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讀 | 人最大的教養,就是和顏悅色

2021-02-08 人民網

對陌生人和顏悅色,是禮。

古書有言:「天地之氣,暖則生,寒則殺,性氣清冷者,受享亦涼薄,唯和氣熱心之人,其福亦厚,其澤亦長。」

你對待別人的態度,就是將來別人對待你的態度,唯有和顏悅色寬待他人,才有可能得到熱情的回應。

在知乎上曾有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了解一個人要看他對陌生人的態度?」

其中有一個答案令人印象深刻:「因為陌生人和你的利益不相關,對利益相關者的態度取決於智商和情商,對不相關者的態度取決於素質和修養。」

看清一個人的人品和教養,就去看看他們如何對待陌生人。

不管是服務員還是農民工,凡是受到過良好教養的,必定會懂得去尊重他人。

有兩則新聞,看完讓人心生感悟:

公交車剛到站,一名穿著講究的女士和一位身上帶泥的工人大叔一起上車。

女士為了佔位置,車剛停穩就匆匆往裡搶,撞到了大叔還不打緊,可她一點歉意都沒有,還不友善地翻著白眼諷刺著:「農名工還坐車,衣服這麼髒,能不能注意點。」

大叔特別不好意思,訕訕地低下頭,也沒在一旁的空位坐下,直接站在車門旁,也沒有作聲。

而在另一個城市,由於突降大雨,導致交通堵塞。一名交警仍冒雨執勤,一位女司機主動下車,將一把絳紅色大傘撐到交警頭上,為其擋雨。

事後了解,這名女司機與交警並不相識,女司機卻足足為這個陌生交警撐了5分鐘的雨傘,直到交通恢復暢通,才留下雨傘,低調開車離開。

什麼是教養?就是能站在對方的角度去思考問題,懂得每個人都不容易。

對待陌生人不是乾癟單薄的客套,而是推己及人的和顏悅色,這就是你的教養。

對父母和顏悅色,是孝。

在一次訪談中,楊瀾曾問周國平:「為什麼我們都把好脾氣留給外人,卻把壞脾氣留給最愛的人?」

連這位一向儒雅的哲學家也說:「這個錯誤,我也常常犯。」

周國平還說:「對親近的人挑剔是本能,但克服本能,做到對親近的人不挑剔是種教養。」

生活中,我們和不同的人相處,會展現不同的態度。

陌生人前是規矩禮貌,疏離中帶著客氣;

同事之間可以開幾句熟絡玩笑,但始終不失分寸;

普通朋友噓寒問暖,親近但不親密;

在親近的人,尤其是父母面前本性卻完全暴露無遺。

孔子講,孝敬父母最難的事情是「色難」,就是說最難的是給父母好臉色。

給父母買好房子,請保姆,吃大餐,去旅遊,是物質上給父母的享用,這是低層面的「孝」。

而高層面的「孝」,應該表現為對父母精神上的敬重和感情上的安慰。

所以,能對父母能做到和顏悅色,也是最大的教養。

著名作家史鐵生雙腿癱瘓後,脾氣變得喜怒無常,經常對母親發脾氣。

然而母親即使身患肝病,口吐鮮血,心裡口裡記掛著的還是自己的兒子。

後來母親死了,史鐵生才突然醒悟:

這倔強只留給我痛悔,絲毫也沒有驕傲。我真想告誡所有孩子,千萬不要跟母親來這套倔強,我已經懂了,可我已經來不及了。

「色難」難在何處?難在很難有一顆恭敬的心,難在沒有一個謙和的態度。

我們好像變得很厲害,動不動就把父母當傭人一樣使喚,稍微有不順心就對父母一通發洩,從來不給他們好臉色看。

我們不經意的態度,往往傷害他們最深。

所以「色悅」成了衡量一個人孝心的道德標尺。

真心愛父母,應該和顏悅色,從內心深處發出微笑,讓他們感到快樂,幸福。

對愛人和顏悅色,是愛。

愛人,是這個世界上,雖然沒有血緣關係,卻要相伴最久的人。

對愛人的態度,藏著一個人最真實的教養。

幾年前有部名叫《不要和陌生人說話》的大熱電視劇。

男主角安嘉禾有體面的工作,潔淨的外表,溫和的言談。

工作上救死扶傷,滴水不漏;為人謙卑有禮,無懈可擊。在外人看來,他不僅懂禮,而且守節,幾乎是個一等一的好男人。

但是,當他站在愛人梅湘男面前,他的暴戾、粗鄙、猙獰、恐怖、歇斯底裡全部暴露,他變成了惡魔,變成了人渣,變成了暴徒,變成了罪犯,變成了虐待狂。

他尋找各種藉口,對自己的妻子施暴,打得她奄奄一息,雙腿殘疾,人生無望。

安嘉禾算是個有教養的人嗎?如果說教養就是一個人骨子裡的和顏悅色,那麼,100分的教養試卷,他能得負100分。

 

很多時候,人在外面受了委屈或承受一些壓力,沒有辦法發洩出來,只好對親密的人發洩。

的確,愛人是跟自己關係最親密的人。但關係親密並不意味著能無止境地無理取鬧,沒有人天生就該承擔他人的情緒發洩。

胡適的妻子江冬秀是出了名的「母老虎」,脾氣極大。

每次江冬秀髮脾氣,大喊大叫時,胡適就躲到廁所裡,藉口要漱口,故意把牙刷擱進口杯裡,把聲音弄得很響。

如此這般,避免正面衝突,讓彼此好受。

胡適曾在《我的母親》裡提到:

世間最可厭惡的事莫如一張生氣的臉;世間最下流的事莫如把生氣的臉擺給旁人看。這比打罵還難受。

他說到做到,從不給妻子一張生氣的臉。

其實,和顏悅色是深愛的外在表現。真正有教養的人,是把好的情緒和態度留給愛人。

一輩子那麼短,我們總該擇一個心裡有暖意的人相處,彼此溫柔相待。

夜讀 | 善良的糊塗,比聰明更難

夜讀 | 姑娘,你足夠努力才能活得光鮮

夜讀 | 當所有人都在往前趕,我建議你輸在起跑線

作者簡介 | 公眾號:京博國學 ID:jingboguoxue

本期主播 | 糖寶

夜讀投稿 | peoplewx@people.cn

主 編丨楊鴻光 編 輯丨喬梁

相關焦點

  • 夜讀 | 這三種和顏悅色,就是最大的教養
    待人和顏悅色,不僅是一種美德,更是一個人最大的教養。對陌生人和顏悅色,是禮。你對待別人的態度,就是將來別人對待你的態度,唯有和顏悅色寬待他人,才有可能得到熱情的回應。在知乎上曾有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了解一個人要看他對陌生人的態度?」
  • 人最大的教養,就是和顏悅色(深度好文)
    所謂教養,就是言行得當,讓每個人都很舒服,如月之光華,明亮且柔和。和顏悅色待人,是人最大的教養。每個人之間,第一次相遇,都是陌生人。因為陌生,可以隨心所欲,不拘於禮,反正一面無緣,可能再無交集。所以,在陌生人面前,和顏悅色,是最真實的教養,是懂禮。
  • 一個人最大的教養,就是和顏悅色!
    的確,我們每個人都有脾氣,如果隨便把脾氣拿出來,到處遷怒,帶來的後果往往不堪設想。一張和顏悅色的臉,不僅僅能體現一個人的好情緒,同時也體現了一個人最大的教養。妻子不善於下廚,他就笑呵呵地包攬了做飯的任務;妻子為了家庭幾乎放棄事業,他就扛起了養家的任務;妻子生性天真活潑,他就負責當一個大家長,保護著一家人的童心。 曾經在一期訪談節目裡,楊瀾問黃磊:「你們發生矛盾的時候怎麼辦呢?」「我經常表達的方式就是比如她喜歡吃什麼,我給她買回來,放在桌子上,奧,她一看,還算心中有她,這事就過去了。
  • 人最大的教養,就是和顏悅色!(深度好文)
    一個人,可以佯裝一切,卻無法佯裝教養。教養,是一個人從骨子裡透出的氣質,藏不住,也裝不來。古人說,君子有九思,和顏悅色佔其三:「色思溫,貌思恭,忿思難。」有人問過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了解一個人,要看這個人對陌生人的態度?
  • 一個女人的教養,就是和顏悅色
    待人和顏悅色,不僅是一種美德,更是一個人最大的教養。 什麼是教養? 就是能站在對方的角度去思考問題,懂得每個人都不容易,對待陌生人不是乾癟單薄的客套,而是推己及人的和顏悅色,這就是你的教養。 周國平還說:「對親近的人挑剔是本能,但克服本能,做到對親近的人不挑剔是種教養。」
  • 一個人最大的教養,是和顏悅色
    的確,我們每個人都有脾氣,如果隨便把脾氣拿出來,到處遷怒,帶來的後果往往不堪設想。發脾氣是本能,收得回去那才叫做本事!一張和顏悅色的臉,不僅僅能體現一個人的好情緒,同時也體現了一個人最大的教養。結婚沒幾年,心越吵越累,人也越吵越遠,兩年之後,妻子終於忍受不了,提出了離婚……所謂夫妻,就是在漫長歲月裡相互攙扶相互陪伴的人。倘若天天只能受到對方的橫眉冷對、指指點點,那麼這段婚姻也會隨之走到盡頭。相反,若是夫妻兩人彼此欣賞,總是和顏悅色,那麼這段婚姻一定是長久、幸福的。提到娛樂圈的恩愛夫妻,很多人都會想到黃磊和孫莉。
  • 一個人最大的教養(深度好文)
    開心的時候,幾乎每個人都是慈眉善目,但最能顯露一個人修養的,卻是他生氣的時候,即使盛怒,也不爆粗,這是最佳的人品。-01-修養,是懂得尊重你對待別人的態度,就是將來別人對待你的態度,唯有和顏悅色寬待他人,才有可能得到熱情的回應。
  • 唐太宗,最高級的教養,是和顏悅色!
    對陌生人和顏悅色是做人最基本的禮貌。正當大家不住埋怨時,那人拖著病體姍姍來遲。唐太宗並未責備這名囚犯,反而和顏悅色微笑點頭,大赦死囚。唐太宗聽後先是憤怒,思考過後,和顏悅色的對張玄素表示是自己考慮不周,接受了張玄素的諫言。唐太宗對臣子的批評冒犯尚能和顏悅色,我們對待朋友又怎能不做到態度和善呢?「生態」蓋指生命體與其環境的有機聯繫。生態倫理就是人們對生命存在與生態環境關係的道德觀念、基本規範和道德實踐。
  • 和顏悅色,笑臉迎人是一個人最高級的貴氣
    對陌生人和顏悅色,是待人最基本的禮貌。對朋友和顏悅色,是對他人最起碼的尊重。在知乎上曾有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看一個人是否具有貴氣,就要看他對陌生人的態度?」其中有一個答案令人印象深刻:因為陌生人和你的利益不相關,對利益相關者的態度取決於智商和情商,對不相關者的態度取決於你的素質、修養和自身的貴人氣息。
  • 和顏悅色,是一個人難得的修養
    對父母和顏悅色,是孝在一次訪談中,有位主持人問周國平:「為什麼我們都把好脾氣留給外人,卻把壞脾氣留給最愛的人?」周國平還說:對親近的人挑剔是本能,但克服本能,做到對親近的人不挑剔是種教養。同事之間可以開幾句熟絡玩笑,但始終不失分寸;普通朋友噓寒問暖,親近但不親密。但在親近的人尤其是父母面前,我們的本性卻完全暴露無遺。
  • 一個人最頂級的教養,就是和顏悅色
    生活中,我們從一個人對待別人的態度,就能真正看出他的教養。在孔子看來,子女盡孝的時候能在父母面前做到事事、時時都和顏悅色簡直太難了。孔子問子夏,父母在掃地,子女接過來掃,子女有了好吃的就給父母吃,你認為這就是孝嗎?在一次訪談中,主持人問周國平:「為什麼我們都把好脾氣留給外人,卻把壞脾氣留給最愛的人?」連這位一向儒雅的哲學家也說:「這個錯誤,我也常常犯。」
  • 一個人最頂級的修養,是和顏悅色
    然而現實生活中,有多少人卻常常因為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而對身邊的人發洩怒火?事實上,遇到不順心的事,想要發火是一種本能,而能夠把這種本能壓制下去,待人接物始終做到和顏悅色,才是一個人最頂級的修養。」以前的時候,我們總以為,孝順父母就是給予他們很多的物質,為他們做很多的事情。卻不知,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緒,和顏悅色地對待父母,才是為人子女最大的孝順。
  • 最難的教養是對家人和顏悅色
    所以,能對父母能做到和顏悅色,是最難的教養。著名作家史鐵生雙腿癱瘓後,脾氣變得喜怒無常,經常對母親發脾氣。然而母親即使身患肝病,口吐鮮血,心裡口裡記掛著的還是自己的兒子。後來母親死了,史鐵生才突然醒悟:「這倔強只留給我痛悔,絲毫也沒有驕傲。我真想告誡所有孩子,千萬不要跟母親來這套倔強,我已經懂了,可我已經來不及了。」
  • 最難的教養,是對家人和顏悅色
    所以,能對父母能做到和顏悅色,是最難的教養。著名作家史鐵生雙腿癱瘓後,脾氣變得喜怒無常,經常對母親發脾氣。然而母親即使身患肝病,口吐鮮血,心裡口裡記掛著的還是自己的兒子。後來母親死了,史鐵生才突然醒悟:「這倔強只留給我痛悔,絲毫也沒有驕傲。我真想告誡所有孩子,千萬不要跟母親來這套倔強,我已經懂了,可我已經來不及了。」
  • 「夜讀」一個人最大的愚蠢:只對外人和氣,卻對家人發脾氣
    一個人最大的愚蠢:只對外人和氣,卻對家人發脾氣06:47來自人民日報1有句話說,「對待外人的彬彬有禮,可能只是處世的圓滑,而將好態度留給愛的人,才是深入骨髓的教養。」他臉色迅速拉下來,並訓斥說:「你這人怎麼這麼煩,我的事,你甭管。」轉過臉後,他立馬又跟同事嬉笑聊天。還有一次,上一秒給客戶打電話時他還和顏悅色,下一秒家人打電話進來時他就顯得很不耐煩,說:「你又怎麼了?這麼點事都解決不了,你還能做些什麼?」聽得同事目瞪口呆。
  • 你對別人的態度,就是你最真實的人品
    待人和顏悅色,不僅是一種美德,更是一個人最大的教養。
  • 不對所愛的人發脾氣,是一種教養
    很多人的教養都是雙重標準 在外面八面玲瓏 在家裡粗口橫飛在外面和風細雨 在家裡暴如雷電
  • 人最大的修養,是和顏悅色
    你對生活善良的溫柔以待,生活才會對你和顏悅色。 02 你對待別人的態度,就是將來別人對待你的態度,唯有和顏悅色寬待他人,才有可能得到熱情的回應。不管是服務員或是清潔工,凡是有良好教養的人,必定是一個懂得尊重他人的人。還記得去年發生在重慶的一件事情嗎?重慶一位年輕的小夥子為了幫助一名清潔工,放棄面試,十分暖心。
  • 一個人最大的災難:對外人和氣,對家人發脾氣!
    可現實是,有些人看家人不順眼,便橫加指責;期待未被滿足,便嘶吼咆哮;家人如有錯,便惡言相向。把紳士一面留給外人,卻把最糟的一面留給家人。但一家不和,何以萬事興。家和,即對家人和顏悅色,需要我們一生去修煉。
  • 夜讀 | 餘生,把時間留給身邊重要的人
    能夠說出的委屈便不算委屈,能夠搶走的愛人便不算愛人。只要自己不認輸,以前所有的挫折都將成為前進的動力。人生幾十年光陰,笑到最後的人才是贏家。慢慢懂得,不是真心就能換來真心,不是付出就能得到回報。所謂「升米養恩人,鬥米養仇人」。對別人過分大方,不計回報,到頭來反而會傷害到自己。與其吃力不討好,不如把時間和精力用在自己身上,過好自己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