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日本的低欲望社會?後發國家民眾都很苦?距離我們還有多遠

2020-12-21 世界史圖鑑

低欲望社會確實是日本社會的一種常態,很多人認為低欲望社會短期內在我國不會出現,但是話不要說的太滿,不要講的太簡單,低欲望社會最簡單的說就是社會上的總需求不足,而且年輕人似乎不在堅持自己拼搏的生命力和創造力,再加上國家的經濟蛋糕無法做大,很多問題都無法解決,只能一代又一代的積壓著。整個國民都在一個存量的市場當中獲得生產和發展必要的勞動和資源資料,同時,人口老齡化少子化也相伴而生,使得整個社會的欲望需求不足。

很多人對於欲望是一種負面理解,但是對於一個國家而言,民眾的欲望卻是經濟發展的根本。沒有欲望,自然就沒有消費,又談何經濟增長和經濟流動?所以作為普通民眾也沒有欲望是不對的,而國家則必然通過房地產,物價等各種因素刺激,調節民族的欲望,使民眾願意花錢,敢花錢,沒有錢去貸款。反正經濟必須要流動,但至於流動以後你個人的負債國家是不管的,所以要你顧全大局嘛,你還有什麼反對的?

日本進入這種狀態是後發性資本主義國家必然的結果,後發的資本主義國家既包括韓國,也包括我們,因為我們並沒能夠在資本主義快速發展的時候,跟上了社會潮流,導致全社會的資源都被西方列強瓜分,在經濟不好的時候,他們雖然也難過,但是他們依然可以發得起錢,通過各種手段刺激經濟,但是像日本這種後發現的資本主義國家。

在發展到一定程度以後,很多問題只能自行消化解決,而無法轉嫁給其他國家,就像西方國家一樣。雖然很多人認為西方國家的這種轉嫁國內問題,通過掠奪世界其他地區的資源,緩解自身經濟困境嗤之以鼻,甚至認為這是不道德的,但是後發性的金融資本主義國家確實很道德,民眾過得更苦更累。其實某種程度上日本的今天就是我們的明天,日本的老齡化社會以及少子化社會,還有日本的低欲望社會的狀態,我們都會經歷。

尤其是在多番多輪的經濟刺激而不見效果以後,大家的薪資不僅沒有增長,甚至下降,而且大家的存款也在逐步縮水的時候。國家經濟還沒有回暖,還沒有找到自己的新的增長點,那麼我們必然也要經歷失落的20年,這個問題並不是誰說一說就能夠解決或者是出現的,而是我們經濟發展的必然過程。

同時,加之我們經常在網絡上看到的內捲化這個社會現象,在低欲望社會的發展前期,日本也廣泛出現了這種社會問題。日本有解決的方式嗎?有,那就是進一步刺激需求心理,但是最終的結果如何,想必大家都很清楚。現在我們所能做出的各種手段和方法也與其如出一轍。CPI首次進入負值,並且國民的儲蓄沒有正常性的增長,關鍵的是年輕人的貸款卻飛速發展,這都是低欲望社會的前兆,應該不出十年,最多20年,低欲望社會現象就會廣泛在我們的社會環境中流行,成為最基本的社會現實。只不過最終的定型會有時間爭議。

相關焦點

  • 中國會變成日本式「低欲望社會」,還是美國式「欲望過剩社會」?
    因此,持續走低的出生率加上高調崛起的單身文化,讓不少中國人擔心,中國會不會走上日本「低欲望社會」的老路,當然中國和日本國情存在根本不同,因此也不少人認為,以上這種趨勢只是暫時的,隨著RCEP等協定的籤訂,未來的中國將會重新回歸世界經濟中心的位置,不但不會進入「低欲望社會」,反而會進入像美國一樣的「欲望過剩社會」,今天我們就來探討一下,未來中國的道路將通向何方!
  • 日本正淪為低欲望社會,而我們需要警惕了
    連著名導演北野武都說很不理解自己的兒子,90後的他對掙大錢買豪車什麼的全無興趣,最喜歡的事情竟然是在門口小吃店排隊,買一個好吃的便當。「知道」(nz_zhidao)跟你談談,為什麼日本正淪為低欲望社會?
  • 低欲望社會——中國的明天
    大前研一的低欲望社會日本著名學者大前研一曾針對日本的狀況撰寫出版了《低欲望社會》一書,該書在日本被稱為新國富論(《國富論》為英國經濟學家亞當斯密所著)。根據大前研一的介紹,低欲望社會的特徵有四個方面:年輕人不願意背負風險,不像從前世代一樣願意獨立購屋,背負幾千萬的房貸。
  • 低欲望社會: 日本「新標籤」
    文/劉慶彬日本著名管理學家大前研一所著的《低欲望社會》最近引發熱議。這本書的副標題叫「胸無大志的時代」,在這本書中,他感嘆道:日本年輕人沒有欲望、沒有夢想、沒有幹勁,日本已陷入「低欲望社會」。與此同時,日本著名廣告與調查公司博報堂調查顯示,到2035年日本15歲以上人口中約有4805萬是單身者,有配偶者約為5279萬,即約有一半日本人會過單身生活,「超單身社會」和「單身大國」正在成為日本的新「標籤」。日本應該是發達國家中,人口問題最嚴重的國家了。無論是「低欲望社會」還是「超單身社會」,這些「專有名詞」的背後,是日本出生人口減少和人口老齡化的現實。
  • 少子化、老齡化、東京化、移民難,日本「低欲望社會」依舊無解?
    幾乎每天晚上,28歲的道上慶子都要起床兩三次,幫助九十多歲高齡的外公和外婆起夜。「我們沒有經濟能力將老人送進高檔的養老院,普通養老院的服務又很差。」慶子向筆者抱怨說,她白天還要在一家零售商店上班,睡眠不足已困擾她五年多。照顧老人的任務,原本由慶子62歲的母親負責。2015年夏天,她的母親因患抑鬱症而自殺。多年來,日本社會一直被高自殺率所困擾。
  • 日本式職場社會:年輕人們低欲望的小確幸
    通過這些新變化,也許我們都能察覺到日本作為一個國家其社會氛圍的逐漸異常化。這種異常化,實際上是日本整體社會欲望逐漸負數化的體現。2015 年,日本經濟評論家大前研一在《低欲望社會》這本書中把討厭消費的年輕人構成的日本社會稱為「低欲望社會」。
  • 東方智庫丨東京距離「封城」還有多遠?-日本,東京,疫情,確診,病例...
    東方智庫丨東京距離「封城」還有多遠?東方網 孫盛囡2020年04月06日 13:57   新冠疫情發展至今,與其他國家相比,日本疫情發展態勢始終保持平穩,一度為國際社會肯定。但自3月24日起,日本單日新增確診病例較前期顯著增加,首都東京更是瀕臨爆發式感染。
  • 你知道低欲望社會嗎?一起去看看低欲望中的日本吧
    日本著名管理學家,世界五大管理大師之一的大前研一指出,日本已陷入「低欲望社會」。未滿40歲的日本人,從懂事以來就面對「失落的20年」。 在連續的經濟低氣壓下,大前研一提出日本已經陷入了「低欲望社會」:即無論物價如何降低,消費無法得到刺激,經濟沒有明顯增長,銀行信貸利率一再調低,而30歲之前購房的人數卻依然逐年下降
  • 年輕人流行「喪」文化,低欲望社會影響中國,90後掉入「陷阱」?
    「低欲望社會」這個詞來自於日本,是由日本著名管理學家大前研一提出,他的的低欲望社會是指什麼呢?年輕人不再願意承擔風險,安於現狀,不再願意努力掙錢,欠下高額的房貸。年輕人不願意工作,不願意結婚生子,工作的人越來越少,啃老的人越來越多。
  • 我國在接近「低欲望社會」?它到底是什麼,會對我們產生何種影響
    與此同時,我國社會也出現了很多「變化」。我國居民的「金錢觀」、消費觀等,相比之前都出現了很大的不同。尤其是當下我國的年輕人,思想觀念相比上一代人,發生了很多不同。就用「金錢觀」來說。我們父母那一輩的「金錢觀」,都是非常保守的。一般都會省吃儉用,將錢存起來,以備不時之需。
  • 低欲望社會到底有多恐怖,令你無法想像!看看日本就明白了
    你可能會說誰都有欲望,畢竟,那是人們生存的意義。其實不然,看看現在的日本,就能知道低欲望的社會是什麼樣的。低欲望的日本社會,雖然比不上恐怖,但是非常可怕。這種現象不是一朝一夕的現象,也沒有原因吧。這究竟是為什麼日本社會會像現在這樣欲望低下呢?過去的日本人也瘋狂了,他們的欲望也提高了。他們發動戰爭,妄想著佔領他的國土,自己擁有。
  • 90後低欲望?透視日本「平成廢宅」和中國「佛系青年」的差距
    日本管理學宗師大前研一在的《低欲望社會》一書中描述了日本年輕人目前極低欲望的狀態:衣:不追求大牌,平時喜歡打扮得比較樸素;食:可以接受一日三餐都是便利店的微波爐食物,一天食物開銷可以不到1000日元(約60元人民幣);住行:即使貸款利率低至2%,也不願意貸款買房買車。在這種狀況下,少子化、老齡化問題會持續下去。
  • 聚焦黑科技 我們距離真全息投影還有多遠?
    提到全息投影,大家首先會想到演出中的類似場景,最著名的就是日本虛擬偶像初音演唱會。但遺憾的是,這種顯示方式只是一種視覺欺騙,距離真正意義上的全息投影還相去甚遠,那我們現在距離真全息投影還有多遠呢?
  • 日本處女率高達40%,到適婚年齡也不嫁,日本已成低欲望社會
    ,我們願意把自己最美好的一切都奉獻給最契合的那一個人,當我們漸漸長大,懂事,再也不復曾經的單純,我們變的市,面對愛情得心應手的我們似乎也有什麼東西在不斷的離我們遠去。1.日本陷入低欲望社會欲望對於我們來說是很重要的,欲望讓我們不斷地去追尋自己想要的生活,也是因為欲望我們才有了期待,當一個人變得無欲無求的時候,我們整個人也就沒有了期待,很難想像一個人沒有了欲望之後,到底該如何去生活呢?
  • 《我們與惡的距離》有多遠
    我們與惡的距離離這裡有多遠?這次我喜歡選角,劇中飾演法律援助律師的吳慷仁就是我一直認為非常樂觀的男演員,當他玩《下一站,幸福》時,他覺得自己不應該只是個男性。當他在首映式結束後接受採訪時,我認為他對這個問題給出了一個很好的答案:「不是邪惡的惡,也不是指邪惡跟善良的標準,其實,就是我們跟「自己」的距離。」
  • 低欲望社會:如果痛苦的話,就不要努力了吧
    對於現狀,這些人沒啥不滿,但是日本輿論卻對此非常不滿。管理學家大前研一在他的著作《低欲望社會》中發出了「日本藥丸」的警告 —— 年輕人正在喪失物慾和成功欲,遠離消費。這樣下去,日本頹廢的經濟哪還有好轉的可能啊!
  • 直擊:日本房產崩盤之殤,失去的不是房價,是低欲望下的社會行為
    這其中,中國人境外購物最熱門的國家是日本。 很多人說,這是日本人的冷靜消費行為,但更進一步分析,這更是一種低欲望社會的行為。 房產大崩盤,帶來的就是大量日本平民返貧,自殺率上升,消費降低,生育率下降。在隨後的日子裡,很多專家預測,日本房價終會回歸,但他們沒預測到的是,房地產帶來的經濟崩盤,直接導致了低欲望行為。我們來看三個時間節點:
  • 低欲望群起的崛起,都是年輕人苟活的錯?
    繼「佛系」之後,「低欲望」一詞悄然成為網絡熱詞。進而衍生了「低欲望群體」、「低欲望青年」、「低欲望社會」、「90後低欲望」等一系列熱議話題。跟「佛系」一樣,「低欲望」一詞的說法最早也來自日本。所謂「低欲望」是日本管理學家大前研一在其著作《低欲望社會》中提出的概念。
  • 日本人為什麼低欲望,不想結婚不想生孩子?
    這點,我們可以參考一下日本,日本老齡化早就是一個非常嚴峻的問題了。同為東亞國家,中日兩國有相似的文化,女性地位都比較低;我們可以來看一看日本經濟學家大前研一的名作《低欲望社會》,是怎麼談日本的問題的。大前研一《低欲望社會》1/5 日本為什麼人口越來越少?
  • 東京距離「封城」還有多遠?
    新冠疫情發展至今,與其他國家相比,日本疫情發展態勢始終保持平穩,一度為國際社會肯定。但自3月24日起,日本單日新增確診病例較前期顯著增加,首都東京更是瀕臨爆發式感染。日本的低檢測防疫政策在確保醫療體系免於崩潰,保證經濟正常運行的同時,也遺漏了相當一部分潛在的未確診患者,或許這才是造成當前日本、尤其是東京確診病例激增的重要原因之一。除了檢測量少,日本政府和部分專家在向公眾傳遞新冠肺炎病毒相關信息時,存在避重就輕、刻意淡化的問題。