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援助專欄】
歡迎撥打中國計生協免費疫情心理諮詢服務熱線:0571-85109955
面對疫情「自我心理調適技術」(六十二)
做自己的心理擺渡人——復工復產員工心理壓力調適
隨著國內疫情的基本控制,各地陸續開始復工復產。
一、復工復產人員的通常心態
長期宅家後的復工,面對單位一系列防疫嚴控措施,會導致不少人感到不安與煩躁,比如:必須戴口罩上班,吃飯必須一人一桌,排隊必須相距一米以上,下班後不準扎堆串門聊天等等,恐慌與孤獨感會油然而生,這些都是正常反應。
人的心理健康水準,不是靜止的過程,也不是靜止的標準,危機下是動態的標準。用基線的心理行為看,群體實際上都是應激的,在疫情沒有結束前,肯定是應激狀態。
二、應對:做自己的心理擺渡人
心理「擺渡人」,是指一些人性格積極樂觀、情緒穩定、情感積極充滿正能量、思維靈活變通、環境適應能力強、熱心助人、善於覺察自我和他人的情緒,能主動調整心態,並且對周圍人產生積極影響。
怎麼做自己的心理擺渡人?
(一)緩衝
1.規定動作。提前調整好作息,相當於給自己一個緩衝期,就像給自己的身體在運動前做個「預備動作」,調整好進入工作狀態,讓生活慢慢正常化。
2.選做動作。做一些有儀式感的舉動,臨近復工時,建議女生化化妝,打扮打扮,男生理理髮,準備下工作物資等等,改善自己的精神狀態。
(二)規劃
1.工作計劃。列出每天行程,固定時間做好固定的事情,按原先的生活節奏安排好生活,有一個固定的節律。讓情緒變得穩定,減少不必要的注意力分配等。
2.運動計劃。增加運動、家務等活動,獲得穩定感和控制感,把對疫情的關注轉移到自己本身。研究證明,每天一定時間勻速規律的運動,能有效促進大腦分泌單胺類物質,令我們身心愉悅。
(三)過濾
1.適度了解。適當了解疫情,並從正規途徑了解病毒傳播的相關知識和疫情發展的權威信息,適度屏蔽重複的信息,不盲目相信網絡信息,不過度關注帶有負面情緒的東西,可以通過官方平臺及時準確地了解疫情信息。
2.學會過濾。此外,同事間也儘量不交流、不傳播負面消息和假信息,避免造成心理恐慌、散播謠言信息、影響工作氛圍。
(四)防護
1.利用應激。疫情期間的情緒、行為方式,包括衛生習慣的改變,都是我們應激的表現,可以幫助我們更好應對風險,保護自己就是保護大家。
2.適度清潔。講究科學應對,繼續保持適度的衛生習慣,保持良好免疫力。
(五)求助
1. 加強心理支持系統。
每天和人打交道,家人、同學、朋友、同事......尤其加強同事溝通,互相支持共克難關。復工時處於同種情境的人,那就是我們的同事,如果上班時能得到同伴的支持、信息的交流、感情的傳遞,復工就會成為一種更加積極正面的體驗。
2、重視自我情緒管理。
(1)理性思考。在相對隔離的環境裡,要及時識別引起焦慮的核心原因,如負性自動化思維等等,強化自己的理性思考系統。
(2)正性情緒。培養正性的情緒,尋求積極的減壓——輕鬆的電視劇、書、音樂、和家人規劃未來、做志願者等等。
3、實難調適 尋求正規幫助。
歐美發達國家的成功人士,有一句口頭禪:左手拉律師,右手拉心師。
在返崗復工過程中,如果面對心理困惑自己確實難以調適,比如重大危機事件激發對未知的無力和絕望感,悲傷、抑鬱等情緒,過度謹慎清潔等強迫行為,已經影響到生活和工作了,建議及時尋求正規、針對性的心理諮詢人員的幫助,或者撥打心理援助熱線。
【作者:徐放蕾,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中學高級教師(副高)、專職心理輔導教師】
隨著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發展,不同人群中出現恐慌、焦慮、害怕等心理問題持續增多,急需心理方面的疏導和積極情緒的應對。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做好防控疫情的社會心理服務工作,向公眾提供更加便利的心理支持、心理疏導服務,預防和減輕疫情引起的心理困頓,中國計生協組織專家編寫了疫情期間「自我心理調適技術」系列問答,公眾號自2月4日起開設「面對疫情——心理援助」專欄進行連載。更多問題,歡迎撥打中國計生協免費疫情心理諮詢服務熱線(0571-8510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