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卿談育兒:不要指望孩子自律,家長如何培養孩子自律性

2021-01-08 好爸爸育兒日常

現在孩子的學業壓力越來越大,不少家長在課外還為孩子報了不少培訓班、補習班,所以很多孩子每天不止要做學校布置的作業,還要完成培訓班布置的任務,目的就是為了讓孩子能夠贏在起跑線。

不少家長看到孩子那麼辛苦,不免感到心疼,對他們的學習也就不再那麼嚴厲,讓他們自覺學習,但其實有很多人的自控力並不是那麼好。

著名主持人董卿在一次訪談中談到了關於學習的問題,她說在讀書時期,父親對自己特別嚴厲。

但也正因為父親的嚴格要求,讓董卿在小學4年級時就因為優異的成績被破格錄取進入了中學。她表示對於孩子的學習,不要指望他們自律。

孩子不自律會出現哪些現象?

1、專注力差

你會發現自律的孩子,他們做任何事情時,都有很高的自覺性,也能夠專心完成。而自律性差的孩子,無論是生活還是學習,都顯得很被動。像是放學回到家中,如果父母沒有催促提醒,他們幾乎不會主動起卻寫作業。

即便是寫作業,或是做事,他們也難以集中注意力。經常被各種事情吸引,難以繼續手中的事情。這樣的孩子,自律性自然也就比較差。

2、缺少時間概念

自律性差的孩子,做事之所以難以主動,便是因為缺少清晰時間觀念。他們不清楚在每個時間段應該做何種事情,也不知道做一件事大概需要的時間。

如果父母沒有及時提醒,他們也就會「無限拖延」。比如寫作業、預習功課,他們會先加你精力放在喜歡的事情上,之後會逐漸淡忘。

我們應該如何培養孩子的自覺性

1、制定時間進度表

想讓孩子在學習上提高自主積極性,家長首先要幫助孩子認識到時間的概念。可以幫助他們製作時間進度表,讓其將每日的各種任務填寫在表格之中。

如此以來,孩子便能夠直觀地看到自己的每個時間段應該做的事情。比如每天晚上回到家中先進行寫作業,之後可以適當看會電視。晚飯過後,放鬆一會便要去睡覺。養成了這樣的好習慣,他們的自律性也會逐漸提高。

2、告訴孩子學習的重要性

孩子因自律性差導致成績下降,會讓他們逐漸對學習產生厭煩情緒。想要他們主動學習,專心致志,家長也要告訴他們學習的重要性。

當然也不要進行枯燥的說教,很容易使其感到排斥。可以通過一些視頻或是圖畫書,讓他們直觀感受到學習的重要性。了解了學習的好處之後,他們也就願意自覺學習,不讓父母過多操心。

3、以身作則

家庭教育中,父母永遠是孩子最親近的老師,生活中的言行舉止都會影響著孩子。如果家長自律性較差,無法給孩子做正確的榜樣。

很容易會使孩子下意識模仿他們的行為。日常生活中,家長要以身作則,提高自己的自律性。也可以有意無意地引導孩子,幫助他們提高自律性。

其實孩子能夠自律,也需要專注力的「輔助」。養成了自律的習慣之後,寫作業也能全身心投入其中,成績自然也會逐漸提升。

如何培養孩子專注力,從而讓他們變得自律呢?家長可以給孩子看這套《兒童觀察力、記憶力、專注力訓練遊戲繪本》。

這套書中有各種鍛鍊孩子邏輯思維,以及記憶力、專注力和觀察力的益智小遊戲。更有17個遊戲訓練主題,可以讓孩子充分感受到遊戲益智的快樂,讓他們一邊遊戲一邊體驗到學習的快樂。

整套遊戲繪本原價180元,現在活動價,只要88元!只要幾十塊錢,就可以輕鬆提升孩子智力!點擊下方連結即可購買

很多家長覺得孩子的學習哪怕多加管教也沒用,應該讓他們自覺學習。但實際上孩子的自制力是有限的,如果完全對孩子放手不管,很可能因為他們自律性差而導致學習成績下降。

因此督促孩子的學習應該掌握好度,雖然不應該一味地緊盯,但也不能完全撒手不管。家長在平時應該多對孩子細心觀察。

相關焦點

  • 董卿育兒觀:家長如何培養孩子自律性
    很多家長看到孩子這麼努力,學習也不再那麼嚴格,可以有意識地學習,心裡很心疼,但其實很多人都沒那麼好自控著名主持人董卿在採訪中談到學習。她說她爸爸讀書期間對自己要求很嚴格。但由於父親的嚴格要求,董卿小學四年級成績優異,考上了中學。如果孩子不自律會怎麼樣?1.注意力不集中你會發現自律的孩子自我意識很強,什麼事情都能專心做。
  • 董卿談育兒:有遠見的父母對孩子要有「狠心」,別指望孩子自覺
    一位好孩子的背後,總有一位有遠見的父母。當孩子還小的時候,他們就會對孩子嚴格要求,給孩子樹立規矩。正是因為父母的「狠心」,才會有孩子現在的成績。董卿談育兒:有遠見的父母對孩子要有"狠心",別指望孩子自覺!
  • 孩子的自律性如何培養?家長需要來看看這3點!
    在當下這個充滿浮躁的時代,自律已是被頻繁提起的高頻詞彙。學會自律、懂得自我管理,擁有一定秩序感的人,他的生活、他的成長過程一般都不會太差,就如俞敏洪說的一樣:"沒有自我管理,人生難以變得更好。"對於孩子來說,自律與專注力同樣重要。
  • 董卿談父親落淚:在教育路上,不要指望孩子自覺
    董卿作為點評嘉賓,每一次對參賽選手的點評都溫柔又犀利,引經據典、字字珠璣,深入人心,所以網友們把她稱作「神仙中的神仙」。鏡頭前的董卿,身形苗條,氣質如蘭,談吐優雅,出口成章。令人不禁好奇,究竟是怎麼樣的家庭教育才能培養出這般從容優雅、富有智慧的董卿呢?董卿曾說:「我一直堅信一句話,性格即命運,你的性格有很大一部分是天生的。而在你的成長當中最初的耳濡目染的榜樣,就是你的父母。」
  • 孩子「懶惰成性」如何改善?可以看看這3步,培養自律好孩子
    其實,有時候孩子「懶」可能不是孩子自律性差,而是因為家長的原因,家長不妨先看一看自己這2點有沒有注意到。孩子懶惰成性離不開這2個原因沒有時間觀念明明有一大堆作業要做,總是管不住自己的再玩一會,翻箱倒櫃的找吃的,玩手機,看電視,時間就這樣一點一點的過去,到了實在不能再拖的時候,猛然醒悟,奮筆疾書,最後草草了事。很多家長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忽視了時間觀念的培養。
  • 自律的孩子都是如何培養的?
    很多孩子從小都是父母,爺爺奶奶捧在手心上長大的,想要什麼就有什麼,大人們總覺得孩子小,長大了,犯錯,貪玩都沒太大問題,等到孩子長大了,才發現孩子身上的許多壞毛病很頑固,這個時候再想糾正他的壞習慣就非常難了。所以,孩子長大後能否自律,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小時候有沒有養成好習慣。
  • 如何培養孩子獨立性?運用好「青蛙法則」,讓孩子學會自我保護
    家長該如何運用"青蛙法則"? 1、避免孩子形成慵懶性格 過於安逸的環境會鑄就孩子懶散的性格,而之所以會有這樣的環境,和家長的教育方式可以說息息相關。因為家長如果過於驕縱孩子,什麼事情都大包大攬給孩子安排,那麼孩子就不會知道自食其力這件事是需要花費多少心力。
  • 孩子自律性差?房間亂七八糟?整理習慣培養的關鍵期你抓住了嗎?
    大家好,我是悅洋,自律的成長型媽媽。每天帶你:科學育兒,成就自我。昨天和一個媽媽聊天,說孩子上小學了,每次寫完作業,拿完東西,都不記得放回去,家裡亂七八糟。母女倆總是因為這事吵架。媽媽說孩子不自律,孩子心裡覺得委屈。
  • 【常青藤•家園篇】4個方法,教出自律的孩子
    能夠自律的孩子,將來才會收穫自由快樂的人生。自律的孩子,人生是開掛的自律是什麼?通俗說就是一種自控力,即克制自己想做某事的衝動。經常聽到家長抱怨:「孩子做作業要大人守著,電視電腦催著關,睡覺、吃飯、上學都得催,總之,大事小事,都得大人看著,否則,別指望他能自己做好。」
  • 如何提高孩子的自控力?不妨試試「棉花糖實驗」,培養自律寶寶
    「為啥別人家的孩子都能安靜地寫作業,我家這個就老是扭來扭去,怎麼一點自控力就都沒有呢?如何才能培養孩子的自控力呢?」這是一位朋友在後臺的留言。史丹福大學心理學家沃爾特·米歇爾博士1966年起在幼兒園進行有關自制力的一系列心理學經典實驗——棉花糖實驗,然後提出了延遲滿足這一理論,並發現,自控力和延遲滿足影響孩子未來的成功,這一發現對教育學和心理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 心理學家&教育家:如何讓孩子主動學習,培養內驅力,自控自律?
    因為孩子感覺學習是家長的事情,不是自己的事情。諸如此類的問題還有很多,歸根到底,是源於孩子的自律性差,而「不自律」的背後,是孩子缺乏「自控力」和「自主感」。怎麼讓孩子主動地去學習?如何培養孩子的自控力呢?
  • 如何提高孩子自控力?父母不妨試試「棉花糖實驗」,培養自律寶寶
    也就是說,如果說家長沒有及時糾正孩子三分鐘熱度,那麼很有可能對孩子造成深遠的負面影響,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更輸在未來。那麼,如何糾正孩子自控力差,該知道孩子為什麼自控力差。    如何提高孩子自控力顯然成了不少父母在育兒論壇上的老生常談,對此就有一名資深育兒專家在網上表示:想讓孩子提高自控力,不妨試試棉花糖實驗,培養自律寶寶。  什麼是棉花糖實驗?
  • 家長請注意:這件事,千萬不要指望孩子「自覺」
    一聲吶喊宣告著我們正式進入輔導作業的環節,請各位家長前來領取您的的「速效救心丸」。爸爸:「9可以分成幾和幾?」兒子:「沒事,沒事,寶貝會寫,你不要生氣,爸爸給你鼓掌!」那麼在孩子的成長和學習過程中,到底是靠自覺還是靠監督?有句話說得好——父母管教是基礎,孩子自覺自律是目的。基礎打牢,不怕地動山搖。在教育的路上,永遠不要指望孩子「自覺」。
  • 孩子「懶惰成性」怎麼辦?試試「馬蠅效應」,孩子會越來越自律
    家長們總有這樣一種感覺了:現在的孩子都越來越懶,周末睡到日上三竿,寫作業要大人喊著去寫,不願意出門做戶外運動,更別提做家務了。那麼家長應該反思一個問題:孩子為什麼會出現懶惰、自律性差、不思進取的現象呢?
  • 育兒心理學:如何培養孩子的自信心?父母要給孩子「有限選擇」
    有些時候,家長總是煩惱孩子過於沒有主見,別人說什麼事情不是應付就是覺得都可以,因此一直被別人牽著鼻子走。其實,育兒心理學就對如何培養孩子的自信心有了這樣的分析和理論,並且表示父母要給孩子"有限選擇"。什麼是"有限選擇"?美國的心理學家曾經有過這樣一組實驗,實驗內容其實也非常簡單。
  • 做好中學生自律培養,才能在高中獨當一面,3步法則家長要掌握
    至於那種學霸級的自律,只有少數部分極其有學習自律和天賦的孩子可以做到。大部分家長還是不要苛求自己的孩子達到那個標準,如果能做到,他們在小學階段的學習就幾乎不用家長太操心,家長只要給出學習建議,孩子就能自己完成得比較好,也就是如果您的孩子,在小學階段是不用你怎麼去督促和嘮叨的,他能自己安排好學習相關事宜的,我們家長就無需特意去培養自律。
  • 8歲孩子印刷體字爆紅:最自律的孩子背後,站著最狠心的父母!(家長必看)
    但是孩子的自律並不是天生就會形成的,而是需要後天培養的。在這個過程中,父母的引導與嚴格要求對孩子來說非常重要。前不久,一名8歲小女孩因為一手印刷體字體爆紅網絡,網友大呼:爽死強迫症。視頻中女孩小小的手抓著一支筆,一筆一划認真地完成作業。寫的漢字剛健柔美、字字有力,仿佛真的就像列印出來的一樣。
  • 孩子做事馬虎,如何提高專注力?這2個方法,培養孩子養成好習慣
    如果發現孩子做事總拖拖拉拉,馬馬虎虎完成,那家長是不是得頭髮都白了幾條?很多家長反應,自己的孩子,實在太難教了。平常與孩子交流中,明明孩子是回答得很利索的。造成孩子不夠專注力的原因是什麼?影響孩子思想不集中的原因有很多,孩子的長期「走神」,就使孩子在往後的生活中,造成很多不便。1、不要忽視玩具的魅力家長要了解孩子的專注力,到底缺乏在哪?
  • 最自律的孩子背後,都站著最狠心的父母,日本小學:習慣從小養成
    做什麼事都很有條理,自律程度令人震驚。為什麼日本小學生能做到這麼自律?是天生的嗎?並不是。日本有句俚語,沒有天生自律的孩子,都是父母狠心培養來的。今天就給大家分享幾個日本家長的4個「狠做法」,供大家參考借鑑。什麼是自律?
  • 孩子「懶散」可能是天生的?家長若在3點用心培養,依然未來可期
    家長可能會感到失望:這樣的孩子會有出息嗎?到底該怎麼管才能讓他徹底改變?如何培養「天生懶散」的孩子?  懶散和慢性子不一樣,他們的性格特點會阻礙學習、工作,甚至搭上自己的未來,無論是天生的懶散還是後天有表現,都可以有所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