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寧六馬鎮「90後」返鄉發展蜂糖李產業帶動村民致富

2021-01-09 黔行貴州

「我種植蜂糖李也有10年了,採用公司+農戶的發展模式,可帶動100多戶貧困家庭就業,每家每年還可從他的公司分紅近10萬元。」鎮寧自治縣春權蜂糖李種植銷售有限公司負責人李啟坤欣慰的說道,自己是個「90後」,由於自小家庭困難,未上完初中的他就一直在外打工,有了點積蓄的他因看中了家鄉蜂糖李的發展前景,便毅然決然的回鄉搞起蜂糖李種植。他的種植規模從當初的2000顆樹苗發展到如今的700畝,每年收益達1500萬元左右。今年冬天,他將擴大種植規模,爭取發展到1000畝。

牧之攝

牧之攝

自2017年貴州省委、省政府提出「一縣一業」產業發展戰略部署以來,鎮寧自治縣結合自然生態資源條件和產業優勢,精準定位「鎮寧蜂糖李」「鎮寧櫻桃」、火龍果、百香果、芒果等精品水果「五朵金花」為全縣種植業「一縣一業」主導產業,大力發展精品水果。

牧之攝

在六馬鎮,走的是立足產業扶貧拓寬綠色發展之路,而蜂糖李可是主打品種。在海撥600米以上的地區發展種植蜂糖李、四月李達11萬餘畝(其中,蜂糖李6.5萬餘畝,四月李4.5萬餘畝),在海拔600米以下發展芒果2萬餘畝,初步形成現代山地生態立體型農業發展模式。

牧之攝

鎮寧蜂糖李主產區域位於鎮寧自治縣南部的六馬鎮、良田鎮、簡嘎鄉、沙子鄉等地,如同「天然溫室」的氣候以及特殊的土壤成分、酸鹼度、伴生植物、微生物群落等形成了出產蜂糖李的小環境。在這個區域種植生長的鎮寧蜂糖李,外包裹天然蠟粉、果實大果頂平、核小離核、味甘甜如蜂蜜、果肉緻密酥脆、香味濃鬱、食之不忘。近年來,蜂糖李還獲得了國家農產品無公害認證、綠色水果認證和國家地理標誌農產品等榮譽。

牧之攝

「現在回來自己種點蜂糖李,在這裡幹活每天還有100元。不僅能照顧老人孩子,掙的錢也不比在外面少。」瞧,在李啟坤的蜂糖李果林裡務工的田金香一邊幹活,一邊高興不已的說道。

田金香是板幹村第一批外出打工的人,她在江蘇打工了十幾年,去年回來跟著李啟坤開始種植蜂糖李。李啟坤不僅給她提供了技術,在她家種植的蜂糖李成熟了以後,還以高於市場價5毛錢每斤的價格收購,完全不用擔心銷路的問題。

每年一到李花開的季節,李啟坤的訂單就開始陸續來了,來果園的遊客更是絡繹不絕。等到李子成熟以後,村裡那是相當的熱鬧,遊客和客商們紛至沓來。「六馬蜂糖李因口感好、肉質細、味濃甜、品質優的條件,在市場上深受消費者喜愛,目前銷往重慶、上海、北京、廣州、馬來西亞等國內外。」李啟坤非常看好蜂糖李的市場,其的價格也從2015年的每斤20元—35元,到2018年每斤賣價30元—88元,隨著價格持續增長,村民們的荷包也在逐漸鼓起來。

「下一步,公司將採用網際網路+旅遊+採摘+專業定製相結合的方式,讓更多人到果園裡來體驗鄉村旅遊,讓遊客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買斷某棵樹的採摘權,也可以買定下一年的採摘權,可以全程視頻監控這一棵李子樹從開花到結果的全過程,遠程監控是否施化肥,是否無公害,是否是綠色產品等……」據李啟坤說,為了更好地發展蜂糖李產業,他自己出資9萬餘元在公司果園的山上修了一條產業路,今後管護、施肥、採摘都方便了!同時,周邊種植蜂糖李的農戶也得到實惠,實現了產業帶動。對於蜂糖李今後的發展,李啟坤更是信心十足。

鎮寧縣六馬鎮駐板幹村突擊隊隊長彭繼彪感慨的說,一個蜂糖李產業帶來的市場效益不可小覷,據統計,2019年全鎮李子總產值達8億元,惠及貧困戶2779戶12555人。

相關焦點

  • 鎮寧:致富村結「致富果」 六馬芒果銷路好
    穿梭在芒果地裡,鎮寧自治縣六馬鎮致富村村民龔萬昌重複交代,讓工人們朝著好的選。 龔萬昌對致富的信心,來源於當地農村產業革命的成果,水果產業蓬勃發展。 近年來,鎮寧自治縣立足於獨特的地理優勢和氣候條件,將精品水果納入「一縣一業」主導產業,推進水果產業在貧困地區快速發展。
  • 黔西南貓寨村:主抓發展產業 帶動村民致富
    黔西南貓寨村:主抓發展產業 帶動村民致富 發布時間:2021-01-06 14:59:26      來源:黔西南日報   近年來,望謨縣樂旺鎮貓寨村在脫貧攻堅戰中把發展產業作為抓手,村裡已組建農民專業合作社
  • 帶著蜂蜜味的「蜂糖李」如今迅速走紅,價格更是一鳴驚人
    物以稀為貴,就猶如這蜂糖李。真的是蜂蜜般的甜嗎?每年的的6月中下旬正是蜂糖李成熟上市的好時節,很多果商和吃貨們都湧入了鎮寧六馬鎮,這一個小鎮開始熱鬧了起來。好吃的李子品種很多,可最好的李子只有一種,就是這個蜂糖李了。
  • 連莊鎮:發展特色農業 帶動村民增收致富
    連莊鎮:發展特色農業 帶動村民增收致富 2020-12-25 16: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上「蜂糖李」 甜了一方人丨安龍縣龍山鎮老場壩居委會村民瞿嘉麗
    瞿嘉麗在為花澆水2015年,我與丈夫賀林商量,計劃種植綠色水果,發展綠色經濟。一家人合計盤算後,在離老場壩居委會不遠的北鄉村租了300畝土地,發展「蜂糖李」種植。2018年就開始掛果的,但受天氣影響,只收入5萬多元。今年果樹長勢不錯,希望能大豐收。
  • 返鄉創業帶動廉江鄉村振興
    在橙鄉廉江,越來越多的外出務工青年選擇返鄉創業,帶動人才、技術、資本等生產要素向農村匯聚。他們在城市學習了本領、積累了知識,對生於斯、長於斯的家鄉有著深厚的感情,希望紮根家鄉,帶動老鄉們一起發展、一起致富,為家鄉的鄉村振興注入了內生動力。
  • 連雲港東海縣曲陽鄉:大力發展水晶電商經濟 帶動村民致富
    近兩年來,東海縣曲陽鄉以水晶電商經濟為突破口,不斷拓寬水晶產業發展空間,如今,曲陽鄉水晶電商覆蓋率已經達到了60%以上,水晶電商就有1500多戶,帶動了當地村民致富。今天我們的《鄉村振興港城行》專欄就帶你去水晶之鄉看一看。
  • 科布爾鎮永和農牧業發展中心:做強集體經濟 帶動村民共同致富
    永和行政村村民衛進才:我(家)一共三口人,有個八十歲的老母親,(分紅)一個人360,一共分了1080塊錢,去年我做了多半年,放了多半年馬,也掙了兩萬七千多塊錢,搞集體經濟確實對我們挺好的,駐村幹部搞得也挺好,對我們生活確實也挺有利,村裡人也沒少就業,都也過的挺好的生活了,非常感謝駐村工作隊的,我們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好了。
  • 渝北:產業扶貧精準施策 村民增收「細水長流」
    人民網重慶12月18日電 一處處水果產業基地,促進了貧困戶增收;一個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帶動了貧困戶致富……自精準扶貧工作開展以來,渝北區因地制宜推進「雙十萬工程」建設,通過一戶一策為貧困戶量身定製產業發展計劃,大力發展農村集體經濟,走出了一條符合渝北實際的、有特色的產業脫貧致富路,讓老百姓的腰包越來越鼓,日子越過越紅火。
  • 餘慶構皮灘鎮:能人返鄉創業,助力脫貧攻堅
    「能人返鄉創業不僅帶回了資金和技術,更帶回了發展新理念、新模式、新業態」,連日來,在餘慶縣構皮灘鎮齊坡村九洞山茶園,一個個忙碌的採茶身影,一張張洋溢著滿足的笑臉,見證了能人返鄉創業帶動群眾增收致富的新變化。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宋凱:90後「花匠」的致富經
    九零後大學生宋凱返鄉創業,發展花卉種植,把肉嘟嘟、萌萌噠的多肉植物,種成了致富的金疙瘩,帶領鄉鄰奔小康。   在睢陽區路河鎮宋營村,宋凱正在組織工人修剪多肉花卉,準備打包趕製銷售。現在,雖然不是多肉花卉的銷售旺季,但是每天四五百盆的訂單量也讓宋凱和工人忙得不可開交。   市民 李琳:今天就是跟朋友一塊兒過來選幾盆,裝扮裝扮家,看著也喜慶。
  • ...基地帶動農戶增收致富   小小仙人掌撐起村民「致富傘...
    王五鎮東光村仙人掌基地村民正在為仙人掌鬆土。在鎮政府的引領下,東光村流轉村裡土地約1500畝,通過「貧困戶+村委會+鎮政府+企業」的合作模式,帶動村民增收致富。2018年年底,該村仙人掌產業基地開始種植。「仙人掌是一種很好的中草藥,仙人掌產業是一項健康產業,有很好的發展前景。在王五鎮我們共徵地1500畝,目前已種植約300畝。」
  • 鄧州張村鎮:靳小良返鄉創業帶鄉親脫貧
    他就是鄧州市張村鎮西河村靳莊返鄉創業青年、楓蘭苗木種植專業合作社總經理靳小良。「我通過查閱書籍和園林專家討論,發現叢生元寶楓樹和紅玉蘭兩種苗木很適合鄧州的氣候和土壤。我們村緊鄰249省道,交通十分便利,耕地都具備了機井灌溉的條件。」靳小良把以上的想法與村民和村鎮領導詳細交談,大家都非常贊同,600畝苗圃用地也順利辦理好租賃手續。
  • 帶動千餘戶群眾致富
    2008年全王新從深圳回到家鄉廉江市良垌鎮,開墾荒地帶領農民群眾脫貧致富,先後創建良垌鎮興旺農業機械專業合作社、良垌鎮祥瑞種養專業合作社和廉江市興旺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積極探索「三農綜合體」全產業鏈條,採取「合作社+農戶+農業經理人+產業鏈+網際網路」的方式,帶動1250多戶群眾及50多戶貧困戶增收致富,村民年人均收入從原來的不足4200元提高到1.8萬元。
  • 鎮寧馬廠鎮緊抓時機 做好小黃姜種植技術培訓
    驚蟄到來,鎮寧自治縣各地抓緊春耕生產。走進馬廠鎮,農戶們正忙著翻土、開溝,為今年的小黃姜種植做準備。為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促進村民穩定脫貧致富,切實推動科學安全用藥,推進農業綠色發展,馬廠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緊緊抓住有利時機,做好新一年的種植培訓。
  • 冬天採柑橘春夏釣龍蝦,四川自貢沿灘這個地方帶動村民增收有路子!
    大巖村養殖基地是自貢市榮鑫小龍蝦養殖專業合作社的第一個養殖基地,此外,還在周邊瓦市、沿灘等鄉鎮建有養殖基地4個,專業合作社小龍蝦養殖總面積達3000畝,每年產出的數十萬斤小龍蝦,遠銷成都、重慶、上海、江浙等地,帶動周邊300多戶農戶養蝦,幫助120餘戶建檔立卡貧困戶順利脫貧。今年初,曾遠還被授予「全國『帶頭致富、帶領群眾共同致富』農村致富青年先進個人」。
  • 臨夏市折橋鎮:產業大棚西瓜圓 村民致富心裡甜
    臨夏市折橋鎮:產業大棚西瓜圓 村民致富心裡甜 2020-07-11 20: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返鄉種菊花帶鄉鄰致富
    聽說發展菊花種植效益不錯,我就把自家的4畝地拿來入股,土地流轉費第一年每畝就達到550元,往後結合分紅一年還能拿到2000元,加上在菊園務工,每天也有60元收入。」近日,在洛陽馳浩農業有限公司菊花種植基地務工的嵩縣大坪鄉宋嶺村村民程鐵建說。 「今年,公司在宋嶺村流轉150畝地進行首批菊花中藥材種植,主要有金絲皇菊、胎菊、蘇北菊等品類。」
  • 89後「娃娃書記」的硬核青春:從「致富人」到「帶頭人」
    軍旅生涯帶給李卓建的,不僅是過硬的身體條件和紮實的軍事素質,更堅定了他不忘初心跟黨走的政治信念,為之後自主創業、帶領群眾發展村社產業奠定了紮實的思想基礎。築夢年華,創業路上的能幹人「別個能成,我憑啥子不得行!」
  • 都勻農商行「貸」返鄉青年發展龍鬚菜產業
    都勻農商行傾情支持蒙邦池等4名返鄉創業青年帶頭人,發展龍鬚菜種植產業,做鄉村產業振興「領頭雁」。自6月10日開採以來,每天有兩噸優質龍鬚菜直發粵港澳大灣區。他們分別到北京、廣西、福建等省市打工,從事產品營銷、產業運營、企業管理,積累了市場信息、發展技能、經營管理等資源後,3年前相約返鄉考察,合夥創業。他們瞄準粵港澳大灣區生活消費市場需求,創辦黔南惠農興邦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黔南惠農興邦」),註冊「惠農興邦」商標,利用貴州氣候優勢,專事龍鬚菜種植產業,成為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唯一的龍鬚菜經營主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