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福林媽咪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寶寶吃播」,吃飯的時候沒人去喂,只需要把食物端到他們面前,他們自己就能拿著勺子一口接一口,吃得特別香,看客看著都覺得食慾倍增!
比較有名的就是這位寶寶啦~
很多人應該看她臉熟,但是卻不知道她叫什麼。
她叫小蠻,媽媽把她的視頻傳到網絡上,沒想到竟然火了。
因為特別愛吃,吃飯特別香,搭配她標誌齊劉海,給大家留下深刻印象,也被大家稱為「治癒系小吃播」、「吃飯機器」。
我想不少家長看到小蠻吃飯的樣子後,應該會納悶的盯著自家的小崽子看:「為啥人家吃這麼香,你怎麼就不行?!」
吃飯很磨蹭,吃兩口就跑了,從來沒有自主進食過。
為什麼小蠻可以?為什麼這麼多孩子都不行?
其實,很多時候都是家長不知不覺踩進了孩子吃飯的「大坑」,導致孩子沒有辦法自主進食。
不妨看一看,你家是否存在這樣的情況。
坑位一:寶寶根本不會
「孩子抓東西就往嘴裡放,這有什麼不會的?吃飯難道不是本能嗎?」
這麼說吧,孩子出生後,有很長一段時間的口欲期。
百科上對於口欲期的解釋為:嬰兒時期處於一種完全不自立的狀態,依賴母親或者其他養育者生活。基本沒有行動能力,「口是嬰幼兒生活的中心和興趣的中心。吃奶是用口,飢餓或者不舒服的時候,用口哭叫;憤怒的時候,用口咬母親的乳頭,抓到東西都往嘴裡塞,這是他認知世界的唯一手段。」
所以,孩子會經常吮吸自己的手指、或者吮吸其他的任何手邊的物體,但不少家長一看到孩子這樣吃就會去制止。
咬遙控器,不可以,咬被子,不可以,啃玩具,不行!
這不讓吃那不讓咬,等孩子到了1歲,又希望孩子可以自主進食,他會嗎?不,他是不敢!更不知道應該用什麼樣的方式吃。
像不像上學不讓談戀愛,大學一畢業就讓你結婚生子的「嬰兒版本」呢?
坑位二:幫倒忙
有些家長是有意識讓孩子自主進食的,但是家裡的老人卻在「幫倒忙」。
當孩子吃得不亦樂乎時,老人就想餵孩子一口。之前有一位寶媽也說過:「我們家老人好像只有在給孩子餵飯的時候才能找到一點存在感。」
老人看孩子吃,老人也高興,但是又覺得孩子吃得慢,又怕孩子吃不飽,因此總想上前去幫忙。
這種幫忙打斷了孩子的學習自主進食的過程,孩子以後要麼抗拒吃飯,要麼形成依賴必須餵食。只會破壞自主進食習慣的養成。
坑位三:圍觀進食
有的家庭,特別喜歡圍觀孩子進食,尤其是老人們,百看不厭,千看不煩的。
本來應該坐在一起吃飯的,但往往是一起圍觀著孩子吃完之後,再去吃飯。圍觀的過程中,孩子一邊吃,家人一邊哄。孩子像個小演員,家人更是像個演員,這樣的吃飯過程感覺很尷尬。
做一個不恰當的比喻:就連狗狗吃飯的時候都不喜歡被盯著看,更何況孩子呢?
坑位四:催促
還有一些家長盯著孩子進食還不算,還總是對孩子進行催促。
之前看《育兒大師》,有一期蘭海去了一個二胎家庭,一家五口,兩歲半的姐姐、一歲半的弟弟、爸爸、媽媽還有外婆。
姐姐吃飯慢,先是外婆過來催促她快點吃,後來姐姐搖頭不想吃,外婆直接拿過來衣架威脅:「吃不吃?你不吃飯變個人做什麼?嘴巴不吃飯就敲掉你兩顆牙!」
姐姐大哭,外婆看她張著嘴哭,直接就把飯塞到她嘴裡。
姐姐還是抗拒,媽媽又來,問姐姐:「你是要被衣架打在手心上還是要用針扎你?你二選一!」
一家人吃飯,本該是溫馨的場景,在這個家卻變成了外婆和媽媽戰場,姐姐的刑場!
試想這樣的環境下吃飯,誰會想吃?
無論哪個坑,只要你誤入了,孩子自主進食將變成一大難題。
讓孩子自主進食要如何開展?
讓孩子自主進食也是近兩年才興起的,英國權威兒童中心也一直在倡導和建議家長們讓寶寶自主進食。
他們簡稱BLW,為英文Baby-Led Weaning的縮寫,字面意思翻譯為「嬰兒主導進食」。
也就是由孩子主導的進食,進食過程中,家長不要進行幹預。
自主進食的第一步是「成全」
之前有一個視頻,是一個剛滿6個月的寶寶,媽媽就把他放在餐椅裡,讓他開始吃各種手指食物了。就是一些蒸過的香蕉、紅薯、蘋果、牛油果等食物,切成塊狀給孩子自己吃。
第一次吃輔食的他很高興地接過食物就往嘴裡塞,但他卻不停地被噎到流眼淚,甚至還嘔吐出來。但這絲毫沒有影響到他進食的樂趣,他甚至一邊吐到流眼淚,一邊還在繼續往嘴裡塞。
一度懷疑家長是在虐待孩子對不對?
小寶寶接連很多天都是如此,但是隨著時間地推移,慢慢地發現小寶寶吃的越來越順暢,伴隨著一次次被食物噎到,他又一次次繼續往嘴裡塞食物,他的咀嚼能力、吞咽能力以及手指的靈巧性都越來越好了。
直到他10個月,成為了一枚十足吃貨,能夠把給他的食物一掃而光,哪怕是那些被自己弄成碎渣的食物,也能吃得渣都不剩,甚至看到食物就兩眼放光。
這就是BLW,你會發現它與傳統的輔食添加法則不一樣,這是完全不提供泥糊狀食物的一種輔食添加方式。直接在寶寶6個月開始吃輔食的時候提供塊狀、長條狀的食物,讓寶寶自己抓著吃,讓孩子自己摸索和訓練抓握、咀嚼、和吞咽的能力。
其實不難發現,自主進食的「成全」,就是成全孩子獨立自主的吃,無論多髒多亂,吃得多慢,只要孩子不抗拒,且繼續吃下去了,都不必去插手。
總結一下就是:放心大膽地讓孩子啃咬不致命的東西,培養孩子的抓握能力和往嘴巴裡放東西的意識,讓孩子自己探索自主進食的樂趣,不圍觀不幫助,不然家長的好心全是在添亂。
自主進食的第二步是「適合」
BLW只是輔食添加方式中的一種,畢竟還有保險一些的傳統輔食添加法。這兩種方式沒有誰比誰好之說,因為唯有適合才是最好的。
也許你也不知道自己的寶寶收是否適合,我來做個比喻吧,寶媽們可以自己掂量。
傳統方式,就像是少林寺的俗家弟子一點點從基本功開始慢慢練習,分階段習武,過程相對漫長無聊,但總歸還是跟著師傅的安排,一步步穩紮穩打,功力一點點成長。雖然按部就班,但是學成的那幾套招式,一般人不是他的對手。
BLW更像是武俠小說中的張無忌、楊過、郭靖這些傳奇英雄練就絕世武功的道路。膽子大,初生牛犢不怕虎,憑藉三腳貓功夫就開始闖蕩江湖了。但是一路遇到不少高手,打不過、被虐很多次以後,突然開竅了,打通了任督二脈,學會了武林絕學。
因為遇到的都是高手,在挨打被虐的過程中反而學到了很多東西。小小年紀就打遍天下無敵手,成了江湖傳說。
但是這也要看悟性,如果天資較差 ,直接丟在江湖,很可能難以生存,甚至東西沒學會小命都沒了,這就不如拜師學藝,慢慢來。
如果他天資就是習武之人,不妨讓他試試。
適合的身體條件
這個天資,用在吃飯上,那就是孩子自身的身體條件。
如果寶寶一直身體比較弱,例如早產兒,或者因為某些原因不能自主咀嚼、有障礙的寶寶就不適合BLW,按照傳統方式慢慢來會更好;
如果孩子身體壯,比較皮實,那就可以讓孩子嘗試BLW,可能很快他就能讓媽媽省心並且自己開始吃飯。
適合的食物形狀和餐具
無論是食物的形狀還是盛裝食物的餐具,都應該是適合寶寶的。
如果是讓寶寶實踐BLW,那就應該在開始的時候給寶寶的食物切成塊狀,適合寶寶手指抓握的形狀,食物的軟硬也要有所把握,一開始可以都將食物蒸一下,食物軟糯一些,孩子也更容易咀嚼。
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的就可以直接切成塊狀給孩子了。
如果是傳統方式,一開始要吃泥糊狀的食物,媽媽不免需要給孩子,一開始可以喂,但要發展成引導孩子自己拿著勺子吃。一開始可能會弄的到處都是,但隨著時間推移,寶寶對勺子的使用掌握的也會越來越好。
餐具也要用適合孩子的餐具,不易太大,一般看那些吃播寶寶用的,要麼是餐盤,要麼是造型可愛的小盤,我這邊建議寶媽們可以給孩子使用矽膠餐盤,可以吸在桌面上,不用擔心寶寶掀翻,還方便寶寶抓取,確實是可以代替傳統餐具的最佳選擇。
同時,如果覺得寶寶自己吃弄得髒兮兮的話,也可以使用現在網絡上賣的比較火的「吃飯神器」,桌面加大還耐油汙好清洗,罩衣連接桌面,不怕飯粒油漬掉落縫隙汙染衣物,也是好清洗又速幹的面料,也是寶寶自主進食的幫手之一哦~
如果你想讓寶寶自主進食,那就貫徹自主的思想,不要總想著幹涉寶寶,也要讓老人配合,這樣才能養成自主進食、吃飯香香的天使寶寶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