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羅倫斯畫派——喬託

2021-01-08 光國繪畫說

喬託·迪邦多內出生於佛羅倫斯北方山區韋斯比亞諾的農民家庭。少年喬託為了打發時間,經常在石頭上描畫自己放牧的山羊。有一天,佛羅倫斯大畫家奇馬布埃經過村道發現了他的才能,於是說服了他的父母,將他收為自己的徒弟。後來,喬託的技藝很快超過了老師。

喬託青年時代居羅馬,從師過羅馬畫派領袖彼得·卡瓦裡尼,曾為聖彼得柱廊大廳做過大量的鑲嵌藝術品;36歲移居帕多瓦城,在那裡創作了著名的阿雷納教堂耶穌故事壁畫,幾乎所有畫面,都貫穿著統一的藍色天空色彩,在下麵塑造出一排富有寓意性的人物形象——仁慈、智慧、貪婪、背叛、固執、暴政等。據說詩人但丁正於此時被教會永遠逐出佛羅倫斯,流落到帕多瓦,喬託熱情地接待了他。

義大利的權貴們千方百計爭著這位佛羅倫斯大師為他們服務,而喬託從不違背自己意願,我行我素,在全國漫遊,他到處留下自己的藝術種子,推動著人文主義藝術的發展。喬託最後的20年是在佛羅倫斯度過的,在他67歲高齡時,佛羅倫斯市政廳指定「大師喬託」領導建造大教堂獨立式鐘樓,可惜生前只建造起一層,後由弗朗切斯科·塔蘭蒂完成,當今仍堪稱佛羅倫斯最優秀的古建築,與聖瑪利亞大教堂並列。

喬託《接受聖痕》(約1290—1300)板上蛋彩畫 314*162cm 巴黎羅浮宮博物館

《接受聖痕》也是一件較為早期的作品,描繪的是《聖經》中的一個著名的片斷。所謂的「聖痕」指的是基督殉難時身上留下的傷疤。據說,有時這樣的聖痕也出現在其他人的身體上(尤其是手足和肋骨處),意味著一種特殊的、刻骨銘心的虔誠而受到宗教感應的奇蹟性結果。無疑,這是一件難度不小的作品,因為描繪對象聖方濟各雖然出身高貴,有過奢侈享樂的生活,但是後來擺脫塵世自甘清貧在山上當了僧侶,這樣畫家就無法將畫面處理成金碧輝煌的樣子。因而,畫家採取了其他的一些做法來突出人物形象的力量。在這裡,喬託把人物的形體拉長,施以柔和的色彩。

不成比例的人與物(建築物)的關係旨在突出奇蹟事件的特殊性和人物形象的偉大。就人物形象而言,聖弗朗西斯具有鮮明的立體感,樸素的褐色衣袍下的身體有真實可信的血肉,而莊重、專注的表情完全沒有了那種傳統的宗教繪畫中刻板的樣子。

藝術家使用常見的事物,它們看起來似乎剛從玩具店拿出來:灌木、小花、微縮房屋、一些動物,還有一些幾何形的裝飾。他堅持整體布局,只保留對他的目的不可缺少的東西。他也只選擇新而耀眼的東西。放在一起,它們構成了聖人生活的獨特總結,是他存在的個人履歷。結果就像一段文字,所有不必要的東西都已經去除。樹。禮拜堂。山。這是沒有疑問的世界,是創世紀剛剛完成那幾天、簡單直接的世界。一個以大寫字母開頭的世界。

為了補充主畫面,在祭壇畫下方,描繪了聖人生命的三個時刻,按照時間順序安排,包括他獨自面對上帝的情節,其他描繪了他在這個世界中的情境。

在左邊,聖方濟各訪問了睡夢中的教皇。他夢到:一個他不認識的僧侶舉著一個教堂。其實這象徵教會本身,當時正陷入崩潰。這僧侶相當於舉起了沉重的信仰。中間的畫,描繪教皇歡迎這僧侶,旁邊還有其他一些修士。他認可了新成立的方濟會。右邊,聖方濟各,後面跟著另一個僧侶,正在向聆聽的鳥兒們傳道。他力舉著防止倒下的建築斜向右邊,而鳥兒們衝著左邊。朝左和朝右的畫面都讚頌了聖人超凡脫俗的本性,並將觀眾的眼睛引向中間的場景,其中描繪了要無條件服從教會的理念。

金色的背景在燭光中顫抖。陰暗的教堂裡面,這幅畫指導了信徒們,他們前來搜尋日常生活中無法見到的光。他們不需要智慧。畫作不提出任何問題,只是溫暖他們的心靈。他們從遠處認出聖方濟各,這場景在一幅又一幅祭壇畫中出現,他們在心底了解這些這些主要情節。這個故事十分古老,卻又常念常新。他們需要銘記它。上帝曾以基督的人形出現。多少個世紀過去了。最後,人們已經習慣了這些故事,言語都已經沒有意義。然後,某一天,窮苦的聖方濟各得到了恐怖的聖傷。他的信仰銘刻在自己的身上。此後,每個人都醒過來了,從他受盡磨難的一生中,重新發現信仰的力量和真正的重量,還有信仰的恩典。

喬託描述的這個畫面,在經典方法之上有創新。他將人物塑造得有雕像感,在僧侶的衣服中繪製出褶皺,要在其中塑造出陰影。在他的畫中,人物可以移動和行動。他們還沒有時間發現廣大的徒弟,但是他們很確定自己的個體存在。他們的實際存在已經是事實,而且他們可以相信這一點。

不管聖方濟各去哪裡,他都帶著與他同在的天堂。他頭四周的光照亮靠近他的人。他的光環也是神性完美的一部分。他選擇的衣服,是土壤與塵土的顏色。他知道,這不會嚇走那些鳥兒。

喬託《金門相會》(1302—1305)溼壁畫 200*185cm 帕多亞阿雷納禮拜堂

上帝遣使天使長加百利,告訴瑪利亞的父母喬基姆和安妮,說他們要在耶路撒冷的金門下相會。一旦他們兩個人在那裡接吻,那麼年紀已經很大而又長期未孕的安妮就會懷上瑪利亞。這無疑是一種宗教性的奇蹟事件。整幅畫,畫家只用了很少幾個景物,就把情節交代得很清楚。首先畫面是從左側被畫框截斷的牧羊人開始的。這個牧羊人似乎在畫面以外,還有另一半的空間這在延續著。當兩位聖者相互擁吻時,兩人頭上的光環說明他們在畫中的地位。一群穿著簡樸的,橘、黃、綠長袍的女信徒,則在一旁觀望著。她們的長袍自然地垂著,頸子上的皮膚褶皺,是生活的寫照。諾亞的牧羊人的腳,則堅定地踏在地面上。畫家充分賦予了這些不加矯飾的人物一種真實感,用這種真實感傳遞給整個畫面肅穆的氣氛和神聖之感,表達了信徒對宗教的虔誠以及上帝對教徒的溫情關懷。

喬託《向聖安妮報喜》(1305—1308) 溼壁畫 帕多亞阿雷納禮拜堂

喬託《處女的婚禮行列》(1305) 溼壁畫 200*185cm

喬託《阿雷佐魔鬼的驅邪》 (1297—1299)270*230cm 壁畫 義大利阿西西聖弗蘭西斯大教堂

落幕:

喬託是一位開先河的畫家,在他之前沒有人這麼作畫。他完全沒有可以參照和借鑑的藍本,全憑自己的勤奮和天才的想像力摸索著前進。雖然我們今天提起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畫家,首先想到的便是達·文西、米開朗琪羅和拉斐爾,而並非喬託,但正是這位藝術的先驅,為後代的畫家鋪平了道路,才會有義大利文藝復興全盛時期繪畫藝術的輝煌成就。

尊重科學、崇尚自然、再現真實生活,這是喬託繪畫的鮮明特色。喬託筆下的宗教人物擺脫了神靈般的肅穆與僵硬,具有現實中飲食男女的七情六慾,在處理手法上,也更加注重畫面主體三維空間效果的表現,使人物造型更為生動、逼真,線條的運用也日趨嫻熟暢達。

喬託於1337年在佛羅倫斯去世,享年71歲。喬託一生才華橫溢,勤勉刻苦,他是一位集畫家、建築師和雕刻家於一身的偉大的藝術先驅,又是一位為人謙和,特立獨行,嚴謹而可愛的長者,更是一位慈愛的六個孩子的父親。不管在生前還是身後,人們都給了他極高的評價。

聲明:資料來自於網絡, 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在教廷和貴族羽翼庇護下的佛羅倫斯畫派
    在文藝復興初期,位於義大利中部的佛羅倫斯,這個擁有50萬人口的小城湧現出一批典型而傑出的藝術家,拉開了文藝復興運動的序幕,成為歐洲文藝復興的發祥地,佛羅倫斯也被稱為「文藝復興的搖籃」。人們把以佛羅倫斯為中心的繪畫藝術群體統稱為「佛羅倫斯畫派」,在文藝復興時期乃至西方繪畫史上佔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 鑑賞義大利佛羅倫斯畫派藝術風格
    這時期的著名畫派有佛羅倫斯畫派、安布裡亞畫派、威尼斯畫派、帕多亞畫派等。其中佛羅倫斯畫派人佔有主導的地位,15世紀的佛羅倫斯是義大利最先進的城市。當時的佛羅倫斯在建築、雕塑、繪畫方面能形成美術的高潮,標誌著早期文藝復興的到來。其中的三個代表人物是:畫家馬薩喬、雕刻家多納泰羅和建築師布魯內萊斯基。
  • 文藝復興時期——喬託
    喬託—文藝復興繪畫第一人,佛羅倫斯畫派創始人。義大利文藝復興藝術的偉大先驅者之一。
  • 喬託
    義大利藝術就出現了這樣一個天才,那就是佛羅倫斯畫家喬託·迪·邦多納。」貢布裡希以喬託作為「歐洲繪畫之父」來描繪和定位。   喬託·迪·邦多納(Giotto di Bondone,約1266-1336) ,是同義大利文藝復興運動之興起的紐帶。在造型藝術史上,他被譽為「歐洲繪畫之父」,現代繪畫天才的奠基者。
  • 錫耶納畫派(錫耶納學派)
    錫耶納也是一個擁有自治權的城市共和國,他們的銀行業和紡織業繁榮得甚至比佛羅倫斯還要早一些。另一方面,錫耶納人性格相對保守,支持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保皇派」人士較多,所以對佛羅倫斯人那種推倒一切的做法很是看不順眼。在宗教藝術上,雖然整體審美相對保守(和文藝復興初期的佛羅倫斯相比),但是錫耶納畫派的繪畫藝術更好的保留了義大利哥特藝術時期的裝飾美和高貴、雅致的美。
  • 喬託作品欣賞1
    正是在這個意義上,喬託出發了義大利的民族基因,把新興的義大利人同古希臘、羅馬人的氣質聯繫起來,並以古樸莊嚴的繪畫風格展現在世人面前。  喬託又是一位多面手,不但長於繪畫,還常與雕刻和建築。他身後有一大批多才多藝的造型藝術大師湧現,使得義大利文藝復興的藝術奇蹟名垂青史。1267年,喬託出生在佛洛倫薩北郊韋斯巴納諾村一個農家。
  • 從喬託開始的真實
    喬託·迪邦多內喬託(Giotto,約1266—1337):佛羅倫斯畫家,是義大利文藝復興的先驅,歐洲繪畫的最高成就之一,被譽為「歐洲繪畫之父
  • 【名畫入門】喬託 《哀悼基督》
    這幅《哀悼基督》堪稱喬託的代表作。畫中,一群基督教故事中的神聖人物圍著死去的基督,哀坳不已。不過從藝術的角度看,這幅畫作的最大意義不在於此。這裡需要說明的是,藝術史家在解釋畫作時通常會沉湎於一些具有象徵意義的細枝末節,不過,從哲學或美學的角度來看,許多細節是可以省略的。我們知道,西方向來是建築和雕塑比較發達,繪畫並不發達。
  • 威尼斯畫派
    威尼斯畫派義大利文藝復興主要有三個畫派,代表著義大利文藝復興的三個時期。(佛羅倫斯畫派、羅馬畫派、威尼斯畫派)(1)威尼斯畫派活躍於15世紀至16世紀。威尼斯在15世紀成為地中海沿岸最大的商業中心,實行貴族共和制政體,整個城市充滿了繁華的世俗氣氛。
  • 喬託以及他的四幅作品
    了解西方美術史的寶寶們對喬託肯定不陌生吧,對,「歐洲繪畫之父」呀!
  • 威尼斯畫派:他們畫裸體不僅是表現美 還是反抗
    開創如此偉業的是佛羅倫斯詩人但丁和畫家喬託。但丁在不朽名作《神曲》中提出了文藝復興的新思想:它抨擊教會的貪婪和專制的殘暴;強調人的「自由意志」。他是近代的第一位詩人,標誌著中世紀的終結和近代資本主義紀元的開端。有趣的是,在如此偉大的文明變革中畫家們扮演了如此重要的角色,在浩瀚的歷史長河中是絕無僅有的。
  • 學賞畫:佛羅倫斯畫派的最後一位代表安德烈·薩託作品賞析
    安德· 安德烈·德爾·薩託 Andrea del Sarto 1486-1530年 佛羅倫斯畫派安德烈·德爾·薩託 Andrea del Sarto,是文藝復興盛期佛羅倫斯畫派的最後一位代表。他真實姓名安德烈亞·達格諾羅·狄·弗蘭切斯柯,因為出生在一個有名的裁縫師的家庭,就被稱為「薩託」(意即裁逢)。
  • 《小姐姐的花店》拍攝地——佛羅倫斯
    你看了《小姐姐的花店》這部綜藝嗎,最近才剛播出,現在已經更新兩期了,看了開頭的兩期,我的感受是:小S,宋佳她們很真很有趣;小鬼、林彥俊很帥;歐陽娜娜很可愛;最主要的感受是佛羅倫斯這個城市非常的愜意,文化氣息很濃厚,是一個很浪漫的地方;讓人不禁想去看看這座藝術之都啊!
  • 米開朗基羅的大衛雕像和佛羅倫斯學院美術館
    佛羅倫斯學院美術館(Galleria dell'Accademia),因佛羅倫斯國立美術學院而得名。地理位置上美術館緊鄰學院。圖中最左側黃色建築為美術學院,緊挨著的就是學院美術館,你很難看出這世界級的美術學院和美術館與周圍的普通建築有什麼不同。
  • 佛羅倫斯老城區充滿高雅的文化氣息
    公元前後,佛羅倫斯已經是歐洲的一座名城,1860年長期分裂的義大利統一後,佛羅倫斯一度成為義大利的首都,一直到1871年,義大利的首都才遷至羅馬,現今佛羅倫斯在行政上是義大利託斯卡那州 (省) 的首府,與我國南京、寧波結為姐妹城市。
  • 「紫百合」佛羅倫斯:你夢想的自由這裡全都有
    世界上總有一些這樣的城市,建築或者是一些人,讓你覺得,旅遊是珍貴的,是美好的,只要你肯守護,肯尋找,珍貴的東西從來不會遺失,佛羅倫斯就是這樣一個地方。關於佛羅倫斯,民國時的詩人徐志摩曾給它起過一個別號,叫「翡冷翠」,這個別號聽起來足夠浪漫,符合詩人的口吻,然而佛羅倫斯也並不辜負這樣的美譽,這的確是一個美麗而迷人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