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概念科普第三彈:不可抗力

2020-12-13 徐律師侃世界

所謂不可抗力,是指合同訂立時不能預見、不能避免並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不可抗力的類型主要可以歸集為以下幾種:

一是自然因素,比如暴雨、冰雹、大雪、地震、洪水等極端惡劣天氣情況。

二是社會因素情況,比如因政治因素或政府管制導致的罷工、騷亂、禁運、戰亂等。

三是政府或行政主管機關在合同履行期限內出臺某項政策或法規,導致合同履行客觀不能,比如導致合同無效的情況。這裡特別需要強調的是合同履行「客觀不能」,如是「主觀不能」,則不一定構成不可抗力。

舉個簡單的例子,A公司與B公司於2020年5月1日籤訂貨物買賣合同,雙方約定B公司須於2020年8月31日前向A公司交付100噸的C貨物,對價為100萬元人民幣,後該國於2020年6月1日出臺並發布新的行政法規,宣布C貨物為管制物,禁止買賣,那麼在這種情況下合同無效,B公司構成客觀履行合同不能,因為一旦履行就會觸犯法律法規,所以這時候B公司可以以不可抗力為由在書面通知A公司後單方解除買賣合同。

不可抗力

針對「主觀不能」,也舉一例,承接上例,A公司與B公司於2020年5月1日籤訂貨物買賣合同,雙方約定B公司須於2020年8月31日前向A公司交付100噸的C貨物,對價為100萬元人民幣,後該國與2020年6月1日出臺並發布新的法律修正案並已生效,自2020年7月1日起,對C貨物的徵收的增值稅由13%的稅率增加到60%的稅率,那麼此種情況下並不影響B公司履行合同,只是會大幅增加B公司的銷售成本,這時候並不構成不可抗力,而是情勢變更,B公司不能直接主張單方解除買賣合同。

另外,在主張不可抗力而解除合同的時候,不僅僅需要考慮不可抗力發生的類型,還需要考慮合同的性質,比如A與B於2020年5月1日籤訂民間借貸還合同,約定B於2020年8月1日以銀行轉帳方式向A支付借款人民幣10萬元,後8月1日那天發生7級大地震和百年一遇的洪水,這時候B並不能以不可抗力為由解除借貸合同,因為地震和洪水並不會影響銀行支付結算系統的使用和正常運行。

而在2020春節期間,因受新冠疫情影響,餐飲業、電影行業、健身房等行業因政府政策管制導致不能營業,新冠疫情構成不可抗力的因素,但餐營業經營者並不必然可以以此為由解除租賃合同或者不交租金,因為租賃合同的性質本來就是承租方有權使用承租物而須向出租人支付租金,只是在這起種情況下基於公平原則,承租人有權要求出租人減免租金,而法院在處理此類訴訟的時候一般也會根據公平原則判決出租人減免租金,但此項減免不構成出租人的強制義務。

相關焦點

  • 法律概念科普第四彈:情勢變更
    按照情勢變更的字面定義來看,情勢變更的概念是基於公平的原則對合同主體權利義務關係的一種調整。首先,運用情勢變更概念的前提是雙方已經建立起合同法律關係,已經籤訂了具有效力的合同,雙方互負權利義務,這種設定顯而易見,在民事領域,我們無法對沒有法律關係的另一方施加義務,這是基於合同相對性的原則(當然有合同相對性的例外。)
  • 京法巡迴講堂|如何理解疫情不可抗力在商事合同案件中的意涵及法律...
    相信這些問題是疫情期間困擾著許多商事主體的共通性問題5月19日下午,北京一中院民四庭負責人丁宇翔法官受北京市法學會所屬的北京中周法律應用研究院邀請,通過網絡視頻連線的方式,以《疫情在商事合同案件中的法律意涵及法律適用》為主題,面向社會進行了一次專題法律公益講座,共500餘人次參加了線上交流授課。
  • 法律概念科普第五彈:善意第三人
    善意第三人,這裡的「善」並不是善良的意思,而是不知情的意思,通俗來說,善意第三人是指未直接參與雙方合同法律關係,對雙方的合同關係不知情的合同第三方。善意取得的法條依據是《物權法》第一百零六條,無處分權人將不動產或者動產轉讓給受讓人的,所有權人有權追回;除法律另有規定外,符合下列情形的,受讓人取得該不動產或者動產的所有權:(一)受讓人受讓該不動產或者動產時是善意的;(二)以合理的價格轉讓;
  • 各路神仙各顯神通,「不可抗力」與「情勢變更」大鬥法
    近日,全國人大法工委明確了「因疫情防控不能履行合同屬於不可抗力」。那麼,是否就此可以定性,凡租戶因疫情防控這類不可抗力就可以要求減免租金、退租?筆者認為值得商榷,還是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可抗力或者情勢變更是什麼概念?不可抗力簡單來說,就是合同訂立時不能預見、不能避免並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
  • 新冠肺炎疫情、不可抗力與情勢變更
    一種觀點認為,既然允許當事人設立不可抗力條款,就應當允許當事人自由地列舉不可抗力事項。另一種觀點認為,對於不可抗力條款的設立應有所限制,不能隨意擴大其範圍,否則會混淆不可抗力和其他概念的區別。依筆者所見,既然擴張型不可抗力條款屬於合同條款,對其效力判斷,就理應適用法律有關合同條款效力判斷的一般規則。
  • 國際貿易微爭端,「不可抗力」條款的適用與爭辯
    在國際貿易及國際金融浩如煙海的交易中,合同中往往會有「不可抗力」條款,本來這一條款幾乎僅作為固定格式而存在,鮮少有人討論;但今年以來,隨著疫情發展,「不可抗力」的討論及應用此起彼伏,不絕於耳。「不可抗力」一時成為國際國內的貿易及金融合同中最受關注的一個概念、一種手段。
  • 有企業想用「不可抗力」作藉口
    閱讀提示因疫情突發,不可抗力這一免責條款在2020年真正「火」了一把。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預見、不能避免並不能克服的客觀情形。根據合同法的相關規定,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據不可抗力的影響,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責任,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 不可抗力的判斷標準是什麼?
    目標有兩個,一是要明析此次新冠疫情的發生在法律上的定位,第二個,掌握買賣在途單的應對處理方案,我們看一下第一個,你要明析它在法律上的定位,我們知道它屬於不可抗力。那為什麼是不可抗力呢?我們先來看本次疫情的法律依據,先說一些理論性的內容,理論提導實踐。關於此次疫情,大部分經紀人同事通過各個渠道了解到它屬於不可抗力,我結合經典的三步走大前提小前量,結論來講解,大前就是我們的法律規定,法律是怎麼定義不可抗力的呢?1: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預見,不能避免並且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
  • 【龐法官信箱】什麼是不可抗力?
    ,這期節目龐法官要為大家解答什麼法律問題呢?快快跟隨龐法官學法律知識!主持人:龐法官好!龐法官:主持人好!聽眾朋友大家好!主持人:張女士撥打欄目熱線諮詢,早前,張女士的物流公司與王先生訂立了貨物運輸合同,合同約定物流公司要將貨物從福建運往重慶,受到疫情防控工作影響,員工延遲到崗,不能按照合同原先約定送達貨物,張女士想諮詢這種情況可以因不可抗力解除合同嗎?
  • 關於不可抗力證明及應對措施,你想知道的都在這裡
    01如何評估能否使用不可抗力條款中國貿促會商事法律服務中心法律顧問唐怡日前表示,「從目前的新聞報導來看,還不能確定中國的液化天然氣買家具體以何種理由發出不可抗力通知,以及基於該通知提出了何種主張。除此之外,企業要主張因不可抗力免除違約責任,還需要證明因不可抗力原因導致企業的確不能履行合同。02各國「不可抗力」概念不盡相同中國船舶集團旗下中船租賃總法律顧問,曾經擔任中國和美國紐約州持證律師的趙申先生近日解析疫情下中國船企涉外合同履行法律問題並提供建議。
  • 「書摘」哈特|《法律的概念》-自然法和法律實證主義
    作者把語義分析哲學的方法、社會學的方法以及其他研究方法有機地結合起來,從批評以奧斯丁為代表的早期分析法學的法律定義入手,對法律的概念以及相關的其他概念,如規則、權利、義務、主權、法律的效力和實效,進行了全新的、具有初始意義的解析:比較適當地評價了自然法學、概念法學、現實主義法學等近代以來有代表性的法學思潮。
  • 漲「典」知識(三十四):什麼是不可抗力?
    漲「典」知識(三十四):什麼是不可抗力? 《民法典》 第一百八十條: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民事義務的
  • 疫情導致的違約:「不可抗力」並非「萬金油」
    在法律人看來,這家紐交所上市企業錯得太明顯了: 他錯誤的曲解了政府文件,把「自願」減免租金變為「強制」減租; 他在沒有合同約定及法律依據的情況下,無理單方解約; 他完全曲解了「不可抗力」,新冠疫情對於蛋殼公寓的長租模式而言,不構成「不可抗力」,蛋殼公寓沒有以此為由主張免除租金或解除合同的法律依據
  • 新冠肺炎疫情屬於不可抗力
    《中國人大》全媒體北京2月10日訊:為促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依法有序開展,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相關室負責人,10日就疫情防控中社會普遍關心的法律問題進行了解答。問題5:近期不少企業反映,受此次疫情影響,很多合同規定的義務不能正常履行,請問法律對此有什麼針對性的規定?
  • 龔柏華:國際商事合同不可抗力條款對「新冠肺炎疫情」適用法律分析
    中外法院或仲裁機構在這類糾紛解決時首先都會涉及對涉案國際商事合同適用法律的識別,從而導致適用國際條約(如CISG)、外國法律(如美國法)、中國法律的不同情況。新冠肺炎疫情在不同情況下是否能構成具體案例情景中的不可抗力,不能一概而論,需要具體分析相關合同約定、法律規定和事實情況。
  • 疫情影響下「不可抗力」與「情勢變更」規則在施工合同中的適用
    「新冠疫情」事件的法律性質2.無法適用不可抗力免責的情形3.不可抗力事件導致工期延誤、費用增加的風險分擔4.不可抗力規則無法解決人工、材料價格上漲等問題5.情勢變更規則與不可抗力規則的效果、區別和交叉6
  • 刑事拘留能否作為不可抗力因素免責
    故被告認為人民法院未按法定程序送達,向檢察機關申請審判程序中審判人員違法行為監督,要求人民法院按照相關法律規定向其直接送達民事判決書。故被告因犯罪被刑事拘留不是一種不可預見、不能避免且不可克服的客觀情況,因此不屬於不可抗力的範圍,不能作為送達失敗的免責事由。川恆律所表示依據《合同法》的規定,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預見、不能避免並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而刑事拘留是指執法機關在一定的緊急情況下,對現行犯或重大嫌疑分子,臨時限制其人身自由的一種強制措施,並不是不可抗力因素。
  • 別讓「不可抗力」忽悠了!
    疫情屬不可抗力!開發商不構成違約!什麼是「不可抗力」?不可抗力的法律概念不可抗力作為一種法定免責事由,主要規定在《民法總則》第一百八十條、《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七條、第一百一十八條中。對於因此不能履行合同的當事人來說,屬於不能預見、不能避免並不能克服的不可抗力。」「根據合同法的相關規定,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據不可抗力的影響,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責任,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所以,此次疫情屬於「不可抗力」2月26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發布的《關於加強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有序推動企業開復工工作的通知》,也進行了相關說明。
  • 情勢變更和不可抗力的區別是什麼,兩者有哪些區別?
    情勢變更原則的適用,並不要求合同無法履行,情勢變更後合同即使仍然處於能夠履行的狀態,但如果履行合同過於艱難,或者需要付出高昂的代價,其結果與訂立合同時的目的相違背,按原合同履行必然導致顯失公平;2、不可抗力是法定免責事由,當事人只要依法取得了確切證據,履行了法律規定的通知義務、防止損害擴大的義務等相關義務,不履行合同不承擔任何法律上的責任,而情勢變更情況下履行合同將導致顯失公平的結果
  • 每日一「典」:不可抗力情形下免責
    每日一「典」:不可抗力情形下免責 2020-12-01 18: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