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中旬的致富村熱鬧非凡,在鎮寧自治縣六馬鎮打幫河沿岸10公裡的「芒果走廊」上,成熟的芒果在陽光照射下,透露出誘人的甜蜜。
「全部挑選個頭大的,質量好的裝,次一點的就留下來,要保證品質,才能年年有錢賺。」穿梭在芒果地裡,鎮寧自治縣六馬鎮致富村村民龔萬昌重複交代,讓工人們朝著好的選。
龔萬昌對致富的信心,來源於當地農村產業革命的成果,水果產業蓬勃發展。
近年來,鎮寧自治縣立足於獨特的地理優勢和氣候條件,將精品水果納入「一縣一業」主導產業,推進水果產業在貧困地區快速發展。
目前,六馬鎮共種植芒果2萬餘畝,惠及貧困戶1143戶5095人。建成打幫河特色精品水果示範園區,有效帶動本鎮及周邊縣鄉(鎮)農村剩餘勞動力就業,種植、管護、採摘、運輸等務工。
「今年是掛果的第三年,也是我脫貧的第三年。」龔萬昌說,六馬種植芒果始於2013年,第一年銷量十分可觀,村民們在政府的引導下紛紛仿效,開始大規模種植。芒果豐收的第一年,自己也順利摘下了「貧困帽」。現在,他家的芒果樹已經發展到2000多株,每年都能賣得5、6萬元。
「忙完家裡忙外面,現在我在種植大戶家裡參與採摘,每天工資是100元,老闆還包早餐和中餐,日子是一天比一天好過。」 農戶楊先芬家裡種有8畝芒果,今年一上市就賣光了。經過每年農業技術專家上門培訓,如今她對水果的種植、除草、施肥等非常熟悉,每年除了自家賣,務工的工資也能有千元以上。
從地裡將新鮮的芒果背到路邊,來自周邊省份的收購商爭相購買。「六馬的芒果不錯呢,去年發往河北、北京,大家都說味道好,個頭大,直接吃和加工成芒果乾、芒果汁都賣得很好。」廣西收購商黃美秀告訴記者,去年自己是在網上了解到六馬芒果的,收購的100萬斤很快就售空了,今年有多少要多少,市場穩定不愁賣。
在產業發展的同時,六馬鎮還積極完善配套的產業道路、澆灌設施等基礎設施建設,實現了137.9公裡的組組通道路、建成200個停車位和500噸容量的冷藏庫,進一步補齊了六馬鎮產業發展的短板,形成了家家庭院皆硬化,山上遍布機耕道,飲水工程全覆蓋,戶戶門前水自來,產業興旺助脫貧的生動局面。
目前,全縣精品水果種植總面積達29.19萬畝,產值達16.75億元,其中芒果種植面積達2.4萬畝。六馬鎮作為芒果主產區,下一步,將繼續以核心區作示範帶動,強化基礎設施建設,做大做強鄉村旅遊,使得廣大農戶住進景區裡、吃上旅遊飯,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目標。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牟元媛
編輯 向淳
編審 胡麗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