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分居,是什麼讓這些白髮蒼蒼的娜拉有了出走的勇氣

2020-12-23 藍調的永恆

導語:

人到老年,還需要愛情嗎?看了網上那對結婚57年,連菜刀都要AA的老兩口終於離婚了,我突然對老年人的感情世界產生了興趣。那些常年生活在一起的老年夫妻,是真的有感情嗎?那些熬到老年才離婚的夫妻,是什麼原因讓他們放棄了年輕時尋找真愛的機會,而在老年的時候卻不管不顧地堅決分開?

這個世界上最複雜的就是人心,人心不可測量,可以忍耐一時,但終歸不能夠湊合一世。那些選擇老年離婚或者分居的老人,都有一部難以言說的心路歷程。

第一個故事:一根折斷的肋骨,中止了她對這個男人的愛。

李大媽,今年65歲,她的愛人年輕的時候是個領導幹部,手中擁有一定的實權。而李大媽也確實跟著他過上了錦衣玉食的生活,就連工作都從三班倒的工廠裡調到了某個事業單位。但大媽在工廠裡有一個初戀,這些年來一直沒有放下。有一年,大媽跟著初戀一起外出旅遊了好幾天,不知怎麼被李大爺知道了,這下可把李大爺氣壞了,當時他還顧忌離婚影響不好,就選擇原諒了大媽。但陰影從此落下了,李大爺對李大媽動輒冷言冷語,有時甚至惡語相向。而李大媽那次旅遊本來就是想跟初戀徹底了斷的,但沒想到被大爺知道造成了誤會,這下是跳到黃河也說不清了,兩人的關係就逐漸變得有些微妙。

當時大爺還位,手裡還有些權力,身邊也經常圍繞著一些鶯鶯燕燕,但大爺玩歸玩,還是把家放在首位的,大媽吃的用的都是當時最好的,兩人還有一個兒子,日子過得從外表看倒也是風平浪靜。

但大爺退休後,日子過得緊張而又平淡起來。兒子結婚需要錢,生孩子養孩子還需要錢,大媽就想做點生意賺錢。正好那個初戀又出現了,大媽把自己的私房錢拿了出來,大媽出錢,初戀出力,兩人瞞著大爺合夥開了一家小超市。

大媽天真地想著幸虧遇到初戀,可以有機會賺點錢貼補一下家用了。誰知道初戀卻是個不爭氣的傢伙,這些年他染上了賭博的壞毛病,欠下了好多賭債。合夥開超市本來就是個幌子,等到大媽對他放鬆警惕之後,在一次進貨的時候將貨款全部席捲一空,人也憑空消失,留下一個大窟窿等著李大媽去填。

李大媽氣得血壓上升,沒辦法只好找李大爺要錢填窟窿,李大爺一聽事情的前因後果,頓時火冒三丈,對著李大媽就是一陣拳打腳踢,李大媽當時就倒在了地上,是鄰居聽到聲響才把她送到醫院,一檢查,一根肋骨斷了。

從此李大媽的心就冷了。她養好傷後,就提出跟大爺離婚,但李大爺堅決不離,說,老了老了再離婚,讓人笑話。於是,李大媽就自己外出租了 套房子,離家出走了。

大家都說李大媽糊塗,放著這麼好的老公不重視,與不靠譜的初戀拉扯不清,最終被騙得人財兩空,在李大爺這裡也抬不起頭來,實在是自作孽,不可活。李大媽也覺得自己是有些糊塗,但事已至此,她也不會再回頭了,她已經看清了自己以後的日子都會是在這樣的打打吵吵中度過,自己在這個家中也是永遠也抬不起頭來的。所以,還不如一了百了,直接離婚省心。就算老公不離婚,但分居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一步錯,步步錯。李大媽的故事不禁讓人唏噓。年輕的時候千萬不要走錯路,愛錯人,一方面貪圖李大爺的身份和條件,一方面還想要初戀的所謂真愛,這種想法千萬要不得。就算想要追尋真愛,還是要趁年輕,而且還得真的是真愛。就象李大媽那個所謂的真愛,在年輕的時候都沒有能力護她周全,到老了怎麼可能會讓她有所依靠呢?

我只看到,漸漸消瘦的李大爺和鬱鬱寡歡的李大媽,他們的兒子也因為他們的關係而變得異常暴躁,與兒媳也是經常打鬧,據說,似乎也到了鬧離婚的程度。

我曾經設想,假如李大媽在年輕的時候選擇了與李大爺離婚去尋找真愛,她的日子會不會比現在好過一點呢?或者經濟上可能不如現在,但至少在感情上是一個富有的女人?然而,這個問題是沒有答案的。人生不可以走回頭路,這個假設也不可能成立,就是一個假設而已。

無法按照自己的意願離婚,只能選擇老年分居,李大媽就象易卜生筆下出走的娜拉。魯迅對娜拉的批判和嘲諷形象地刻畫了她們的境遇:「她於是走了,只聽得關門聲,接著便是閉幕。」但是娜拉怎樣才可以不走?或者是走了以後會怎麼樣?易卜生並無解答,而魯迅先生卻一針見血地指出了離家出走的娜拉們的出路:」不是墮落,就是回來。「

戲劇可以閉幕,生活卻不可以,也閉不了,除非直接閉眼。出走的李大媽好在有自己的退休金,不象娜拉那樣不回家就得墮落,但是離婚無望,還有兒孫的牽絆,回家的可能性也還是非常大的。

相關焦點

  • 《我的前半生》:娜拉出走後會怎樣?
    走到樓上去」作為上世紀婦女解放運動的宣言書,易卜生的《玩偶之家》寫女主人公娜拉認清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和丈夫的虛偽後,決計離家出走。她宣稱,除了對丈夫和孩子負有責任外,還有別的同樣神聖的責任,就是「我對我自己的責任」,「首先我是一個人,跟你一樣的人,至少我要學做一個人。」那,娜拉出走後會是怎樣呢?
  • 關於「娜拉」出走問題,張愛玲和魯迅先生有不同的看法
    張愛玲張愛玲說,中國人從《娜拉》一劇中學會了「出走」,但接下來更大的問題是向何處去?一樣是走,走到風地裡,接近日月山川是走,走到樓上也是走,怎麼走呢?出路在哪裡?對於「娜拉」的出走,魯迅先生給出的答案是:不是墮落就是回來。1923年,魯迅在北京女子高等師範學校發表了「娜拉走後怎樣?」的演講,他說易卜生的這部話劇使「娜拉出走」這個話題成為當時人們討論的社會問題,但易卜生並未給出答案。
  • 《金粉世家》:冷清秋變為「出走的娜拉」,不甘做男人的玩偶
    最早出現女性主義的是易卜生的《玩偶之家》,出走的娜拉,女性解放的呼聲也是高漲,而《金粉世家》也受到西方女性解放文學的影響,緊隨其後,他們的主要觀點便是希望男女平等,呼籲女性有同男性相同的權利,希望男子拋棄那種陳舊的觀點。
  • 農村的娜拉出走之後怎麼辦?
    但是,就像易卜生在《玩偶之家》告訴我們,「娜拉的出走」是正義的、正當的之後,魯迅又提出了新的問題,「娜拉出走之後怎麼辦?」她們真的越過越好嗎?我依然鼓勵女性們離開那個封閉的環境,但是,我也希望女孩子們知道,隨著社會的變化,娜拉出走,比以前難多了,真難,真難。
  • 娜拉出走後怎樣?龔雨航給出了第三種答案!
    原創 伊瑒 上海話劇藝術中心娜拉出走後怎樣?實在只有兩條路,一是墮落,二是回來。從接到這個角色的那天起,她就滿心滿眼都是娜拉,「我是絕對支持她的決定的!」說起主人公最後的出走,她的聲調都升了一度,是那段住進娜拉靈魂裡的感受,太疼了。她也坦然說自己曾經也有過一段類似的經歷,那是一段自我認知,自我懷疑,自我尋找的過程,衝破出來之後她說她找到了靈魂的自由,而這才是做為一個人最不能放棄的。
  • 《玩偶之家》將演 大劇院直播「娜拉出走」
    全劇遵循典型的「三一律」戲劇結構,人物刻畫鮮明生動、戲劇情節嚴謹集中、戲劇張力豐富強烈,不僅對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的歐美戲劇產生了深遠影響,劇中女主角娜拉從家庭出走的故事也極大推動了歐洲女權運動的發展,對中國社會的進步,思想、文學、戲劇的發展也同樣產生著深遠的影響。
  • 娜拉出走以後會怎樣?古代的沈瓊枝和現代的子君給出了不同的答案
    1918年,胡適和羅家倫在《新青年》的「易卜生專號」中,翻譯、介紹了挪威戲劇家易卜生的社會問題劇《玩偶之家》,在此之後,中國的文化界興起了一股探索女性解放道路的潮流,1925年,魯迅寫出了他一生中唯一的一篇以愛情為主題的短篇小說《傷逝》,用女主人公子君的悲慘命運,回答了「娜拉出走以後會怎樣」的社會問題。
  • 《三十而已》結局爛尾,哪有什麼爽劇,不過是魯迅筆下的娜拉
    作家魯迅曾在文章中這樣詰問道:「娜拉出走了,但她又能去哪裡?」「娜拉出走」的問題曾經是困擾束縛著數代女性的牢籠,因為出走也無處可去,最終不是選擇墮落就是選擇回到家庭。但不管是顧佳捎尖腦殼擠太太圈還是王漫妮脫衣甩渣男,都是熱血沸騰的名場面,可是,放到結局,這竟然是場娜拉出走的故事。《三十而已》高開低走,從顧佳的全能顧學,到現在老公在眼皮底下出軌都沒發現,人人都期盼的手撕小三名場面放到了最後,這是劇情的拖沓還是故意吊人胃口?
  • 南京紅色日曆 | 「娜拉」出走 成就新中國首位女導演
    「磨風藝社的戲劇《娜拉》停演退票,一眾導演和演員被捕。」1935年3月8日,南京各大報紙在顯要位置刊登出了這樣一則消息,轟動全城。幾個月來,戲劇《娜拉》一直處於輿論的漩渦中,而本劇娜拉的扮演者正是新中國第一位女導演王蘋。
  • 蘇青《結婚十年》:民國時期出走的娜拉,一部女性生存的成長史
    另一方面,主人公始終沒有勇氣逃出固有的封建禮教,因為時代的局限性壓抑了她對美好世界的嚮往。②女性的生產門下,照露出的人性萬象接著作者用了較濃重的筆觸,著重刻畫了「產房生女」的人性百態以及女性「產後重建」的社會艱難處境。
  • 《玩偶之家》首演+加場 | 出走的娜拉,今晚回歸了安福路。
    妻子娜拉所有的夢想,似乎已經近在眼前。但就在這個聖誕夜的前夕,叩開家門的不是聖誕老人,而是柯洛克斯泰——幾年前娜拉為了救海爾茂的性命,通過偽造字據向柯洛克斯泰借債。柯洛克斯泰為了保住自己銀行裡的職位,威脅要向海爾茂揭開這個秘密;而隨著這個秘密被逐步揭開,娜拉長久以來的幻覺被層層剝落:在海爾茂面前,她從來沒能成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人,而只是一個任人擺布的玩偶。
  • 百年之後,我們需要什麼樣的娜拉
    1914年,中國現代戲劇的先驅「春柳社」將《玩偶之家》第一次搬上舞臺,劇名為《娜拉》,其大膽的思想和娜拉的出走一時震驚四座。直到1918年,《玩偶之家》才以單行本的形式正式出版,譯名為《傀儡家庭》。「我們希望以原汁原味的劇本來紀念易卜生《玩偶之家》在中國首演100年。」
  • 乘風破浪的娜拉來了!
    19世紀,在挪威一個中產階級家庭的客廳裡,女主人娜拉拒絕再做被婚姻豢養的鳥兒,打開門毅然決然的出走,乘風破浪,找尋自由,在世界範圍內發出振聾發聵的聲響。他的妻子娜拉請他幫助老同學克裡斯蒂納找份工作,於是海爾茂藉機解僱了他一直看不慣的職員柯洛克斯泰,準備讓克裡斯蒂納接替空出的職位。沒想到,幾年前娜拉為了給丈夫治病,在百般無奈之下,瞞著丈夫偽造了父親的籤名向柯洛克斯泰借了一筆錢,無意中犯了偽造字據罪。懷恨在心的柯洛克斯泰拿著字據要挾娜拉,海爾茂看了柯洛克斯泰的揭發信後勃然大怒,罵娜拉是「壞東西」、「罪犯」、「下賤女人」,說自己的前程全被毀了。
  • 娜拉一出走,「家」都變了!易卜生《玩偶之家》回歸舞臺,解剖婚姻的...
    妻子娜拉所有的夢想,似乎已經近在眼前。但就在這個聖誕夜的前夕,叩開家門的不是聖誕老人…… 由上海話劇藝術中心製作出品,王歡執導,龔雨航、沈磊、楊寧、溫陽、蔣可、尤美聯合主演的易卜生戲劇代表作品《玩偶之家》將於明晚回歸上海話劇藝術中心·藝術劇院。
  • 《「娜拉」言說》——從女性文學看女性,中國女性文學的崛起之路
    本書以「娜拉」言說為題,巧妙地道出了女性這一角色開始活躍的表徵。自五四運動以來,在社會整體的思想解放浪潮中,《玩偶之家》中「出走的娜拉」形象,大大地鼓舞了女性的思想解放。易卜生筆下的娜拉與丈夫海爾茂之間由相親相愛轉為決裂,最後以娜拉的出走結束,暴露了男權社會與婦女解放之間的矛盾衝突,進而向資產階級社會的宗教、法律、道德提出挑戰,激勵人們尤其是婦女為掙脫傳統觀念的束縛,為爭取自由平等而鬥爭。當女性性別意識開始覺醒,首當其衝的便是女性知識分子。
  • 疫論·流動|娜拉不能出走會怎樣:疫情、流動和家暴
    疫情中的家暴讓我們意識到,「逃離」這一流動方式對某些弱勢群體來說有多重要。當然逃離本身不能真正解決問題。魯迅預言,娜拉出走只有兩個結局:墮落或回來。所以魯迅強調,我們要像「天津的青皮」(不讓步的無賴)一樣地不斷爭取婦女的經濟權。在今天的英國和中國,婦女的經濟權當然不能和娜拉時代同日而語,而且社會對家暴的援助也在不斷增加。逃離者並不必然墮落或回來。
  • 國家大劇院自製"玩偶之家" 曹穎版娜拉有點兒"萌"
    國家大劇院製作的首部小劇場話劇《玩偶之家》,即將於14日登上舞臺。昨天,劇組首次舉行公開排練,展示曹穎版娜拉的風採。五段時長分別為5分鐘的片斷中,曹穎用諸多自己設計的表演方式,將一個有點兒「萌」的娜拉呈現在觀眾眼前。   「鈴兒響叮噹」的旋律、聖誕樹下堆滿的禮物,把觀眾帶到了新上任銀行經理海爾茂家的客廳。全劇一開場,曹穎扮演的娜拉打起手鼓,擺出孩子氣的舞蹈動作,還依偎在王斑飾演的海爾茂身邊聽音樂盒。
  • 三毛在撒哈拉沙漠:一個美學靈魂的出走
    這是娜拉離家出走時的話,她的摔門聲驚動了歐洲,傳到中國,引起一個時代的出走浪潮。魯迅先生曾問「娜拉出走以後怎麼辦」,先生不能想像「娜拉」為自由還可以去流浪,他讓他的娜拉——子君死了,死於時代的促狹,死於一個體面的愛情被物質打倒的永恆話題。而易卜生的娜拉結局終究如何?易卜生喜歡留下問題,不喜歡提供答案。其實現實有許多自由的心靈,已經迫不及待去試驗了,答案已經有了。
  • 「娜拉」是如何成為中國婦女解放的符號的?
    「五四」之後,娜拉就是中國個性解放、婦女解放的符號之一(圖片來自網絡)今天,我們在舞臺上常見「現代戲劇之父」、挪威劇作家亨利克·約翰·易卜生塑造的「娜拉」身影。從「五四」之後,娜拉就是中國個性解放、婦女解放的符號之一。「娜拉成了很普遍的名詞。」(何幹之《五四運動及其發展》)1918年6月15日《新青年》雜誌出版的「易卜生專號」上,胡適發表《易卜生主義》一文,這是國內第一篇系統介紹易卜生的文章,同期還發表胡適與羅家倫翻譯的易卜生的名劇《娜拉》,颳起娜拉的中國旋風。「易卜生專號」被看作「娜拉時代」的開始。
  • 《玩偶之家》:娜拉的愛情幻覺
    這說明她丈夫還是個對家庭挺有責任感的男人。  醫生告訴娜拉,她丈夫的病很危險,除了到南方去過冬療養,沒有別的辦法能救他的命。娜拉不敢告訴丈夫真相。事後她對老同學林丹太太解釋說:「一讓他知道這件事,他的命就保不住。你明白不明白?不用說把這件事告訴他,連他自己病到什麼地步都不能讓他知道。」娜拉很了解丈夫,知道他不是一個勇敢堅強的男人,內心上比她還脆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