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靠撿木頭,撿成藝術家,爛木塊堆出來的雕塑讓人難以置信

2020-12-21 絳紫藝術

創意是這個世界上最值錢的東西,社會的發展需要創意,科技的進步需要創意,創造藝術品更需要創意,我們每個人在能力上都不會比別人遜色多少,之所以有的人成名成功,只不過他們想到了我們想不到的事,這就是創意的價值。

最近,小絳和大家一起認識了撿石頭的藝術家、砸玻璃的藝術家,還有排列蔬菜的藝術家。不少人說,別人撿石頭可以撿成藝術家,而我撿石頭就是個收「破爛兒」的。其實,我們並不是不能做到,而是從來沒有這樣想過,捫心自問一下這些東西難嗎?事實上,這並不難做到,只需要我們多一些耐心,就可以完成得十分漂亮,之所以這些人可以成為藝術家,就是他們想到了,並且利用自己的創意製作出來。

今天,小絳再來和大家一起認識一位特別的藝術家,這位藝術家的名字叫多蘭·韋伯,他創作的藝術品,既不用畫,也不用雕刻,所用的材料就是在森林裡撿來的腐爛和廢棄的木頭。

一般人收集腐爛的木頭,都是用來燒火,而多蘭·韋伯卻將這些爛木頭收集起來,通過排列和拼接,這些原本只能燒火用的爛木頭成為一個個壯觀的雕塑。假如,我們沒有了解多蘭·韋伯的創作過程,真的不會想到,這些看起來非常酷炫的雕塑作品,都是由多蘭·韋伯撿來的一根根爛木頭製作而成。

多蘭·韋伯最新創作的一個龍形木雕作品,就給人帶來難以言喻的震撼,這個雕塑作品近五米長,龍的翅膀、爪子、尖角都非常逼真,第一眼看過去仿佛就像一條真正的巨龍一樣。

除了這個龍形的木雕,多蘭·韋伯還以動物為原型,創作了許多個精彩的雕塑作品,其中有馬、兔子、獵豹等等,每一個動物雕塑都是多蘭·韋伯用他撿來的爛木頭製作而成的。

創作藝術作品其實和我們做人做事是一個道理,我們總是會抱怨自己沒有更好的條件,所以做不成別人那樣好,實際上,通往成功的道路有很多條,撿石頭、撿木頭、砸玻璃,都可以成為藝術,區別只有我們的思維不夠發散,解放自己的創造力,就會擁有更大的空間。

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多蘭·韋伯的木雕作品吧。

相關焦點

  • 她靠撿樹枝,撿成藝術家,用樹枝編織出來的作品充滿自然氣息
    來自英國的藝術家安娜,就是一位利用樹枝和藤條進行編織的藝術家,利用樹木的藤條進行藝術創作,可不是安娜首創,考古學家就發現過一個在一萬年前用藤條編織而成的籃子。不過,安娜用樹枝和藤條編織的並不是籃子,而是一個個精彩的雕塑作品,從10多年前安娜就開始用這種材料製作雕塑,到處撿樹枝也成了她生活習慣之一,在撿樹枝的時候,對安娜來說是一种放松,可以讓她萌生更多的想法。
  • 柴火堆裡創造出來的藝術——漂流木雕塑
    談到木雕,許多人腦海中肯定會浮現出這樣的場景:一塊價值不菲的大木頭,又鋸又劈又砍,最後把木花吹散,美倫美煥的雕塑就此誕生。實際上,還有一種木雕,用的是撿的廢木頭,利用木材本身的自然形狀,略加斧鑿,就能製作出形態各異、活靈活現的動物,這就是漂流木雕塑藝術。
  • 他在海邊撿石頭,撿成藝術家,擺成的作品太解壓了
    藝術看起來離我們很遠,事實上,藝術就在我們生活中,每行每業都存在藝術的身影,只要做到別人無法做到的極致,每個人都可以成為一名藝術家。夏天,海邊是每個人放鬆自己的地方,我們只顧著遊玩,卻有一位名叫Jon Foreman的人,在海邊到處撿石頭,他撿石頭並不是做遊戲,而是將這些石頭通過組合和排列,拼成不同的造型,許多人看到Jon Foreman的作品,都直呼,太神奇了,看到後非常減壓。
  • 用銅鑄的爛木頭焊搭作品,雕塑家玩得豈止不「爛」,還挺沉重
    在表現手段和材料選擇上又有令人出乎意料的地方,充分體現了藝術家的匠心。黛博拉·巴特菲爾德的金屬雕塑作品《無題》,用非常具象的仿朽木的鑄銅,做成了一匹基本上是抽象的馬。欣賞到這裡,首先會感到雕塑作者的造型功夫是相當深厚的,馬的外輪廓線十分準確,馬的體積感也很符合解剖結構,再則還會佩服雕塑家為了完成這件作品,一定是花了很多時間和功夫,去木頭堆裡挑選和尋找合適的木材。
  • 徐戈|第八屆『明天雕塑獎』入圍藝術家
    它描述的是關於人的自我否定與自我肯定的態度,以及在這兩者之間相互轉換過程中兔子(作為敏感動物的一種存在)所表現出來的奇特的肢體語言。 作品中引用了一段博伊斯的聲音作品《JaJaJaJaJaNeinNeinNeinNeinNein》來作為對機械兔子的肢體的回應。
  • 最完美的極簡主義,雕塑家perry lancaster與他的木雕寵物
    相信有許多人見過這些可愛的小動物,我也借過幾張來宣傳,有人誇我做得好,我也舔著臉沒糾正,我真是恨不得自己有這樣的創意,但實在是能力有限,心有餘而力不足啊。這些小動物的作者,是英國雕塑家佩裡·蘭開斯特(Perrry Lancaster)。他於1969年出生於英國劍橋郡郡。
  • 難以置信的天價藝術:全球最昂貴的10件在世藝術家的作品
    根據拍賣紀錄,本文列出了十件最昂貴的在世藝術家的作品,它們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場的偏好和當代藝術的發展趨勢。這些天價的藝術品有哪些特點呢?1、繪畫佔的比重減少,取而代之的是裝置或雕塑作品。在這十件作品中,繪畫佔了六件。
  • 他從垃圾堆裡淘廢品,淘成藝術家,垃圾組成的雕塑十分震撼
    我們每個人每天都會製造大量的垃圾出來,對待這些垃圾的方式,只有將它們分類倒掉,而不少藝術家,打起這些垃圾的主意,最近,我們可以看到,有不少藝術家專門用廢品和垃圾來製作藝術品。
  • 這麼大一朵花,厚厚的花瓣,居然是用顏料堆出來的
    他說:「隨著我的思維過程和工作的發展,這些花卉研究已經演變成一個複雜的平衡行為,在花朵對稱性,飽和度,和融合度上面。」這位23歲的藝術家來自紐西蘭,他已經磨練了自己的工藝,用一把調色刀就可以製作出厚花瓣的花朵。他使用油和丙烯顏料的組合,在一個堅實的帆布上創造每一個雕塑作品層,始終堅持緊湊的色調,Davison 有時使用精確的漸變來捕捉每一個藍色和紫色的陰影。
  • 雕塑藝術家史俊賢奇思巧雕 妙意傳神
    雕塑藝術家史俊賢反覆提到,雕像並不是簡單地根據木雕表象「造像」,而是描繪內心對作品的理解,描繪和表現古代木雕的內在精神。他大膽創新、積極探索、另闢蹊徑,讓「巧」木表現出獨特的「刻」意。作品《魂》作品《思》孜孜以求 厚積薄發閩南地區素來以弘揚傳統工藝美術為榮,在當代藝術領域也是人才輩出,不乏值得閩南人引以為傲的藝術家,如蔡國強、黃永礎、邱志傑等蜚聲海內外的藝術大師。他們的當代藝術作品無論從觀念還是在表達上,都激勵著閩南地域的藝術家們對新觀念、新形式的渴求與期待。史俊賢年幼時,就顯露出藝術家的天賦。
  • 日本窮人的生活,沒有收入,吃住自己動手,靠撿垃圾卻住上豪宅?
    日本窮人的生活,沒有收入,吃住自己動手,靠撿垃圾卻住上豪宅?在這個世界上,有著頭腦靈活的有錢人,當然,也缺少那些頭腦聰明的窮人。儘管在財務上可能缺乏收入,但是卻能夠在物質生活裡面過得富足於心。儘管從手法和工藝上來看,小林先生製作的陶藝品都非常不錯,但是卻鮮有人問津,他製作的手工藝品,堆在家裡根本無法賣出去,因此,依靠這樣的一份工作,每月的收入基本為0。對此,就有不少的讀者朋友們表示好奇了,如果沒有收入來源,那麼小林先生和他的家人又都是如何過日子的呢?
  • 新媒體雕塑藝術家奧馬爾×品牌跨界
    巴基斯坦新媒體雕塑藝術家奧馬爾·阿克爾(Omar Aqil)也是世界各大品牌炙手可熱的跨界合作對象。奧馬爾·阿克爾(Omar Aqil)作為一位新媒體雕塑藝術家,奧馬爾的作品摩登且富有創新性,立體主義風格濃厚,常常通過3D雕塑,從多維度重新詮釋一些經典大師的作品、或是常見的元素物件。
  • 他用木頭自己做沙發,完工後太驚豔,網友:現在撿木頭還來得及嗎
    爛木頭這東西在大部分眼裡是沒有用的垃圾,但在喜歡動手DIY的人手中,就是一個可以有百種可能的存在。看到長勢各種各樣的木頭,有些能做成落地燈,有些則可以做成小飾品。但是選擇木頭的話,一定不能選擇朽木,因為朽木不可雕。
  • 藝術家以垃圾雕塑繪畫呼喚關注海洋汙染
    最近,有一批藝術家和攝影師就另闢蹊徑,將這些垃圾「變廢為寶」 ,做成了雕塑、繪畫,希望用這樣的方式喚起更多人對海洋汙染的關注——01美國藝術家Angela Haseltine Pozzi,在過去的十年間,一直和環保團隊清理世界各地的海灘。
  • 亞歷山大•考爾德:躍動的雕塑
    成績斐然的雕塑大師亞歷山大•考爾德(1898.7.22—1976.11.11)是美國著名雕塑藝術家,他是動態雕塑的發明者,是20世紀雕塑界屆令人欽佩的雕塑藝術革新者。鐵絲也正式地成為了他的創作元素,他的第一件站立鐵絲雕塑作品——「約瑟芬•貝克」(巴黎國家現代美術館藏)就是創作於那個時期,成就了當時極為新穎的新造型主義的線條雕塑。不難看出考爾德逐漸進入了三度空間的立體結構塑造之中。這些鐵絲就像立體的空間輪廓線條,又像雕塑結構的骨架,抽象卻又形象,這一系列的鐵絲雕塑作品在紐約、巴黎和柏林都受到了好評。之後,考爾德開始重新拾起木刻,將木頭的這種元素納入雕塑中。
  • 他用木頭做衣服,每一件都美!
    雖然小編見過不少爭奇鬥豔的服飾,卻還是被美國藝術家羅恩·艾薩克斯(Ron Isaacs)的手藝給驚呆了……他竟然用木頭做衣服!雖然衣服是木頭做的,但依然看上去細膩柔軟、充滿光澤與紋理的質感。羅恩將芬蘭樺木膠合板結構經過精心的雕刻,並採用超逼真錯視風格的丙烯酸塗料來進行染色。使木頭完成從堅固到柔軟的嬗變,從而在繪畫和雕塑之間實現美麗的和諧。
  • 他用木頭做衣服,創作被博物館和藝術中心收藏
    雖然小編見過不少爭奇鬥豔的服飾,卻還是被美國藝術家羅恩·艾薩克斯(Ron Isaacs)的手藝給驚呆了……他竟然用木頭做衣服!飄逸的長裙使木頭完成從堅固到柔軟的嬗變,從而在繪畫和雕塑之間實現美麗的和諧。羅恩的這種藝術靈感來自於16世紀和17世紀的荷蘭風俗畫。他創造出的三維形式時裝雕塑,具有極強的視覺效果。
  • 他用木頭做衣服,每一件都美呆了!
    雖然小編見過不少爭奇鬥豔的服飾,卻還是被美國藝術家羅恩·艾薩克斯(Ron Isaacs)的手藝給驚呆了……他竟然用木頭做衣服!飄逸的長裙精緻的洋裝時尚的襯衫典雅的外套每一件衣服都帶著別樣的風情,給人不同的感受,仿佛永遠不會過時一般。
  • 澳大利亞雕塑家Ron Mueck人體雕塑作品欣賞
    讓.穆克的雕塑作品擅長分析、解析真實世界和夢幻世界的衝突和牴觸。議論、思索、恐懼、無表情、離異等,圍繞在人與人之間或人與自身的互動,但人物所表達出來的情感卻是能直擊人心。他的人體作品強調細節的逼真和細膩,無論是血管,皺紋還是體毛,都如實的被表現出來。
  • 他造的木頭椅子比沙發更舒適,因為他會讓大樹成精
    這是一位日裔美國人,終其一生,都在用最原始的方法製作原木家具。他很懂得尊重每一塊材料,根據每一塊木材來做設計,通過現代的設計將木材天然的美展現出來。這些成就使他成為美國第一代studio furniture designer的代表之一,同時,也因為他的日裔身份,他的作品也成為日本民藝運動的一部分, 天然材料,緩慢的過程,通過他的作品,我們還可以窺視到一些日本工藝和家具的品味和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