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助力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與實現「可持續城市和社區目標」

2020-12-14 中國建設新聞網

周 慎

編者按: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明確提出實施城市更新行動。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站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戰略高度,準確研判我國城市發展新形勢,對進一步提升城市發展質量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為「十四五」乃至今後一個時期做好城市工作指明了方向,明確了目標任務。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黨組書記、部長王蒙徽撰寫的《實施城市更新行動》解讀文章,進一步明確了實施城市更新行動的重要意義、目標任務和工作要求。
為有效落實住房和城鄉建設工作任務,引領創建新發展格局,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中國建設報·中國房地產》啟動「智能建造好房子·綠色智慧好社區」專題活動,聚焦智能建造與智慧社區、綠色社區與綠色生活、黨建引領與社區治理、創新產品與創新人物、產業轉型與綠色發展等內容,讓科技更有溫度、讓社區充滿綠意,提升行業企業創新競爭力,為「共建人民群眾美好生活」砥礪前行。
本期特邀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博士後、清華大學全球可持續發展研究院助理研究員周慎撰文,以人工智慧的視角,深度剖析人工智慧在城市更新、新型城鎮化建設與可持續城市和社區建設中的應用,為行業提供參考。

2020年10月,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明確提出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實施城市更新行動。

近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黨組書記、部長王蒙徽在《實施城市更新行動》一文中,對城市更新行動的重要意義、目標任務、保障措施等方面進行全面系統的闡釋和部署。

與此同時,「十四五」期間也是我國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關鍵時期。《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包括17個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其中第11個目標「可持續城市和社區目標」(SDG11),提出建設包容、安全、有抵禦災害能力和可持續的城市和人類社區,這與我國推進城市更新行動緊密相關、相互契合。

當前,以人工智慧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正在成為未來世界和智慧城市的技術支撐與發展動能。人工智慧以其在計算機視覺、語音識別、自然語言處理、大數據分析等方面的獨特技術能力,已在全球經濟、社會、生態可持續發展的各個方面發揮賦能效用。人工智慧技術助力實現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研究顯示:在SDGs中,全球人工智慧應用案例最多分布在SDG11,即該技術最廣泛用於實現「可持續城市和社區目標」。可見,在「十四五」乃至今後一個時期,人工智慧將有望更多應用於我國城市更新行動,助力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建設及落實「可持續城市和社區目標」。

「可持續城市和社區目標」要求到2030年,確保人人獲得適當、安全和負擔得起的住房和基本服務。人工智慧可在與目標相關的「加強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推進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等「城市更新行動」的任務落實上有所助力。英國帝國理工學院有人工智慧項目用政府統計數據和谷歌街景圖片來訓練模型,以檢測倫敦、伯明罕、曼徹斯特和利茲等城市中存在的住房與基本服務不平等狀況;美國錫拉丘茲市對城市整改區域進行「重建、修復和完善」的分類識別和精準施策,提前預測市政配套基礎設施折舊情況,並給出優化高效的水管等管線的改造時間和路徑建議。人工智慧基礎設施建設是我國「新基建」的重要板塊,其作為未來城市基本服務的硬體支撐是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之一。

「可持續城市和社區目標」要求到2030年,向所有人提供安全、負擔得起的、易於利用、可持續的交通運輸系統,改善道路安全,特別是擴大公共運輸,要特別關注處境脆弱者、婦女、兒童、殘疾人和老年人的需要;到2030年,向所有人,特別是婦女、兒童、老年人和殘疾人,普遍提供安全、包容、無障礙、綠色的公共空間。人工智慧在參與建設「包容城市」方面已有一些案例。德國海德堡大學有項目繪製殘疾人出行地圖,標註盲道、坡道、專用衛生間、升降電梯、停車點、問詢臺等無障礙基礎設施,為面臨不同挑戰的殘障人士建議出行路線;微軟「看見AI」項目給視力障礙者佩戴輔助出行的可穿戴眼鏡,通過計算機視覺將識別出的物體名稱用語音來回傳通報;日本「社會5.0」項目專注面向老齡社會的智慧城市基礎設施;「所有人的智慧城市」項目開發包容城市工具箱,為城市管理者和規劃者設計實現城市的包容性賦能。

「可持續城市和社區目標」要求到2030年,在所有國家加強包容和可持續的城市建設,加強參與性、綜合性、可持續的人類住區規劃和管理能力。《城市更新行動》也提出完善城市空間結構、加強居住社區建設。現在,已有部分案例將人工智慧技術應用於更前瞻的城市規劃和更合規的建築設計。如城市規劃自動化的研究利用了城市地理、人口流動性和社會經濟數據,以各個居民區為中心區域,並將其置於以不同的增值空間、規劃興趣點和交通條件為特徵的周邊區域「上下文」中,再通過對抗網絡的機器學習方法,生成土地利用配置方案;有的項目加入「城市申辦奧運會成功」等變量,模擬城市規劃建模。在「製造空間」項目開發建築設計協助平臺,設計師只需輸入項目信息和一些基礎參數,平臺就能在短時間內匹配建築設計及施工規範,並生成數百個合規的設計方案,這使得設計師能夠專注於具有藝術性的創作活動。

「可持續城市和社區目標」要求進一步努力保護和捍衛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這與《城市更新行動》中強化歷史文化保護、塑造城市風貌的任務息息相關。「面向文化遺產的人工智慧」項目在全球範圍內運用人工智慧技術保護文化和自然遺產。在紐約,該項目與大都會博物館合作,將150多萬件館藏藝術品進行機器學習的數位化、分類和標記,通過建立藝術品之間的時空聯繫為觀眾講述歷史文化故事;在巴黎,該項目將聖米歇爾山神秘的自然風光,通過人工智慧及混合現實技術為市民營造全新感官體驗,從而增進他們保護自然遺產的意識;在墨西哥西南部,該項目致力於保護作為人類歷史重要組成部分的方言,用人工智慧捕捉並翻譯尤卡坦瑪雅語和奎雷塔羅奧多米語等當地語言,維護人們用方言與過去連接和交流的能力。

「可持續城市和社區目標」要求到2030年,大幅減少包括水災在內的各種災害造成的死亡人數和受災人數,大幅減少上述災害造成的與全球國內生產總值有關的直接經濟損失,重點保護窮人和處境脆弱群體。這與《城市更新行動》中增強城市防洪排澇能力相對應。在這方面,有學者較系統地從大量文獻中梳理出人工智慧賦能自然災害管理的17大領域,如風險預測、災害影響評估、實時監測、破壞評估、重建跟蹤等。大雅加達地區經常遭遇洪水災害,印度尼西亞的「帕塔本卡那」項目通過整合社交媒體數據和液壓傳感器數據等,製作面向大眾公開訪問的雅加達洪水地圖,為政府和居民提供實時洪水信息。該項目已在南亞和東南亞等地區應用,幫助應對和管理洪水災害。在其他風險方面,有項目運用深度學習來預測城市交通安全事故以及用於理解恐怖襲擊事件的形成機理等。

「可持續城市和社區目標」要求到2030年,減少城市的人均負面環境影響,包括特別關注空氣品質以及城市廢物管理等。《城市更新行動》也明確提出實施城市生態修復和功能完善工程。IBM(國際商業機器公司)的綠色地平線項目提供一套空氣品質預測與決策支持系統,通過物聯網獲取交通、天氣、溼度、風型等數據並進行分析,能提前72小時對解析度為1平方公裡的地區進行汙染預報,並實現對長達10天的汙染趨勢走向的預測。「綠色城市守望」項目利用衛星圖像數據和空間地理技術的最新研究進展來繪製城市綠色空間質量圖,建立詳細的城市樹木動態清單,並綜合灌溉、病蟲害、積水等數據,輔助實現高效的城市綠地管理,大大延長了城市樹木的壽命。

相關焦點

  • 「思享家」堅定不移地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
    《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提出「優化國土空間布局,推進區域協調發展和新型城鎮化」,強調「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明確了「十四五」時期城鎮化發展的方向和目標。
  • 博羅:全國縣城新型城鎮化建設示範直接聯繫點
    這充分說明,國家部委和省市對博羅經濟社會發展高度認可。而今,博羅正大力推進縣城城鎮化補短板強弱項工作,不斷提升縣城新型城鎮化水平和城市品質,提高城市的宜居係數和群眾的幸福指數。 配套設施加速完善,城市面貌日新月異 博羅,一座生態宜居的千年古邑。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縣城城鎮化水平日漸提升,城市面貌日新月異。
  • 發力攻堅精緻城市建設,四品日照莒縣「城鎮化」
    沭東新城集國家智慧城市試點、省級地下綜合管廊試點、海綿城市試點、綠色生態示範區等7大試點於一身;莒國古城南城牆主體完工,莒王宮宮門區封頂,主商業街部分建成,城陽王府加快推進;城市建成區面積拓展到55平方公裡,城鎮化率47.61%,四年提高9.5個百分點,成功創建省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
  • 莒縣住建局:加快精緻城市建設 推動新型城鎮化實現高質量發展
    莒縣住建局立足部門職責,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動員全局黨員幹部職工上下聯動、背水一戰全面保持文明城市創建攻堅「戰時狀態」,高標準、高質量做好小區物業、公園、城區綠化等各項工作,堅定不移實施新型城鎮化戰略,加快精緻城市建設,推動全縣新型城鎮化實現高質量發展。
  • 科大訊飛助力合肥城市大腦建設,人工智慧讓城市更聰慧
    近日,在清華-中國工程院知識智能聯合研究中心、清華大學人工智慧研究院聯合推出的2020年全球人工智慧最具創新力城市榜單中,中國有32個城市上榜,其中合肥排名第四,僅次於北京市、香港特別行政區和上海市。人工智慧正在煥新這座城市面貌。  在安徽合肥,以科大訊飛為代表的人工智慧科技企業正在助力建設合肥「城市大腦」,讓城市治理科學化、精細化。
  • 全國住建工作會議:加大城市治理力度推進韌性城市建設
    開展城市居住社區建設補短板行動,推進完整居住社區建設。深入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地級及以上建成區黑臭水體消除比例達96%。加強城市排水防澇工作,實現安全度汛。加快推進生活垃圾分類,46個重點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平均覆蓋率達86.6%。五是住房和城鄉建設領域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成就。全面完成貧困戶農村危房改造掃尾工程任務。
  • 微軟探索AI如何推進社會可持續發展:「人工智慧予力永續未來」
    作為2020世界人工智慧大會(WAIC2020)的戰略合作夥伴,微軟在本次大會期間在線舉辦了「人工智慧予力永續未來」論壇,與國內外行業專家、學者和商業領袖一起圍繞AI和物聯網技術在城市建設、傳染病防護、節能減排等多個領域的應用,探討科技創新如何推進整個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為人類創造永久存續的未來。
  • 單菁菁:推進城市更新 實現高質量發展
    根據國際經驗,城鎮化進入相對成熟的中後期階段,城市建設發展正在從以外延擴張為主逐步轉向以內涵提升為主、從大規模的增量建設轉向存量更新和增量調整並重的新階段。面對新階段新形勢,以更健康、更安全、更宜居為目標全面推進城市更新,是實現城市高質量發展的客觀要求。構建安全韌性城市。
  • 聯合國在華發布《可持續城市與社區評價標準導則》
    據估計,2014~2050年,僅中國的城市人口就將增加2.9億,而且全球近一半的城市化將在中國發生。  為給中國及發展中國家城市和社區的可持續建設提供明確的目標和指引,7月13日,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與佳粹(中國)環境發展促進中心在京共同發布《可持續城市與社區評價標準導則》(以下簡稱SUC導則)。
  • 「兩新一重」成熱詞 曠視以技術助力打造新基建基石
    圖:曠視推出了新一代AI生產力平臺Brain++,釋放AI生產力在算力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曠視在蕪湖打造的AI超算中心,在實際運行中可達到7.2千萬億次/秒(7.2 PFLOPS)異構計算能力,更好地助力蕪湖甚至是安徽省的智慧城市和智慧經濟的全面發展。
  • 優化社區教育 推進我市學習型城市建設步伐
    如何進一步優化社區教育,推進我市學習型城市建設?近日,由成都市教育局主辦,成都社區大學承辦的「我為成都社區教育十四五規劃獻良策」座談會上,來自成都市各區(市)縣的社區教育管理者和骨幹教師代表、各級老年大學校長代表積極為成都市社區教育「十四五」發展規劃建言獻策,推動我市構建和完善終身教育體系、建設「三城三都」、宜居公園城市、服務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
  • 農安縣合隆鎮新型城鎮化建設按下「快進鍵」
    繼2019年2月3日,農安縣合隆北鬥小鎮項目被確定為省級特色產業小鎮以來,合隆鎮無論是在城區,還是大型交通建設等方面都動作頻頻,伴隨著交通路網、商業載體、配套設施等項目的破土動工,合隆鎮緊緊圍繞「產城融合、城鄉一體化」理念,以高水平規劃引領城市發展,按下了新型城鎮化建設的「快車鍵」,一顆長春北部的「
  • 全口徑零排放示範:為區域發展和綠色城鎮化注入新動能
    報告還提出了以新型技術為核心的技術圖譜,通過全口徑零排放規劃前置和早期介入的特徵,從清潔能源技術、高效工業、低碳材料、綠色交通、智慧建築、數位化與信息化技術和城市綜合治理等八個方面,梳理和總結了支撐城市全口徑零排放發展的關鍵技術。「要實現碳中和目標,不僅是中國,全世界都需要面對挑戰。
  • 創新引領 科技驅動 科技城市建設運營的鑫苑實踐
    作為發軔於鄭州、成長於鄭州、壯大於鄭州並率先走向全國、走向世界的「鄭州之子」,作為率先登陸美國紐交所、實現全球化布局的中國房地產開發企業,2016年以來,位列行業百強的鑫苑集團率先開啟「轉型」決策,牢牢把握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新型城鎮化進程,讓科技成為創新轉型的核心要素。
  • 城鎮化率48.91%,雲南煥然一新!
    昭通向家壩電站 資料圖 柴峻峰 攝 雲南全面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發展,先後出臺了《關於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的實施意見 彌勒太平湖森林小鎮的石漠化公園 資料圖 李昱廷 攝 雲南「美麗縣城」建設工作高度契合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城市更新改造和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新型城鎮化建設有關精神
  • 基於一種新型智慧城市群項目的建設運營模式介紹
    智慧城市是依託物聯網、雲計算、人工智慧、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建設的新型智慧城市,促進城市更高效化、更快捷化、更透明化運行。智慧城市群是從《「十三五」國家信息化規劃》提出,加大城市群建設步伐,打造世界級智慧城市群。
  • ...鄭州這五年|創新引領 科技驅動 科技城市建設運營的鑫苑實踐
    作為發軔於鄭州、成長於鄭州、壯大於鄭州並率先走向全國、走向世界的「鄭州之子」,作為率先登陸美國紐交所、實現全球化布局的中國房地產開發企業,2016年以來,位列行業百強的鑫苑集團率先開啟「轉型」決策,牢牢把握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新型城鎮化進程,讓科技成為創新轉型的核心要素。
  • 智慧引領城市更新,打造城市感知網絡
    今年年初以來,各地相繼出臺的智慧城市建設方案中,上海提出要通過建設「社區雲」提升基層社區治理水平;青島要求提升智慧社區治理能力,提高智慧社區服務水平,推動智慧街區、智慧園區建設,推動數字社區建設;長沙將實現社區數據互聯互通,以促進街道和社區管理現代化、精細化;成都智慧城市分項目標中提出構建包括社區服務等民生領域智慧化應用體系,提升市民獲得感、幸福感。
  • 六部門:構建智慧物業管理服務平臺 大力推進居住社區物聯網建設
    》,推進基於信息化、數位化、智能化的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對接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建設智慧物業管理服務平臺,補齊居住社區服務短板,推動物業服務線上線下融合發展,滿足居民多樣化多層次生活服務需求,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及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門近日發布《關於推動物業服務企業加快發展線上線下生活服務的意見》。
  • 為美好而來,新空港孔雀城謀劃推進市郊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建設
    緊緊圍繞服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總目標,協調推進重大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統籌各種運輸方式相銜接,優化布局結構,推進交通運輸穩步發展,支持新型城鎮化和城鄉統籌示範區建設。  按照「客運快速、貨運通暢」目標,加快推進軌道交通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