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年推廣布袋戲傳承 臺灣布袋戲大師陳錫煌九旬迎來豐碩果實

2020-12-16 華夏經緯網藝術

華夏經緯網10月19日訊:據臺灣「中時新聞網」報導,臺灣布袋戲大師陳錫煌自13歲開始習藝,在數十年間,見證布袋戲文化如何從興盛轉為衰落。他深感傳統文化保存不易,長年推動教學工作坊,技藝不藏私,一一傳授。18日於臺北偶戲館舉行的大師工作坊成果展中,則輪到藝生們登場,以精彩的布袋戲演出、精美的戲偶衣裳及兵器,感謝陳錫煌的教導。

布袋戲大師陳錫煌深感傳統文化保存不易,長年推動教學工作坊。(黃世麒攝)

現年90歲的陳錫煌表示,自己曾因年紀大了而一度想放棄布袋戲,但最後仍因擔心傳統文化流逝,而持續開辦工作坊,「一旦我們不繼續教學,傳統文化就會不見,而且不只要學布袋戲,帽子、兵器怎麼做,都要學才可以。」

陳錫煌分享,他會視學員年齡大小來決定怎麼讓小朋友對布袋戲產生興趣。(黃世麒攝)

陳錫煌是臺灣唯一獲得「重要傳統藝術布袋戲類保存者」及「古典布袋戲偶衣飾盔帽道具制-作技術保存者」兩項頭銜的傳統布袋戲師。他所開設的大師工作坊,學員年齡自小學至成人不等,在陳錫煌教導下,連稚嫩的孩童也能與大人同臺演出。

陳錫煌指導孩童如何操偶。(黃世麒攝)

陳錫煌分享,他會視學員年齡大小來決定怎麼讓小朋友對布袋戲產生興趣,「小朋友可以先從接觸布袋戲偶開始,讓他自己擺弄玩耍。等到了中學,他們手掌比較大,才教他們怎麼控制戲偶。我也會教他們怎麼念臺語。」

成果展系列演出中,由陳錫煌藝生們輪番上陣,臺前高朋滿座,臺後也熱鬧滾滾,大人與小孩共組演出團隊,為布袋戲齊聚一堂。臺前兩側還擺有兩張長桌,列出一個個做工精美的布袋戲偶工藝品,舉凡戲偶兵器、衣帽、木雕等,都令觀眾嘆為觀止。

小藝生表演時,陳錫煌不時會上前提供協助。(黃世麒攝)

大師工作坊工藝班指導老師林敏惠表示,自己藉由陳錫煌教導,習得許多戲偶服裝及盔帽等製作技巧,自己曾碰過超過70歲的學員,也曾指導過10歲以下的小朋友,不少人是因為喜愛手工藝與傳統文化而投入課程,也有許多小學老師特地來參與課程,播下教育傳統文化的種子。她認為,除推廣布袋戲文化外,工作坊也是教導現代小朋友學習臺語的方式。

在陳錫煌教導下,嗓音稚嫩的孩童也能與大人同臺演出。(黃世麒攝)

大師工作坊兵器班指導老師林朝儀表示,傳統布袋戲班演出所使用的戲偶兵器、動物,許多都是由戲班的人自製而來,陳錫煌先將動物、兵器等物品打版,讓學員們臨摹照做。學員們在製作過程中,偶爾也會發揮創意,為傳統物品變幻出新模樣,這也是傳承所帶來的火花。(高楊)

相關焦點

  • 布袋戲在臺灣
    「我們做文化的傳承,一定是要傳承給更年輕的世代。要獲得年輕人的喜愛,必須用年輕人的方式。」在他看來,眼下流行的事物,50年後也會成為傳統,只有堅持創新變革,才能讓布袋戲屹立潮頭。  2005年後,霹靂布袋戲融入動漫、遊戲等形象設計,並於2016年結合日本動漫與木偶戲文化,推出《東離劍遊紀》,同步於臺灣、大陸、日本、美國開播,掀起「偶動漫」風潮,將霹靂布袋戲推向國際市場。
  • 臺灣布袋戲藝師陳錫煌:中華技藝 薪傳火繼
    ■ 曾經鼎盛戲班從早忙到晚《清宮三百年》源自小說《清宮秘史》,1948年,臺灣的布袋戲藝師、「亦宛然掌中劇團」班主李天祿從大陸帶回小說殘本,並以布袋戲的形式編演,一經推出便大受歡迎,13年連演不衰。陳錫煌小學畢業後加入自家戲班,每逢節慶,便隨父親李天祿一同演出。
  • 雲林布袋戲日 掌藝薪傳活動傳承布袋戲文化
    華夏經緯網1月4日訊:據臺灣「中時新聞網」報導,臺灣雲林縣為表彰已故布袋戲大師黃海岱在傳統文化傳承的貢獻,2日在虎尾鎮布袋戲館舉辦「2021雲林布袋戲日,掌藝薪傳」系列活動,除邀黃海岱家人與徒弟與會,布袋戲植根學校虎尾中學也在現場演出,象徵新舊傳承、生生不息。
  • 臺灣布袋戲藝師角逐2019雲林國際偶戲節金掌獎
    2019雲林國際偶戲節金掌獎頒獎典禮。華夏經緯網10月14日訊: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10月13日2019雲林國際偶戲節金掌獎頒獎典禮,除了邀請知名歌手荒山亮、李千那演繹布袋戲經典歌曲之外,還有來自島內外優秀的表演團隊,一同為盛典喝採。
  • 霹靂國際黃亮勳:布袋戲的傳承需要IP的打造與不斷演繹
    近日,霹靂布袋戲《刀說異數》正式在滬試映,這部由霹靂重磅投資5000萬、將30年前霹靂經典老劇《霹靂異數》重製新拍、向老劇與戲迷致敬的連續劇,也將於2019年1月23日正式上映。此次重新翻拍《霹靂異數》,布袋戲第五代掌門人、大霹靂(上海)多媒體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黃亮勳坦言:文化傳承每一階段都有不同的精彩,傳統文化要保持不間斷傳承,也要順應下一代人的價值觀喜好,所以在堅守傳統精髓的同時,也要試著通過創新去迎合現代新人的實際需求
  • 非遺布袋戲:傳承與創新之路如何走?看霹靂布袋戲的成功轉型
    所以說,兩岸的布袋戲同屬於一脈,只是在發展過程中有了不同的走向、流派。 布袋戲的主要流派 布袋戲的流派,比較著名的有南派布袋戲,它是指泉州地區的掌中木偶戲。2006年,南派布袋戲被列為首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其代表班社是泉州晉江市掌中木偶劇團。
  • 臺灣大學生傳承布袋戲開辦社團操偶 帥到發片
    (交大布袋戲社提供/李侑珊臺北傳真)華夏經緯網4月24日訊: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臺灣師範大學、交通大學、文化大學等島內不少大學開辦布袋戲社團,其中以交通大學布袋戲社最具標的性,不只自編自導自演電影《劍塵道魔錄》在臺灣巡迴上映,深獲戲迷好評,推出DVD市售,近期更在PILI App及LiTV影音平臺線上播映,運作已超越學生社團規模。
  • 臺灣歷史文化漫談:布袋戲
    臺灣的布袋戲,是在清朝末葉,從泉州、漳州、潮州等地傳入,很快在臺灣普及。二百多年來,布袋戲以不是泉州布袋戲,而是獨具風格的『臺灣布袋戲』。在民間,布袋戲與民俗信仰結合,傳統上布袋戲的演出是以廟會為基礎,酬答謝神,並以聯繫地方上的情感。而布袋戲絕不會消失,只是表演形式隨著時代背景的改變,有了不同的面貌。
  • 原來臺灣的布袋戲早就超越大陸木偶戲這麼多了!
    布袋戲(又稱布袋木偶戲、籠底戲、掌中戲),是一種起源於17世紀的中國福建泉州。主要在福建泉州、漳州、廣東潮州與臺灣等地流傳的一種用布偶來表演的地方戲劇,此外在福建寧德福鼎市亦有流傳,當地人稱之為大拇指戲。
  • 霹靂布袋戲:傳統劇種也酷炫
    劇組人員拍攝布袋戲劇集。霹靂布袋戲公仔。在青少年流行文化匯集地臺北西門町,走進國際知名的動漫連鎖商店,入口處的玻璃展櫃裡便是巡展中的《東離劍遊紀》明星木偶。從造型酷炫的戲偶到大眼萌的公仔,再到或高冷或可愛的動漫周邊商品,這些竟都出自臺灣一家布袋戲的「百年老店」。
  • 兩岸布袋戲發展史:霹靂布袋戲如何打破次元壁,成功文化輸出?
    布袋戲的主要流派布袋戲的流派,比較著名的有南派布袋戲,它是指泉州地區的掌中木偶戲。2006年,南派布袋戲被列為首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其代表班社是泉州晉江市掌中木偶劇團。約是在康熙年間,漳泉的許多戲曲傳入臺灣,其中也包括布袋戲,臺灣的布袋戲較多地受到泉州南派的影響,後來南派戲曲逐漸沒落,臺灣布袋戲轉而採用北派亂彈樂曲,以武戲手法打破原來的安靜文戲,獲得了更多觀眾的喜愛。
  • 起源300年,霹靂布袋戲如何紅遍江湖三十餘載
    溯本求源,霹靂布袋戲起源於17世紀泉州漳州等地流行的掌上戲。布袋戲在時代的變遷中發展變化,在保留傳統底蘊的基礎上融入現代流行的元素。這便是風靡三十多年的霹靂布袋戲。霹靂布袋戲這一新派別的誕生霹靂布袋戲由黃氏家族於1984年創立,黃強華和黃文擇兄弟兩將《霹靂城》被搬上螢屏,不久後的1988年《霹靂金光》上映,因出品的所有劇名都帶有霹靂二字,這種表演形式的劇作被冠名為「霹靂布袋戲」。
  • 聽非遺講故事|邵陽布袋戲:一個人的舞臺劇
    ……這就是邵陽布袋戲。66歲的湖南省邵陽縣布袋戲傳承人唐平清近日帶著這個獨具特色的戲臺來到邵陽縣塘渡口鎮蔡山團村。當天,他要為村裡的老人和留守兒童表演《西遊記》裡的經典片段。沒等表演開始,臺下幾條長凳已坐滿觀眾,靜等好戲開始。邵陽布袋戲,因表演藝人藏於布袋戲臺內,用套在雙手指上的木偶表演戲文而得名。
  • 雲林國際偶戲節 布袋戲史豔文、素還真等6大男神慶中秋
    華夏經緯網9月24日訊:據臺灣「中時新聞網」報導,2020雲林國際偶戲節以「男神時代」為主題,23日在虎尾鎮布袋戲館舉辦記者會,由布袋戲經典角色史豔文與藏鏡人同臺演出,邀請民眾10月2日到虎尾高鐵特定區,與布袋戲6大男神一起歡度中秋節連假。
  • 同宗同源,為什麼內地布袋戲落後臺灣霹靂這麼多?
    只因為他們是中國重要的文化遺產,所以才被當成珍惜動物保護起來,說一句不好聽的,如果任由市場來決定,皮影和布袋戲恐怕早就消失了。可奇怪的是,就在只隔一條海峽的臺灣,霹靂布袋戲這幾十年可謂是如日中天。老黃家父子兄弟開創的霹靂布袋戲和金光布袋戲,數千個角色、上萬小時的影像,不但風靡東南沿海,在內地也有大量的粉絲。同樣是一個師傅傳下來的手藝,同樣是一種表達形式,為什麼會有如此之大的反差呢?
  • 聚光燈 | 你可能聽說過臺灣布袋戲,但你知道風靡全球的「霹靂布袋戲」怎麼玩兒嗎?
    身著錦緞的偶人在舞臺上作出各種超凡入聖的武打動作,而這,就是風靡臺灣的霹靂布袋戲!布袋戲,又稱「掌中」,源於明末清初的福建漳州、泉州。文 | 闕    政早期的布袋戲其實就是手指木偶戲,一般在迎神廟會這樣的場合裡演出,也正因為演出的戲偶偶身極像「用布料所做的袋子」,才得名「布袋戲」。經過數百年的發展,現在的臺灣布袋戲已經至臻精美,融合了中國傳統八大藝術元素,有「採眾美以成芳」的美譽。
  • 曾創下97%收視率的布袋戲,憑什麼成為「東方漫威」?
    布袋戲的「幕後」世家 戲裡的派系和宇宙雖龐大複雜,但上文中所提到的所有布袋戲背後,卻幾乎都來自同一個家族——金光創始人黃俊雄的家族「臺灣雲林縣虎尾黃家」。而這些布袋戲演變的背後,則是黃家與布袋戲長達百年的愛恨情仇。
  • 金光啟示錄 進入臺灣布袋戲魔幻世界
    書名:《金光啟示錄-臺灣金光藝術的起生》  作者:邱武德  出版社:發言權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年3月14日  內容介紹:   《金光啟示錄:臺灣金光藝術起生》,是作者邱武德從小經驗臺灣布袋戲美學的洗禮,歷經七、八年的文字整理,爬梳出獨特的臺灣美學觀點。
  • 起源於福建泉州,霹靂布袋戲前世今生
    輾轉300年間,布袋戲從福建泉州漳州、廣州潮汕等地流傳到臺灣等地區,逐漸發展出不同的派系。其中最出名的便是紅遍兩岸三地,流行30多年出品3000多劇集的霹靂布袋戲。從落地生根到枝茂繁榮,霹靂布袋戲又經歷了怎樣的一個發展過程,讓我們一起走進黃氏布袋戲家族。
  • 霹靂布袋戲出手遊啦?還是中日聯合監製,澤野弘之獻唱!
    傳統文化(霹靂布袋戲)+現代藝術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呢?《東離劍遊紀》手遊於近期曝光。《東離劍遊紀》就目前手遊市場,想找到一款「霹靂布袋戲」的ip遊戲猶如大海撈針,因為布袋戲本身的受眾分化就非常明顯,表現出來的受眾感受兩極分化,喜歡的人特別喜歡,對於木偶的一絲睫毛都能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