娜拉出走以後會怎樣?古代的沈瓊枝和現代的子君給出了不同的答案

2020-12-21 誰和蒲公英有約定

1918年,胡適和羅家倫在《新青年》的「易卜生專號」中,翻譯、介紹了挪威戲劇家易卜生的社會問題劇《玩偶之家》,在此之後,中國的文化界興起了一股探索女性解放道路的潮流,1925年,魯迅寫出了他一生中唯一的一篇以愛情為主題的短篇小說《傷逝》,用女主人公子君的悲慘命運,回答了「娜拉出走以後會怎樣」的社會問題。

子君是勇敢的,她衝破了封建社會的重重險阻,和涓生一起建立起了自己幸福的小家庭,但不幸的是,他們的愛情最終破滅了,子君迫不得已又回到了那個曾經逃出來的世界,最後付出了年輕的生命。

其實,比西方的「娜拉」出現要早上130多年的時候,我們國家的文學作品中也有一位敢於出走的「娜拉」,她就是清代小說家吳敬梓在《儒林外史》中,塑造的沈瓊枝的形象。

沈瓊枝是常州的才女,她的父親沈萬年將她嫁給了揚州的富商宋為富為妻,沒成想父女二人被騙了,原來宋為富只是想把她當作妾。沈瓊枝獨闖虎穴,義正詞嚴地指責了宋為富,並且全身而退,逃到了南京,以賣刺繡、做詩文為生,最後在知縣的幫助下,得以無罪釋放,回到了家鄉。

沈瓊枝和子君都有著「出走」以後的故事情節,但兩個人的結局卻有著天壤之別,一生一死,一成功一失敗,那麼,造成這兩種不同結局的原因究竟是什麼呢?

沈瓊枝是主動逃離,子君是被動出走

距離女性最近的,也是最大的束縛,是來自於她家庭的父親,或者是丈夫,更多的時候,還有同為女性的長輩們一起來做「幫兇」,好在沈瓊枝的家庭給了她最大限度的自由,培養出了她獨立自主的意識。

揚州鹽商宋為富欺騙了鄉村教師沈大年,讓他誤以為自己是想將他的女兒沈瓊枝娶做正妻呢,等沈大年和女兒從常州趕到揚州,住到旅店裡等著宋為富的三媒六聘的時候,卻只等到了宋家派來的一乘小轎,聲稱只要把「新娘」自己抬到宋府就可以了。

這「新娘」可不是我們現在所說的新娘子,而是古時候對侍妾的稱呼。這壓根就不是娶妻的架勢,分明是在納妾。

沈先生聽了這話,向女兒瓊枝道:「我們只說到了這裡,權且住下,等他擇吉過門,怎麼這等大模大樣?看來這等光景,竟不是把你當作正室了。這頭親事,還是就得就不得?女兒,你也須自己主張。」

在講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古代,年輕人是沒有機會決定自己的婚姻的,但沈瓊枝的父親卻不這樣,當女兒的婚姻出現了問題的時候,他並沒有乾綱獨斷,而是讓女兒自己來做決定。

沈瓊枝逃離宋家的大膽舉動,也是她自己拿的主意,而且走的還十分的爽快、決絕,但《傷逝》中的子君就不行了,她一開始是懵懂無知的,是在涓生的「啟蒙」之下,才鼓起了逃離家庭的勇氣。

······默默地相視片時之後,破屋裡便漸漸充滿了我的語聲,談家庭專制,談打破舊習慣,談男女平等,談伊孛生,談泰戈爾,談雪萊……。她總是微笑點頭,兩眼裡瀰漫著稚氣的好奇的光澤。

子君沒有自己的想法,她後來的覺醒不但是被動的,也是不徹底的,她沒有考慮過逃離家庭之後,她的生活將會是怎樣的一種狀況,她只是勇敢地邁出了第一步,卻不知道以後的路該如何走下去。

沈瓊枝直爽潑辣,子君溫婉懦弱

沈瓊枝的性格直爽、潑辣,用宋府裡小丫鬟的話來說,就是有些「憊賴,不是個好惹的」。她坐上宋家派來接她的轎子,可要是被宋家扣住了該怎麼辦?即使自己能夠全身而退,將來的名聲是否會受到影響?沈瓊枝沒有顧慮這麼多,不入虎穴,又怎能探出虛實來呢?此時的沈瓊枝,大有關公「單刀赴宴」時的豪俠之氣。

「道之所在,雖千萬人吾往矣」,如果沈瓊枝不去,那她父親就會被宋家指責為悔婚,自己反而成了理屈的一方;現在沈瓊枝到了宋家了,正義就掌握在自己的手裡了。所以,當沈瓊枝到了宋家以後,她拋開了新嫁娘的羞澀,義正詞嚴地指責了宋為富的詐騙行徑:

「請你家老爺出來!我常州姓沈的,不是甚麼低三下四的人家!他既要娶我,怎的不張燈結彩,擇吉過門?把我悄悄的抬了來,當做娶妾的一般光景。我且不問他要別的,只叫他把我父親親筆寫的婚書拿出來與我看,我就沒的說了!」

這幾句話傳到了宋為富的耳朵裡,說的他自己都臉紅了,只好假裝不在家,也不敢露面了。

沈瓊枝在宋家住了幾天之後,覺得他們就快要來擺布自己了,所以就「三十六計,走為上計」,把宋家的金銀器皿和珍珠首飾打了一個包袱,還穿上了七條裙子,在凌晨時分從宋家的後門逃走了。

在小說《水滸傳》中,魯智深厭煩李忠和周通的為人小氣,就趁他們都不在山上的時候,把酒席上的金銀器皿踏扁了裝進自己的包袱,然後從後山逃走了。想來作者吳敬梓是在向小說《水滸傳》致敬,所以給沈瓊枝安排了一個與魯智深相似的故事情節,因為沈瓊枝是女性,所以還特意讓她穿上了「七條裙子」,吳敬梓並不知道,一個女人穿上七條裙子後的形象會是多麼的可笑。

在南京的時候,沈瓊枝對待街上的潑皮無賴和公差的態度,也顯示出了她潑辣的性格,而且她似乎還會些功夫,因為她輕而易舉就能把公差給摔個仰八叉。

不過,沈瓊枝的潑辣可並不代表她就不懂禮節,她只是因人而異,當她見到杜少卿的時候,並沒有在大街上和他談論自己的事情,而是詢問杜少卿的家眷是否也在南京,估計杜少卿回到家以後,沈瓊枝才坐著轎子來到杜家,把自己的遭遇細細地說給杜少卿的夫人聽。

相比之下,《傷逝》中子君的性格就要溫婉、懦弱許多了。剛開始的時候,子君也是有著巨大的勇氣的,面對那些投向她的「探索,譏笑,猥褻和輕蔑的眼光」,子君可以「鎮靜地緩緩前行,坦然如入無人之境」。但後來,子君就開始滿足於自己的小家庭生活,完全沒有了曾經的無所畏懼。

涓生接到了局裡的辭退信,這意味著他們的家庭從此就失去了經濟來源,面對著這樣的打擊,子君表面上的堅強,更透露出了她內心深處的怯弱:

「那算什麼。哼,我們幹新的。我們……。」她說。她的話沒有說完;不知怎地,那聲音在我聽去卻只是浮浮的;燈光也覺得格外黯淡。

沈瓊枝有謀生的能力,子君卻只能依賴別人

為了不連累自己的父母,沈瓊枝沒有回到家鄉,而是選擇逃到了南京,依靠售賣刺繡作品來養活自己,並且還掛起了招牌:

毗陵女士沈瓊枝,精工顧繡,寫扇作詩。寓王府塘手帕巷內。賜顧者幸認「毗陵沈」招牌便是。

顧繡又稱"露香園顧繡",是明代嘉靖年間流行於松江地區的一種刺繡工藝,氣韻生動,巧奪天工,沈瓊枝雖然性格潑辣,但卻心靈手巧,不但詩詞寫得好,她的刺繡作品也到了女人們的盛讚。

一個單身女子在外面掛牌營業,這在古代可是極為罕見的,再加上當時南京的秦淮歌妓十分的出名,別說那些街面上的小無賴了,就連小說中的正人君子武書見了之後,都誤以為沈瓊枝是一個私門,也就是暗娼了。

但沈瓊枝畢竟是憑著自己的技藝養活了自己,相形之下,子君可就只能是仰人鼻息了。子君絲毫沒有謀生的能力,只能依靠著涓生的收入來生活,而且她還十分滿足於這樣安穩、幸福的生活狀態,甚至就連讀書的樂趣,也被每日裡的柴米油鹽、油雞和叭兒狗所取代了。

當涓生不再愛著子君的時候,子君唯一的活路,就只能是再回到那個她曾經逃出來的家庭了,最終在「嚴威和冷眼」中孤獨的死去。

在《玩偶之家》中,娜拉的同學林丹太太就是一個職業女性,娜拉完全可以在逃離了家庭之後自己養活自己,但魯迅大概是有意地忽略掉了這點,他認為「從事理上推想起來,娜拉或者也實在只有兩條路:不是墮落,就是回來。」所以,他為小說中的子君,安排了一個回家後死掉的悲慘結局。

相比之下,沈瓊枝可就幸福的多了,雖然她最後也被作者安排了回家的結局,仍然是生存在父權的包圍之中,但就她父親開明的態度來說,沈瓊枝將來是一定能選擇到一個中意的郎君的。

由此看來,女性的獨立,最重要的是能夠在經濟上獨立,然後才能再考慮其他的問題。

相關焦點

  • 《我的前半生》:娜拉出走後會怎樣?
    走到樓上去」作為上世紀婦女解放運動的宣言書,易卜生的《玩偶之家》寫女主人公娜拉認清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和丈夫的虛偽後,決計離家出走。她宣稱,除了對丈夫和孩子負有責任外,還有別的同樣神聖的責任,就是「我對我自己的責任」,「首先我是一個人,跟你一樣的人,至少我要學做一個人。」那,娜拉出走後會是怎樣呢?
  • 娜拉出走後怎樣?龔雨航給出了第三種答案!
    原創 伊瑒 上海話劇藝術中心娜拉出走後怎樣?實在只有兩條路,一是墮落,二是回來。人們猛然發現,這個在文字中沉澱了百年的劇本,依舊帶著極強的現實意義;但有幸的是,當那扇門把她從過往的生活中隔絕之時,在觀眾的想像中,出走後的娜拉,似乎也可以擁有一個自由且幸福的結局。A DOLL'SHOUSE
  • 關於「娜拉」出走問題,張愛玲和魯迅先生有不同的看法
    1944年,張愛玲編了一齣戲,裡面有個人拖兒帶女去投親,和親戚鬧翻了,男人憤然跳起來道:「我受不了這個。走!我們走!」他妻子哀求道:「走到哪兒去呢?」他把妻兒聚在一起道:「走!走到樓上去!」這劇情沒什麼特別的,但是中國式的苦澀的幽默,很愉快,很悲哀,有煩惱,有吵鬧,都也是愉快的煩惱和吵鬧,是熱熱鬧鬧的普通人的戲。
  • 聊聊《儒林外史》中的美女「沈瓊枝」引發的一場文壇風波
    作者:劉永《儒林外史》是清代文學家吳敬梓撰寫的一部反映明清時期知識分子和讀書人生存狀態的古典小說。書中描寫了在古代科舉制度統治之下的眾多文人形象,他們或醉心科舉、執著功名;或故弄風雅、欺世盜名;或助紂為虐、欺壓百姓;或潔身自好、超然不群。其中最為我們熟知的典型代表人物就是「範進中舉」的故事。
  • 三毛在撒哈拉沙漠:一個美學靈魂的出走
    這是娜拉離家出走時的話,她的摔門聲驚動了歐洲,傳到中國,引起一個時代的出走浪潮。魯迅先生曾問「娜拉出走以後怎麼辦」,先生不能想像「娜拉」為自由還可以去流浪,他讓他的娜拉——子君死了,死於時代的促狹,死於一個體面的愛情被物質打倒的永恆話題。而易卜生的娜拉結局終究如何?易卜生喜歡留下問題,不喜歡提供答案。其實現實有許多自由的心靈,已經迫不及待去試驗了,答案已經有了。
  • 老年分居,是什麼讓這些白髮蒼蒼的娜拉有了出走的勇氣
    於是,李大媽就自己外出租了 套房子,離家出走了。大家都說李大媽糊塗,放著這麼好的老公不重視,與不靠譜的初戀拉扯不清,最終被騙得人財兩空,在李大爺這裡也抬不起頭來,實在是自作孽,不可活。李大媽也覺得自己是有些糊塗,但事已至此,她也不會再回頭了,她已經看清了自己以後的日子都會是在這樣的打打吵吵中度過,自己在這個家中也是永遠也抬不起頭來的。
  • 娜拉走後會怎樣——真實
    此時他演講的題目是「娜拉走後怎樣關于娜拉走後會怎樣,看完《娜拉》後,每個人都會發出思考,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想法。當然作為身處戰亂年代的魯迅先生也會發出思考,從最現實的情況出發就是作為普通社會人民的娜拉離開後還需更富有,提包裡要有所準備。夢是好的,但錢卻很要緊。雖然錢經常被有文學情懷的人所非笑,但也是生存所需的。
  • ...百年之後有了答案:託尼獎8項提名大戲在滬首度演繹翻譯劇本
    1923年12月26日,魯迅在北京女子高等師範學校發表演講,題目正是《娜拉走後怎樣》,之後該文被收入其雜文集《墳》。文中,魯迅在中國女性直面的社會背景下,捕捉到「娜拉走後怎樣」這一重大社會問題,揭示出娜拉離家出走的命運:不是墮落,就是回來。  事實上,以娜拉為女主角的易卜生代表作《玩偶之家》1879年12月21日首演於丹麥哥本哈根皇家劇院。
  • 《金粉世家》:冷清秋變為「出走的娜拉」,不甘做男人的玩偶
    最早出現女性主義的是易卜生的《玩偶之家》,出走的娜拉,女性解放的呼聲也是高漲,而《金粉世家》也受到西方女性解放文學的影響,緊隨其後,他們的主要觀點便是希望男女平等,呼籲女性有同男性相同的權利,希望男子拋棄那種陳舊的觀點。
  • 《玩偶之家》首演+加場 | 出走的娜拉,今晚回歸了安福路。
    妻子娜拉所有的夢想,似乎已經近在眼前。但就在這個聖誕夜的前夕,叩開家門的不是聖誕老人,而是柯洛克斯泰——幾年前娜拉為了救海爾茂的性命,通過偽造字據向柯洛克斯泰借債。柯洛克斯泰為了保住自己銀行裡的職位,威脅要向海爾茂揭開這個秘密;而隨著這個秘密被逐步揭開,娜拉長久以來的幻覺被層層剝落:在海爾茂面前,她從來沒能成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人,而只是一個任人擺布的玩偶。
  • 「娜拉」是如何成為中國婦女解放的符號的?
    「五四」之後,娜拉就是中國個性解放、婦女解放的符號之一(圖片來自網絡)今天,我們在舞臺上常見「現代戲劇之父」、挪威劇作家亨利克·約翰·易卜生塑造的「娜拉」身影。《娜拉》的第三幕女主人公娜拉與虛偽的「模範丈夫」海爾茂的對話,被比作「婦女獨立宣言」:「現在我只信,首先我是一個人,跟你一樣的一個人——至少我要學做一個人。託伐,我知道大多數人贊成你的話,並且書本裡也是這麼說的。可是從今以後我不能一味相信大多數人說的話,也不能一味相信書本裡說的話。什麼事情我都要用自己腦子想一想,把事情的道理弄明白。」
  • 疫論·流動|娜拉不能出走會怎樣:疫情、流動和家暴
    魯迅預言,娜拉出走只有兩個結局:墮落或回來。所以魯迅強調,我們要像「天津的青皮」(不讓步的無賴)一樣地不斷爭取婦女的經濟權。在今天的英國和中國,婦女的經濟權當然不能和娜拉時代同日而語,而且社會對家暴的援助也在不斷增加。逃離者並不必然墮落或回來。但是可能陷入長期的漂遊、不穩定、甚至貧困的生活。有效的逃離,必須要有逃離後的「進入」保障。
  • 看戲 國家大劇院話劇《玩偶之家》「娜拉走後會怎樣」?
    8月21日,演員們在舞臺上展示了劇中最後一段夫妻決裂的場景,也再度拋出了關於《玩偶之家》的永恆命題——「娜拉走後會怎樣」?作為挪威劇作家亨利克·易卜生的代表作品,《玩偶之家》自1879年在哥本哈根皇家劇院首演以來,已成為世界各國話劇舞臺上常演常新的經典作品。
  • 百年之後,我們需要什麼樣的娜拉
    1914年,中國現代戲劇的先驅「春柳社」將《玩偶之家》第一次搬上舞臺,劇名為《娜拉》,其大膽的思想和娜拉的出走一時震驚四座。直到1918年,《玩偶之家》才以單行本的形式正式出版,譯名為《傀儡家庭》。「我們希望以原汁原味的劇本來紀念易卜生《玩偶之家》在中國首演100年。」
  • 《玩偶之家》將演 大劇院直播「娜拉出走」
    全劇遵循典型的「三一律」戲劇結構,人物刻畫鮮明生動、戲劇情節嚴謹集中、戲劇張力豐富強烈,不僅對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的歐美戲劇產生了深遠影響,劇中女主角娜拉從家庭出走的故事也極大推動了歐洲女權運動的發展,對中國社會的進步,思想、文學、戲劇的發展也同樣產生著深遠的影響。
  • 農村的娜拉出走之後怎麼辦?
    但是,就像易卜生在《玩偶之家》告訴我們,「娜拉的出走」是正義的、正當的之後,魯迅又提出了新的問題,「娜拉出走之後怎麼辦?」她們真的越過越好嗎?我依然鼓勵女性們離開那個封閉的環境,但是,我也希望女孩子們知道,隨著社會的變化,娜拉出走,比以前難多了,真難,真難。
  • 《「娜拉」言說》——從女性文學看女性,中國女性文學的崛起之路
    劉思謙的《「娜拉」言說:中國現代女作家心路歷程》被譽為「女性文學批評的開山代表作」之一,這本書以另一種開創性的視角,又一次將大眾帶入到了女性文學的世界,寓意於敘,夾敘夾議,選取了十二位具有代表性的女性知識分子,「將作者的生平身世同文本分析結合起來的辦法」,根據每個作家的風格特性,又側重不同地展現著女性作家的生活與作品,「回到女性文學作品本身和回到女作家本人
  • 蘇青《結婚十年》:民國時期出走的娜拉,一部女性生存的成長史
    再者,當小說中的「我」衝破家庭,走入社會試圖當小學教師自立更生時,卻發現面臨的狀況依舊是一種固有的藩籬,例如女性不應該工作,工作又會遭受旁人的閒言碎語等一系列的風波。在小說中,作者把「我」在家庭和社會中的際遇一一比對,表現出世態炎涼下「我」的失望。
  • 南京紅色日曆 | 「娜拉」出走 成就新中國首位女導演
    「磨風藝社的戲劇《娜拉》停演退票,一眾導演和演員被捕。」1935年3月8日,南京各大報紙在顯要位置刊登出了這樣一則消息,轟動全城。幾個月來,戲劇《娜拉》一直處於輿論的漩渦中,而本劇娜拉的扮演者正是新中國第一位女導演王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