響,行業收入將下降至8880億元左右。    年輕女性依然是火鍋消費的主力軍,2020年女性消費者佔比57.1%,男性消費者稍有落後,佔比42.9%。
  • 第60屆國際小姐中國大賽西安賽區走進滷陽湖成功啟動
    本次活動以「傳播美,傳遞愛」為使命,「中華魂,弘中國」為主題,以一場精彩的海選賽拉開國際小姐走進滷陽湖系列活動的帷幕,最美國姐,潮湧滷陽。國際小姐跨越60年的歷史長河,以傳播美、傳遞愛為使命,以推動世界友善與和平為信念,加強女性對國際社會的貢獻,其本身早已成為選美界的世界級大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