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一把美工刀的故事》非遺繼承,剪紙藝術

2020-12-21 神來之妙筆

我與剪紙的淵源要從小學說起。

那年夏天,學校組織興趣班,我選擇了剪紙班。說來也有趣,因為剪紙是在會議室上課的,唯有那裡有空調。我與剪紙結緣的最初原因,居然只是為了乘涼。老師對我們說:「剪紙其實不用剪刀,用美工刀會更方便。」當時的我,鉛筆盒裡只有一把帶著鏽跡的美工刀。

現在回想起來,我的記憶與作品統統留在了多年前的小學裡,唯有把 對剪紙的興趣 帶在了身邊。

現在的我,已經有了更好的工具——一把鋒利的美工刀,刀頭可替換,這可真不錯。我用這把刀「剪」出了許多圖案。

狗年的時候,我用它剪了個藝術字。我覺得自己手頭上的功夫不錯,還發了微博。

情人節的時候,我用它剪了個「愛」字,我與男朋友一人一張。可惜,如今我和他已然分手,不知……他是否還留著我的「愛」。

平安夜的時候,我用它剪了個「蘋果」,送給了媽媽。現在,這個「蘋果」掛在了我家的客廳裡,這個「蘋果」永遠鮮紅不會腐爛。

我家的牆上,也貼有我的剪紙,你看,像不像福字邊上貼了幅對聯?

這不,我家準備買新房,在新房的牆上,我準備貼上這樣一對兒。希望我們家永遠有福。

這「年年有餘」啊,是我春節前剪好的,送給了外公外婆。他們可喜歡啦。

有一次,我正興致勃勃地倒騰著我喜愛的東西,突然就聽見邊上有人說:「不要搞這些沒有效益的東西!」我愣住了,低頭看了看尚未完成的剪紙。我的心情低落到了極點。剪紙是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它對每個中國人來說,都是有價值的藝術品,這也是這麼多年,我喜歡它的原因。

不管再過多久,我都會保持著對剪紙藝術的熱愛,用我手裡的這把美工刀,去完成一幅又一幅 精美的作品,去完成一張又一張 帶著愛的剪紙。

這就是我手裡握著的美工刀,古有俠客——仗劍走天涯,今有本人——握刀「剪」天下。

我很慶幸自己有這樣的福氣與剪紙藝術結緣,我想永遠做一個「非遺繼承人」,永遠!

本文通過一把美工刀,寫了我與剪紙的故事。

可能有人會疑問,明明是剪紙,為什麼不是用剪刀「剪」呢?因為剪紙圖樣上大多會有小的空洞,但剪刀的頭比較粗,反而美工刀的刀頭又小又尖,所以用美工刀去刻 會更方便。

那為什麼文章中還是用了「剪」這個字去描繪而不是「刻」呢?因為我們叫它「剪紙」而不是「刻紙」,所以我覺得用「剪」這個字更合適。

其實,剪紙藝術就像是天上的星星,你平時可能沒有注意它,但只要你抬頭就會發現,它就在那,閃閃發光。

相關焦點

  • 蒼溪非遺‖喚馬剪紙——指尖上的民族藝術
    隨著全球化趨勢的加強和現代化進程的加快,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生存狀況受到了比較大的衝擊,保護「非遺」,勢在必行!即日起,將持續推出「傳承千年文化,守護蒼溪非遺」系列,敬請期待!今日分享喚馬剪紙——指尖上的民族藝術。
  • 一把剪刀裁心意,一張剪紙訴初心!
    本期非遺傳承匠人:宋懷娥,為「時代記憶·非遺地圖」平臺合作匠人——宋懷娥,女,漢族,1962年出生,陝西省榆林市靖邊縣人,現為陝西省靖邊縣梅蘭花協會會員。只見她右手握著一把剪刀,左手輕捏著一張紅紙,手臂輕盈的舞動,在片刻之間,一幅精妙絕倫的剪紙作品便完成了。
  • 剪紙迎春進校園 非遺文化潤童心
    荊楚網客戶端-荊楚網消息(實習記者 施夢羽)一方紅紙,一把巧剪,稚嫩小手間畫紙翻飛,一件件精美的作品描繪出孩子們眼中的歡樂世界。12月31日,湖北省武昌水果湖第二小學邀請剪紙文化非遺傳承人左丹江走進課堂,與同學們一起剪紙迎新春,在趣味中感悟傳統文化的藝術魅力。剪紙課堂。
  • 河湟剪紙,非遺魅力
    非遺傳承剪紙作為古老的中國民間藝術之一,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年歷史。在中原文化的影響下,剪紙逐漸傳入青海高原,勞動人民結合河湟文化創造出獨具高原民族特色的河湟剪紙。河湟剪紙張敏出生於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阿城區料甸鄉鑲藍旗村的一個滿族家庭,從5歲起開始接觸剪紙,「東北人農閒時間長,冬天的時候有剪窗花的習俗,看著貼在窗戶上色彩斑斕的窗花我就特別喜歡,後來在家人的影響下開始學習剪紙。」
  • 【非遺故事】陝西富縣燻畫:當剪紙遇上「煙火氣」
    11月10日,在富縣交道便民服務中心曹家廟村,精於燻畫製作的延安市「民間藝術優秀傳承人」魯躍芳剛剛結束了一輪燻畫培訓。經過1個多月的培訓,20多位學員已基本掌握了燻畫製作方法,魯躍芳很欣慰。「煙燻火烤」成藝術燻畫,來源於剪紙燻樣,是舊時民間保存剪紙、刺繡花樣的一種方法和獨具特色的民間藝術形式。
  • 剪紙迎元旦 傳承非遺文化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為進一步傳承非遺文化,綻放剪紙風採,豐富群眾文化生活,在元旦佳節來臨之際,文亭民俗博物館舉行剪紙專題展公益活動。在文亭民俗博物館,孩子們在家長的帶領下走進剪紙的世界。大家一邊觀看剪紙,一邊了解剪紙的過程,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從花草樹木到歷史文物,每個剪紙作品逼真又精緻,大家紛紛發出驚嘆聲。參觀完剪紙展,剪紙藝術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陶翠梅老師,開始帶領學生們認真學習剪紙技術。一張彩紙,一把剪刀,就可以活靈活現地表現千變萬化的自然形態,隨心所欲地表達內心世界的美感。
  • 會寧剪紙:一把剪刀剪出錦繡乾坤
    滿頭銀髮的老奶奶帶著孫女,盤盤腿坐在炕旮旯裡,一邊眉開眼笑地剜剪,一邊慢慢騰騰地歌吟……會寧素有「秦隴鎖鑰」之稱,是絲綢之路上的重鎮,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孕育和誕生了豐富多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會寧剪紙是會寧非遺文明的重要縮影和傑出代表。
  • 濱城區三河湖鎮殘疾人蘭福梅:傾心傳承非遺剪紙手藝繪就紙與剪刀和...
    自幼受家人啟蒙,而勤奮鑽研民間剪紙技藝。多年傾心研究發展非遺手藝剪紙,成為了中國剪紙研究會會員、優秀民間藝人,濱州首批優秀民間剪紙藝人。蘭福梅的剪紙作品,繼承、保持並發揚了濱州剪紙結構嚴謹、古樸渾厚、拙中蘊靈的特點。他善於從生活中汲取創作靈感,其剪紙創作既不脫離傳統又自成一體、自創一格。
  • 剪紙、傳統香道、劉氏柳編...這些非遺項目你了解嗎?
    剪紙、傳統香道、劉氏柳編...這些非遺項目你了解嗎?現場更有非遺作品集中展示「凉師醫友」現場健康諮詢一起跟著小虹去現場看看吧↓↓↓一張紅紙,一把剪刀,隨著指縫間行雲流水的走線,幾分鐘,一幅惟妙惟肖的竹圖已躍然紙上。
  • 一把剪刀剪出紅色鳳袍 霸氣剪紙亮相2020西安城牆非遺傳承活動
    今天(12月5日)下午,西安唐皇城牆含光門遺址博物館內,參加2020西安城牆非遺文化傳承活動的觀眾圍著西安剪紙非遺傳承人楊彩霞剪出來的紅色鳳袍拍照留念。  來自全國各地的刺繡、花燈、皮影、剪紙、布糊畫、木版年畫六項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構成的「非遺文化藝術迴廊」亮相含光門遺址博物館,吸引了來往市民遊客的目光。非遺傳承人用熾熱匠心與精湛技藝為市民遊客帶來了一場冬日文化盛宴。
  • 全國剪紙非遺傳承人欒淑娟老師 再次走進煙臺開發區金城小學剪紙課堂
    水母網12月28日訊(通訊員 陳晟林)為提高校剪紙工作坊學生剪紙欣賞水平和創作水平,金城小學校外輔導教師全國剪紙非遺傳承人欒淑娟老師,再次走進金城小學剪紙課堂。金城小學的孩子們經過學習已經可以通過單色剪紙、拼色剪紙、襯色剪紙、染色剪紙等多種技巧去展現社會主義價值觀、小學生文明禮儀和二十四孝故事,而且依託開發區漁燈節創作的膠東風情剪紙作品多次獲獎。欒老師對金城小學給與了高度的評價,表示很是欣慰,特別高興。
  • 三灶城市剪紙非遺傳承人陳潔榮用剪紙記錄城市生活變化
    堅持理想開創獨特風格隨陳潔榮回到他位於三灶鎮春園村的剪紙工作室,記者看到了更多的三灶城市剪紙作品。其中,既有節日、喜慶主題的傳統剪紙,也有生活、風光主題的新式剪紙。不同風格、不同流派的剪紙畫陳列於一堂,展現著陳潔榮高超的剪紙技藝以及融會貫通的藝術追求。手藝的習得並非易事。
  • 青島市非遺傳承人王德蕊:剪紙從娃娃學起 也讓外國朋友來學習
    南北朝時期的《木蘭辭》提到的「花黃」,就是指用金黃色的紙剪成的女性額飾,剪紙也是大家接觸較多具有廣泛群眾基礎的一項民間藝術。在青島西海岸新區隱珠街道臺興路社區服務中心的「德蕊剪紙藝術培訓室」,有一位72歲的王德蕊老人,她從事剪紙已有40多年,她的剪紙之路從小時候萌芽,但年過百半才開花。作為青島市非遺傳承人,她近年來把時間和精力都用在了傳播剪紙和教學上,「剪紙要從娃娃抓起,提高孩子們的審美和專注力。
  • 非遺手工坊丨一張紙,一把剪刀,剪出神奇大世界!
    一把剪刀、一張紙、剪出神奇大世界! 剪紙能觸展藝術視角,培養我們的靈活性與協調性,是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生動有趣的授課方式,可以讓我們在剪紙的過程中擁有豐富的想像力、掌握剪紙的技能。
  • 超長假期「動」起來:一把剪刀一張紙 和非遺大師學抗疫剪紙
    南京大學文化與自然遺產研究所在網上開辦抗疫剪紙公益課堂,建議大家拿起剪刀和紙,跟著剪紙大師一起動動手指。抗疫剪紙課程由南京大學教授陳竟的學生鍾昀睿,廣西工藝美術大師、非遺剪紙傳承人,給初學者教授。   剪紙藝術是我國廣大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一種優美的民間藝術,它歷史悠久,具有濃厚的民族文化特色,2006年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009年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 煙臺開發區金城小學邀請全國剪紙非遺傳承人欒淑娟走進剪紙課堂
    近日,煙臺開發區金城小學邀請全國剪紙非遺傳承人欒淑娟走進剪紙課堂,進一步推動學校剪紙工作坊學生的剪紙欣賞能力和剪紙創作水平更大提升。欒淑娟老師親自示範、細緻講解學生剪裁窗花方法,耐心講解民間剪窗花製作技藝。
  • 當青花瓷遇見剪紙
    與古代各類藝術品較難製作不同,剪紙工藝從材料到製作則顯得相關便捷和簡單。一張紙,一把剪刀或一個刻刀,即便未經過專業學習,亦可隨心而創作。因此,剪紙藝術的真正難度是在於它的設計與創新。正因為剪紙作品於製作工藝上相對簡單,故從清代、民國以來,剪紙藝術受到廣大百姓的喜愛,在東北城鄉各地甚至偏僻農村,均得以普遍流行。
  • 少年說非遺|這群「剪紙小達人」實力展示何謂別出心「裁」
    「非遺少年說」首屆廣東非物質文化遺產青少年演講展示活動(>>>我要投稿「非遺少年說」,這裡一鍵直達啟動半個月來,在廣東各地學校、非遺保護機構、非遺傳承人的積極推動下,各路「非遺少年」迅速在南方+集結,踴躍投稿。他們在鏡頭前大展身手,用口才絕藝向大家展現他們的非遺「心頭好」。
  • 誰不說俺東營好|「東利剪紙」李秀君:一把剪刀,剪出「老東營人」的...
    大眾網·海報新聞見習記者 薛梅 東營報導  近日,從黃河路街道東利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傳出喜訊,「東利剪紙」獲批東營區非物質文化遺產,被收入東營區非遺保護名錄。  「東利剪紙」藝術培訓中心負責人李秀君老師激動地接過這塊來之不易的牌匾,顫抖的雙手小心翼翼,就像接過一個剛剛落地的嬰兒。
  • 跨界·剪紙&旗袍——2019海派旗袍設計選拔大賽正式啟動!非遺,讓...
    >>>海派旗袍  原標題:跨界·剪紙&旗袍——2019海派旗袍設計選拔大賽正式啟動!非遺,讓生活更美好!  剪紙,是中國最古老的民間藝術之一。一張紅紙,一把剪刀,便可以裁出別樣天地,帶給人視覺上透空的感覺和藝術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