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寧:致富村結「致富果」 六馬芒果銷路好

2020-12-17 天眼新聞

7月中旬的致富村熱鬧非凡,在鎮寧自治縣六馬鎮打幫河沿岸10公裡的「芒果走廊」上,成熟的芒果在陽光照射下,透露出誘人的甜蜜。

 

「全部挑選個頭大的,質量好的裝,次一點的就留下來,要保證品質,才能年年有錢賺。」穿梭在芒果地裡,鎮寧自治縣六馬鎮致富村村民龔萬昌重複交代,讓工人們朝著好的選。

 

龔萬昌對致富的信心,來源於當地農村產業革命的成果,水果產業蓬勃發展。

 

近年來,鎮寧自治縣立足於獨特的地理優勢和氣候條件,將精品水果納入「一縣一業」主導產業,推進水果產業在貧困地區快速發展。

目前,六馬鎮共種植芒果2萬餘畝,惠及貧困戶1143戶5095人。建成打幫河特色精品水果示範園區,有效帶動本鎮及周邊縣鄉(鎮)農村剩餘勞動力就業,種植、管護、採摘、運輸等務工。

 

「今年是掛果的第三年,也是我脫貧的第三年。」龔萬昌說,六馬種植芒果始於2013年,第一年銷量十分可觀,村民們在政府的引導下紛紛仿效,開始大規模種植。芒果豐收的第一年,自己也順利摘下了「貧困帽」。現在,他家的芒果樹已經發展到2000多株,每年都能賣得5、6萬元。

 

「忙完家裡忙外面,現在我在種植大戶家裡參與採摘,每天工資是100元,老闆還包早餐和中餐,日子是一天比一天好過。」 農戶楊先芬家裡種有8畝芒果,今年一上市就賣光了。經過每年農業技術專家上門培訓,如今她對水果的種植、除草、施肥等非常熟悉,每年除了自家賣,務工的工資也能有千元以上。

 

從地裡將新鮮的芒果背到路邊,來自周邊省份的收購商爭相購買。「六馬的芒果不錯呢,去年發往河北、北京,大家都說味道好,個頭大,直接吃和加工成芒果乾、芒果汁都賣得很好。」廣西收購商黃美秀告訴記者,去年自己是在網上了解到六馬芒果的,收購的100萬斤很快就售空了,今年有多少要多少,市場穩定不愁賣。

 

在產業發展的同時,六馬鎮還積極完善配套的產業道路、澆灌設施等基礎設施建設,實現了137.9公裡的組組通道路、建成200個停車位和500噸容量的冷藏庫,進一步補齊了六馬鎮產業發展的短板,形成了家家庭院皆硬化,山上遍布機耕道,飲水工程全覆蓋,戶戶門前水自來,產業興旺助脫貧的生動局面。

 

目前,全縣精品水果種植總面積達29.19萬畝,產值達16.75億元,其中芒果種植面積達2.4萬畝。六馬鎮作為芒果主產區,下一步,將繼續以核心區作示範帶動,強化基礎設施建設,做大做強鄉村旅遊,使得廣大農戶住進景區裡、吃上旅遊飯,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目標。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牟元媛

編輯 向淳

編審 胡麗華

相關焦點

  • 鎮寧六馬鎮「90後」返鄉發展蜂糖李產業帶動村民致富
    牧之攝牧之攝自2017年貴州省委、省政府提出「一縣一業」產業發展戰略部署以來,鎮寧自治縣結合自然生態資源條件和產業優勢,精準定位「鎮寧蜂糖李」「鎮寧櫻桃」、火龍果、百香果、芒果等精品水果「五朵金花」為全縣種植業「一縣一業」主導產業,大力發展精品水果。牧之攝在六馬鎮,走的是立足產業扶貧拓寬綠色發展之路,而蜂糖李可是主打品種。
  • 河北平鄉:「小核桃」紮根滏陽河畔結出「致富果」
    河北平鄉:「小核桃」紮根滏陽河畔結出「致富果」 2020-05-26 17:34:56 河北省平鄉縣油召鄉李元寨村53歲脫貧戶王俊鋒說。  李元寨是河北省西部一個貧困的小鄉村,全村280戶,以務農為主。2013年,該村引進核桃種植技術,開始走上脫貧之路。經過幾年努力,截至目前,全村核桃種植面積已達200多畝,全村所有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脫貧出列。農業技術人員到李元寨村核桃產業園進行技術指導。 姚友諒 攝  農民要致富,引領是關鍵。
  • 熱帶地區的百香果 成了高山貧困鄉鎮的致富果
    由於地理環境和交通條件的制約,從前的百姓以種植糧食作物為主,如今村民轉換思路種上了經濟果,效益大大提升。▲地裡的百香果「百香果是熱帶水果,但如今在海拔1200米以上的高山地區,它成了村民的『致富果』。」
  • 千名記者一線行|滿村儘是「黃金果」 增收致富有奔頭
    滿村儘是「黃金果」 增收致富有奔頭武鳴區城廂鎮九裡村發展果樹種植做強扶貧產業駕車行駛在武鳴區的鄉村小道上,沿途見到最多的就是各類柑橘。6月18日,記者來到城廂鎮九裡村橋羅屯,卻在這裡看到了成片黃皮果樹,在村裡開闢了一片新天地。
  • 芒果乾變「致富幹」 果農增收致富有新路
    芒果乾變「致富幹」 果農增收致富有新路 www.panzhihua.gov.cn     發布時間:2020-09-11     來源:這裡仁和      選擇閱讀字號:[ 大 中 小 ]     閱讀次數:
  • 廣西凌雲:黃金百香果香飄小山村 甜了群眾「致富心」
    &nbsp&nbsp&nbsp&nbsp「這百香果又大又飽滿,口感很不錯,價格也很實惠,我要買200斤回去給親戚朋友品嘗品嘗……」朝裡瑤族鄉六作村百香果獨特的味道讓前來嘗鮮的遊客讚不絕口。
  • 顆顆飽滿 味道香甜 | 錐慄成為慶元大山裡的「致富果」
    顆顆飽滿 味道香甜 | 錐慄成為慶元大山裡的「致富果據楊樓村委員周仁海介紹,楊樓村的錐慄完全不愁銷路,除了個人提前預定的,其他的錐慄都會被「農聯合」收購,加工、包裝再出售。錐慄作為楊樓村的特色產業,村民們對錐慄樹也是細心呵護,不僅種植時很注意,還會很耐心地對老慄園進行技術改造,選育優質品種進行嫁接。同時,還推行生態科學管理,定期對慄園進行除草,施放有機農家肥,確保生態有機,不斷提高錐慄品質。
  • 他是廣西板蘭村的致富帶頭人……
    不服輸的他整天呆在鴿舍裡,研究它們的生活習慣,摸索它們的搭配方式;第一書記韋慶糾看到勤學好問的譚朝敏的是塊好料,派他到縣裡上養殖培訓班,帶他到隔壁村的鴿捨去學習養殖技術,介紹有經驗的養殖能手給他,讓他們互加微信,進行「微課堂」教學,漸漸地,譚朝敏不再抱怨,而是沉下心來專心研究養鴿技術。
  • 稅務惠農政策為農民種植「致富果」增收
    在江蘇徐州市黃集鎮王崗集村特奇果蔬家庭農場,紫紅相間的無花果似燈籠般掛在蒼翠的枝杈上,色澤誘人、果肉飄香……如今,這顆小小的無花果,已經成為帶動當地農民增收的「致富果」。 今年農特產品收穫季前夕,徐州市稅務局組建涉農稅惠團隊,把減稅降費「大篷車」開到了家庭農場和合作社,提供「定製式」服務。
  • 沙棘果:山村人的「致富果」
    沙棘果:山村人的「致富果」 平涼日報全媒體記者 姜慧仁 楊曼藝 文/圖多年來,這些野沙棘一直被老百姓視為一種荊棘,果小酸澀,食之無肉,棄之可惜。隨著蘭州大學扶貧隊的到來,山村許多地方有了大改變,就連這些沙棘果也變成了農民脫貧致富的增收果。
  • 小柚果成致富「開心果」
    潺潺流淌的溪水在陽光照射下波光粼粼岸邊的果林內柚果成蔭,佳果飄香眼前美麗的一溪兩岸景色是通往大埔縣大麻鎮敬裡村的鄉道生產原材料有了保障,駐村幹部又找到了廣梅產業園,於是變「廢」為「寶」的點子與亟需導入深加工產業的金柚康健康科技有限公司一拍即合,並籤定長期購銷合同,這樣一來不僅銷路有了保障,企業還捐贈了價值13萬元的烘乾生產設備,農戶不出村就可以就地開展小柚加工。就這樣,敬裡村的小柚果加工項目順利上馬。
  • 孟津縣:駐村書記創辦手工饃作坊 拓寬村民致富路
    映象網訊(記者 徐孟國 通訊員 鄭佔波 李永剛 賈鵬波)5月14日,在孟津縣橫水鎮古縣村扶貧創業基地裡,由駐村第一書記蔡會利,帶領村民創辦的手工饃作坊正式批量投產,各式各樣的手工饃深受當地群眾青睞,前來購買蒸饃的人們排成了長龍。
  • 竹市蝶變①「三棵樹」結出「致富果」
    在該鎮竹龍村油茶種植基地,眼前200多畝鬱鬱蔥蔥的油茶樹,生機盎然,滿滿地承載著村民致富的希望……圖為洞口縣委書記艾方毅和鎮黨委書記胡小革等在竹市鎮曲塘村雪峰蜜桔基地調研「三棵樹」發展情況。柑橘、油茶、茶葉這「三棵樹」已逐漸成為洞口人的致富樹。
  • 直播帶貨培訓進村農民「觸網」拓銷路
    直播帶貨培訓進村農民「觸網」拓銷路村民正在進行直播帶貨實操。張慧臏攝「這些是剛從果園摘出來的芒果,又新鮮又甜,買十斤送一斤,全國包郵……」會議室裡,一群在手機鏡頭前賣力推薦農產品的人,喧鬧著梅西村的夜晚。
  • 特克斯縣:紅花馬腸銷售火熱帶動群眾走上致富路
    馬肉作為冬季禦寒的美食之一,每年冬季都會迎來銷售旺季,而伊犁又以特克斯紅花馬腸口感為最佳,牧民通過製作燻馬腸、燻馬肉等馬肉加工產品,實現了增收致富。  近日,記者在特克斯縣闊克鐵熱克鄉闊克鐵熱克村玉素布江·斯拉木江家中看到,一排排燻制好的馬肉,紅花馬腸子整齊的掛在支架上。
  • 澄邁縣仁興鎮仁興社區黨支部書記李英運:帶領新興苗村變致富「新星」
    澄邁縣仁興鎮仁興社區黨支部書記李英運:帶領新興苗村變致富「新星」 2020-07-27 17:47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會寧縣頭寨子鎮:種好產業「致富樹」 結下脫貧「致富果」
    「今年雖然蘋果受了凍災導致產量不高,但算下來收入仍然比種傳統莊稼好」。會寧縣頭寨子鎮成牟村蘋果種植大戶劉應舉告訴記者,蘋果產業讓他不僅脫了貧,同時也致了富。會寧縣頭寨子鎮牛河村村民 何梅英:我家裡的地給甘富果業流轉了,一畝是五六百塊錢,打工帶流轉費一年下來幾萬塊錢,打工離家近,方便,又能打工又能照顧家裡,這是個發家致富的好機會。如今,頭寨子鎮的蘋果不僅成為了脫貧的「致富果」,更成為了鞏固脫貧成果,奔向全面小康的「幸福果」。
  • 駐村第一書記|肖政委:「金鑰匙」打開致富門
    夏邑縣交通運輸局駐太平鎮劉花園村第一書記肖政委「這個辣椒產量高,價格高,行情好,比其它的辣椒好管理。」一位老人在塑料大棚裡正在給一位穿著白色T恤的年輕人談論著今年的辣椒長勢和銷售情況。這一切要感謝黨,感謝肖書記,他忠於黨,對群眾實實在在,他比電影裡的書記還要好。」
  • 小小「紅薯片」變身致富「黃金葉」
    村主任姚臘初自豪地介紹到:「現在村裡家家戶戶都做紅薯片,這已經成為我們村不少人脫貧致富的好門道。」恩塘村位於益陽市赫山區泉交河鎮,由原響堂山、將軍橋村合併而成,是一個總面積11平方公裡,轄47個村民小組,1221戶,4459人的大村,全村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109戶、貧困人口328人。種植紅薯是村民多年的習慣,製作紅薯片,作為零食或饋贈禮品更是村裡的一種習俗。
  • 煙臺市福山區「大櫻桃庭院經濟」:扶貧樹結致富果
    煙臺市福山區「老弱病殘」佔到貧困人口總數的98.9%,經過幾年的探索,福山區總結出一條依託大櫻桃產業,發展「庭院經濟」的扶貧新路子,1041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已於2016年年底前全部脫貧,目前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5000多元,貧困群眾的致富信心和幸福指數得到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