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最大的教養,就是和顏悅色(深度好文)

2020-12-26 陝西法制網

一個人,可以佯裝一切,卻無法佯裝教養。

教養,是一個人從骨子裡透出的氣質,藏不住,也裝不來。

古人說,君子有九思,和顏悅色佔其三:「色思溫,貌思恭,忿思難。」

臉色溫和,不嚴厲;容貌謙恭,不倨傲;忿而不怒,不衝動。

所謂教養,就是言行得當,讓每個人都很舒服,如月之光華,明亮且柔和。

和顏悅色待人,是人最大的教養。

01

對陌生人和顏悅色,是禮

有人問過這樣一個問題:

-為什麼了解一個人,要看這個人對陌生人的態度?-因為陌生人和你的利益不相關,對利益相關者的態度取決於智商和情商,對不相關者的態度取決於素質和教養

一個人,面對和自己有關的人,可以偽裝出對應的樣子。

面對陌生人,才最真實,最能反映出他的人品和教養。

開學季,新生請老人幫他看行李,老人爽快答應,囑咐他快去快回。

從晌午等到午後,新生才回來,老人沒說什麼,就離開了。

直到開學典禮,新生發現,老人正是北大副校長,季羨林。

每個人之間,第一次相遇,都是陌生人。

因為陌生,可以隨心所欲,不拘於禮,反正一面無緣,可能再無交集。

所以,在陌生人面前,和顏悅色,是最真實的教養,是懂禮。

和顏悅色,是服務員不小心弄撒湯汁,道歉時,顧客微笑著說,沒關係;

是農名工蹭掉腳下泥濘,扭捏著上車時,司機熱情的一句歡迎;

是小朋友寫下的字條, 垃圾桶裡有碎玻璃,貼心地囑咐保潔,要小心。

古人說:「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

溫柔對人的人,也值得被溫柔地對待。

對待陌生人,和顏悅色,推己及人,懂得尊重,才能有禮有情。

02

對父母和顏悅色,是孝

周國平說:「對親近的人,挑剔是本能,克服本能,是教養。」

對父母,之所以挑剔,是因為我們知道,無論怎樣,他們都不會離開。

仗著他們無私的愛,讓我們肆無忌憚。

《論語》子夏問過孔子,什麼是孝?

孔子回答:色難!

意思是,對父母和顏悅色,是最難的!不擺臉色給父母看,就是孝。

父母不是壞情緒的垃圾桶,關係近更不是肆意發脾氣的理由。

孝順不只是物質的供養,更要有耐心,尊重,安慰和關懷。

孝順,沒有和顏悅色,都是表面文章。

史鐵生在《我與地壇》中追思母親。

因為雙腿癱瘓,史鐵生變得喜怒無常,每次大發雷霆,母親都躲在屋外,遠遠觀望,心在滴血。

直到母親因為肝癌晚期,口吐鮮血倒下,心裡口裡掛念的還是兒子。

他幡然悔悟,「兒子的不幸,在母親那裡總是加倍的。」他後悔對母親發了太多的脾氣。

孝養父母之身固然重要,孝養父母之心也不能少。

多一些笑臉,少一些抱怨,增一分感恩,添一分溫暖。

孝順父母,就應該和顏悅色,讓他們感到開心快樂。

3

對愛人和顏悅色,是愛

古詩云:「同聲自相應,同心自相知。」

愛人,是一個讀起來,都讓人心下一暖的字眼。

既然「結髮為夫妻,恩愛兩不疑」,就要把柔情似水付與對方。

和顏悅色,是最深刻的教養,最美麗的浪漫。

生活瑣屑,家長裡短,在一起生活久了,彼此之間分歧難免。

愛,是解決分歧最好的答案。

兩口子吵架,每次先生吵不過,就出去溜達,順便買菜回家做飯,妻子覺得他又好氣又好笑。

先生知道妻子,對美食毫無抵抗力,苦練了自己的廚藝。

於是每次只要一吵架,他就下廚做一頓豐盛的晚餐,一頓飯的功夫,氣也就消了。

有矛盾不要緊,和顏悅色,哄對方開心,矛盾也能變成感情的潤滑劑。

感情裡,不妨學會示弱,老子曰:「柔弱勝剛強。」

爭強好勝,勝即是敗,以剛對剛,兩敗俱傷。

愛,是體貼,是在乎,有教養的人,一定會讓對方看到最好的自己。

和顏悅色,留一個好心情,給愛人,也是給自己。

▽古來教養出高貴,沒有教養成下流。

和顏悅色,是對陌生人有禮,對父母盡孝,對愛人示愛。

有教養的人,總是和顏悅色,讓人如沐春風。

餘生漫漫,做個和顏悅色的人,才能被命運溫柔以待。請您轉發分享,弘揚中華傳統文化!

來源:國學人生

相關焦點

  • 人最大的教養,就是和顏悅色!(深度好文)
    一個人,可以佯裝一切,卻無法佯裝教養。教養,是一個人從骨子裡透出的氣質,藏不住,也裝不來。古人說,君子有九思,和顏悅色佔其三:「色思溫,貌思恭,忿思難。」有人問過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了解一個人,要看這個人對陌生人的態度?
  • 夜讀 | 人最大的教養,就是和顏悅色
    什麼是教養?就是能站在對方的角度去思考問題,懂得每個人都不容易。對待陌生人不是乾癟單薄的客套,而是推己及人的和顏悅色,這就是你的教養。對父母和顏悅色,是孝。在一次訪談中,楊瀾曾問周國平:「為什麼我們都把好脾氣留給外人,卻把壞脾氣留給最愛的人?」
  • 一個人最大的教養,就是和顏悅色!
    在母親對他毫無反應的這段時間,他的心跳加速,體內壓力激素增加,如果持續下去,孩子大腦關鍵部位的細胞可能會死亡。可見,在父母冷漠的面容下長大的孩子,心裡有多麼沉重的壓力。很多父母不會對孩子和顏悅色,動輒呵斥、打罵,這樣不僅僅會影響孩子的童年,更加會影響孩子之後的人生道路。
  • 夜讀 | 這三種和顏悅色,就是最大的教養
    待人和顏悅色,不僅是一種美德,更是一個人最大的教養。對陌生人和顏悅色,是禮。你對待別人的態度,就是將來別人對待你的態度,唯有和顏悅色寬待他人,才有可能得到熱情的回應。在知乎上曾有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了解一個人要看他對陌生人的態度?」
  • 一個人最大的教養(深度好文)
    開心的時候,幾乎每個人都是慈眉善目,但最能顯露一個人修養的,卻是他生氣的時候,即使盛怒,也不爆粗,這是最佳的人品。-01-修養,是懂得尊重你對待別人的態度,就是將來別人對待你的態度,唯有和顏悅色寬待他人,才有可能得到熱情的回應。
  • 一個人最大的教養,是和顏悅色
    的確,我們每個人都有脾氣,如果隨便把脾氣拿出來,到處遷怒,帶來的後果往往不堪設想。發脾氣是本能,收得回去那才叫做本事!一張和顏悅色的臉,不僅僅能體現一個人的好情緒,同時也體現了一個人最大的教養。結婚沒幾年,心越吵越累,人也越吵越遠,兩年之後,妻子終於忍受不了,提出了離婚……所謂夫妻,就是在漫長歲月裡相互攙扶相互陪伴的人。倘若天天只能受到對方的橫眉冷對、指指點點,那麼這段婚姻也會隨之走到盡頭。相反,若是夫妻兩人彼此欣賞,總是和顏悅色,那麼這段婚姻一定是長久、幸福的。提到娛樂圈的恩愛夫妻,很多人都會想到黃磊和孫莉。
  • 唐太宗,最高級的教養,是和顏悅色!
    你對別人好,別人才能對你好,你對別人禮貌,別人才能對你禮貌。有這樣一則故事:貞觀七年,唐太宗允許獄中的死囚回家探望,等來年再回到獄中執行死刑。但一年過後,約定日期已到,只有一名囚犯沒有返回獄中。正當大家不住埋怨時,那人拖著病體姍姍來遲。唐太宗並未責備這名囚犯,反而和顏悅色微笑點頭,大赦死囚。
  • 什麼是教養?(深度好文)
    —— 這是第二層次的沒有教養。但如若喋喋不休,從陶淵明的生平談起,旁若無人的一口氣背出50首他的詩,繼而補充世界各國學者對陶淵明的研究成果,炫耀自己的知識。—— 這是第三層次的沒有教養。教養是什麼呢?而寬容他們,給他們返崗的機會,也就是給蘋果公司機會。」不發人陰私守口如瓶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守口如瓶成語故事 北宋時期,年輕有為的富弼經範仲淹的推薦,宋仁宗任命他為河陽判官,因他政績突出,後來升為宰相。
  • 和顏悅色,是一個人難得的修養
    一張和顏悅色的臉,不僅體現一個人的好情緒,也是一個人難得的修養。對父母和顏悅色,是孝在一次訪談中,有位主持人問周國平:「為什麼我們都把好脾氣留給外人,卻把壞脾氣留給最愛的人?」周國平還說:對親近的人挑剔是本能,但克服本能,做到對親近的人不挑剔是種教養。同事之間可以開幾句熟絡玩笑,但始終不失分寸;普通朋友噓寒問暖,親近但不親密。
  • 和顏悅色,笑臉迎人是一個人最高級的貴氣
    看清一個人的人品和教養,就去看看他們如何對待陌生人。不管是服務員還是農民工,凡是有受過良好教養,蘊含貴氣的人必定會懂得去尊重他人。 對朋友,做人最忌諱的就是太過強調「身份感」,捧高踩低,對待身份地位比自己高的面若春風,對待不如自己的人臉若冰霜,鄙夷輕視之色盡顯。
  • 一個人最頂級的教養,就是和顏悅色
    生活中,我們從一個人對待別人的態度,就能真正看出他的教養。在孔子看來,子女盡孝的時候能在父母面前做到事事、時時都和顏悅色簡直太難了。孔子問子夏,父母在掃地,子女接過來掃,子女有了好吃的就給父母吃,你認為這就是孝嗎?在一次訪談中,主持人問周國平:「為什麼我們都把好脾氣留給外人,卻把壞脾氣留給最愛的人?」連這位一向儒雅的哲學家也說:「這個錯誤,我也常常犯。」
  • 一個人最頂級的修養,是和顏悅色
    」以前的時候,我們總以為,孝順父母就是給予他們很多的物質,為他們做很多的事情。卻不知,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緒,和顏悅色地對待父母,才是為人子女最大的孝順。事實上,和顏悅色,是對愛人體貼和在乎的表現。有教養的人,會讓最親密的人,看到自己最好的樣子。03對弱勢的人和顏悅色,是最深修養。
  • 最難的教養是對家人和顏悅色
    所以,能對父母能做到和顏悅色,是最難的教養。著名作家史鐵生雙腿癱瘓後,脾氣變得喜怒無常,經常對母親發脾氣。然而母親即使身患肝病,口吐鮮血,心裡口裡記掛著的還是自己的兒子。後來母親死了,史鐵生才突然醒悟:「這倔強只留給我痛悔,絲毫也沒有驕傲。我真想告誡所有孩子,千萬不要跟母親來這套倔強,我已經懂了,可我已經來不及了。」
  • 最難的教養,是對家人和顏悅色
    所以,能對父母能做到和顏悅色,是最難的教養。著名作家史鐵生雙腿癱瘓後,脾氣變得喜怒無常,經常對母親發脾氣。然而母親即使身患肝病,口吐鮮血,心裡口裡記掛著的還是自己的兒子。後來母親死了,史鐵生才突然醒悟:「這倔強只留給我痛悔,絲毫也沒有驕傲。我真想告誡所有孩子,千萬不要跟母親來這套倔強,我已經懂了,可我已經來不及了。」
  • 一個人最大的修養(深度好文)
    凱旋心語ID:sxsb666666中國人必備閱讀寶庫,涵蓋人生哲學、職場智慧、教育經驗、情感文學,每日奉上有思想深度的營養套餐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立場,在不了解情況的前提下,就隨便對別人妄議、評論,是對他人最大的不尊重。正如馬克·李維在《偷影子的人》一書中寫的那樣:「你不能干涉別人的生活,就算是為了對方好,可這是他的人生。」
  • 你對別人的態度,就是你最真實的人品
    什麼是教養?就是能站在對方的角度去思考問題,懂得每個人都不容易。對待陌生人不是乾癟單薄的客套,而是推己及人的和顏悅色,這就是你的教養。所以,能對父母能做到和顏悅色,也是最大的教養。安嘉禾算是個有教養的人嗎?如果說教養就是一個人骨子裡的和顏悅色,那麼,100分的教養試卷,他能得負100分。
  • 最好的教養,就是不多管閒事(深度好文)
    每個人的生活軌跡不同,不必把你的價值觀,強加給別人。   不是分內之事,不管,他人的私事非邀,不管,不危害社會公利的事,少管。   分清自己與他人的界限,是修養,最好的禮貌,就是不多管閒事。   婁師德:「天下同名同姓的人很多,他是在罵另一個婁師德。」   這時,那人越罵越兇。   隨從忍無可忍:「老爺,那個人又在指著罵您是畜牲,連禽獸都不如……」   婁師德打斷他的話:「他罵了我一句,你又對我重複一遍,你不是也在罵我嗎?不要多管閒事。」
  • 夜讀 不佔便宜是教養,人情往來是修養!(深度好文)
    我說:「好好好,哥哥收下了,謝謝你的禮物。」  這件事情給我留下了特別深的印象,這麼小的姑娘都知道佔人便宜不對,我想這便是教養吧。  還有一個故事想必大家也知道:關於「父親用三碗雞蛋面教會孩子不佔便宜的意義「。
  • 不對所愛的人發脾氣,是一種教養
    >為什麼我們都把好脾氣留給外人,卻把壞脾氣留給最愛的人?意思是對父母的孝敬除了有事年幼的來操勞,有酒食讓年老的先吃以外,和顏悅色地相處才是最難做到的。/ 02/深入到骨子裡的教養,是尊重自己所愛的人周國平說:「對親近的人挑剔是本能,但克服本能,做到對親近的人不挑剔是種教養。」
  • 所謂教養,就是不消費別人的痛苦
    所謂教養,就是不消費別人的痛苦文 / 槽值來源 / 槽值(ID:caozhi163)亞里斯多德曾說:「放縱自己的欲望是最大的禍害;談論別人的隱私是最大的罪惡;不知自己過失是最大的病痛。」他說:「那種感覺就像你被迫在幾千人面前脫光,然後意識到你和面前的這些人再也不是平等的了。」他說:「從那個時候我就知道,貧窮就是一種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