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日本已經是窮途末路,蘇聯出兵中國東北,打擊日本關東軍。美國也是在太平洋戰場打得日軍海軍節節敗退,準備登陸日本本土。這兩個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兩個國家都想著日本投降後在東北亞分到更多的利益。而且不僅只是在日本的利益,還包括被日本侵佔的朝鮮。1945年8月9日,美國方面提出了以北緯38°線把朝鮮一分為二美國和蘇聯各自託管南北的設想,蘇聯方面也同意了這個方案。
三八線分割南北朝鮮
就這樣原本一個完整的國家被硬生生的分開,當然這期間南北朝鮮都有人提出反對託管分裂國家,但這些人不是被驅逐、軟禁就是被殺害。所以南北朝鮮逐漸由形成了對立的兩派。1948年8月15日美國扶持了李承晚上臺,成立了大韓民國政府。為了反制美國,北朝鮮在9月19日宣布成立了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期間北朝鮮在爭取南北和平統一,希望與李承晚政府和平解決統一問題。李承晚在1949年10月31日公開發表演說提到「南北分裂必須要用武力解決,」同年12月李承晚在記者招待會上稱「新的一年必須實現南韓與北韓的統一,」這些行為一次次的在挑釁北朝鮮。至此南北朝鮮關係迅速惡化。
李承晚就任總統,前排左一
到1949年,南北朝鮮衝突尤為嚴重,1949年1月至1950年6月朝韓在三八線附近發生了2000多起摩擦衝突事件。這一系列的衝突,也表明南北雙方都知道和平統一不可能了,都有武力統一的想法。到了1950年,北朝鮮已經著手準備進攻南韓,雖然北朝鮮對外稱是南韓軍隊先入侵,但是根據後來的解密的蘇聯檔案來看,北朝鮮是在得到了蘇聯政府的支持後準備武力打統一南韓,所以確實是北朝鮮先出兵的,從後面的兵力布局我們也能看出來。
朝鮮人民軍的坦克部隊
我們來看看朝鮮內戰爆發前北朝鮮與南韓的綜合對比。國土面積:北朝鮮、南韓分別是58%、42%,人口:北、南分別是900萬、2000萬。產業:北朝鮮有一定工業基礎,工業資源較豐富,南韓基本沒有工業,只有農業、手工業。軍事力量:北朝鮮軍隊編制訓練都來自蘇聯,總兵力13.5萬左右,編為8個滿編步兵師,還有兩個簡編師,其餘人為二線部隊。坦克150輛,編為一個坦克旅與一個獨立坦克團,主要為t34-85坦克,火炮600門,飛機180架。南韓的總兵力為9.8萬人,共有8個滿編師,裝甲車27輛,飛機32架,火炮89門。這一對比就可以看得出北朝鮮在軍事上是明顯優勢,特別是在重武器方面。
戰爭前夜的雙方軍隊部署
戰爭爆發前南北雙方兵力布局
1950年6月,北朝鮮7個主力滿編師全部集中到三八線附近,蓄勢待發。此時的南韓完全還不知道一場大戰即將到來,南韓第1師部署在邊境的開城、坡州一帶,第二師部署在大田,還在和山區遊擊隊作戰。第三師部署在大邱、釜山一帶,也是在剿滅遊擊隊。第五師也部署在光州負責掃蕩遊擊隊,第6師部署在邊境的春川,第7師部署在漢城以北的議政府。第八師在江陵,最後一個首都師在漢城。1950年6月25日4時北朝鮮軍隊突然發動了全線進攻,此時的南韓完全沒有做好準備,根本不會料到北朝鮮會毫無預兆就突然發動襲擊。
毫無預兆,北朝鮮突然發起全線進攻
左線由北朝鮮第六師14團配合警備旅進攻甕津,駐守甕津的是南韓首都師17團,在面對北朝鮮的人數壓制與火力壓制面前瞬間崩潰,從海上乘船潰逃。開城方面由第6師主力進攻,採用正面牽制,側面迂迴穿插戰術輕鬆擊敗南韓第1師第12團。這不是咱解放軍常用的戰術麼?沒錯,朝鮮第6師大部分都是原中國東北野戰軍166師回國的朝鮮人,師長方虎山在日本入侵朝鮮和中國東北之後就加入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東北抗日遊擊隊,參加過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1948方虎山任166師政委。1949年接到命令率該師朝鮮人員回國。
6月25日北朝鮮軍隊突襲甕津
開成東邊高浪埔裡是南韓第1師第13團駐守,面對北朝鮮第1師主力加上一個坦克團的進攻也是難以抵抗,退守坡州。至此南韓第1師全部退到坡州,但北朝鮮第6師與第1師會師後一起向坡州猛攻,不到兩天的時間,坡州失守,漢城左翼防線全部被北朝鮮攻破。
左線和中線戰局
中線由北朝鮮第3、4師擔任主攻,第3師加上一個坦克團進攻抱川的南韓第7師第9團,第4師加坦克團攻擊東豆川的南韓第7師的1、3團。僅僅一日南韓第7師防線被擊破,主力撤到議政府北面。南韓方面馬上抽調在大田的第2師北上支援中線戰場,但還未等第2師全部趕到議政府,北朝鮮第3師就佔領了議政府,怕被包抄的南韓第7師主力急忙撤退。至此漢城中線的防線全部被攻破。南韓的首都漢城已經門戶大開。
右線戰場局勢
在右翼的春川是由北朝鮮第2、7師負責進攻這兩個師也有大量從中國歸國的朝鮮人組成,比如第二師師長崔賢、參謀長許波這些都是老抗聯戰士了。第7師是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39、140、141、156師中的朝鮮人員編成。在春川防守的只有兩個團,一個第7團在春川城區,一個第8團在春川以東的洪川公路沿線。戰鬥一開始,第七師加上一個獨立坦克團迅速就擊退了南韓第8團,但第二師在春川卻遲遲沒有進展,傷亡慘重。因此第七師放棄了原定追擊南韓第8團的計劃,走小道向西支援第2師。27日兩個師發起總攻但沒有坦克等重武器,依舊未能攻克春川。
在東海岸的江陵,北朝鮮第5師乘坐大量漁船小艇從海岸線登陸,配合陸上的摩託偵察團輕鬆拿下江陵。
第五師登陸江陵
北朝鮮勢不可擋,兵鋒直指漢城
雖然北朝鮮在春川受阻,但是左線坡州和中線的議政府都被北朝鮮軍佔領,北朝鮮第6、1、3、4師兵鋒直指南韓首都漢城,與此同時南韓後方的遊擊隊也是紛紛響應北朝鮮,牽制南韓軍隊。這時候的南韓可謂內憂外,患局勢差到了極點。此時的漢城除了從前線撤退下來的南韓第1、7、首都師外,第2、3、5步兵師也紛紛趕至漢城。
朝鮮人民軍圍困漢城
南韓軍隊在漢城擺出一副死守漢城的架勢,所有人都以為在漢城會爆發一場大規模的城市攻堅戰時卻出現了戲劇性的變化。6月28日凌晨,漢城上唯一的橋梁漢江大橋被炸毀,而且還是南韓自己的工兵炸的,南韓軍隊是準備破釜沉舟,背水一戰嗎?可惜韓軍既不是項羽也不是韓信軍隊,南韓士兵一看後路被斷頓時軍心大亂,還沒開打就潰敗了,要麼劃著小船,要麼直接遊泳橫渡漢江,什麼武器裝備之類的能丟的全丟了。這還有一件有趣的事,在南韓軍隊大潰退之時,漢城西面的南韓第1師是為數不多撤退比較有序的,可能是美軍轟炸機飛行員看南韓第1師有序渡江,誤以為是北朝鮮軍隊,直接就是一頓狂轟濫炸。
南北軍隊隔間對峙
6月28日上午,北朝鮮第3、4師不費吹灰之力就順利開進漢城,開戰不到三天,就攻佔了南韓首都漢城,北朝鮮軍隊士氣大振。南韓把潰敗渡江的南韓軍隊重新集結起來,在漢江以南重新布置防線與江北北朝鮮軍隊隔江對峙。6月31日,北朝鮮發起總攻,南岸的南韓防線除了首都師堅守陣地兩天外,其它部隊是一觸即潰,南韓軍隊再次向南潰逃至水原。
結語:北朝鮮軍勢不可擋也是必然的,人員上來說大部分主力師士兵來自中國和蘇聯,都是經歷過戰爭的,軍官也是來自中國和蘇聯,都有前線指揮的經驗,裝備上也是清一色的蘇械。反觀南韓官兵大部分是日本佔領時期的偽軍,軍官也是大部分在日軍中服過役的人,裝備上大概只有邊境上的幾個師有美械,但是缺少重武器,既不得民心裝備人員也是劣勢,所以三天丟漢城也不意外。
隨著南韓軍隊的潰退,美國著急了,他不可能讓蘇聯獨佔朝鮮半島的利益。美國正在準備派出步兵支援南韓,遏制北朝鮮的攻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