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一個自己感受的真實事件,去年底參加了胡教組織的營銷讀書訓練營,制定的規則就是每天把自己的讀書感悟發到學習群裡,每個月按計劃最少讀兩本,最多讀4-5本。個人根據自己的速度進行閱讀即可,周末大家一起線上參加問題的討論,每個月有一次線下聚會討論。當天沒完成閱讀以及周末和月度活動不參加均可以請假,但次數不能超過5次。
活動最初經過胡教篩選,參加的人為12個人,經過幾個月的訓練,後續留下來的為9個人。最近訓練營快結束了,可能是年底工作比較忙,大家零零散散的會發讀書比較,近期基本就只有我一個人在群裡發讀書筆記了。
經過這段時間的經歷,我對自律和習慣有了新的認識。我們經常會忽略堅持的自律帶來的改變,以及會忽略偶爾放鬆帶來的不良效應。拿讀書筆記這個事情來說,最初一起閱讀的小夥伴覺得中間斷掉一天沒關係,天天本身工作和生活就比較辛苦,偶爾也需要喘喘氣,當有了這樣的想法,就會傳遞到我們的身體,從而帶來行為的改變。這就像心理學裡面講到的「破窗效應」,當一件不好的事或行為出現時,我們的第一反應是放任它繼續壞下去。在自律的路上放棄,有時可能就是因為「破窗效應」。本來打算堅持閱讀一年,但因為中途一天沒有進行閱讀,便會認為自己是一個不自律的人,自此便放棄原計劃。
要破解「破窗效應」帶來的問題,就是在想要放棄的那天可以適當的降低輸出質量,在培養自律養成習慣的這個節點上,連續堅持的數量高於質量,例如之前每天會輸出200個字的讀書筆記,想放棄的這天,可以給自己定目標寫100個字,或者50個字。從而避免「破窗效應」的小事情發生,帶來的影響。當然,在養成習慣之前,這樣的情況會反覆,因為有時我們確實會有很多事情要處理,但此時要調整策略,不要讓自己斷檔,偷懶,適當的降低質量來換取自律的習慣是值得的。
最後,聊聊習慣的強大,我理解習慣是印刻在我們身體行為中的記憶,感覺沒經過大腦,身體就那樣去做了。舉個最近自己開電腦的例子,電腦啟動開機輸入密碼一氣呵成,當輸完密碼的當下,腦子突然閃過密碼好像輸錯了,當時正好有事情要處理,就等著趕緊提示錯誤準備重新輸入密碼,但是電腦卻正常開機了。這就說明電腦的密碼已經印刻在自己身體行為中,形成了一個強大的習慣,在鍵盤上,手會不自覺的輸入相關字符。從這一件小事中就能感受到習慣帶來的影響,因此,將自律培養成我們習慣時,在時間複利的加持下,我們能獲得更好的成長。從而能更好的迎接工作、生活的調整,也就能更好的過好自己的人生。
寫到這裡,在說下我每天起床的例子,由於離公司比較遠,工作日基本需要6點起床,之前周末會稍微晚一點起床,國慶聽了起明師兄和師姐的分享,開始覺得周末跑步,現在兩個月過去,基本形成周末起床鍛鍊身體的習慣,現在每個周末到6點就會自然醒來,起床跑步。當自律成為一種本能,它便成為了我們的一個習慣、一個愛好。這一階段的自律,才是真正屬於你的自律。我們共勉。
今天先分享到這裡,明天繼續!
建了一個讀書學習交流群,感興趣的朋友歡迎加我微信!
原創不易,讚賞也是一份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