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面線:鹹爽的記憶 無窮的回味

2022-01-06 揭西信息網

對於手工鹹面線

大家的第一反應是什麼?

口水瘋狂分泌?

鹹爽的口感?

欲罷不能、停不下來的感覺?

相信大家都吃過

小編在小時候也常常把它當作零食

總是會去圩裡手推車買上一袋

吃多了就是有點渴罷了

但是大家知道手工鹹面線的前世今生嗎?

潮汕鹹面線,也叫潮汕麵條,或者是長壽麵

是閩南與粵東交界一帶製作的一種乾麵條,也是著名潮汕特產之一。

用麥麵加適量食鹽揉成麵團

捏扯成線狀,晾曬乾後,蒸熟成品

深受廣大人民群眾和海內外僑胞所喜愛。

歷史悠久,相傳不止。

鹹面線是潮汕傳統食物之一,一般出現在生日宴會中。

配上豆芽和韭菜一起炒,寓意:

豆芽(豆生)——生日

韭菜——長久

面線——長壽

面線型如線如紗、口感柔韌鹹香,普寧鹹面線選用優質小麥粉配以鹽水鹽加工成細如絲絮韌如綃的細長麵條,長面有長命之意,故有長壽麵壽命之稱。話說,在小編過生日的時候,媽媽就會炒一盤鹹面線,寓意著長命百歲呀~

另外,面線製作工藝繁瑣,並非每家每戶自己製作,而是由專門的面線作坊生產銷售。面線的置於陰涼、密封處,不易腐敗滋生細菌,貯藏期長。食用時用開水灼一次,再進行烹飪,食用很方便。

據說鹹面線的製作工藝關鍵有三點

1.拌麵,指的是用麵粉加鹽揉成麵團

2.拉麵,傳統做法是用手拉,把麵團團成粗條後,手工拉成細長麵條

3.晾曬,然後蒸熟,再自然風乾

長長的鹹面線被架在竹竿上披散晾曬

能看出麵條被抻開的筋道感

仿佛能感受到彈牙的觸覺

相信大家比較普遍的鹹面線吃法

就是簡單粗暴地生吃

但是作為一個吃貨

肯定會去尋找各種吃法搭配

現將各種做法奉上

面線湯,選用應季時蔬或蔥、肉類等材料,面線先用開水衝洗一遍,再加入食材用水煮熟即可食用。

炒麵線,面線適合用於炒制。選用應季時蔬,小蔥、肉類等材料,小蔥切細,時蔬、肉切絲。熱鍋後先炒青菜,炒至半熟盛出放一邊,再炒肉絲,炒制半熟放一邊,再炒麵線,面線炒約2-3分鐘後,倒入青菜、肉絲、蔥炒制至食材熟即可,不必炒過久。如果要更有嚼勁,需要多放點油,炒制過程中用鍋鏟壓面2-3秒,翻面再壓,如此反覆3-4次即可。

涼拌麵線。面線用水洗一邊,再放進開水中煮熟撈出,放入冷水中。調製配料 麻油(或橄欖油)、醬油、醬料,鹹雜菜等混入攪拌即可。

面線蒸品。面線也可以用於做菜,做法於興國米粉魚類似。面線可底部疊加的主料,上方擺放肉菜製品,蒸製而成。

做法概述:材料可用魚、或排骨的肉菜食材,根據自己的口味醃製、或煎炸。面線用水洗過一遍避免太鹹(涼水、開水均可)。拿出蒸盤,面線置於底部,炒制的材料置於上方。上蒸鍋。蒸熟出鍋後,再倒入幾滴油、滷汁,撒上幾把蔥花即可(可任意選調味菜撒)。

鹹面線的手推車依舊守在街口

我們卻是隨著時間的變化

而長大成人、成家立業

也會迫不得已離開家鄉

但不管離家有多遠

等你歸家的期盼裡

也許都會存在這份鹹爽的味道

揭西信息網綜合於:裡湖前後 百度百科 網絡

相關焦點

  • 潮汕手工面線:鹹爽的記憶,無窮的回味!
    配上豆芽和韭菜一起炒,寓意:豆芽(豆生)——生日韭菜——長久面線——長壽據說鹹面線的製作工藝關鍵有三點1.拌麵,指的是用麵粉加鹽揉成麵團2.拉麵,傳統做法是用手拉,把麵團團成粗條後,手工拉成細長麵條3.晾曬,然後蒸熟,再自然風乾
  • 普寧手工鹹面線:鹹爽的記憶,無窮的回味!
    配上豆芽和韭菜一起炒,寓意:豆芽(豆生)——生日韭菜——長久面線——長壽據說鹹面線的製作工藝關鍵有三點1.拌麵,指的是用麵粉加鹽揉成麵團2.拉麵,傳統做法是用手拉,把麵團團成粗條後,手工拉成細長麵條3.晾曬,然後蒸熟,再自然風乾
  • 【傳承】石獅人愛吃的手工面線是這麼做出來的
    趁著陽光充足曬做好的面線  「湯餅一杯銀線亂,蔞蒿數筋玉簪橫」這是北宋詩人黃庭堅行至福建品嘗當地手工面線時的賦詩讚嘆。據載,閩南手工面線的製作年代早於宋代。青蓮村是石獅及閩南一帶遠近聞名的手工面線村,該村延續著數百年的手工製作面線,堪稱閩南拉麵絕活。10月26日清晨6時,記者走進青蓮村三片區6號謝玉樹家的面線作坊,探訪傳統手工面線的純手工製作工序,並用鏡頭記錄了這一系列過程。  攪拌和面是製作面線第一道工序。說話間,謝玉樹將兩袋優質麵粉倒入容器內,加入一定的水、食鹽並反覆攪拌,將麵粉和成麵餅。
  • 一碗鴨肉麵線,傳承最道地的舌尖記憶~
    一碗好的鴨肉麵線,必須具備「三好」要素!這也是傳承擁有源源不斷回頭客的主要原因~ · 好湯頭 | 四物補湯 滋補養生 · 臺灣美食非常注重養生,而這養生之物首先想到的一定是四物湯!四物為當歸、熟地、白芍、川芎。
  • 石獅人的一天——手工面線絕活甩拉魔術中傳承「古早味」
    趁著陽光充足曬做好的面線  「湯餅一杯銀線亂,蔞蒿數筋玉簪橫」這是北宋詩人黃庭堅行至福建品嘗當地手工面線時的賦詩讚嘆。據載,閩南手工面線的製作年代早於宋代。青蓮村是石獅及閩南一帶遠近聞名的手工面線村,該村延續著數百年的手工製作面線,堪稱閩南拉麵絕活。10月26日清晨6時,記者走進青蓮村三片區6號謝玉樹家的面線作坊,探訪傳統手工面線的純手工製作工序,並用鏡頭記錄了這一系列過程。  攪拌和面是製作面線第一道工序。說話間,謝玉樹將兩袋優質麵粉倒入容器內,加入一定的水、食鹽並反覆攪拌,將麵粉和成麵餅。
  • 【特色】南安福山村手工面線作坊 迎風翻舞的手藝美
    入秋後,天氣連著晴,南安福山村十來戶手工面線作坊裡,夜夜燈如白晝。凌晨2點,老潘夫婦自動醒來起床和面。
  • ➲原來安海的面線這麼好吃:百年手工面線 甩出來的藝術
    百年手工面線,甩出來的藝術安海梧埭村仍有20多戶堅持手工製作面線   手工面線以其外觀精細、久煮不糊、口感香Q帶勁而深受閩南人喜愛做壽,必須來碗面線,意味著長壽連綿;結婚,也必須來碗面線,意味著長長久久。近日,記者探訪擁有百年歷史的手工制面村———安海梧埭村。
  • 永春美食——湖洋面線,古早味!
    「面線黏糊糊,免驚娶無某。」「面線親,無行無親。」
  • 記憶中無法抹去的,是媽媽的味道|蛤蜊絲瓜牛奶面線
    【7】煮好的面線撈出放入裝有清酒的碗中。【12】蛤蜊湯出鍋倒入裝有面線的碗中。全世界最美的味道是媽媽的味道,詹姆士這道蛤蜊絲瓜牛奶面線做出了他媽媽的味道,你記憶中媽媽的味道是什麼呢?在母親節這一天,給媽媽做道她喜歡的菜吧!▼▼▼蛤蜊絲瓜牛奶面線:「我長這個樣子!」
  • 面線「養成」記
    我從小就愛吃軟滑噴香的面線糊,但卻不知道面線糊裡的「主角」——面線是怎麼製作出來的,今天,特地跟著學記團,來到了福建省偉發食品有限公司一探究竟。早上,我們來到了公司大門口集中,準備跟隨林總經理去參觀。   接下來看到的一幕更讓我目瞪口呆,只見工人師傅把剛才在車間上好的面掛在架子上,拿起旁邊的一根面筷,放進上好面的兩根面筷之中,然後用力一拉,上下扯動,面線飛舞著,從原先小指頭粗的麵條變成了頭髮一般細的面線。
  • 【 淨圓堂 】淨圓素坊系列「 惠安面線 」
    我們專業生產面線,產品在福建省特別是閩南一帶,深受歡迎,產品當地華僑帶往東南亞,深受當地華人喜愛、讚賞。十倍於面線的清水煮沸後放入五十克面線(一個人的量),三十秒後撈起、濾幹備用;炒鍋旺火下油,加入備好的海鮮、雞蛋絲等多種配菜,調味炒熟;加入面線翻炒均勻,起鍋裝盤。
  • 噹噹歸與豬腳面線成了絕配
    豬腳看似肥厚,膠質幹十足。但當歸豬腳面線的湯頭,清淡,有一股淡淡的中藥味道。既然是面線是主角,它當然也不會遜於豬腳,勁道而順滑,不會煮爛也不會過硬,總之面線的勁度剛剛好。老闆黃先生很有自信的表示,一碗豬腳面線可以賣到這價錢,不是在吹牛,因為用料都是實在,所以也不覺委屈客人,有機會到這裡一定要吃吃看。而臺灣彰化縣員林鎮「珍賓當歸豬腳面線」講究熬煮的湯頭,是滋補的佳餚,不僅豬腳面線好吃,還有鴨肉、小腸、米血、珍菇面線等多種選擇。
  • 寶寶手工面線.(12個月)以上健康晚餐
    調料:植物油  根據寶寶的口味決定是否加鹽,能接受無鹽輔食的寶寶儘量不加,一歲以內不能加鹽。如果沒有裱花袋,可以準備有嘴的杯子,麵糊放杯子裡也可以做出相同的面線。鍋裡加少量植物油,西紅柿放進鍋裡翻炒3分鐘左右。
  • 面線
    廈門漳州都有地方美食,面線糊為一個特色,曾經,追著面線糊跑,也經常買來一飽口福。
  • 回味上海:記憶裡的體育場館
    回味上海:記憶裡的體育場館 2021-01-08 13: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圖文:美味的湖洋面線
    父母在老家開了個雜貨店,面線是搶手之物,不到一天,一筐面線便早早售罄。若遇到陰雨天氣,不能晾曬面線,便有人四處詢問哪裡可以買到面線,買不到便悵然若失,盼望著早日天晴,好吃上百吃不厭的面線。湖洋面線為什麼能這麼吸引人,它和普通面線又有什麼不同呢?拌麵線、蒸面線    湖洋面線以優質的小麥粉為原料,外觀上細如髮絲,晶瑩如玉。
  • 做手工面線品閩南古早味 小記者家庭感受濃濃閩南味
    在這裡,本報小記者和爸爸、媽媽參觀各種閩南特有的器具,從中體會濃鬱的閩南特色喜文化,並在專業師傅的示範和指導下親自製作閩南古早味手工面線,品嘗閩南人記憶中淳樸的古早味。  參觀閩南喜文化  展示健康碼之後,家長和孩子在講解員王老師的帶領下,走進「閩南婚喜慶民俗文化館」參觀。小記者們對各種富有閩南特色的器具好奇不已。
  • 夕陽下倦鳥歸巢,詩人長途跋涉抒發思鄉之情,一首唐詩回味無窮
    詩人長途跋涉抒發思鄉之情,一首唐詩回味無窮。「松下茅亭五月涼,汀沙雲樹晚蒼蒼」,開篇就寫詩人來到了他鄉,看到了當地的美麗景色。五月的天氣當中松下茅亭非常的涼爽。在看遠處,白沙覆蓋的汀洲和繁茂的樹林,都已經在夕陽下墜入黃輝,天地間一片蒼茫。這正是黃昏的時候,也更是倦鳥歸巢的時候,也正是忙碌了一天的人回到家裡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