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賞畫:佛羅倫斯畫派的最後一位代表安德烈·薩託作品賞析

2020-12-16 聞是藝術

安德· 安德烈·德爾·薩託 Andrea del Sarto 1486-1530年 佛羅倫斯畫派

安德烈·德爾·薩託 Andrea del Sarto,是文藝復興盛期佛羅倫斯畫派的最後一位代表。他真實姓名安德烈亞·達格諾羅·狄·弗蘭切斯柯,因為出生在一個有名的裁縫師的家庭,就被稱為「薩託」(意即裁逢)。他早年被父親送到一個金銀首飾工藝師那裡去學藝,可是因為他愛好繪畫,就又轉入柯西莫(1462-1521)畫室學畫。柯西莫是當時的著名畫家,培養出影響薩託極大的僧侶畫家巴託洛米奧。薩託在柯西莫那裡,深受這位師兄的影響,同時又深深崇拜達·文西和米開朗琪羅。因此他的作品可以說是繼承了達·文西等人的事業,具有獨特的端莊典雅的古典風格。

1517年,他的創作進入成熟期,這一時期最著名的作品是《阿庇埃聖世》。1518年春,他應法王朗西斯一世的邀請,到法國宮廷作畫。在那裡,除了創作了大量的肖像畫之外,創作了這幅題為《博愛》的代表作。1520年,他又回到故鄉,進入藝術的高峰期,其中最著名的為《聖世升天》(1530年,為庇蒂宮而作)和《最後的晚餐》。前一幅畫以其用色水平的高超和明暗處理上的深度顯示了義大利古典畫法的深厚功底和獨特魅力。後一幅畫由於構圖的卓越,色調的微妙和明暗對比所達到的十分新穎的效果,而被評論家認為幾乎可以與達·文西的《最後的晚餐》媲美。 文藝復興三傑離開佛羅倫斯後,薩託就成為當地最著名的畫家。薩託是位精於造型和用光的畫家,他的精湛技巧為他贏得了"完美畫家"的稱號。

《哈匹聖母》

薩爾託最著名的作品《哈匹聖母》。這是幅祭壇畫,表現的是聖母,為了與其他聖母像區別,就稱為《哈匹聖母》。所謂哈匹,批的是聖母腳下御座上的浮雕形象,即希臘羅馬神話中的鳥身女妖(也有人認為畫中浮雕形象實際上是斯芬克斯),若意譯,這作品可稱《鳥身女妖的聖母》。國內史書中,一般譯為《哈 匹聖母》,似也不錯,這裡就從眾了。

總體而言,薩爾託的畫風,依然是盛期文藝復興理想的體現。這首先從構圖上便能看出。聖母處於畫面的中上方,由於她站在御座上,自然會在位置上(當然也在精神上)高於兩側的聖徒,從而與對稱地立在她身旁的兩位聖徒,形成典型的金字塔形組合。把聖母的頭,右側的福音書作者聖約翰的頭、左側拿十字架的聖芳濟各的 頭、聖母的足,用直線相連,就構成一個規整的菱形,所有的形象最主要的部分,都包括在這個菱形內。這個菱形和上述金字塔形結合在一起,益發顯得構圖精巧、 嚴整,寓生動的變化與和諧統一之中。

在形象的刻畫上,薩爾託用明暗變化塑造出立體的人物。這些人物,無論是聖母和聖徒,還是小耶穌和天使,個個具有理想的勻稱體型和美麗的面容,個個擺出優美動人的姿勢,讓人不由想到古希臘那些經典的雕像。

佛羅倫斯畫家是擅長素描的,但從《哈匹聖母》色彩處理上看,他們之中也不乏精通運色之道的人物,可以說,同時代的佛羅倫斯畫家沒誰能同薩爾託在這方面抗衡。也許以下的情況讀者會感興趣,據說聖母的形象是依照畫家的妻子畫的,聖芳濟各則是畫家本人的寫照。

《博愛》

薩託的這幅《博愛》,又譯作《慈祥》。它刻畫的是母親與三個孩子,從題材來說,是人間的最普通的生活場景。母親懷裡抱著兩個孩子,一個在吮奶,一個正想去吃奶,另一個在膝下,彎著雙臂回過頭來天真地看著媽媽。整個構圖呈三角形,完全是傳統的古典風格,顯得穩定而莊重。但孩子的姿態各異,衣褶流動,非常柔美。但是這幅人間圖景中的母親和孩子又被人們聯想到聖母和天使。雖說母親沒有聖母那麼莊重和聖潔,但是因為自拉斐爾以來的聖母都是充滿著人間味的,而這幅《博愛》由於它的古典風格,使人容易感到在世俗畫之中而含有的宗教情調。不過,《博愛》的成功,不是因為它的古典風味,不是它的酷似達·文西和拉斐爾筆下的形象,而是在於它的溫柔調和的色彩。從左邊投過來的光,使母親和孩子的正側面受到光照,畫家以琢磨入微的色度來表現人物形象的明暗轉換,尤其在幼兒的肉體和母親的衣褶上,深刻地表現了薩託的嫻熟技巧,這是畫家繼承了義大利古典畫風的傑出的範例。

《少年約翰內斯像》

此畫約作於1530年以後,現藏佛羅倫斯庇蒂美術館。

1518年,薩託應法王法朗西斯一世之邀,赴法國宮廷。在那裡為皇族繪製大量肖像,尤其是為法國皇太子所畫的肖像和羅浮宮慈善團的肖像,算是他肖像藝術中最出色的一批作品了。這一幅《少年約翰內斯像》也是其中之一。

以古代裝束來展現的這位少年,英姿颯爽地站在畫架前,身上的披風搭在手腕上,上身裸露,光線從左邊前方投入,少年的正側面全部受到光照。薩託用琢磨入微的色度,加強這個人物形象的整體效果,其嫻熟的油畫技巧從人的性格表現與衣褶的質感上得到深刻體現。這是薩託繼承義大利古典主義畫法的肖像畫範例。當然,由於時代的緣故,畫上仍可發現某種略帶憂鬱的色彩,這也許是畫家內心情緒的流露。

聖母哀悼基督

油畫 約於1521年完成 作於木板上 99×120釐米 現藏維也納美術史博物館

安德烈·德爾·薩託是義大利文藝復興盛期後起的畫家,其風格特點是注意形象的抒情性,這在佛羅倫斯畫派中比較突出。他的色彩感覺極好,明暗關係柔和,常喜以一種朦朧的情調煥發出生活的典雅氣氛。看他的畫,總覺詩意濃烈,別有一種美的感受。 他的短短一生,大部分從事壁畫,但最有價值的倒是他的架上畫。平時他在完成祭壇畫的同時還應訂戶所託,畫些肖像畫。那些肖像傑作,富有表現力。

這一幅架上畫《聖母哀悼基督》(通稱庇埃塔)作於他生命最後10年中,題材雖是宗教俗套,但構圖新鮮,極有生活氣息。 聖母是一個義大利農婦打扮,她年輕、溫柔而又善良。她那痛苦的表情略顯得做作些。薩託的繪畫形象都有這一弱點。基督的屍體被橫置於畫面正中,佔據了整個位置,但輪廓清晰、色彩和諧,情節合情合理,尤其是右邊那聖女抹大拉的形象非常吸引人。她的臉部表情真切,眼神有光,少女的風彩溢於畫面。這個形象的精神境界似乎與其他人物不同,她正展開自己遐想的翅膀,飛向世界的另一地方,令人耐於觀賞。薩託的許多畫,依靠模特兒寫生,有的形象被他一再使用,比較熟悉。

《聖母升天》

1530年,薩託在義大利時曾為庇蒂宮畫了一幅《聖母升天》,這幅畫標誌著他的藝術的成熟期。他掌握的是義大利傳統的古典畫法,特別在處理人物衣褶表 現與反射光表現上,他的用色水平是高超的。在明暗處理上,既是誇張的,又是富有表現深度的。這些技巧在後來的肖像畫中也有表現。這一幅肖像屬於薩託的後期 作品,反射光與衣褶表現上顯得更老練些,而且有獨到的藝術魅力

《最後的晚餐》

相關焦點

  • 學賞畫:米開朗基羅的老師~佛羅倫斯畫家基蘭達約簡介及作品
    基蘭達約是文藝復興時期佛羅倫斯所謂的「第三代」畫家,相對於同期的韋羅基奧、波提且利。基蘭達約的作品風格傳統、堅實而平淡。基蘭達約的憑藉自己出眾的繪畫技巧和在人物肖像與宗教畫方面的才能,為他帶來了很大的人氣和收入。基蘭達約曾在比薩、聖吉米納諾、羅馬、佛羅倫斯和西斯廷教堂等地進行壁畫創作,他在工作室製作了大量的祭壇畫。
  • 鑑賞義大利佛羅倫斯畫派藝術風格
    這時期的著名畫派有佛羅倫斯畫派、安布裡亞畫派、威尼斯畫派、帕多亞畫派等。其中佛羅倫斯畫派人佔有主導的地位,15世紀的佛羅倫斯是義大利最先進的城市。當時的佛羅倫斯在建築、雕塑、繪畫方面能形成美術的高潮,標誌著早期文藝復興的到來。其中的三個代表人物是:畫家馬薩喬、雕刻家多納泰羅和建築師布魯內萊斯基。
  • 佛羅倫斯畫派——喬託
    喬託青年時代居羅馬,從師過羅馬畫派領袖彼得·卡瓦裡尼,曾為聖彼得柱廊大廳做過大量的鑲嵌藝術品;36歲移居帕多瓦城,在那裡創作了著名的阿雷納教堂耶穌故事壁畫,幾乎所有畫面,都貫穿著統一的藍色天空色彩,在下麵塑造出一排富有寓意性的人物形象——仁慈、智慧、貪婪、背叛、固執、暴政等。據說詩人但丁正於此時被教會永遠逐出佛羅倫斯,流落到帕多瓦,喬託熱情地接待了他。
  • 早期哥德式、國際哥德式、北方哥德式、晚期哥德式代表畫家及作品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哥德式繪畫藝術的代表人物及作品。從錫耶納畫派的蛋彩畫已呈現出脫離中世紀拜佔庭藝術傳統的趨勢,並以其裝飾線條為標誌。完整的金色背景是本派許多作品的顯著特徵。進入耶路撒冷 杜喬向小鳥說教 喬託喬託的畫打破拜佔庭藝術的冷漠無情,缺乏信仰,有純樸與嚴肅的和諧美,構圖上已臺棄平板的鋪陳,引進了透視繪畫技法,有立體感。
  • 色彩大師 ‖ 印象派代表作品賞析
    幾乎所有印象派的特點,都出現在莫奈的作品上:光的效果、瞬間的記錄、色彩由眼睛來混合、裝飾的美感。有不少人在看到一 些不理解的畫時,常常會說:」這畫的是什麼呀?簡直是 印象派「!其實,印象派是一 個非常了不起的畫派,在西方美術史上,它是一 個承前啟後的畫派,印象派畫家對繪畫的色彩進行了科學的探索,並作出了劃時代的貢獻。
  • 在教廷和貴族羽翼庇護下的佛羅倫斯畫派
    喬託作品《猶大之吻》在喬託以及馬薩喬的影響下,佛羅倫斯畫派注重對素描在平面上再現立體造型的應用,依賴於素描、造型的堅實性和物象結構。這時,輪廓線條和光影明暗調子相融合的繪畫技法已經被佛羅倫斯畫派的畫家廣泛使用,這使得佛羅倫斯畫派的藝術家更加善於描繪節奏優美的輪廓,呈現出了類似於中國工筆畫的線描效果。
  • (意)弗朗西斯卡·薩爾瓦多裡《都靈薩包達美術館 》3
    關於作品的成畫時間,還沒有普遍認可的觀點:文丘裡認為是畫家晚期的作品,而貝倫森和格羅瑙則認為是畫家年輕時期的作品。目前第二種推測更具有可信度,這幅作品常被認為是在1485年到90年代初期間所作,當時洛倫佐已經獲得了很好的聲譽,並在佛羅倫斯開了一家人氣很旺的工作室。這幅畫作為法萊蒂·迪·巴羅洛的遺贈,於1864年進入皇家美術館。
  • 中國近代十大畫家及代表作品賞
    中國近代十大畫家及代表作品賞析 齊白石《蛙聲十裡出山泉》 1、齊白石(1864─1957),原名純芝,字渭青 中國近代十大畫家及代表作品賞析 徐悲鴻《群馬圖》 2、徐悲鴻(1895-1953年),現代畫家、美術教育家
  • 塞維亞畫派畫家蘇巴朗,一位西班牙繪畫藝術史上不可或缺的代表
    蘇巴朗(francisco de Zurbarán 1598~1664年)是一位不可或缺的代表畫家。而塞維亞畫派的影響力超過了當時其他地方畫派。該畫派主要描繪寂靜的僧侶世界,但並不過分渲染宗教氣息,而是富於生活的情趣,平凡中含有詩意,且具有強烈的世俗化傾向。
  • 很有獨創力的藝術家 蓋爾特根·託特·辛特·揚斯簡介及作品賞析
    Bouts the Elder)和雨果·凡·德·古斯的藝術影響,他短暫的一生基本都在哈勒姆度過。揚斯的作品中,充滿著一種北方特有的樸素和幻想的情趣,在極為自然簡樸的空間中,隱藏著一種神秘的氣息。他所塑造的各類宗教人物,大都帶有一種北方樸實的農民形象特徵。其創作風格受到過前輩藝術家鮑茨的影響。他最著名的代表作是小幅油畫《曠野中的施洗者約翰》。揚斯是一位很有獨創力的藝術家,是繼博斯之後另一位著名的北方畫家,其創作風格受到過前輩藝術家博斯的影響,甚至被認為是17世紀荷蘭畫派的最早奠基人。
  • 錫耶納畫派(錫耶納學派)
    在上述 14 世紀錫耶納畫派畫家先後出現後不久,巴洛·迪·弗雷蒂(Bartolo di Fredi)在他的作品「勝賢來朝」中展現出生動的敘述氣質和奢華的細節描寫,當時他的繪畫工作室在另一位錫耶納畫家安德烈·萬尼(Andrea di Vanni)旁邊,他們的繪畫工作室在當時是西蒙馬提尼繪畫工作室的主要和真正意義上的競爭對手(主要體現在1390 年為聖多美尼克教堂繪製聖潔的凱薩琳和其使徒這副溼壁畫作品上
  • 新安畫派代表人物,詩詞書畫樣樣精通,汪採白的作品有什麼魅力?
    民國新安畫派代表人物,詩詞書畫樣樣精通,汪採白的作品有什麼魅力?文/秋香在中國近代歷史中,新安畫派可以說是一個重要的美術流派,以之有關聯的畫家有太多太多,為中國美術的發展進步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在其中眾多畫家中,汪採白算是該畫派的一個代表人物。在如今收藏的留世作品中,都能夠清楚地看到汪採白對山水畫的理解!
  • 精選大師梅花作品賞析,值得一看
    「梅具四德,初生為元,是開始之本;開花為亨,意味著通達順利;結子為利,象徵祥和有益;成熟為貞,代表堅定貞潔。」此為梅之「元亨利貞」四德。梅開五瓣,象徵五福,即快樂、幸福、長壽、順利與和平。本期精選大師梅花作品及賞析,值得一看!燈下賞梅 齊白石 (1864~1957)齊白石很喜歡畫梅花。
  • 百位世界繪畫大師之德加,藝渡文化高清藝術作品圖片集圖庫設計
    德加通常被認為是屬於印象派,但他的有些作品更具古典、現實主義或者浪漫主義畫派風格。本書詳細介紹了他的一生和作品,無論是否學習一書,都會有所受益,歡迎品鑑:總評:他最著名的繪畫題材包括芭蕾舞演員和其他女性、以及賽馬。他通常被認為是屬於印象派,但他的有些作品更具古典、現實主義或者浪漫主義畫派風格。
  • 【賞析】桑德羅·波提切利
    但他的藝術造詣,在美術史上被評價為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七八十年代佛羅倫斯最後一位藝術大師。山德羅·菲力佩皮(Alessandro Filipepi)。在1481年,波提切利應招到羅馬畫壁畫,這是他唯一一次離開佛羅倫斯到外面作畫。據說波提切利從15世紀90年代起追隨「沙瓦耐羅拉」風格,這在他後期所作的宗教畫中得到體現,他的晚期作品少了些裝飾風味,卻多了些對宗教的虔誠。
  • 學賞畫:法國19世紀學院派畫家Paul Delaroche作品賞析
    他33歲以前的作品主要取材於中世紀一些富有故事性的歷史事件,在畫面上追求情節或趣味性的描繪,特別是對環境、服飾和道具等細節的表現顯示了格外的興趣。另外他還精於宗教畫和肖像畫,曾為巴黎美術學院圓形講堂畫過一幅巨型肖像壁畫《大藝術家們的集會》。德拉羅什的繪畫風格介於古典主義畫派和浪漫主義畫派之間,受大衛、安格爾和德拉克羅瓦的共同影響。
  • 學賞畫:法國畫家柯羅 COROT風景、人物、素描作品賞析
    不過,對自然的頻繁接近,卻影響了他學業的長進,入學時成績中等的學業逐漸呈下降趨勢,加上任課教師的不理解,終於在第4個年頭裡,因成績不好而退學。離開盧昂中學的柯羅,進入巴黎近郊波瓦西的寄宿學校,二年後畢業。清晨1815年,回到家裡的柯羅,在不能公開聲明想成為畫家的情況下,被父親送到另一位呢絨批發業老闆那裡去見習。
  • 威尼斯畫派
    威尼斯畫派義大利文藝復興主要有三個畫派,代表著義大利文藝復興的三個時期。(佛羅倫斯畫派、羅馬畫派、威尼斯畫派)(1)威尼斯畫派活躍於15世紀至16世紀。威尼斯在15世紀成為地中海沿岸最大的商業中心,實行貴族共和制政體,整個城市充滿了繁華的世俗氣氛。
  • Giorgione|喬爾喬內&義大利威尼斯畫派大師
    喬爾喬內(原名喬爾喬·巴巴利·達·卡斯特弗蘭科;c. 1477-1510)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威尼斯畫派的一位畫家,30多歲時去世,結束了他的畫家生涯。喬爾喬內的作品以難以捉摸的詩意而聞名,儘管只有大約六幅倖存下來的畫作被確認為是他的。圍繞他的作品和不確定性的構思使喬爾喬內成為歐洲藝術界最神秘的人物之一。
  • 文藝復興諸神畫·義大利站
    《聖特裡尼塔的聖母像》,契馬布埃,約1280 這種影響延續至文藝復興發端時期,此時義大利產生了最有名的兩個畫派:西耶納派和佛羅倫斯派。西耶納派的主將為杜喬和西蒙內·馬丁尼,佛羅倫斯派的代表人物則是喬託。西耶納畫派雖然不合時代潮派,但也有成就,對義大利文藝復興也是有貢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