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葡萄成熟的時候,還記得新浪湖南網曾經有這麼一則報導。
一位湖南籍的男子,邀請幾位好友在自己家飲用自釀的葡萄酒和聚餐,當晚就出現了心跳加快、胸悶、視力模糊、全身發抖和嘴唇發紫等中毒症狀。
馬上送到醫院後,該男子被診斷為飲用自釀葡萄酒導致的甲醇中毒。
因為飲用自釀葡萄酒導致中毒送院的病例,並不是個例,今天我們來聊聊,到底還能不能在家自釀葡萄酒?
在家自釀葡萄酒,怎麼會中毒呢?
之所以喝了自釀的葡萄酒之後中毒,是由於自釀葡萄酒中的甲醇超標。
當然,甲醇並不是葡萄發酵出現的物質,而是植物本身就含有甲醇,在釀造過程中難以避免會其產生。
由於葡萄的細胞壁上含有大量果膠,與纖維素、木質素以及半纖維素等物質構成細胞組織的支撐結構,在工藝生產中,通過專業的工藝控制,能夠很好地控制甲醇的產生量,從整體上降低葡萄酒中甲醇含量。
此外,對發酵條件的控制和原料的嚴格選擇,也能有效避免過多甲醇的產生。然而,在自釀葡萄酒過程中,這些條件很難達到標準,導致甲醇超標,喝了之後導致中毒。
甲醇的毒性不容小看,要小心
甲醇是一種有機醇,常溫下是液體,人們常將其解釋為含有氧的天然氣。
甲醇對人體具有毒性,若是飲用了含有大量甲醇的葡萄酒後,容易出現心跳加快、腹瀉、頭痛等中毒症狀。當甲醇進入血液之後,會引起酸中毒,導致失明、腎衰竭,甚至死亡。
此外,甲醇對神經和皮膚等部位也會產生危害,比如引起神經衰弱症候群、皮炎等病症。
那麼,自己在家釀造葡萄酒的時候,需要滿足哪些條件呢?
自家釀造葡萄酒,這些條件都缺一不可
新鮮、質量好的葡萄。一般情況下,如果選用新鮮、質量好的葡萄來釀酒,再加上方法得當,釀出來的葡萄酒中甲醇含量不至於超標。
但是,如果葡萄不新鮮,或者已經發黴發爛,釀造出來的葡萄酒就有可能出現甲醇超標的情況。
釀造方法得當。自釀葡萄酒時,方法非常關鍵。大部分家庭實際上並不具備專業的釀酒條件,再加上釀造方法不對,確實容易出現甲醇超標的風險。
絕對衛生。在釀造葡萄酒時,要確保環境的絕對衛生。不過,家庭釀造葡萄酒很難保證過程全封閉,也很難做好消毒,這樣很容易導致微生物超標的問題。
此外,正規的酒廠釀酒時會添加少量二氧化硫來抑制微生物生長,自釀時也做不到這一點。
嚴格檢測甲醛含量不超標。在家釀造葡萄酒時,缺乏專業的檢測條件,而葡萄酒中的甲醇含量很難通過感官判斷,因此,容易出現甲醛超標卻不知道的情況。
總之,在家自釀葡萄酒很難完全達到以上條件,甲醇超標的風險非常高。
不鼓勵大家自釀葡萄酒
由於自釀葡萄酒很難控制酒中的甲醇含量,因此,並不鼓勵喝自釀的葡萄酒。
一方面,國家標準 GB/T15038-2006 明確規定,葡萄酒中的甲醇含量不得高於 0.04g/100ml,而自釀葡萄酒很容易超過這個標準。另一方面,自釀葡萄酒衛生狀況差,導致菌落總數和大腸菌群超標。
一般家庭釀製葡萄酒,並不具備條件對甲醇的含量和各個衛生指標進行檢測。最可怕還是,它在你體內生成過量甲醇,而你卻不知道。
除了甲醇超標,自釀葡萄酒還有很多缺點。
自釀葡萄酒,還有這些缺點......
雜菌汙染。由於自釀葡萄酒的原料和釀造條件得不到很好的控制,雜菌汙染問題也不容忽視。葡萄中的葡萄糖不僅能為酵母提供營養來源,也為其他雜菌的生存提供了機會。
再加上自釀葡萄酒時所用的酵母品種耐受不了高濃度酒精,最終釀成的葡萄酒酒精濃度也不高,抑制不了雜菌生長。
品質和安全性都沒有優勢。自釀葡萄酒選用的普通種類表皮多酚類物質比例比較低,釀出來的葡萄酒風味也並不如專門的釀酒葡萄製成的好。
再加上自釀葡萄酒達不到該有的條件,其安全性也並不理想。
自釀葡萄酒有危險。關於自釀葡萄酒而發生爆炸的新聞,近年來屢見不鮮,這是因為糖分在轉化為酒精時,會產生大量的氣體,而一旦超過容器的承受限度的話,容器就會發生爆炸,危險係數非常高。
市面上葡萄酒並不難買,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購買力也在不斷提高,真想喝葡萄酒,還是到超市買一瓶為好。
至於自釀葡萄酒,既不經濟又不能保證健康,還是放棄這個想法吧。
參考資料:[1] 《爆炸,中毒!家庭自釀葡萄酒風險大》.馬國序.2016-08-15[2] 《一杯葡萄酒,撂倒6個人,過年喝酒千萬注意!》.柳報傳媒微報.2020-01-22[3] 《通俗理解甲醇是什麼?》.甲醇時代.2016-08-11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