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布袋戲藝師陳錫煌:中華技藝 薪傳火繼

2021-01-08 人民日報海外網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陳錫煌(左一)與臺灣弟子陳冠霖(右一)、日本弟子金川量(右二)合影。

「傳藝未完成,誓願老不休。」耄耋之年,臺灣布袋戲藝師陳錫煌創立「陳錫煌傳統掌中劇團」,只要有人肯學,他就願教,並且毫無保留。在以陳錫煌為主角的紀錄片《紅盒子》裡,他催促導演以影像留存自己的操偶技藝,「我可以一直重來,沒有關係」。

記者不久前在臺灣戲曲藝術節發布會上見到了陳錫煌,同行的還有他最年輕的藝生徒弟、不懂閩南話卻熱愛布袋戲的日本人金川量。今年春天,陳錫煌將和徒弟在臺北演出其父李天祿代表作《清宮三百年》中的「年羹堯」段落,歌仔戲和皮影戲等元素也將融入其中,呈現新穎面貌。

■ 曾經鼎盛

戲班從早忙到晚

《清宮三百年》源自小說《清宮秘史》,1948年,臺灣的布袋戲藝師、「亦宛然掌中劇團」班主李天祿從大陸帶回小說殘本,並以布袋戲的形式編演,一經推出便大受歡迎,13年連演不衰。

陳錫煌小學畢業後加入自家戲班,每逢節慶,便隨父親李天祿一同演出。回憶起臺灣光復後布袋戲鼎盛時的情形,陳錫煌說,戲班從早忙到晚,從鄉間小鎮到地方廟口,有時甚至一天要演早中晚3場,觀眾有數百人之多。

身為布袋戲一代宗師之子,陳錫煌卻因父親總是忙於演出,並未得到多少手把手的教導,操偶技巧主要來自觀演和領悟。年齡漸長技藝精進,陳錫煌擔當起父親的助演,與其同臺獻藝,卻常因記錯口白或拿錯戲偶,招來父親嚴厲責罰。

不堪忍受的陳錫煌離開臺北的家,躲到了臺灣南部,在父親好友的戲班「新興閣」中棲身。「南部戲『請尪仔的藝術』(指操偶技藝)比北部更好。」留心比較南北部演出,他發現北部重口白輕動作,在操偶精細度上,南部更勝一籌。

除了善於吸收南部戲的精華,在操偶技藝上精益求精,陳錫煌還潛心琢磨木偶衣飾盔帽、刀槍劍戟等舞臺道具製作,堪稱布袋戲領域全方位藝師。他也是臺灣唯一獲文化部門「重要傳統藝術布袋戲類保存者」「古典布袋戲偶衣飾盔帽道具製作技術保存者」頭銜的傳統布袋戲藝師。

■ 面臨失傳

傾盡全力授技藝

上世紀50年代,布袋戲逐漸進入劇院演出,由酬神祭儀轉為娛樂大眾。李天祿隨後於臺灣電視公司表演《三國演義》,揭開電視布袋戲序幕。1970年,臺灣的布袋戲藝師黃俊雄在臺視連演《雲州大儒俠》583集,創下97%的超高收視率。

十來年後,臺灣演布袋戲的劇院所剩無幾。隨著影視娛樂日趨多元,電視布袋戲也逐漸降溫。在如今的網絡時代,傳統布袋戲更顯頹勢。身懷絕技的傳統藝師或轉行或離世,傳統布袋戲面臨失傳的危機。

不忍傳統布袋戲凋零,陳錫煌從56歲起,積極奔波於臺灣各小學和臺北偶戲館,傳授布袋戲技藝。79歲高齡之際,他更創立「陳錫煌傳統掌中劇團」,傾盡全力傳承布袋戲。「只要願意學,我都願意教」,布袋戲口白需要用閩南話講出,在全臺乃至海外遍尋學徒的陳錫煌,甚至不在意徒弟會不會說中文,連缺少說話能力的聽障者,他也樂於教授。

有同輩勸他,沒有用啦!陳錫煌卻不甘心。除了在紀錄片中全面展示操偶技巧,他還與臺灣科技大學團隊合作,以智慧手套記錄手勢動作,並通過交互式體驗遊戲帶領公眾接觸戲偶操作。劇團還會舉辦「大師工坊」,向布袋戲愛好者分別講授布袋戲工藝製作、後場音樂、戲偶操演、兵器道具等有關內容。

■ 開枝散葉

外國「迷弟」當徒弟

如今陳錫煌擁有三屆傳習布袋戲的藝生,每屆約2人,他們要正式隨陳錫煌學習4年,期間考試8次,隔年再通過結業考,才能得到臺灣文化部門頒發的結業證書。此外,陳錫煌還有堅持學戲的法國和義大利徒弟、日本徒孫。

雖然年事已高,陳錫煌仍堅持親自教戲,如有演出機會也必定登臺,在家時還製作戲偶,一刻也不願放鬆。

「說起臺灣的布袋戲,大家都知道的還是電視布袋戲,像霹靂和金光。日本人編劇、霹靂製作的《東離劍遊紀》,在日本影響比較大。」金川量告訴記者。

11年前,舞臺劇演員金川量開始學習布袋戲,至今依然不會說多少句閩南話。他每周四在日本橫濱中華街茶莊用日語給當地觀眾演布袋戲,已經持續了七八年。30年前他還學過京劇和崑曲,迷上布袋戲也是出於對中華傳統文化的喜愛。

24歲的陳冠霖是陳錫煌最年輕的傳習藝生,他早在中學時便跟隨陳錫煌學戲,高三時正式進入藝生培養計劃。剛從臺灣戲曲學院京劇系老生班畢業的他,堅持學習布袋戲全憑興趣。

「我們算是少數,沒什麼演出。」陳冠霖告訴記者,現在臺灣學習布袋戲的人不多,市場也不大。他業餘時間還會參演歌仔戲,未來可能有別的計劃,但還是希望跟著老師一直學下去。(本報記者 張 盼 文/圖)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9年03月15日 第 04 版)

相關焦點

  • 布袋戲在臺灣
    陳錫煌(左一)與臺灣弟子陳冠霖(右一)、日本弟子金川量(右二)合影。耄耋之年,臺灣布袋戲藝師陳錫煌創立「陳錫煌傳統掌中劇團」,只要有人肯學,他就願教,並且毫無保留。在以陳錫煌為主角的紀錄片《紅盒子》裡,他催促導演以影像留存自己的操偶技藝,「我可以一直重來,沒有關係」。  記者不久前在臺灣戲曲藝術節發布會上見到了陳錫煌,同行的還有他最年輕的藝生徒弟、不懂閩南話卻熱愛布袋戲的日本人金川量。
  • 臺灣布袋戲藝師角逐2019雲林國際偶戲節金掌獎
    華夏經緯網10月14日訊: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10月13日2019雲林國際偶戲節金掌獎頒獎典禮,除了邀請知名歌手荒山亮、李千那演繹布袋戲經典歌曲之外,還有來自島內外優秀的表演團隊,一同為盛典喝採。更難得邀請到了黃俊雄老師、陳錫煌老師為大家帶來經典的表演,兩位臺灣藝術大師也世紀同框,象徵著臺灣布袋戲文化的延續與傳承。
  • 長年推廣布袋戲傳承 臺灣布袋戲大師陳錫煌九旬迎來豐碩果實
    華夏經緯網10月19日訊:據臺灣「中時新聞網」報導,臺灣布袋戲大師陳錫煌自13歲開始習藝,在數十年間,見證布袋戲文化如何從興盛轉為衰落。他深感傳統文化保存不易,長年推動教學工作坊,技藝不藏私,一一傳授。
  • 雲林布袋戲日 掌藝薪傳活動傳承布袋戲文化
    華夏經緯網1月4日訊:據臺灣「中時新聞網」報導,臺灣雲林縣為表彰已故布袋戲大師黃海岱在傳統文化傳承的貢獻,2日在虎尾鎮布袋戲館舉辦「2021雲林布袋戲日,掌藝薪傳」系列活動,除邀黃海岱家人與徒弟與會,布袋戲植根學校虎尾中學也在現場演出,象徵新舊傳承、生生不息。
  • 鹿港的「楚留香」還是發明王 臺灣戲偶大師十指演繹傳奇
    華夏經緯網4月2日訊: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臺灣戲偶大師徐智雄可比手下捏制偶像還傳奇,50歲因病休養發奇想,發明創意套生梯,摘下多座世界發明獎,奇想大師卻更是地道的薪傳推手,不負身背三代工藝世家之名,將土黏香布袋戲改良DIY童玩,賦予新生命,他的跨界遊走,讓文化餘韻留香,十指演繹布袋戲的江湖傳奇
  • 臺灣歷史文化漫談:布袋戲
    布袋戲愛看戲的臺灣人大部分的臺灣人都有一個看布袋戲長大的童年,或許看戲的地點不同,故事不同,廟會野臺、戲院、或電視其中最普遍的傳說是明末泉州書生梁炳麟,屢試不中,一年應試之前,與友人至九鯉湖,夜裡夢見一白法老翁於其手掌題『功名利錄歸掌上,榮華富貴在眼前』以為是佳兆,不料,那年依然名落孫山,失意之下,便借木偶解悶,由於言詞博雅,技藝精巧,歲轟動於泉州一帶,一些失意書生競相仿效,使得掌中戲成為知識分子的娛樂。
  • 長榮航空開放無薪事假 臺無薪假大潮蔓延各業
    中新社臺北3月17日電 繼上月臺灣中華航空宣布鼓勵員工申請無薪特殊事假後,臺灣長榮航空17日宣布,即日起開放申請「專案事假」,每月最多14天,不給薪、年資照計、不影響考評。因此,除鼓勵員工休假,即日起增設臺灣地區員工專案事假申請,並放寬留職停薪申請規定。華航方面則於上月宣布三批新進空服人員暫緩報到,同時主管減薪10%,並鼓勵員工申請無薪特殊事假。
  • 臺灣大學生傳承布袋戲開辦社團操偶 帥到發片
    (交大布袋戲社提供/李侑珊臺北傳真)華夏經緯網4月24日訊: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臺灣師範大學、交通大學、文化大學等島內不少大學開辦布袋戲社團,其中以交通大學布袋戲社最具標的性,不只自編自導自演電影《劍塵道魔錄》在臺灣巡迴上映,深獲戲迷好評,推出DVD市售,近期更在PILI App及LiTV影音平臺線上播映,運作已超越學生社團規模。
  • 《瘋狂猜成語》中一個火一個薪是什麼成語答案一覽
    導 讀 看圖猜成語火與薪的答案是小編今天給大家帶來的內容,首先這題的關注點是兩個字由箭頭相互依存,這與哪個成語有關呢,大家猜出答案了嗎,下面跟著小編一起來揭曉最終的謎底吧
  • 聚光燈 | 你可能聽說過臺灣布袋戲,但你知道風靡全球的「霹靂布袋戲」怎麼玩兒嗎?
    身著錦緞的偶人在舞臺上作出各種超凡入聖的武打動作,而這,就是風靡臺灣的霹靂布袋戲!布袋戲,又稱「掌中」,源於明末清初的福建漳州、泉州。為了吸引新一代的年輕人,1980年代,一種全新的電視布袋戲演出形式在臺灣橫空出世——它就是由黃強華和黃文擇領導製作的「霹靂布袋戲」!
  • 原來臺灣的布袋戲早就超越大陸木偶戲這麼多了!
    布袋戲(又稱布袋木偶戲、籠底戲、掌中戲),是一種起源於17世紀的中國福建泉州。主要在福建泉州、漳州、廣東潮州與臺灣等地流傳的一種用布偶來表演的地方戲劇,此外在福建寧德福鼎市亦有流傳,當地人稱之為大拇指戲。
  • 同宗同源,為什麼內地布袋戲落後臺灣霹靂這麼多?
    只因為他們是中國重要的文化遺產,所以才被當成珍惜動物保護起來,說一句不好聽的,如果任由市場來決定,皮影和布袋戲恐怕早就消失了。可奇怪的是,就在只隔一條海峽的臺灣,霹靂布袋戲這幾十年可謂是如日中天。老黃家父子兄弟開創的霹靂布袋戲和金光布袋戲,數千個角色、上萬小時的影像,不但風靡東南沿海,在內地也有大量的粉絲。同樣是一個師傅傳下來的手藝,同樣是一種表達形式,為什麼會有如此之大的反差呢?
  • 臺灣霹靂布袋戲特展首登新北 真人版素還真現身
    華夏經緯網12月17日訊: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霹靂布袋戲經典三大男主角素還真、葉小釵、一頁書降臨臺灣新北市!(新北市文化局提供/吳亮賢新北傳真)當地文化部門負責人蔡佳芬表示,首次邀請霹靂來到新北市展出,新莊是傳統布袋戲的發源地,作為首展地點最適合不過了,今年度新北市文化貢獻獎得主小西園劇團許王及去年度的獲獎者真快樂掌中劇團江賜美女演師,就是來自新莊的名家!蔡佳芬說,藉由霹靂的發展與時俱進,帶起市民朋友們對布袋戲的興趣與重視。
  • 網傳歡瑞世紀購入5部霹靂布袋戲版權,又一個大IP要毀?
    網傳歡瑞世紀買下了
  • 經緯邊界與未來——2019「薪技藝」國際青年學術論壇·纖維藝術在...
    本校師生及來自天津美院、四川美院、湖北美院、中國美院、魯迅美術學院、山東工藝美院、北京服裝學院、北京化工大學、中華女子學院、北京城市學院、北京工商大學、北京師範大學、中國國家畫院等多所高校的師生200多人出席本次論壇。另外,此次論壇活動由雅昌藝術網提供視頻直播,對於全國各地沒來現場的纖維藝術學生也可以在線參與。
  • 薪傳發展簡史(2) 2009--2012
    這是當時的薪傳Elves的樣子。簡單來說,沒那麼賺,且更吃牌序。這張牌沒有塔莫耶夫那麼吃香,但是卻給薪傳的3費生物立了一個新的標杆。她迅速走進了班特、黑土、動物園等套牌當中,至今仍活躍在薪傳的舞臺上。由於薪傳賽制裡的地種類多、功能強,這個集地導師和打手一身的妹子很快就紅極一時,不但成為班特NO、動物園、Junk等套牌的新寵,更是在後來三分天下有其一的Maverick套牌裡佔據核心位置。「過了初夜就不是人」是牌手們賦予她的由衷讚美。
  • 宮廷技藝登陸寶島,杜建毅——花絲鑲嵌臺灣巡講第一人!
    大歷史小工匠擇一事終一生用匠人之心,行傳承之事杜客金工珠寶學院簡介ACG國際藝術教育與非遺花絲鑲嵌技藝傳承師、北京故宮文服非遺專項顧問杜建毅先生合作,成立「杜客金工珠寶學院」,意在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技藝,繼承先輩鍥而不捨的工匠精神
  • 霹靂布袋戲:傳統劇種也酷炫
    這尊傳奇戲偶叫「清香白蓮素還真」,他是霹靂布袋戲第一男主角,背後那家老店如今是臺灣首家上市的文創企業,霹靂國際多媒體有限公司。從傳統形態的布袋戲到豐富多元的文創事業,霹靂布袋戲走了多遠的路,又如何能在兩岸乃至國際上打響名號?記者日前探訪了位於臺灣雲林縣的霹靂國際多媒體有限公司總部。
  • 薪傳發展簡史(1) 1996--2008
    一、2004年及以前:洪荒時代1996 - 1997左右,薪傳這個賽制的雛形(classic restricted)誕生了。彼時的薪傳和古典賽制共享禁牌表,同時古典賽制中的限牌也全都不許用,因此就是個閹割版的特選。直到2004年底,威世智官方賦予了賽制正式的名稱。當時官方辦了一個投票,讓玩家票選出T薪傳的正式名稱。
  • 布袋戲不止霹靂和金光,還有其他兩家,喜歡布袋戲的你知道嗎?
    大家好,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布袋戲。說起布袋戲,我想大家第一個想起的一定是布袋戲一哥霹靂布袋戲,其次是金光布袋戲。因為這兩家布袋戲是現存的經營狀況良好的布袋戲。許多看布袋戲的影迷,都是從這兩部入的坑。但其實在歷史上還有兩家布袋戲登上過熒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