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覺得,自釀葡萄酒是一門很簡單的手藝,只要掌握了大概流程,就能釀造出「天然健康」的葡萄酒。但實際上自釀葡萄酒中,隱藏著許多隱患。
01自釀葡萄酒引發的慘案
2014年,家住青島的王先生拿出三年前親自釀製的一瓶葡萄酒款待家人,沒想到平時海量的王先生只喝了四杯後就酩酊大醉,隨後開始劇烈腹痛且伴有嘔吐。最後經醫生診斷,王先生腹痛的來源就是那瓶自釀葡萄酒,而導致的甲醇中毒。
2016年,江蘇揚州一女子因喝了自釀的葡萄酒中毒,經醫院洗胃才好轉。
醫生表示,土法釀酒容易細菌超標,還會產生甲醇等有害物質,該女子中毒應是甲醇引起,好在發現及時,否則後果難料!
2019年1月5日,在周口一個縣城裡,王某和幾個朋友湊在一起聚餐,席間王某的好朋友從家裡拿來了自釀的葡萄酒供大家品嘗。飯桌上共有6人飲用了該葡萄酒,結果導致5人重度肝損傷,1人輕度肝損傷。02葡萄酒釀造是一門「技術活」
因為技術、衛生、存儲等等因素的制約,使得不少自釀紅酒都存在著危害健康的隱患。釀酒其實是個複雜的技術活:挑選原料、酵母菌種、控制溫度、透氧、釀造工藝等等各道程序都有嚴格的要求。人類釀酒技術也是在一步一步探索下進行的。在葡萄酒發酵過程的微生物學認識的基礎上,發展出了現代釀酒業,酒莊釀製的葡萄酒品質和安全性才得以顯著提升。
外行人自釀葡萄酒,安全與品質兩者皆無法保證。釀時怕被炸,釀後又傷身。
03自釀葡萄酒的危害
1、發酵時間和溫度無法控制
酵母需要合適的生存溫度,工業生產時針對不同環節都有不同的溫度要求。在葡萄酒的整個釀造過程中,是需要實時監控,保證溫度等一系列環境因素。並且會根據監控及時的添加硫,為葡萄酒消毒殺菌,以避免在發酵過程中產生雜醇。
2、細菌汙染
釀造葡萄酒實際上就是讓葡萄發酵的過程,看似簡單,但對密封的要求很苛刻,否則不僅降低酒的口感,而且細菌容易進入。自釀葡萄酒存在酵母菌的同時還存在致病菌,如葡萄球菌、大腸桿菌、沙門氏菌等等,容易引起人體胃腸道中毒。
3、葡萄容易有農藥殘留
很多國家對葡萄的種植有著嚴格的管理,對於農藥等化學品的使用管理更是嚴格。甚至在有的國家,種植釀酒葡萄,對澆水都有相應的規定,比如會規定不能人工澆水,雨水和純自然的生長狀態就可以讓葡萄具備最天然美妙的味道。
而自釀葡萄酒,購買的葡萄來源和品質都不可控,更不會做農殘檢測,在葡萄酒破皮、浸皮過程很可能把果皮上殘留的農藥帶入酒中。4、存儲環境影響葡萄品質葡萄酒的最佳儲存溫度是12-18℃,酒莊有酒窖,而很多自釀葡萄酒都是以冰箱代替的酒窖。
那些從冰箱保鮮室裡拿出來的自釀葡萄酒,很可能一直處於休眠狀態,熟成度不會很好。並且密封性不好,冰箱也會儲存其他的食物,容易造成串味、雜菌汙染等。
5、密封容器容易發生爆炸
自釀葡萄酒在發酵過程中會產生二氧化碳氣體,如果二氧化碳沒能及時排除,瓶中會很快堆積6-8倍的大氣壓,市面上普通的玻璃罐很難承受這種壓力,可能會引發爆炸,危害大家的健康。
釀造一瓶葡萄酒需經歷葡萄樹管理,從冬季修剪至葡萄成熟長達九個月時間。
然後再經歷葡萄採摘、運輸、碎皮、榨汁、發酵、熟化、裝瓶、陳年等多個環節和周期才能到達享用者的手中。
「七分看原料,三分看工藝」,高品質的葡萄酒不僅取決於葡萄原料的品質,更關乎釀酒師的技術水平。
從葡萄藤到一個家庭的相聚時刻,從釀酒師身邊到翩然赴會之人的手上,這世上的葡萄酒都是一份美好的心意。
所以還是奉勸那些想嘗試自釀的朋友們,不要輕易嘗試,去正規渠道購買葡萄酒為好。
請尊重每一瓶葡萄酒背後的付出,也愛惜自己的生命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