薑黃,又叫寶鼎香、黃絲鬱金、毛薑黃、黃姜等。為姜科植物薑黃的乾燥根莖。多在冬季莖葉枯萎時採挖,洗淨,煮或蒸至透心,曬乾,除去鬚根,切成厚片用。主要產於福建、四川、廣東、廣西、雲南、湖北、陝西、江西等地。
薑黃味辛、苦,性溫。歸脾、肝經。《日華子本草》云:「治症瘕血塊,癰腫,通月經,治跌扑瘀血,消腫毒;止暴風痛冷氣,下食。」《唐本草》載:「主心腹結積,疰忤,下氣,破血,除風熱,消癰腫。功力烈於鬱金。」《本草述》謂:「治氣證痞證,脹滿喘噎,胃脘痛,腹脅肩背及臂痛,痺,疝。」《現代實用中藥》稱薑黃「為芳香健胃藥,有利膽道及肝臟之消毒作用。用於黃疸,胸悶痞滿疼痛。又為止血劑,治吐血、衄血、尿血,並治痔疾。外用於膿腫創傷。」可見,薑黃有破血行氣、通經止痛之功效。常用於胸助刺痛、胸腹脹痛、肩臂痺痛、月經不調、痛經閉經、跌打損傷、癰腫、症瘕、產後瘀停腹痛等。
薑黃的調理藥膳。
一、薑黃瘦肉湯
原料:鮮薑黃20克,豬瘦肉100克,鹽適量。
製法:將新鮮薑黃洗淨,切成小片;豬瘦肉洗淨,切成小塊,與薑黃片一起放入燉鍋中,加適量水,用大火燒開,改用小火煮至肉熟爛,加少許鹽調味即可。食肉飲湯。
功效:適用於經閉或產後腹痛,尿毒症氣機逆亂,噁心頭暈,腹脹便秘等。
二、薑黃炒海鮮飯
原料:鮮蝦100克,乾貝6粒,青魚肉100克,洋蔥半個,米飯500克,薑黃粉6-8克,鹽適量。
製法:將乾貝用溫水泡軟;青魚肉洗淨,切片,洋蔥切絲;鮮蝦去皮、腸泥留尾,乾貝切丁;將鍋放火上,加入底油15先爆香洋蔥絲;再將青魚片、乾貝丁、鮮蝦一起放入翻炒勻,至蝦變色時盛出備用;重新置鍋,加入底油20克,把米飯放入,小火炒至米飯沒有硬塊、顆粒均勻後加入薑黃粉,翻炒均勻,再將炒好的海鮮和洋蔥絲一起放入米飯中,繼續翻炒均勻後加入適量鹽即可。
功效:活血行氣、補虛。適用於跌打損傷、瘀血久病等。
三、薑黃燉豬心
原料:薑黃10克,豬心1個,料酒、鹽、蔥段、味精、香油各適量。
製法:將薑黃研為細粉;豬心洗淨;把薑黃粉填入豬心內,用線紮緊,放入鍋內,加適量清水、料酒、鹽、蔥段,用大火煮沸後改用文火煮至豬心爛熟;取出切片,用味精、鹽、香油等調味即可。
功效:養心益氣、活血化瘀。適用於冠心病心絞痛食療。
四、薑黃大米粥
原料:薑黃10克,大米100克,鹽、白糖各適量。
製法:將薑黃研為細粉備用;取大米淘淨,加適量清水,煮沸後下入薑黃粉,煮成粥,用適量鹽、白糖調味即可。
功效:活血化瘀、行氣止痛。適用於跌打損傷、瘀血腫脹、時作疼痛。
此外,薑黃煮雞蛋,適用於產後腹痛、惡露不淨、經痛等;薑黃與橘絡一起煮湯,飲之可化痰、降脂、活血;薑黃還可與黃豆粉、麵粉等一起製成花卷、饅頭等。
注意:血虛無氣滯血瘀者及孕婦慎用薑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