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一閣古籍修復技藝入選國家級非遺

2020-12-26 央廣網

央廣網寧波12月22日消息(記者杜金明 通訊員王伊婧)21日,文化和旅遊部在官網上公布了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推薦項目名單,寧波天一閣古籍修復技藝成功入選。

天一閣自明嘉靖年間建立,藏書和修書活動密不可分,一直傳承發展至今。創始人範欽手訂《範氏奇書》,並刻書版印製,當時留有姓名的寫工和刻工達三十餘人,據此推斷,從事修復、裝訂等工序的匠人亦不少。同時,閣藏《文獻通考》(明正德刊本)封面襯葉為萬曆舊紙,裝幀為明代典型包背裝,成為天一閣明代有修書活動的實例。清代天一閣古籍修復技藝依然傳承:閣藏古籍《麟洲詩草》《李長吉歌詩補註》題跋中均有關於裝訂、修復鼠齧、蟲蛀等病害的記錄。由於歷代修復匠人無署名的習慣,且年代久遠,明清兩代的傳承人姓名已無法考證,但修復技藝一直口手相傳。

至民國,範氏家族式微,鄞縣文獻管理委員會參與天一閣的管理。當時的會議記錄中保留了大量關於修書的記錄:「閣中典籍,書衣多脫去,蠹傷水漬……擬編目完成後,加以裝修……」「本閣藏書除黴爛破損未經修補完竣者外,概許抄錄」。而且天一閣歷來有「書不出閣」的嚴苛家規,因此一直有修復匠人在天一閣內傳承著修書技藝。1949年後,政府公管天一閣,設修書員,現在閣內還保留了1958-1961年間的修復工作記錄本。此後,天一閣古籍修復技藝有序傳承、薪火不息。

如今,天一閣古籍修復技藝已經成為了地域特色鮮明的獨特技藝,其修復風格典雅大氣,修復技藝更趨精細、柔性,尤善解決基於江南潮溼環境形成的古籍蟲蛀、黴變、水漬、板結等問題。整冊古籍修復需經歷病害調查、制定方案、選配補紙、拆揭書葉、清洗書葉、修補書葉、潤溼壓平、折葉修剪、捶平書葉、齊欄壓實、穿捻捆結、加裝書皮、絲線裝訂、粘貼書籤等28道工序。天一閣古籍修復技藝自明代傳承至今,其經驗以古籍實物、修復檔案等形式流傳,通過師帶徒、結合專業培訓、體驗活動、學術研討等形式傳承發展並廣為應用。

目前,天一閣成立專業修復部門,建成500餘平方米的修復室和實驗室;取得國家文物局頒發的「紙質類可移動文物修復資質」證書,成為文化部首批「國家級古籍修復中心」;2016年修復技藝成功列入「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2019年成為國家級古籍修復技藝傳習中心。2015年,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委託,天一閣代表中國編撰完成《古籍與文書修復導則》,並承辦成果發布會、展覽及東亞紙質文物保護學術研討會,使天一閣古籍修復技藝成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向全世界推薦的古籍修復規範流程和教學範本,影響擴展到日本、韓國、朝鮮等東亞地區。

天一閣古籍修復技藝有其獨特的作用與歷史貢獻,其傳承最大限度地保護了閣藏珍貴典籍,為江南地區古籍的保護與修復提供了從未間斷的範本,也是中國藏書文化綿延不絕的重要見證和有力支撐,在「詩畫浙江」的建設中發揮積極作用,也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世界的傳播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相關焦點

  • 「國家級」古籍修復培訓班在洛帶開班啦
    為貫徹落實中央關於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決策部署,為新時期古籍保護事業的繁榮發展培養人才隊伍,12月7日,由中國古籍保護協會古籍修復技藝專業委員會與四川西部文獻修復中心聯合主辦的「古籍修復技藝提高培訓班」開班典禮暨國家級古籍修復技藝傳習所拜師儀式在成都市龍泉驛區洛帶古鎮舉行
  • 古籍修復後繼有人!2020年古籍修復技藝提高培訓班開班
    12月7日上午,由中國古籍保護協會古籍修復技藝專業委員會與四川西部文獻修復中心聯合主辦,中共成都市龍泉驛區委宣傳部、龍泉驛區文旅局、龍泉驛區洛帶鎮人民政府指導,成都洛帶華僑城文化旅遊開發有限公司支持的「古籍修復技藝提高培訓班」開班典禮暨國家級古籍修復技藝傳習所拜師儀式在成都市龍泉驛區洛帶古鎮舉行。
  • 2020年古籍修復技藝提高培訓班在蓉開班
    今日(12月7日),由中國古籍保護協會古籍修復技藝專業委員會與四川西部文獻修復中心聯合主辦的「古籍修復技藝提高培訓班」開班典禮暨國家級古籍修復技藝傳習所拜師儀式在成都龍泉驛區洛帶古鎮舉行。在首先進行的拜師儀式上,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國家級古籍修復技藝傳習所導師杜偉生先生接受了2013年、2016年在四川接收的9名弟子的獻花和敬茶,2名新收的徒弟向師父行了叩拜大禮。出席儀式的嘉賓共同見證了在中國式師帶徒的傳統師承教育模式下,非遺古籍修復技藝後繼有人、欣欣向榮的生機與活力。
  • 景寧畲族彩帶技藝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
    景寧畲族彩帶技藝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 2021-01-06 16: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濟寧大莊琉璃瓦製作技藝入選第四批國家級非遺名錄
    原標題:魯城大莊琉璃瓦製作技藝入選第四批國家級非遺名錄  在日前公示的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推薦名單中,曲阜魯城街道的大莊琉璃瓦製作技藝成功入選非遺項目,為全街道文化產業快速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 全國80%古籍修復用紙由他提供
    日前,國家圖書館古籍館研究館員、古籍修復技藝代表性傳承人杜偉生先生來寧波授課,言談間,透露一個信息:在寧波,藏著一位「牛人」,堪稱當代「造紙匠」。目前我國主要圖書館、文博類場館的古籍修復用紙,大部分由他提供,說是「第一人」,也不為過。 這位低調的「牛人」名叫李大東,天一閣退休員工,今年72歲。
  • 南開大學成立古籍修復技藝傳習所 培養專業人才
    新京報訊(記者 戚望)10月13日,「國家級古籍修復技藝傳習中心南開大學傳習所」在南開大學正式揭牌,這是天津高校首家古籍修復技藝傳習所
  • 新會陳皮炮製技藝有望入選國家級非遺名錄
    南都訊 12月21日,文化和旅遊部對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推薦項目名單進行公示,其中,新會陳皮炮製技藝入選傳統醫藥(中藥炮製技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 錢蟾影:古籍修覆核心是漿糊 "風傷"最難修復
    今年初,文化部公布了首批12家國家級古籍修復中心名單,我省浙江圖書館、寧波天一閣憑藉古籍保護與修復的出色成績名列其中。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文化典籍浩如煙海。但是,歷經水火侵襲、戰亂紛擾、蟲蛀鼠噬,流傳至今已是百不存一。有一種工藝,用耐心和責任讓這些價值連城的歷史典籍,穿越時空呈現在今人面前;有一群人,用美麗的心靈和靈巧的雙手,讓眾多瀕臨消亡的珍貴古籍重獲新生。
  • 國家級非遺項目:茶葉傳統技藝有多少?傳承人有哪些?
    國家級非遺十大門類 註:現有多家單位在開展非遺傳承項目和傳承人推薦工作。本文僅記錄國家級非遺項目和傳承人—茶葉傳統技藝,由國家文化和旅遊部確定。 為了傳承體現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主管單位十多年前開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建設,對具有歷史、文學、藝術、科學價值的保護對象予以確認。此外,這也是履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
  • 探訪國家級非遺「成都銀花絲」 千年技藝引年輕人傳承
    探訪國家級非遺「成都銀花絲」 千年技藝引年輕人傳承 2017-06-01 14:10:19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河北文化名片」易水硯舉辦非遺技藝培訓
    12月6日,原中國文房四寶協會會長、著名書畫家寒石先生以《硯雕大師的修養》為題為百餘名易縣易水硯雕刻藝人授課,拉開了易水硯非遺技藝提升培訓活動序幕。這項活動對於弘揚非遺文化,傳承非遺技藝,推動非遺發展將起到積極作用。  易水硯傳承技藝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入選河北文化形象名片。易水硯先後榮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傑出手工藝品徽章、國之寶——中國十大名硯、中華誠信老字號等上百種獎項。
  • 新會陳皮炮製技藝有望入選國家非遺名錄
    江門日報訊 (記者/葉田) 12月21日,文化和旅遊部將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推薦項目名單向社會公示,其中,新會陳皮炮製技藝有望入選傳統醫藥(中藥炮製技藝
  • 劉代娥石佳入選2020「中國非遺年度人物」100人候選名單
    12月18日,由文化和旅遊部非遺司指導,光明日報社、光明網主辦的2020「中國非遺年度人物」推選宣傳活動公布100名候選人名單,湖南省共4人入選,其中,我州土家族織錦技藝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劉代娥、湘西七繡坊苗族服飾文化公司董事長石佳入選。
  • 柯璀玲入選2020「中國非遺年度人物」100人候選名單
    在此基礎上,下一步將推選出30位提名候選人及10位2020「中國非遺年度人物」,並於明年年初舉辦2020「中國非遺年度人物」揭曉活動。28 李興昌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普洱茶製作技藝(貢茶製作技藝)省級代表性傳承人29 李村靈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壯族織錦技藝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30 李時亮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傳統香製作技藝(藥香製作技藝)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31 李紹玉 重慶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彭水苗繡市級代表性傳承人
  • 「非遺加速度」:數位化讓布老虎、雕塑技藝「活」起來
    國家工藝美術大師,泥彩塑國家級非遺傳承人逯彤講到:「我從1960年開始做泥人,是泥人張第四代傳人親傳弟子。沒想到從業60年能來到天津大學講課,我願把我所學的技藝奉獻給大家,使得技藝留下來,傳下去。」
  • 非遺+旅遊找到施力點 老技藝有了新活力
    從2001年崑曲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名錄開始,我國由政府主導推動的非遺保護工作走過了17個年頭。在此過程中,旅遊對擦亮非物質文化遺產品牌,推動非遺傳承與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非遺+旅遊找到施力點   我國非遺資源相當豐富。
  • 「海歸」古籍修復師
    【解說】將書頁與襯紙分離,把書頁的斷口對齊、固定、潤潮、粘合……正在修復古籍的姑娘叫侯鬱然,是國家圖書館文獻修復組的一名「古籍醫生」,日常工作就是修復損壞的善本古籍。侯鬱然說,雖然辦公都在室內,但這一工作其實並不輕鬆。
  • 泰客廳︱雲錦國家級非遺傳承人郭俊
    為了發掘中華古老技藝的深邃魅力,泰禾金尊府開啟非遺藝術月,邀請雲錦、金箔等各個藝術領域的手藝人,傾聽他們背後的匠心歷程。本期我們對話了國家級非遺項目雲錦代表性傳承人、高級工藝美術師——郭俊老師,帶你一同走進雲錦藝術的世界。
  • 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廖惠林:非遺文化豐富精神世界
    近日,由廣州市民間文藝家協會主辦的「2020年嶺南非遺藝術聯展來自全省各地的非遺傳承人、教育局美術教研員、教育機構代表、研學旅行機構代表等200多人出席了開幕儀式。 國家級非遺項目新會葵藝代表性傳承人、高級工藝美術師廖惠林從事葵藝已有40多年。他在保留傳統工藝的基礎下,堅持恢復和發展已失傳的葵藝品,不斷傳承和創新技藝,培養葵藝人才,提升葵藝品的藝術收藏價值。他還多次受邀參加巴黎工藝博覽會、北京全國「非遺」傳承技藝大展、上海世博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