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援助專欄」做自己的心理擺渡人——復工復產員工心理壓力調適

2020-12-15 中國計劃生育協會

【心理援助專欄】

歡迎撥打中國計生協免費疫情心理諮詢服務熱線:0571-85109955

面對疫情「自我心理調適技術」(六十二)

做自己的心理擺渡人——復工復產員工心理壓力調適

隨著國內疫情的基本控制,各地陸續開始復工復產。

一、復工復產人員的通常心態

長期宅家後的復工,面對單位一系列防疫嚴控措施,會導致不少人感到不安與煩躁,比如:必須戴口罩上班,吃飯必須一人一桌,排隊必須相距一米以上,下班後不準扎堆串門聊天等等,恐慌與孤獨感會油然而生,這些都是正常反應。

人的心理健康水準,不是靜止的過程,也不是靜止的標準,危機下是動態的標準。用基線的心理行為看,群體實際上都是應激的,在疫情沒有結束前,肯定是應激狀態。

二、應對:做自己的心理擺渡人

心理「擺渡人」,是指一些人性格積極樂觀、情緒穩定、情感積極充滿正能量、思維靈活變通、環境適應能力強、熱心助人、善於覺察自我和他人的情緒,能主動調整心態,並且對周圍人產生積極影響。

怎麼做自己的心理擺渡人?

(一)緩衝

1.規定動作。提前調整好作息,相當於給自己一個緩衝期,就像給自己的身體在運動前做個「預備動作」,調整好進入工作狀態,讓生活慢慢正常化。

2.選做動作。做一些有儀式感的舉動,臨近復工時,建議女生化化妝,打扮打扮,男生理理髮,準備下工作物資等等,改善自己的精神狀態。

(二)規劃

1.工作計劃。列出每天行程,固定時間做好固定的事情,按原先的生活節奏安排好生活,有一個固定的節律。讓情緒變得穩定,減少不必要的注意力分配等。

2.運動計劃。增加運動、家務等活動,獲得穩定感和控制感,把對疫情的關注轉移到自己本身。研究證明,每天一定時間勻速規律的運動,能有效促進大腦分泌單胺類物質,令我們身心愉悅。

(三)過濾

1.適度了解。適當了解疫情,並從正規途徑了解病毒傳播的相關知識和疫情發展的權威信息,適度屏蔽重複的信息,不盲目相信網絡信息,不過度關注帶有負面情緒的東西,可以通過官方平臺及時準確地了解疫情信息。

2.學會過濾。此外,同事間也儘量不交流、不傳播負面消息和假信息,避免造成心理恐慌、散播謠言信息、影響工作氛圍。

(四)防護

1.利用應激。疫情期間的情緒、行為方式,包括衛生習慣的改變,都是我們應激的表現,可以幫助我們更好應對風險,保護自己就是保護大家。

2.適度清潔。講究科學應對,繼續保持適度的衛生習慣,保持良好免疫力。

(五)求助

1. 加強心理支持系統。

每天和人打交道,家人、同學、朋友、同事......尤其加強同事溝通,互相支持共克難關。復工時處於同種情境的人,那就是我們的同事,如果上班時能得到同伴的支持、信息的交流、感情的傳遞,復工就會成為一種更加積極正面的體驗。

2、重視自我情緒管理。

(1)理性思考。在相對隔離的環境裡,要及時識別引起焦慮的核心原因,如負性自動化思維等等,強化自己的理性思考系統。

(2)正性情緒。培養正性的情緒,尋求積極的減壓——輕鬆的電視劇、書、音樂、和家人規劃未來、做志願者等等。

3、實難調適 尋求正規幫助。

歐美發達國家的成功人士,有一句口頭禪:左手拉律師,右手拉心師。

在返崗復工過程中,如果面對心理困惑自己確實難以調適,比如重大危機事件激發對未知的無力和絕望感,悲傷、抑鬱等情緒,過度謹慎清潔等強迫行為,已經影響到生活和工作了,建議及時尋求正規、針對性的心理諮詢人員的幫助,或者撥打心理援助熱線。

作者:徐放蕾,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中學高級教師(副高)、專職心理輔導教師

隨著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發展,不同人群中出現恐慌、焦慮、害怕等心理問題持續增多,急需心理方面的疏導和積極情緒的應對。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做好防控疫情的社會心理服務工作,向公眾提供更加便利的心理支持、心理疏導服務,預防和減輕疫情引起的心理困頓,中國計生協組織專家編寫了疫情期間「自我心理調適技術」系列問答,公眾號自2月4日起開設「面對疫情——心理援助」專欄進行連載。更多問題,歡迎撥打中國計生協免費疫情心理諮詢服務熱線(0571-85109955)。

相關焦點

  • 「心理援助專欄」開學後,學生如何快速進入學習狀態?
    【心理援助專欄】歡迎撥打中國計生協免費疫情心理諮詢服務熱線:0571-85109955面對疫情「自我心理調適技術」(六十五)晚上睡覺前或者頭一天空餘時間,好好思考一下,把自己每天需要做的事情列出來,然後找出最緊急重要的事情,放在前面並留足時間,同時還要保有留白的時間,預防緊急事件出現而不能完成。目標設立後,要進行自我評價,看自己是否達到目標,設定最低完成度,只要達到最低完成度就算自己完成,避免因完成不了而焦慮。第六、每天對自己進行積極心理暗示。
  • 面對疫情,如何正確調適心理
    少數人出現心理失衡,產生焦慮、恐慌等負性情緒,影響正常工作、生活。面對疫情帶來的心理不適,我們該如何調整好心態,積極有效應對? 面對疫情,人們可能會出現以下幾種負性情緒—— 一是漠視,不相信事實。 在最初得知疫情信息時,一些人會對事件的嚴重程度予以漠視或否認,或者認為沒那麼嚴重,就算有病毒也不會傳染到自己身上,覺得與自己沒有太大關係,不做任何個人防護。
  • 大學生居家戰「疫」的心理調適與自我修養
    如何在家中充分利用時間進行學習,處理好長期居家可能帶來的心理健康問題,成為當前高校學生們面對的重要課題。隨著新冠疫情防控步入常態化階段,全國各地加快復工復產復學。繼4月中下旬始,新疆、山西、青海等省符合校園疫情防控條件的高校學生開始分批次、分年級返校,但由於全國高校開學帶來的生源跨省流動大、校園學習生活集聚度高等原因,全國高校開學之路並不一帆風順。
  • 用「心」陪伴,共同抗「疫」——江蘇12355青少年心理援助行動進行時
    「因為疫情,宅在家裡越來越懶散,什麼事也不想做,經常感到無聊。現在網課已經開始快兩周了,但總找不到學習的狀態,該怎麼辦呢?」「現在疫情特殊時期,學校推遲開學,孩子在家天天玩遊戲,不想上網課,作業也不做,勸他也不聽,我該怎麼跟他溝通呢?」
  • 肺炎疫情下的心理應激反應及心理調適建議
    但是,當各種疫情信息襲來,大家難免會產生焦慮、恐慌甚至崩潰的情緒,為此,武體新聞中心特邀武漢體育學院健康科學學院的心理系教師為大家提供心理健康關懷,幫助大家度過這段特殊的時期。 今天,我們邀請到的是武漢體育學院健康科學學院心理系教師應夢婷,和大家分享肺炎疫情下的心理應激反應及心理調適建議。
  • 【心理健康知識科普】孕產婦居家如何調適心理
    【心理健康知識科普】孕產婦居家如何調適心理 2020-08-22 09:05:09 來源:新疆網 閱讀:8月18日,烏魯木齊友愛醫院(烏魯木齊市婦幼保健院友愛醫院院區)心理睡眠科首席專家李新敏,就孕產婦居家期間如何做好心理調適給出專業建議。孕產婦居家易出現哪些情緒問題?李新敏:孕產婦處於生理和心理的特殊時期,居家期間更容易出現緊張、擔心、恐懼、焦慮、壓抑、睡眠差等不穩定情緒,過度的情緒反應會影響胎兒的生長發育。
  • 青島市北設24小時心理援助熱線 將心理危機幹預納入疫情防控
    3月18日,記者從市北區獲悉,市北區把心理危機幹預納入疫情防控工作當中,設立了「市北區突發事件心理援助熱線電話」,多角度、全方位對廣大群眾、醫務者和密切接觸者、患者等出現的「心理疫情」提供有針對性的心理援助。
  • 全國12355服務臺開展心理援助服務 關愛青少年成長
    面對困境中的青少年,遼寧「12355青少年心理援助特別行動」果斷伸出援手,義務向全省提供心理諮詢服務。在社區與政府相關部門的支持下,黃麗琴與小西約定每周做一次面對面心理諮詢。黃麗琴採用繪畫心理測驗的治療方式,通過不斷的肯定和鼓勵來修復小西以往人際關係中的創傷。
  • 【戰疫心理服務臺】疫情期間職工心理調適指南
    疫情期間職工心理調適指南 為幫助廣大職工更好地應對疫情期間的各種負面情緒,市總工會邀請黑河市心理協會心理諮詢師為廣大職工提供心理調適講座,供大家在生活工作中參考
  • 女性離婚後的心理調適
    離婚給女性帶來的主要心理創作是:失落感、狡猾感和自卑感。而且其精神痙也會嚴懲影響離婚女性的身心健康,如患胃痙攣、高血壓及心臟病等。故不少離婚女性更需要通過以下精神療法加以心理調適:   保持自尊法      這一點在心理調適中非常重要,因為不少女性一旦離婚後,往往會產生濃重的自卑感,總覺得自己處處比別人矮了一截,好像做了一件什麼不光彩的事情,這種消極的自卑心理可能會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左右著自己的行動。
  • 離婚後的女人心理自我調適
    只有智慧才能讓你變得寬容,只有寬容才能給你心更大的自由。月亮的背面到底有什麼,飛高了,你自然就看到了。早安〜  離婚對於一位女性來說意味著很多,她承受精神和心理上的壓力,很容易出現心理問題。她們會考慮自己以後還會不會獲得幸福,離婚女人的心理在這個時候更加的敏感、脆弱。作為朋友親人應該多多理解、幫助,讓她從前一次婚姻中走出來。
  • 美團聯合多家心理諮詢機構上線公益心理援助 累計超五百人接受心理...
    2月2日,國家衛健委發布了《關於設立應對疫情心理援助熱線的通知》。通知要求,為做好防控疫情的社會心理服務工作,預防與減輕疫情所致的心理困頓,防範心理壓力引發的極端事件,要求各地要在原有心理援助熱線的基礎上設立應對疫情心理援助熱線。1月以來,隨著疫情的發展,疫情心理諮詢呈現上升趨勢。
  • 心理壓力大如何緩解?
    ,傳授心理調適方法和心理保健實用技巧,呵護心理健康,樂享品質生活!        有30%的人群會出現心理壓力過大的情況,若是沒有得到排解的話會導致抑鬱症,甚至讓患者走上犯罪、自殺的道路,所以一定要學會緩解內心的壓力,及時排解,適當的放鬆自己,小編為大家介紹幾種可以緩解心理壓力的方法吧。
  • 守衛精神家園 築牢心理健康防線
    ■心理健康體檢與調適 今年接診超40萬人次 ■案例:陳先生在惠州某企業任中層管理員,一直以來,陳先生都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家庭和睦、事業順遂,從來不認為自己會有任何心理問題。然而近半年來,陳先生覺得渾身不得勁,腰部、背部感覺不舒服,偶爾還會頭暈、腸胃不舒服等,但去綜合醫院檢查,卻檢查不出任何問題。
  • 中國石油集團為廣大員工及家屬開通心理援助熱線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中國石油網消息(記者李妍楠)2月20日至疫情防控工作結束,集團公司組織一批具有實踐經驗和專業資質的人員,為廣大員工及家屬提供心理援助。   心理援助服務主要有兩種方式,員工及家屬可以撥打心理援助熱線電話0316—2028731和0427—7892885,或者通過「石油人心理」微信公眾號進行在線諮詢。
  • 【心理專欄】認識瘋癲就是認識我們自己⊙張辰
    但是,決定選擇心理諮詢來療愈身心,對於中國人來說,需要莫大的勇氣突破心障,因為尋求心理幫助意味著開始懷疑自己有心理問題。而心理問題則常常與印象中的「神經病」、「瘋子」、「失控者」的印象關聯在一起,這使得心理問題不單單是一種身心的痛苦,同時伴隨著羞恥與接受歧視。這讓很多需要疏解心理困惑的人,寧肯在無助中躲避世界,或者麻痺在酒精與孤獨中,也不願意以承認自己有心理問題為代價而主動求助。
  • 正確的釋放壓力,不是心理有病才能做心理諮詢!
    在外人和粉絲看來,他是正當年華、前途無量的最佳男演員,到底是什麼讓他突然選擇以自殺來結束自己的人生?好友透露三浦春馬從兩年前便開始酗酒,還有人表示工作壓力過大但三浦對角色要求很高,承受不了過快的角色轉換導致內心無法負荷。一時間,心理精神健康問題再次成為輿論的熱點。
  • 學做自己的心理醫生
    於是有人提出,現代人要學習一種新的生存技能——學做自己的心理醫生,幫助自己化解工作與生活中的各種心理壓力。他的方法與其他學派有一個很大的不同,就是他主張人們通過閱讀專業的書籍、組織小組討論和有針對性的思維訓練來學習一套特殊的、合理的、健康的思維方法,以此應對壓力造成的情緒困擾。他應該是「學做自己的心理醫生」最早的提倡者。他提倡人們要象「學習一門外語」一樣學習新的思維方式。
  • 祝卓宏:給中小企業主的10條心理援助建議
    近日,人民網強國論壇採訪了中國災害防禦協會社會心理服務專委會秘書長兼副主任委員祝卓宏。如何對企業主開展有效的心理疏導?企業主如何對員工實施心理幹預才最有效果?祝卓宏從心理學的角度針對中小企業給出了10條援助建議。
  • 過年心理壓力大怎麼辦?
    ,要積攢一年的錢才能回家過個年,而且很多人為了能過好一點,拼命的賺錢,因此心理壓力很大。在公司上班,都會有年終獎和評比,能否被評選上,也意味著和金錢掛鈎,所以,壓力也增加。最近在網上看到居然有租男友和女友回家過年的,這篇孝心誠然可嘉,是為了安慰父母,但是這種做法是否可取,我想大家自由論斷,但是,從另一個側面可以感覺到這些人的壓力,來自家庭來自父母,他們這樣做可能也是無奈之舉。面對著這種心理壓力究竟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