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羅斯福曾說:
「有一種品質可以使一個人在碌碌無為的平庸之輩中脫穎而出,這個品質不是天資,不是教育,也不是智商,而是自律。」
有時候,我們的孩子和「別人家的孩子」或許只差了「自律」這個距離。
家長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做到自律、做事有條理不拖拉。但是很多家長發現自己孩子「懶惰成性」。
那麼為什麼自己的孩子很「懶」呢?其實,有時候孩子「懶」可能不是孩子自律性差,而是因為家長的原因,家長不妨先看一看自己這2點有沒有注意到。
孩子懶惰成性離不開這2個原因
沒有時間觀念明明有一大堆作業要做,總是管不住自己的再玩一會,翻箱倒櫃的找吃的,玩手機,看電視,時間就這樣一點一點的過去,到了實在不能再拖的時候,猛然醒悟,奮筆疾書,最後草草了事。
很多家長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忽視了時間觀念的培養。比如孩子上學要遲到了,家長一直在催催催,孩子反而更不著急,因為孩子認為時間有父母幫忙把握,肯定不會遲到,造成孩子時間觀念越來越淡薄。
孩子意識不到時間的重要性,很容易浪費時間、懶惰成性。
家長包辦一切現在大部分家庭都只有一個孩子,家長們捨不得孩子吃苦,總是以「孩子還小,什麼都不會」包辦孩子的一切。
「寶寶,快來,媽媽餵飯了;寶寶,快來洗臉刷牙,你做得不對,媽媽給你刷吧。」你看,是不是家裡總會有這些話語跑到耳朵裡,孩子自己還沒怎麼做呢,家長的手就幫他完成了,他還用做什麼嗎?
特別是獨生子女家庭,爺爺奶奶一塊帶娃,更是不用孩子動手做任何事情,從早上起來的穿衣、洗臉刷牙、吃飯,都有人幫孩子做,孩子就像是一個機器任由家長拾掇。
孩子真的懶嗎?是因為家長慣得!
孩子「懶惰成性」如何改善?家長3步走,培養自律好孩子
提前約定
培養孩子自律的第一步是讓孩子有一個基礎的時間觀念,而實現這步的最好方法就是「提前約定」。
在孩子玩耍前,爸媽要先和孩子約定玩的時間,在規定時間內孩子可以盡情的玩,約定時間一到,孩子必須自覺停止。
如果孩子不能馬上停止,就需要對孩子適當「懲罰」,可以減少玩的次數或減少下次玩的時間,讓孩子為自己的「違約」付出代價,這樣做孩子才知道自律的重要性,不自律或受到懲罰,逐步培養起孩子自律的觀念。
一開始可以家長幫助孩子制定時間任務計劃,完成後給孩子在獎勵榜上記上一筆。慢慢的發展為家長和孩子一起制定計劃,慢慢的家長就完全放手,讓孩子自己制定計劃,自己完成。
讓孩子承擔後果
當孩子有些事做得不妥時,如果家長只是一味批評,或者簡單說不能那樣做,孩子是無法體味深刻的。因為,孩子想得沒有那麼多,那麼遠。這時不如讓孩子承擔自己行為的後果。
比如說,當孩子第一次拖拉到上學快遲到時,家長只需要提醒他一次,孩子不在意上學自然就會遲到。家長讓孩子進學校,孩子就會受到老師的批評,幾次之後就知道不拖拉了。
爸媽做榜樣
如果家長在孩子面前做事拖拖拉拉,答應孩子的事情也是一拖再拖,時間久了孩子也會受到影響。家長的行為舉止對孩子有很深的影響。
想要孩子有自律意識,家長就要以身作則,給孩子做一個好榜樣。
父母懂得自律,遵守各種規則,生活習慣良好,孩子才會有樣學樣,模仿父母的樣子,成為自律和自製的人。
此外,爸媽對孩子的要求不要太高,不要要求孩子一蹴而就,而是要循述漸進,降低對孩子的要求,樹立合適孩子的目標,讓孩子在能力範圍內可以完成,有成就感,有信心,有動力去完成接下來的任務。
很多孩子長大以後還「懶」其實也是小時候沒有養成好的習慣,所以父母一定要在孩子小的時候注意到這兩點,這樣孩子才能慢慢的變好。
今天給大家推薦一套書,僅僅需要79元,不過是一包煙的價格,可以幫助你培養孩子,何樂而不為呢?
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點擊下方連結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