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重量高次數能增肌嗎?可以!你只需要做到這一點

2020-12-14 健身教練Ason

大多數人認為,如果他們不舉起大重量,他們就永遠不會增加肌肉。小重量多次數的訓練一直以來都被認為是耐力訓練或者說「塑形」用的。甚至還有一些人會說,只有弱者才會用小重量訓練。

在力量訓練領域有一些原則很少被質疑過,其中一個就是正確的重量和次數。比如,大家可能聽說過這樣的訓練安排:

大重量低次數對於增加力量最好(1-5次,85-10%1RM的重量)中等重量和次數對於增肌最好(6-15次,10-80%1RM的重量)小重量高次數對於耐力最好(12-20次,小於65%1RM的重量),而對於力量或者肌肉增長不好理想的增肌範圍一致都被認為是6-12次,或者說8-12次。如果重量太輕,就不足以刺激肌肉增長,這是一直以來的一個觀點。

然而,最近的研究已經質疑了這個觀點。想增肌,並不一定非要大重量。

高次數增肌的研究

2015年,Brad Schoenfeld和同事們做了一項研究,他們發現使用小重量做25-35次能夠像中等重量做8-12次那樣帶來相似的肌肉增長。這對於許多人和運動員來說都是一個意外,因為他們一直認為增肌需要大重量。

研究人員是這麼做的:他們招募了18名至少有3年力量訓練經驗的年輕男性,然後隨機分配受試者做高次數訓練和低次數訓練。

在8周內,兩組受試者都在非連續的日子裡做力量訓練,每周3次。他們做了7個不同的動作,每個動作3組,動作包含了大多數複合動作,比如深蹲、坐姿划船、臥推和推肩等。

唯一的區別就是使用的重量和次數,然後小重量訓練組做到力竭。

研究結果發現,大重量組力量增長更多,小重量組肌肉耐力增長更多,兩組都增長了相似的肌肉。

前面兩個發現都在意料之中:如果你用大重量訓練,那麼力量增長會更快;如果你用小重量訓練,那麼肌肉耐力增長更快。

而唯一讓我們感到意外的發現就是兩組受試者增長了相同水平的肌肉量,這與大多數人預期中是不一樣的。

事實上,也有健美運動員比較喜歡用高次數訓練,湯姆普拉茲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他非常喜歡用高次數來練深蹲,而他被稱為腿王。

因此,小重量高次數增肌完全是可以實現的。

高次數訓練可能會刺激到特定的肌纖維

在過去,這種類型研究的批評會指出,如果受試者是新手,那麼小重量達到增肌的效果也不足為奇,因為新手對於任何類型的訓練都有反應。

然而,這個研究不同,因為受試者為至少有3年力量訓練經驗的男性。因此,新手福利不能解釋這個研究中的情況。

科學的解釋可能與肌纖維類型有關。肌纖維類型不止一種,每一種都有不同的特性,可能會以不同的方式被募集或者刺激到。

我們都知道,II型肌纖維,也就是快肌纖維比I型肌纖維增長的潛能更大。然而,這並不意味著I型肌纖維無法增長。

I型肌纖維是慢肌纖維,與耐力訓練相關更大。這些肌纖維需要更長的時間來疲勞,因此我們可以認為高次數提高的張力下時間能夠完全刺激到它們。那麼對於小重量的訓練,訓練到力竭就很重要了,這樣才能導致I型肌纖維生長。

基於這些發現,如果肌肉增長是你的主要目標,那麼在更大的重複次數範圍下訓練對於最大化每一種類型肌纖維的增長就是非常重要的。這也是為什麼我經常建議大家不要只做8-12次的訓練,偶爾也要做更大或者更輕的重量。

如果你只能做小重量怎麼辦?

有時候,我們會發現目前的情況無法允許我們做中等或者大重量。比如,疫情原因許多人只能在家訓練,健身房沒開門。或者你受傷了,關節疼痛,大重量訓練會讓疼痛更嚴重,此時你也只能用小重量訓練。

研究表明,只用小重量訓練也是可以增肌的,關鍵就在於做到力竭。

訓練到力竭指的是,做到你無法再用良好的動作形式完成下一次重複。

在最近的一項研究中,男性訓練者採用了一個8周的力量訓練計劃,他們被分成兩組,一組做大重量(80%1RM),一組做小重量(30%1RM),這個重量其實非常非常輕了。

研究人員測試了四種訓練方案:

小重量力竭大重量力竭小重量不力竭大重量不力竭

結果發現,當使用大重量時,做到力竭與不做到力竭會有相似的肌肉增長效果。而相反在做小重量時,做到力竭就會比不做到力竭有更好的增肌效果。

也就是說,訓練到力竭是小重量增肌的關鍵。

因此,如果你因為某些原因只能用小重量訓練,那麼確保你一定要訓練到力竭或者非常接近力竭。

不過最後我還需要提出的是,雖然小重量可以增肌,但這不代表它有優勢。如果可以,你還是應該以大重量和中等重量為主。這是因為,在小重量下訓練,許多人很難掌握力竭的程度,往往在比較遠離力竭時就放棄了,因為高次數做起來會很痛苦。

想一下,小重量50次的槓鈴深蹲和中等重量10次的槓鈴深蹲,你願意做哪個?我肯定不願意做50次,因為非常痛苦,肌肉很酸痛,而且肌肉增長效果與中等重量做10次是類似的,所以在不得已的情況下我是不會做這麼高的次數的。

總結

寫這篇文章的目的是為了告訴大家,在正確的情況下,小重量一樣可以達到非常不錯的增肌效果。這個發現就非常適合疫情在家訓練,以及傷病期的恢復訓練。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大家應該拋棄大重量和中等重量的訓練。#百裡挑一#

相關焦點

  • 增肌訓練應該以大重量訓練為主?不上重量真的沒有辦法增肌嗎?
    健身的小夥伴,或多或少應該都聽過,「只有大重量才能增肌,增肌一定要上重量,不然沒用」這一類言論,也確實我們看到的那些塊頭很大,肌肉量很多的人,他們訓練中使用的重量都很大,那麼真的是只有大重量才能增肌嗎?今天我們來仔細分析下這個問題。
  • 瘦子增肌難?!其實你只需要這三步
    人家不僅沒有還吃不胖但他說完下一句「我也想要很強壯」我就笑笑不說話真想問他一句你以為能吃胖就是強壯嗎想要告別乾瘦的自己,首先要明確自己要的是什麼,也就是說搞懂你的需求,進而對症下藥。首先,我們可以讓自己多吃一點,一直吃不胖的你可能是因為新陳代謝高或者營養吸收率,所以你可以每隔2-3小時吃一次東西,一次來確保你還有剩餘的體力來製造肌肉,說白了就是要為自己儲備足夠的能量,才能達到鍛鍊的需要。其次,選擇合理的食物很重要,盲目的吃一些沒用的「垃圾食品」只會讓你更肥而不是更強壯。
  • 大重量和小重量的增肌效果是一樣的?
    傳統觀點認為,小重量高次數的鍛鍊可以增強肌耐力,但對肌肉增長的貢獻卻不大,而大重量低次數一直被認為是最好的最大化肌肉增長的方法。但事實真的如此嗎?大多數健身愛好者,可能都很相信使用大重量訓練是讓肌肉增長的一個好方法,但要確定這是否是一個有效的觀點,卻需要用科學數據證明!關於大重量和小重量,哪種訓練更利於增肌呢?
  • 大重量vs小重量,健身選哪種對增肌效果更好?結果讓你意想不到!
    先來說說為什麼「使用小重量訓練會輕鬆一點,並且能獲得與大重量訓練的增肉增長效果類似」這個說法不現實。1. 力量增長問題:大重量與小重量比較,使用大重量更優於獲得力量,在長遠來看,力量的增長,對於以後訓練重量的提升無疑是影響很大的。
  • 小重量是用來減脂的,大重量才能增肌?其實增肌減脂的關鍵是這些
    所以,我們就需要通過飲食或者是運動來消耗掉我們體內的多餘熱量,以此來控制脂肪的生成,從而達到一個減脂的目的。 而上面所提到的那種訓練方式,我們大致可以理解為大重量少次數是增肌,而小重量多次數就是減脂塑形。
  • 增肌應該使用大重量嗎,如何選擇適合的重量
    謝邀,提高肌肉維度,也就是增肌,在鍛鍊時需要需要使用較大重量。鍛鍊時使用的組數和次數,根據不同的鍛鍊部位,稍有不同。增肌主要依賴於兩類物質:蛋白質和能量,鍛鍊後則需要超量恢復。肌原纖維與肌肉收縮有關。肌漿網則是包裹在肌原纖維外面給它提供燃料的基質。
  • 增肌鍛鍊時,器械重量和每組動作次數哪個更重要,應該如何選擇
    增肌時使用不同的重量,每組做不同的次數,在鍛鍊效果上會有所差異,重量和次數沒有哪個更重要,都很重要,如果一定要二選一,我覺得重量要稍微重要一點。增肌鍛鍊時,通過器械鍛鍊,要讓肌肉承受足夠大的壓力,這種壓力即來源於器械重量,也來源於肌肉重複動作數量,也就是每組動作次數和組數,以及動作數量。這些指標綜合起來,基本上可以等同於訓練容量。增肌時一般使用6-12RM重量,也就是做每組能做6-12次的重量。這個重量是指在動作標準和擁有良好肌肉發力感的前提下,完成預定次數所使用的最大重量。
  • 大重量訓練只增力量不增肌?小重量只減脂不增肌麼,休息多久才好
    導語:隨著健身運動的普及,每個人都或多或少地接觸過健身這一方面的內容,每個人對於如何鍛鍊肌肉都有著自己的見解。有一些人說,大重量訓練只增力量不增肌,有人說小力量訓練只減脂不增肌,那麼究竟事實到底是什麼樣的呢,這篇文章就具體介紹一下。
  • 健身重大錯誤:「大重量增肌,輕重量減脂」
    這本雜誌列出了他最喜歡的計劃和他最喜歡的原因。 他的一句話讓我記憶深刻。這位健美運動員說:「當我想變大的時候,我做大重量低次數;但當我要減脂的時候,我會做輕重量高次數,這會真正的燃燒脂肪。」——我想這一定是真的,因為他又大又低脂。
  • 健身運動時大重量少次數和小重量多次數有什麼區別?
    當健身負重極大、動作次數很少時,動員著體內的白肌纖維,特別是快紅肌纖維參與的多,這時主要的就是體現無氧運動,但耐久力低。而紅肌纖維的作用是維持運動的耐久力,所以稱為慢肌纖維。當健身負重極小、動作次數很多時,體內的紅肌纖維就開始工作了,紅肌的無氧能力低,有氧能力高,收縮速度慢、收縮力量小,但抗疲勞的能力強,能維持較長時間的低強度動作。
  • 健身增肌,該如何安排組數和次數,才能使增肌效果更加有效?
    讓剛進入健身房的人去平板臥推十幾組,這是非常不負責任的,也是很難實現的……如果能實現,表示重量太小了。而一個已經健身一兩年的人,如果做臥推的時候還是做個四組五組就走人,這也是非常遺憾的,因為對於他們來說,這種組數已經很難真正的刺激到目標肌肉了。所以到底做多少組,一方面要看你短期目標,另一方面要看你能承受多大強度。
  • 減脂期間需要進行重量訓練嗎?不僅需要,還要這麼做才對!
    既然如此,那我就不要好了,分解肌肉,既能供能,還能把原本肌肉會消耗的部分熱量儲存起來,用到其他需要的地方。時間一長,你的肌肉含量就會下降,新陳代謝隨之降低,體脂率的相對變化較小,減脂效果越來越不明顯,這就和你的初衷完全背道而馳了。這一點,對於從增肌期出來,準備進入刷脂期的人來說,尤其重要。
  • 增長肌肉一定要用大重量嗎?真的不一定,但力量是增肌的基礎
    增肌必須要用大重量嗎?就是我們做增肌訓練的動作時一定要用很大的重量嗎? 漸進超負荷 漸進超負荷的意思是就是在你能承受的範圍內在一段時間當中不斷的提升你的訓練的強度,那麼提升訓練強度的手段之一就是增加訓練的重量,而當你能推起100公斤的時候你在下次訓練的時候可能就要適當的增加重量了,因為不這麼做的話你的肌肉就不會得到新的刺激並停滯不前,那增長肌肉僅僅靠重量就足夠了嗎?
  • 健身知識:關於重量.組數.次數.間歇.節奏
    1-5RM:這是標準的用來提高最大肌肉力量的練法,如果你的目標是這樣的話,我建議你1-5下去練,舉得重量大概是你的1RM(最大重量)的85%,這種方法不建議初學者使用!因為不正確的姿勢在大重量情況下會容易受傷!  6-12RM:這是普遍最經典的訓練次數,也是大部分健身愛好者使用的訓練次數!
  • 無氧運動利於增肌,那做到什麼程度才可以呢?
    無氧運動利於增肌,那做到什麼程度才可以呢? 很多剛剛接觸健身的新手,通常會發出這樣的疑問:健身中無氧運動做到什麼程度對於肌肉的生長才是最好的?
  • 想變壯,改變訓練重量並不是唯一的方式,這6種方法助你巧妙增肌
    所以我們在訓練中可以把訓練重量適當的降低一些,然後增加單組的訓練次數,這樣雖然重量不大,但卻可以獲得相當可觀的總量從而加大肌肉增長的可能性,比如你用100公斤的槓鈴臥推3組,但是每組只能做5次,那麼訓練總量就是100×5×3=1500,而用80公斤的槓鈴推3組,每組能做8次,那麼訓練總量
  • 如何找到合適自己的訓練重量及次數?
    當動作規範了,便可以探討下一個健身中重要的課題——RM。RM值又叫最大重複次數,是指某個重量你能做的極限次數。例如你推舉100KG最多能做5次,則說明你深蹲100kg的RM值為5。
  • 健身增肌跟減脂的人,分別選擇什麼重量訓練?你知道嗎?
    我們都知道健身有兩大模塊,一是增肌,二是減脂,二者訓練出來的身材也大不相同,那麼在這兩大訓練方向上,我們應該如何選擇訓練次數、組數、重量呢? 健身文章中我們經常能看到8RM-12RM,12RM-15RM。那麼RM是什麼意思呢? 組數,是我們都能明確一個數字。但是,重量和次數卻因人而異。
  • 增肌的7大有效方法,你都知道嗎?
    毫無疑問,漸進式負荷是在任何訓練計劃中都是最重要的因素,當你的目標是增加肌肉圍度時,大多數人認為,這就意味著需要使用更大的重量,但事實不然。漸進式不是說在杆上增加5磅重量,而是說要做的更好,你做得越好,你才會變得越強壯。
  • 瘦子增肌難?把這篇看完你就知道方法了!
    而說到單關節運動,看似簡單,實則比掌握多關節運動的難度更大,你需要更多的控制和動作細節死扣。強度——強度越大增肌越好?不見得,最大重量的70%-80%是達到增肌最佳重量,也就是說,你用一個重量,只能夠做到6-12次,並且保證動作形式ok的重量,就是能夠幫助你增肌的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