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分享|如何培養一個自主吃飯的寶寶?

2021-02-17 小星辰LittleStar

本文分享我是如何把小星辰培養成小吃貨的,其實用「培養」這個詞是不太恰當的。我只是尊重了他自我的成長,提供了營養均衡的食物和餐具,剩下的都交給他自己了,他需要的時候,幫忙餵上一口。

以下按月齡記錄我辰是如何一步一步feed himself的。

小星辰一開始添加輔食,預備物品:座椅(費雪搖搖椅,因為當時還不會坐,只能倚靠)、輔食勺(貝親)、輔食碗(Munchkin)、高鐵米粉(禧貝)、水杯(Nuk鴨嘴杯)、牙刷(小綠芽)

第一次接受的非常非常好,幾乎是用搶的,把米粉吃完,沒夠吃!

視頻是第一次吃米粉,第一次吃除了母乳之外的其他食物!哇哈哈~~他好激動,直接就上手夠勺子了~ !

從開始長牙就要刷牙哦,添加輔食之後,最好是飯後都刷刷牙~~~保護牙齒,從乳牙做起~

差不多快七個月的時候,小星辰可以穩坐餐椅了(之前還不會坐,是靠在搖搖椅上吃飯,主要是餵泥糊狀的食物),開始加入手指食物。

如上圖所示,是小星辰快七個月的輔食,一半泥糊狀的輔食,一半手指食物。早早的加入finger food,是為了鍛鍊孩子自主進食——BLW(Baby-Led Weaning)。它的好處是可以鍛鍊孩子咀嚼能力,刺激牙齦,促進乳牙的萌出;以及嬰兒手眼協調能力和精細運動的發育,還可以最大程度的激發孩子對吃飯的興趣,最重要的好處是,讓家長減少幹預,不影響孩子的自然成長,吃飯是本能,讓孩子自己去吃飯。

我只負責提供營養均衡的食物,泥糊類的食物我會喂,手指食物就讓他自己開開心心抓著吃!有的媽媽可能會擔心,寶寶還沒有長磨牙,怎麼吃手指食物呢?其實真的不需要擔心,孩子並不是靠牙齒咀嚼食物的,而是使用牙齦咀嚼食物,這樣也有助於乳牙的萌發。一開始的手指食物,可以煮的軟一些,隨著孩子月齡的增長,逐漸再吃不那麼軟的。

手指食物推薦:

煮熟的胡蘿蔔條/紅薯條/土豆塊/西藍花/煮熟的的水果

煮熟或烤熟或煎熟的三文魚/鱈魚/龍利魚

切成塊或條的水果:藍莓/牛油果/火龍果/香蕉/桃子/蘋果/西瓜等等

小塊的薄餅/麵包/饅頭

自製的動物意面/字母意面

切成小塊的純奶酪

有的老人說,孩子的嗓子眼細,怕噎著,不肯讓孩子吃手指食物,只讓孩子吃泥糊狀的食物,這樣會限制孩子的發展和對食物的探索。有時候孩子被噎了一下,並作出嘔吐或者反胃的動作,其實是孩子努力進食的過程。對於小寶寶,家長當然要在旁陪著吃飯,保持鎮定,多觀察。再多幾次,孩子就會掌握好吞咽的本領。千萬不要在孩子吃飯的時候一驚一乍的,大多數時候,孩子吃飯噎了一下根本沒關係,卻被大人的反應嚇哭!!!

還有的家長,喜歡催促孩子:你快點吃,不要玩了,你怎麼這麼調皮……

我不管你有多急、多累、多煩躁、多嫌麻煩,請不要催促孩子,尤其是吃飯的時候。你越是煩躁,孩子越是不安,你越是壓迫,孩子越是反抗,也許你嘴上說的是:你再不吃飯菜都要涼了,可是你心裡那種情緒(你快點吃,吃完老娘還要收拾!看你吃個飯真是費勁!)你的情緒,孩子能感應到,他知道那不是愛。

如果你真的愛他,就像牽著一隻蝸牛散步一樣,請等他慢慢吃,讓孩子有自我調控的時間和空間,讓孩子自由的感受和體驗。

孩子的心智發展,是一個緩慢的過程,請不要催促他長大。

你曉得的,他其實會,飛快的長大的。

你的孩子會教給你,什麼是愛,愛是一種巨大的包容和理解。

如果媽媽的內心是有愛的,那麼不管是孩子吃飯慢還是把飯菜倒掉,都很好;如果媽媽的內心壓抑著怨恨以及對生活的憤懣,無論怎麼做,孩子都會難受。

小星辰第8個月,自己抓西蘭花吃,抓牛肉吃,抓紅薯吃~~~手指精細運動非常超前,抓食物到嘴裡又準又快!雖然每次都搞得一片狼藉,但是媽媽樂於收拾戰場!我的想法是,與其收拾戰場三個月,也不追著餵飯三年!

我從來不會在餐桌上批評他,這段時間他都是會吃幾口就開始玩了,把食物抓起來,捏在手裡,捏的粉碎,或者把食物撕碎扔到地上。

我覺得這時候,一定不可以說孩子、甚至罵孩子!我們談科學育兒,養育孩子,要先去理解孩子,才能更好的引導孩子。這個月齡的孩子,正是探索世界的時候,當他坐在餐椅上,他就是要——探索食物、玩食物、捏食物、吃食物、破壞食物、認識食物,這是他們接觸和了解各種食物的過程,他們總不會玩食物到18歲吧?並且玩夠了之後就會發現食物也沒什麼好玩的,食物是用來吃的呀!

還有,關於所有孩子都會有的動作——扔東西!這正是孩子手臂發育運動的時期,就像口欲期一樣,要滿足這個階段孩子的需求,扔就扔吧,不要過於管教,扔夠了,自然也就不扔了!扔東西是最早的手眼協調發育的標準。如果你理解寶寶此時的心語:我愛扔東西,我的手臂越扔越有力,手眼越扔越協調。也許你就不會責怪他扔東西了!還有就是,因果反應,咦,原來我把杯子扔到地上是這個響聲,原來我把勺子扔到地上聽不見響聲,哦,原來我扔了東西我爸爸媽媽是這個反應。家長當然可以教育孩子不可以扔的哦,食物和餐具是用來吃飯的,語氣要平和,不生氣也不縱容。一定不要管教過度,尊重這個階段孩子的特點,這個探索的階段會很短,過去了就不扔了。如果你廢話連篇,囉裡囉嗦,吼叫孩子,過於強化和幹預,只會影響孩子的心智發展。你的處理方式,決定了孩子扔東西的行為會持續多久。

小星辰有一個很可愛的表現,就是到後期,他已經不怎麼喜歡扔食物了,但是有時候吃著吃著(差不多吃飽的時候),就又想起來了,沒錯,扔東西此時已經不是什麼手臂敏感期,而是玩(果然孩子都是在貪玩中成長的啊),他會看著我的眼睛壞笑,拿著東西把手伸出去,我此時若說:啊、辰辰不要扔呀!辰辰就會哈哈大笑,先擠眼,在扔東西(還沒聽見響就先擠眼!O(∩_∩)O哈哈~小鬼頭一個啊!)有時候,陪孩子玩一下有什麼不可呢?他也並不會因此養成壞習慣!

小星辰自己抓南瓜餅,揉捏、撕裂、放在嘴裡、繼續揉捏、撕裂、放在嘴裡、扔到地上~~~  考驗的是家長的耐心啊~~ 

我知道此時,有家長會擔心,孩子只顧玩食物、玩勺子而吃不飽飯,真的不用擔心,填飽肚子是動物的本能,餓一兩頓吃的少一些也並不會餓壞他。讓孩子對自己的肚子有自己的判斷,讓他自己決定吃什麼、吃多少,這一頓吃的少,也許下一頓吃的就多。那些追著餵飯的家長,其實是在扼殺孩子的自我感知和精神生命,是在用自己的判斷代替孩子做選擇。孩子躲躲藏藏,老人強行追著餵飯,這只會讓孩子和食物之間的關係變得惡劣。如果一個人,他連自己吃飯都要別人決定,最終,別人比自己更清楚自己該吃什麼、吃多少,那麼這個人是多麼的悲哀!

成人愛吃的、孩子不一定愛吃;成人認為有營養的、孩子不一定需要;成人喜歡品嘗飯桌上每一樣事物,孩子天性喜歡抓著一樣吃個夠。家長想方設法、連哄帶騙的讓孩子吃進去,孩子勉強的吞咽,或是為了逃避、或是為了敷衍、或是為了安慰家長,結果自己消化不良,對吃飯產生厭煩,家長、孩子、食物三者之間惡性循環。與其這樣,真的不如家長更耐心一些,就儘量叫孩子自己吃飯吧,孩子的身體是能夠感知饑飽的,並且能夠自我調節。如果家長考慮的再深遠一些,「自主吃飯」其實是孩子自我意識實現的過程。因為讓孩子自己吃飯,孩子才能夠有自主選擇的權利。

有的家長,掌握不了孩子一頓吃多少,就連餵奶粉都容易過度餵養,何況餵輔食呢?所以,家長總感覺做了這麼多飯菜,孩子應該多吃一點,至少吃一半,於是追著餵飯。殊不知,孩子最不能容忍的就是家長追著自己一勺又一勺的餵飯。追著餵飯,就是一種強迫,他不想吃了,你還要喂,這是對孩子自尊心極大的危害,寶寶很可能會反抗或者拒食。當孩子拒絕吃飯的時候,想一想是不是心理問題?就像「有一種冷是媽媽覺得你冷」一樣,吃不飽會餓的是孩子,餓不餓孩子自己知道,你覺得孩子餓孩子未必真的餓,每個人都不喜歡被控制,被強迫。同樣的道理,你覺得孩子需要你,孩子未必需要你。到底是孩子需要你,還是你需要孩子,你是不是太不希望你的孩子長大了?

「吃」對兒童意味著心智的發展,意味著通過口對事物進行認識,意味著自尊,意味著選擇,意味著意志力的形成。所以吃和玩是兒童量大主要任務。——孫瑞雪《愛與自由》

小星辰10個月,手殘媽媽用盡洪荒之力給辰寶做的豬肉丸子雜疏面,吃的很給力也很深情。 借用忘了從哪裡看來的一段話送給我辰:這個世界上有太多太多好吃的,等待著你去發現、去品嘗、去熱愛。媽媽希望你擁有一顆open的❤,和一顆open的胃,做一個快樂幸福o(* ̄▽ ̄*)o的小吃貨!

小吃貨~ 陪媽媽過生日~

小星辰11個月,坐在餐椅上,開心的等待媽媽做的雞湯香菇面還有~橙香三文魚蔬菜軟餅~~吼吼

這個階段,媽媽努力學習做輔食,一有時間就親手做吃的給辰辰,不為別的,因為我覺得幸福的家庭都有充滿愛意的廚房,我不要我兒子想起家來,回憶起最初的味道來,沒有媽媽的味道。還有就是,家裡的阿姨不會做輔食(-_-||所以我要親手學會,再教給阿姨,我可不想讓孩子吃的每天都是小米粥+雞蛋羹)

我們家的吃貨小王子,一周歲啦!! 

自一周歲左右開始練習拿勺子,一開始並不能很準確的放在自己嘴裡,到是能很準確的放到媽媽嘴裡~~ 沒關係,就這樣,慢慢來~~ 

慢慢的,辰辰就開始用勺子自力更生的送到自己嘴裡了,並且是越來越熟練,越來越手巧~~

第一條魚的故事,媽媽哺乳假結束,有些許的焦慮,早晨六點醒來給辰辰洗淨蒸上,才能放心去上班。均衡的膳食,緩解了媽媽的分離焦慮。有時候分離,真的是媽媽比孩子更焦慮啊~~ 回家給辰辰做抱蛋蒸餃~ 第三張是奶酪蔬菜動物意面~~~ 

媽媽做飯的時候,小星辰自己吃西瓜~~~ 把盤子從餐廳端來廚房,陪著媽媽~ 

這個階段,小勺子早已經用的非常溜了~ 

六月,帶小辰辰去海南看海了。每天玩的很開心,晚上跟哥哥一起加餐,一邊看動畫片一邊吃宵夜,吃嗨了~~~ 唱起歌來~~ 

這個階段,真真是完全獨立吃飯,勺子、叉子用的手到擒來,附一個吃麵高手的視頻~~~

蒸飯、炒飯、麵條、各種飯菜,全都自己吃乾淨~一口都不需要喂。

媽媽的廚藝也有了很大的進步,這個階段辰辰最喜歡吃媽媽做的鵝肝炒飯~~~

香噴噴

天生愛擼串~~ 第一張照片是和發小66弟弟一起擼串~~還一手拿一個

第二張照片是和爸爸媽媽去北京,沒有餐椅了,坐自己的小車上擼串~~

在北京朋友家與小狗狗玩~還想把自己的玉米分給狗狗吃~

以後一定給你養一隻~ 

八月,帶小辰去了烏蘭布統草原,每天吃吃喝喝餵羊駝騎大馬~擼羊肉串~小吃貨自然是開心的不得了了,在草原每天的早飯是小米粥+煮雞蛋,還學習了新技能,剝雞蛋!

九月,在秦皇島海邊的早餐很豐盛~~~ 自己吃飽飽,還和哥哥騎大馬了~

海邊遊玩回來,生病了,手足口,媽媽每天研究可口的飯菜,不吃藥、不輸液、辰辰依靠自身的防禦系統,抵抗了病毒,一周之內完全自愈!

十月一,一家三口自駕遊,蘇州--上海--無錫,小星辰在外的飲食,一點也不需要擔心,上圖是吃早餐,吃麥片,牛奶泡麥片,能喝光一杯

右圖是在蘇州的親子酒店和爸爸一起吃早飯,滿滿一碗的食物,全部吃光。

左圖是在迪士尼,和迪士尼的朋友們共進早餐的時候,和媽媽一樣愛上了酒店的麵條,吃了整整一碗,再加許多水果和小吃

坐在餐椅上,穿上圍兜,放上餐盤,穩穩噹噹、從從容容的和家人一起吃飯,這是從一開始就養成的習慣,一是為了便於他模仿,二是為了飯桌禮儀。小星辰早就像個大寶寶一樣有模有樣的吃飯了。

天氣涼了,給我辰做一碗熱乎乎的雞絲麵條~~果真是親媽,雞肉都快多過麵條了~

肯定會有媽媽問,辰辰現在吃飯是和大人一樣,乾乾淨淨,不貪玩了嗎?

答案是no

他依舊貪玩,只是玩的項目早就變了花樣,從一開始的抓捏食物、扔飯菜、扔勺子、摔碗,變成了——疊高高!!!每次吃飽飯就把桌子上的碗一個個疊起來叫阿姨收走!!!為什麼?因為我家阿姨每次都這樣收拾飯桌……小孩子的模仿能力要有多強,就有多強……

肯定還會有媽媽問,你真的一點都不餵飯嗎?

答案是no

我到現在依舊餵飯,但是我從不追著餵飯。只有在孩子玩的忘記吃飯的時候,我才會餵一口,如果他肯吃,就喂,不吃,就不喂,相當於提醒。有時候,孩子也會犯懶或者撒嬌一樣的,想讓媽媽喂,不想自己吃,我也會喂。如果他拍胸脯告訴我飽了,並且試圖站起來,就不再餵了。一旦孩子表示吃飽了,就抱他下去,洗洗手,該玩什麼玩什麼去。

如何培養一個自主吃飯的寶寶?其實,可以簡單概括為以下幾點:

讓寶寶產生吃飯的興趣,吃食物會取代玩食物的

無條件接納,尊重寶寶意願,鼓勵式的引導

不要追著餵飯,剝奪孩子成長的機會

孩子厭食的時候,想想是不是心理問題

好的,就醬,還想交流更多,加我的微信吧

相關焦點

  • 媽媽都在看的育兒方法,這3招輕鬆培養寶寶吃飯獨立性
    媽媽都在看的育兒方法,這3招輕鬆培養寶寶吃飯獨立性寶寶學吃飯對家長來說,也是一個令人頭疼的問題。孩子總不能老實吃飯,可能是家長的教育方式出了問題,家長學會下面幾招,讓孩子輕鬆學會獨立就餐。1.讓吃飯變得有趣這個時期的孩子對外界的一切都充滿了好奇,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吸引。所以吃飯的時候經常不能專心,東摸摸西望望。很多家長遇到這種情況,就會嚴厲批評孩子,其實這是非常不應該的。
  • 初哆咪育兒課堂:做好這幾步,寶寶自主進食不再難!
    1、遞給他一個勺子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讓寶寶自己吃飯,當然要從使用工具開始,你可以遞給它一個勺子。開始時,寶寶或許只是把勺子當做玩具來玩,咬咬它,揮舞它或是拿它來敲桌子。但是,不論寶寶如何使用那把勺子,請你不要去訓斥或者制止他。慢慢地,寶寶就能夠意識到勺子是吃飯的工具,開始試著用勺子來盛食物,放進嘴裡。
  • 培養寶寶自主入睡,四項準備少不了,新手寶媽學會後「合不攏嘴」
    前段時間,糖媽寫了一篇關於「寶寶睡眠關鍵期」的文章,評論中有寶媽詢問「怎樣培養寶寶自主睡眠?」覺得有必要給寶媽系統解答一下,有這方面需要的寶媽,可以一起看過來。寶寶什麼時候開始,可以自主入睡,不需要哄睡,還能一覺睡到天大亮,是很多寶媽最關注的問題。寶寶多大開始,可以培養自主入睡?培養寶寶自主入睡,並沒有什麼特別的月齡限制,有些「天使寶寶」滿月之後,就可以一覺睡到天大亮了。
  • 還在等6個月給寶寶餵米糊?BLW自主進食法,孩子吃飯不用追著餵
    這種輔食餵養方式,不僅可以鍛鍊寶寶的咀嚼能力,還可以鍛鍊寶寶的手部精細動作,避開寶媽餵輔食的階段,讓寶寶從吃輔食開始,就可以自己吃飯飯。BLW自主進食法相比傳統輔食,有哪些明顯優勢呢?但BLW自主進食法能夠流行起來,一定是有他獨特的優勢,寶媽可以先了解一下:優勢一:降低肥胖率,讓寶寶愛上吃飯BLW輔食法最大的優勢,就是給寶寶「吃飯自由」,喜歡吃什麼吃什麼,想怎麼吃怎麼吃,自己控制進食的速度。
  • 如何訓練寶寶自己吃飯
    了解了吃飯的注意事項以後,小編再來談談吃飯的秩序該如何建立。提供固定的、舒適的、安靜的餵哺或進餐場所。我們來看看怎樣去營造這樣的環境。>>>>1歲--2歲是孩子秩序感培養的關鍵時期,也是寶寶們逆反敏感期,家長朋友們想要培養孩子良好的秩序感,為孩子搭建一個舒適安靜的就餐場所是非常有必要的。從就餐的環境而言:家庭就餐的時候,要關閉電視機等能夠吸引孩子注意力的電子產品。
  • 想讓寶寶自己吃飯?避開3個「大坑」,分分鐘幫娃get「自主進食」
    本來應該坐在一起吃飯的,但往往是一起圍觀著孩子吃完之後,再去吃飯。圍觀的過程中,孩子一邊吃,家人一邊哄。孩子像個小演員,家人更是像個演員,這樣的吃飯過程感覺很尷尬。 做一個不恰當的比喻:就連狗狗吃飯的時候都不喜歡被盯著看,更何況孩子呢?
  • 寶寶多大能自己吃飯?如何讓寶寶學會自主進食?這三招家長得會!
    有的家長在引導寶寶自主進食上方法不得當,沒有原則性,才是導致寶寶遲遲學不會自主進食的主要原因。今天就來好好跟大家聊聊寶寶的吃飯問題。 任何事情都是從不會到會的,羅馬也不是一天建成,自己吃飯這項技能在寶寶那兒也是循序漸進,逐步升級的。 自主進食要求寶寶的手、眼、嘴的高度協調和上半身的配合。一般來說,1歲以後的寶寶基本上具備了用手和勺自主進食的能力。
  • 想要寶寶自主進食,不知道如何安排輔食與營養?這份總結別錯過
    文|穎媽談育兒上一篇文章我們提到了現在國際上另一種流行餵養觀念叫Baby-Led Weaning(以寶寶為主導)。它提倡只給寶寶提供手指食物,並且每天不需要遵守複雜的輔食餵養時間表。寶寶可以和家人一起進餐,吃同樣的食物。
  • 95%寶寶都存在分離焦慮,嚴重缺乏安全感,如何培養天使寶寶?
    大家好,我是來自珠海的家庭教育專家蘇主任,實時分享實用又易懂的家庭教育方法給大家。如果你也在育兒過程中感覺到困惑或者挑戰,那麼請一定要關注我,「蘇主任Talk」讓你輕鬆育兒,孩子成長健康又快樂!在蘇主任接觸的大大小小案例中非常驚奇的發現,絕大多數的新手爸媽都會在小孩出生後感到非常焦慮。
  • 六個月的寶寶依賴奶睡,以後怎樣培養自主入睡?
    最新數據顯示,超過80%的寶寶都會有夜醒,其中超過22%的寶寶夜醒在3次以上的。嬰兒睡眠周期相對較短,睡眠機制尚未成熟,在深睡眠和淺睡眠轉換時醒來。寶寶不能自主入睡跟家長的餵養方式、生活習慣有關,其實這都是爸爸媽媽一手造成的,寶寶的睡眠受爸媽影響,寶寶睡不好又反過來影響爸媽,陷入了惡性循環。
  • 為什麼我一個新手媽媽可以養出天使寶寶?
    我不是專門分享一些專業的育兒知識,我更想的是分享給你們我是如何解決我遇到的育兒難題。 正所謂受人之魚不如授人之漁,我想這對媽媽們來說幫助會更大。 知道媽媽們時間寶貴,下面直接拋出結論,如果感興趣還可以看下面的詳細內容。
  • 放下就醒,寶寶只能抱著睡怎麼辦?4辦法培養寶寶自主入睡的能力
    如果媽媽放下寶寶,這樣的感覺就消失了,容易讓寶寶醒過來。0-3個月,寶寶渴望與父母肌膚相親,是寶寶正常的心理需要,也是培養親子關係的最好方式,爸爸媽媽應在儘可能的情況下滿足寶寶的這種需要。如何正確對待寶寶的抱睡現象很多新手爸媽也會有困擾,到底小寶寶能不能抱睡呢?建議不同階段的寶寶區別對待。對於小月齡的寶寶,尤其是出生3個月以內的寶寶,他們這段時間的哭鬧大多是生理性的,爸爸媽媽可以儘量滿足他們的需要,不要急於在這個階段培養他們所謂的「獨立能力」和「規則感」。
  • 朱丹推薦的輔食勺,6個月用到1歲半,寶寶學習自主吃飯必備
    專業兒科醫生和兒童教育學家建議:寶寶的自主進食,要從1歲開始。但這種自主進食的習慣和意識,1歲前就要開始培養!如何培養?專家們也給出了科學的方法,那就是:1歲前,你在餵飯的同時,也必須發給寶寶一個小勺,讓TA自己握住,增加模仿的機會,增強自主進食的參與感。
  • 關於大齡寶寶育兒常見問題匯總:(6個月以上)的規律作息、並覺、吃飯不認真等
    睡眠質量的好壞,對寶寶情緒的影響顯而易見。從一妞身上很明顯能印證這一點。周一到周五,只有我和她兩個人在家的時候,因為我需要有些個人的時間吃飯工作,所以她會在自己玩累後自己找一個角落睡覺,每天2個小睡,一整天心情也很好。
  • 寶寶開始自己吃飯,餐具選擇、飲食結構、就餐習慣是關鍵!
    ,這時寶媽們要把握好寶寶開始自主吃飯的時間、了解如何選擇合適的餐具以及訓練寶寶養成良好的吃飯習慣等,本文將從4個方面為您解答~把握寶寶自主進食的關鍵期 寶寶在6個月後,手眼協調能力和認知能力迅速發展,渴望獨立的意識逐漸變強,其中大多數寶寶在8個月左右的時候就可以自己學著吃東西了
  • 收到這三種「信號」,寶媽可以讓寶寶自主入睡了,以後帶娃更輕鬆
    不過專家給出一個範圍,建議是在3-6個月,就可以培養寶寶的自主入睡。這個月齡可能比很多寶媽預計的要早很多,所以,很可能出現寶寶已經具備自主入睡的條件,但寶媽還在堅持不懈的哄睡,反而會影響寶寶的自主入睡。
  • 育兒究竟有沒有訣竅?父母培養孩子,到底培養孩子的什麼呢?
    看到這裡,有些父母會感到困惑了:那麼,不培養孩子這些技能和才藝,我們培養孩子,究竟是培養什麼呢?面對父母育兒的困惑和誤區,成田教授將對這個問題的回答,寫成了《培養孩子,就是培養大腦》這本育兒新書。成田教授作為腦科學研究專家,她在《培養孩子,就是培養大腦》書中指出:培養孩子,就是「培養孩子的身體和心靈」。而「培養孩子的身體和心靈」和「培養大腦」其實是一樣的。成田教授用了一個等式來表示:培養孩子=培養大腦。
  • 育兒分享爸媽必看:寶寶各年齡段玩具選擇 (0-6歲)!
    不到一個月的寶寶,吃飽睡足後也能積極地吸收周圍環境中的信息. 面對品種豐富、種類繁多,價格也相差很大的玩具,用心的媽媽們如何選擇,又有哪些心得和困惑呢?寶寶樹特別收集育兒專家意見和網友媽媽的親身經驗,推薦以下幾類早教玩具,與你一起分享「育兒媽媽玩具經」。
  • 新手媽媽帶娃堪比「歷險記」,學會這幾招,輕鬆帶娃寶寶自主入睡
    在睡眠研究中,有一個睡眠潛伏期的概念,對於我們成年人來說,一般是指從關燈上床到睡著的這段時間。對於嬰兒來說,自主入睡就是指入睡準備之後,不需要大人輔助哄睡,就可以自己渡過睡眠潛伏期,進入睡眠狀態。寶寶多大開始可以培養自主睡眠?
  • 一人培養四個「最強大腦」,四寶媽分享獨到育兒經
    都說女人是水做的,但單親媽媽更像是鋼筋混凝土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